从大鹏家出来,周益民拎起剩下的一个布包,往李主任家走去。
虽然说两人并不在同一个系统上面,这个时候的街道办,权力可是很大,可以说是,人的生老病死,都离开不街道办。
由此可见,街道办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而且周益民还在这里四合院里生活很久,跟街道办的主任,打好关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布包里装着两袋奶粉、一瓶香油,还有些乡下带来的干货,都是实用的东西。
刚走到李主任家院门口,就见李主任正站在台阶上扫雪,竹扫帚在地上划出簌簌的声响。“李姨,忙着呢?”周益民扬声喊道。
李主任回头看见他,眼睛一亮,连忙放下扫帚迎上来,围裙上还沾着点雪沫子:“益民,你怎么有空过来?快进来快进来。”
她拍了拍周益民的胳膊,语气热络得很:“前儿还跟你建国哥念叨你呢,说你这孩子踏实,办事让人放心。”
“这不是过年嘛,过来给您拜个年。”周益民笑着把布包递过去。
“一点心意,您收下。”
李主任连忙摆手:“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啥东西?拿回去给你对象补补。”
嘴上说着推辞,手却不由自主地接过布包,掂量着不轻,刚想再说点拒绝的话,无意间瞥见布包缝隙里露出的奶粉袋,自家小孙子正断奶,正愁没处买呢。
到了嘴边的拒绝话顿时卡壳,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些:“进来坐,外面冷。屋里刚生了炉子,暖和。”
周益民跟着进了屋,屋里暖意融融,墙上挂着个挂历,印着鲜艳的牡丹图案,旁边还贴着张街道办发的“文明家庭”奖状。
李主任的儿媳正坐在桌边纳鞋底,看见周益民连忙起身,手里的针线还别在布上:“益民来了?”
她转身往厨房走,“我去给你倒杯水。”
“麻烦嫂子了。”周益民客气道。
李主任把布包往柜上一放,特意把奶粉往里面推了推,才拉着周益民坐下:“最近在忙啥呢?”
“还不是那点事。”周益民笑着点头。
话音刚落,嫂子就端着杯热水过来,玻璃杯上冒着热气。
“益民,喝水。”嫂子把水杯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杯底还沉着两颗冰糖。
“谢谢嫂子。”周益民端起水杯抿了一口,甜丝丝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
“怎么不见建国哥?”他放下水杯问道。
李主任抢着回答:“建国啊,一早就出去给亲戚拜年了,估计得晌午才回来。”
她往周益民手里塞了把水果糖,“你今儿别走了,就在这儿吃饭,我让你嫂子杀只鸡,等你建国哥回来,跟你喝两盅。”
“不了李姨,我一会儿还得……”周益民刚想推辞,就被李主任打断。
“啥也别说了,就这么定了!”李主任拍着桌子,语气带着股不容拒绝的强硬。
“你这孩子,平时请都请不来,今儿来了还想走?再说了,饭都快做好了,你不吃我跟你嫂子也吃不完。”
周益民看着李主任一脸坚持的模样,心里明白这是真心留客,再说不用自己动手做饭,确实是个美事,便笑着应道:“那我就不客气了,麻烦您和嫂子了。”
“跟我客气啥!”李主任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起身往厨房走。
“我去跟你嫂子说,再多炒两个菜,让你尝尝她的手艺。”
周益民看着墙上的奖状,听着厨房传来李主任和嫂子的说话声,还有窗外偶尔响起的鞭炮声。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吱呀”一声开门响,紧接着是熟悉的脚步声。
赵建国掀开门帘走进来,身上还带着股寒气,看见坐在屋里的周益民,眼睛一亮,连忙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大步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益民,你小子,怎么有空过来!”
声音洪亮,带着股子爽朗劲儿。
“这不是看着今天有空,就过来拜个年。”周益民也站起身,笑着回拍了他一下。
“刚还念叨你呢,说曹操曹操到。”
赵建国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可不是嘛,今儿去给东边胡同的王大爷拜年,聊得久了点,回来晚了。”
他脱下外套往椅背上一搭,上面还沾着点雪粒:“你可是稀客,快坐快坐。”
两人正说着话,李主任端着个盘子从厨房走出来,看见赵建国,随口问道:“建国,你回来了?”
“妈,我回来了。”赵建国应了一声,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大口,眼神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失落。
李主任何等精明,一眼就瞅出儿子脸色不对,眉宇间还拧着股劲儿,心里便猜着他今儿出去办的事怕是没成。
她心里虽有些着急,但当着周益民的面没多问,只是扬了扬手里的盘子,笑着说:“开饭了。”
嫂子也跟着端出几盘菜,热气腾腾的炖鸡汤、油亮亮的红烧肉、翠绿的炒青菜,还有一盘金黄的炸丸子,摆满了小小的八仙桌。
李主任又从柜里拿出瓶酒,往两个杯子里各倒了半杯,推到周益民和赵建国面前:“来,益民,尝尝这酒。”
赵建国拿起酒杯,跟周益民碰了一下,仰头喝了一大口,酒液滑过喉咙,脸上却没多少笑意。
李主任给周益民夹了块鸡腿:“快吃菜,尝尝你嫂子的手艺,她炖的鸡汤,在这条街上可是数一数二的。”
周益民尝了口鸡腿,香得直点头:“嫂子这手艺确实厉害,比饭馆里的还强。”
嫂子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头给李主任盛了碗汤:“妈,您也喝点。”
饭桌上,李主任一个劲儿地给周益民夹菜,聊着街坊邻里的趣事,赵建国偶尔插两句嘴,气氛倒也热络。
就这样,饭就在欢快的气氛下吃完,吃完饭之后,赵建国的媳妇便开始收拾东西。
李主任和周益民三人就坐在桌子上喝茶。
周益民在吃饭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赵建国心里有事,喝起酒来也比平时猛了些,而李主任虽嘴上不说,却时不时用眼神瞟着儿子,眼里藏着点担忧。
“建国哥,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说出来,看我能不能帮忙?”
赵建国也明白周益民是一片好心,但是周益民已经帮忙自己很多,要是再开口的话,就有点贪得无厌。
“都是小事!”
一旁的李主任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儿子这些天为了厂里的事没少熬夜,眼下愁得连饭都吃不下,她实在不忍心。
她看向周益民,语气带着恳求:“益民,你能不能再帮帮你建国哥?他这孩子脸皮薄,不好意思开口。”
“就是工人们,缺油水,建国为了解决这件事情,东奔西跑,但是也没有解决。”
周益民看向李主任,又看了看满脸焦虑的赵建国,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他放下茶杯,认真地说:“李姨,建国哥,你们别着急,这事我想想办法。我看能不能弄点大肥猪,猪肉油水足。”
赵建国眼睛一亮,脸上的愁云散了不少:“大肥猪?”
“益民,你说的是真的吗?”
周益民开口:“建国哥,我肯定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到时候你跟厂里管事的汇报一声,就说是找到特殊渠道了。”
李主任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还是益民你脑子活,这下我可放心了。”
赵建国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可不是嘛,还是益民你有办法。这要是能成,不光工人们没意见了,我在后勤上也能挺直腰杆,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跟我还客气啥。”周益民摆了摆手。
“都是街坊,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等我把猪的事落实了,再跟你说具体的。”
屋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赵建国脸上的愁容彻底散开,开始跟周益民聊起天来。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从猪肉的挑选说到周益民已经是科长,估计用不了多久又能继续升职。
周益民看了看天色,见日头渐渐西斜,便起身准备告辞。“建国哥,李姨,时候不早了,我该走了。”
赵建国连忙也站起来,热情地挽留:“益民,别急着走啊,晚上就在这儿吃晚饭,我让你嫂子多弄几个菜,咱哥俩好好喝两杯。你帮了这么大的忙,不请你吃顿饭,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周益民笑着摆了摆手:“不了建国哥,我还要去其它地方拜年,真的不能在这里吃晚饭了。等这事成了,你再请我喝酒也不迟。”
赵建国见他态度坚决,知道留不住,也没再继续劝说,只是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个红包,塞进周益民手里:“益民,这是一点心意,你拿着。过年了,图个吉利。”
周益民愣了一下,连忙推辞:“建国哥,这可不行,我怎么能要你的红包。”
“拿着吧,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赵建国按住他的手,语气诚恳。
“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再说了,过年给个红包,也是应该的。”
李主任也在一旁帮腔:“益民,你就收下吧!这是你建国哥的一点心意。”
周益民见推脱不过,只好收下红包,揣进兜里:“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建国哥,谢谢李姨。”
“跟我们还客气啥。”李主任笑着说,“路上小心点。”
周益民点点头,跟他们道别后,便离开了赵建国的家。
离开赵建国家后,周益民按照计划,前往周大忠的四合院。
刚推开四合院的大门,就看到院子里有人影晃动。走近一看,原来是周大忠和周大福。
两人显然是刚从村里回来,身上还带着些乡下的泥土气息,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收拾东西。
他们看见周益民进来,都愣了一下,随即连忙站起身,快步走上前:“十六叔,你怎么过来了?”
周益民笑着说:“我过来拜个年,没想到你们俩也回来了。”
周大忠挠了挠头:“这不是快要上班了嘛,就早点回来收拾收拾,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周大福也跟着点头:“是啊十六叔,你快进屋坐,我去给你倒杯水。”
周益民笑着应下,跟着他们往屋里走去,院子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进屋后,周益民打量着屋里的陈设,不算宽敞但收拾得干净利落,墙上贴着几张年画,透着浓浓的年味。
他在靠墙的椅子上坐下,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没看到其他人,便开口问道:“你们两个的媳妇呢?怎么不见人?”
周大福正往桌上摆着茶杯,闻言率先开口:“十六叔,我们想着她们又不用上班,就先不用过来。”
“你也知道,我们结婚才几个月,之前大多时候都跟着我们在城里,都没怎么正经待在村里。”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让她们在村里多待些日子,好好认识认识村里的人,跟邻里们处熟了,往后回去也能自在些。”
周大忠在一旁听着,也连连点头附和:“大福说得是。村里的人情往来多,让她们早点熟悉熟悉也好。”
“再说了,家里还有老人照看着,也不用我们操心。等我们这边把工作上的事理顺了,再回去接她们过来。”
周益民听了,了然地点点头:“你们考虑得还挺周到。刚嫁过来,是该多在村里待待,跟乡亲们多走动走动,处好了,日子才能过得舒坦。”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那村里的长辈们对她们还好吧?”
周大福咧嘴一笑:“都挺好的,婶子们还总拉着她们说家常,教她们做针线活呢。昨儿我媳妇还托人捎信说,跟村里的姐妹们处得可好了。”
周大忠也笑着说:“我家那口子也说,村里的人热心,比在城里自在多了。”
周益民看着他们脸上轻松的神情,心里也踏实了不少,笑着说:“那就好,只要她们能适应,咱们做男人的,在外头干活也能更安心。”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村里的事,屋里的气氛愈发热络起来,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虽然说两人并不在同一个系统上面,这个时候的街道办,权力可是很大,可以说是,人的生老病死,都离开不街道办。
由此可见,街道办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而且周益民还在这里四合院里生活很久,跟街道办的主任,打好关系,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布包里装着两袋奶粉、一瓶香油,还有些乡下带来的干货,都是实用的东西。
刚走到李主任家院门口,就见李主任正站在台阶上扫雪,竹扫帚在地上划出簌簌的声响。“李姨,忙着呢?”周益民扬声喊道。
李主任回头看见他,眼睛一亮,连忙放下扫帚迎上来,围裙上还沾着点雪沫子:“益民,你怎么有空过来?快进来快进来。”
她拍了拍周益民的胳膊,语气热络得很:“前儿还跟你建国哥念叨你呢,说你这孩子踏实,办事让人放心。”
“这不是过年嘛,过来给您拜个年。”周益民笑着把布包递过去。
“一点心意,您收下。”
李主任连忙摆手:“你这孩子,来就来,还带啥东西?拿回去给你对象补补。”
嘴上说着推辞,手却不由自主地接过布包,掂量着不轻,刚想再说点拒绝的话,无意间瞥见布包缝隙里露出的奶粉袋,自家小孙子正断奶,正愁没处买呢。
到了嘴边的拒绝话顿时卡壳,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些:“进来坐,外面冷。屋里刚生了炉子,暖和。”
周益民跟着进了屋,屋里暖意融融,墙上挂着个挂历,印着鲜艳的牡丹图案,旁边还贴着张街道办发的“文明家庭”奖状。
李主任的儿媳正坐在桌边纳鞋底,看见周益民连忙起身,手里的针线还别在布上:“益民来了?”
她转身往厨房走,“我去给你倒杯水。”
“麻烦嫂子了。”周益民客气道。
李主任把布包往柜上一放,特意把奶粉往里面推了推,才拉着周益民坐下:“最近在忙啥呢?”
“还不是那点事。”周益民笑着点头。
话音刚落,嫂子就端着杯热水过来,玻璃杯上冒着热气。
“益民,喝水。”嫂子把水杯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杯底还沉着两颗冰糖。
“谢谢嫂子。”周益民端起水杯抿了一口,甜丝丝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
“怎么不见建国哥?”他放下水杯问道。
李主任抢着回答:“建国啊,一早就出去给亲戚拜年了,估计得晌午才回来。”
她往周益民手里塞了把水果糖,“你今儿别走了,就在这儿吃饭,我让你嫂子杀只鸡,等你建国哥回来,跟你喝两盅。”
“不了李姨,我一会儿还得……”周益民刚想推辞,就被李主任打断。
“啥也别说了,就这么定了!”李主任拍着桌子,语气带着股不容拒绝的强硬。
“你这孩子,平时请都请不来,今儿来了还想走?再说了,饭都快做好了,你不吃我跟你嫂子也吃不完。”
周益民看着李主任一脸坚持的模样,心里明白这是真心留客,再说不用自己动手做饭,确实是个美事,便笑着应道:“那我就不客气了,麻烦您和嫂子了。”
“跟我客气啥!”李主任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起身往厨房走。
“我去跟你嫂子说,再多炒两个菜,让你尝尝她的手艺。”
周益民看着墙上的奖状,听着厨房传来李主任和嫂子的说话声,还有窗外偶尔响起的鞭炮声。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吱呀”一声开门响,紧接着是熟悉的脚步声。
赵建国掀开门帘走进来,身上还带着股寒气,看见坐在屋里的周益民,眼睛一亮,连忙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大步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益民,你小子,怎么有空过来!”
声音洪亮,带着股子爽朗劲儿。
“这不是看着今天有空,就过来拜个年。”周益民也站起身,笑着回拍了他一下。
“刚还念叨你呢,说曹操曹操到。”
赵建国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可不是嘛,今儿去给东边胡同的王大爷拜年,聊得久了点,回来晚了。”
他脱下外套往椅背上一搭,上面还沾着点雪粒:“你可是稀客,快坐快坐。”
两人正说着话,李主任端着个盘子从厨房走出来,看见赵建国,随口问道:“建国,你回来了?”
“妈,我回来了。”赵建国应了一声,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大口,眼神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失落。
李主任何等精明,一眼就瞅出儿子脸色不对,眉宇间还拧着股劲儿,心里便猜着他今儿出去办的事怕是没成。
她心里虽有些着急,但当着周益民的面没多问,只是扬了扬手里的盘子,笑着说:“开饭了。”
嫂子也跟着端出几盘菜,热气腾腾的炖鸡汤、油亮亮的红烧肉、翠绿的炒青菜,还有一盘金黄的炸丸子,摆满了小小的八仙桌。
李主任又从柜里拿出瓶酒,往两个杯子里各倒了半杯,推到周益民和赵建国面前:“来,益民,尝尝这酒。”
赵建国拿起酒杯,跟周益民碰了一下,仰头喝了一大口,酒液滑过喉咙,脸上却没多少笑意。
李主任给周益民夹了块鸡腿:“快吃菜,尝尝你嫂子的手艺,她炖的鸡汤,在这条街上可是数一数二的。”
周益民尝了口鸡腿,香得直点头:“嫂子这手艺确实厉害,比饭馆里的还强。”
嫂子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头给李主任盛了碗汤:“妈,您也喝点。”
饭桌上,李主任一个劲儿地给周益民夹菜,聊着街坊邻里的趣事,赵建国偶尔插两句嘴,气氛倒也热络。
就这样,饭就在欢快的气氛下吃完,吃完饭之后,赵建国的媳妇便开始收拾东西。
李主任和周益民三人就坐在桌子上喝茶。
周益民在吃饭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赵建国心里有事,喝起酒来也比平时猛了些,而李主任虽嘴上不说,却时不时用眼神瞟着儿子,眼里藏着点担忧。
“建国哥,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说出来,看我能不能帮忙?”
赵建国也明白周益民是一片好心,但是周益民已经帮忙自己很多,要是再开口的话,就有点贪得无厌。
“都是小事!”
一旁的李主任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儿子这些天为了厂里的事没少熬夜,眼下愁得连饭都吃不下,她实在不忍心。
她看向周益民,语气带着恳求:“益民,你能不能再帮帮你建国哥?他这孩子脸皮薄,不好意思开口。”
“就是工人们,缺油水,建国为了解决这件事情,东奔西跑,但是也没有解决。”
周益民看向李主任,又看了看满脸焦虑的赵建国,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他放下茶杯,认真地说:“李姨,建国哥,你们别着急,这事我想想办法。我看能不能弄点大肥猪,猪肉油水足。”
赵建国眼睛一亮,脸上的愁云散了不少:“大肥猪?”
“益民,你说的是真的吗?”
周益民开口:“建国哥,我肯定不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
“到时候你跟厂里管事的汇报一声,就说是找到特殊渠道了。”
李主任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还是益民你脑子活,这下我可放心了。”
赵建国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可不是嘛,还是益民你有办法。这要是能成,不光工人们没意见了,我在后勤上也能挺直腰杆,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跟我还客气啥。”周益民摆了摆手。
“都是街坊,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等我把猪的事落实了,再跟你说具体的。”
屋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赵建国脸上的愁容彻底散开,开始跟周益民聊起天来。
两人又聊了好一会儿,从猪肉的挑选说到周益民已经是科长,估计用不了多久又能继续升职。
周益民看了看天色,见日头渐渐西斜,便起身准备告辞。“建国哥,李姨,时候不早了,我该走了。”
赵建国连忙也站起来,热情地挽留:“益民,别急着走啊,晚上就在这儿吃晚饭,我让你嫂子多弄几个菜,咱哥俩好好喝两杯。你帮了这么大的忙,不请你吃顿饭,我这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周益民笑着摆了摆手:“不了建国哥,我还要去其它地方拜年,真的不能在这里吃晚饭了。等这事成了,你再请我喝酒也不迟。”
赵建国见他态度坚决,知道留不住,也没再继续劝说,只是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个红包,塞进周益民手里:“益民,这是一点心意,你拿着。过年了,图个吉利。”
周益民愣了一下,连忙推辞:“建国哥,这可不行,我怎么能要你的红包。”
“拿着吧,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赵建国按住他的手,语气诚恳。
“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这点东西算不了什么。再说了,过年给个红包,也是应该的。”
李主任也在一旁帮腔:“益民,你就收下吧!这是你建国哥的一点心意。”
周益民见推脱不过,只好收下红包,揣进兜里:“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建国哥,谢谢李姨。”
“跟我们还客气啥。”李主任笑着说,“路上小心点。”
周益民点点头,跟他们道别后,便离开了赵建国的家。
离开赵建国家后,周益民按照计划,前往周大忠的四合院。
刚推开四合院的大门,就看到院子里有人影晃动。走近一看,原来是周大忠和周大福。
两人显然是刚从村里回来,身上还带着些乡下的泥土气息,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收拾东西。
他们看见周益民进来,都愣了一下,随即连忙站起身,快步走上前:“十六叔,你怎么过来了?”
周益民笑着说:“我过来拜个年,没想到你们俩也回来了。”
周大忠挠了挠头:“这不是快要上班了嘛,就早点回来收拾收拾,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周大福也跟着点头:“是啊十六叔,你快进屋坐,我去给你倒杯水。”
周益民笑着应下,跟着他们往屋里走去,院子里顿时热闹了起来。
进屋后,周益民打量着屋里的陈设,不算宽敞但收拾得干净利落,墙上贴着几张年画,透着浓浓的年味。
他在靠墙的椅子上坐下,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没看到其他人,便开口问道:“你们两个的媳妇呢?怎么不见人?”
周大福正往桌上摆着茶杯,闻言率先开口:“十六叔,我们想着她们又不用上班,就先不用过来。”
“你也知道,我们结婚才几个月,之前大多时候都跟着我们在城里,都没怎么正经待在村里。”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让她们在村里多待些日子,好好认识认识村里的人,跟邻里们处熟了,往后回去也能自在些。”
周大忠在一旁听着,也连连点头附和:“大福说得是。村里的人情往来多,让她们早点熟悉熟悉也好。”
“再说了,家里还有老人照看着,也不用我们操心。等我们这边把工作上的事理顺了,再回去接她们过来。”
周益民听了,了然地点点头:“你们考虑得还挺周到。刚嫁过来,是该多在村里待待,跟乡亲们多走动走动,处好了,日子才能过得舒坦。”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那村里的长辈们对她们还好吧?”
周大福咧嘴一笑:“都挺好的,婶子们还总拉着她们说家常,教她们做针线活呢。昨儿我媳妇还托人捎信说,跟村里的姐妹们处得可好了。”
周大忠也笑着说:“我家那口子也说,村里的人热心,比在城里自在多了。”
周益民看着他们脸上轻松的神情,心里也踏实了不少,笑着说:“那就好,只要她们能适应,咱们做男人的,在外头干活也能更安心。”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村里的事,屋里的气氛愈发热络起来,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