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卧龙之睨-《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

  龙鳞城的春日,在望淮大捷的振奋与随之而来的暗流中,悄然滑向初夏。空气中除了新垦土地的泥腥和淮水的湿气,更添了几分铁与血的肃杀。校场之上,龙骧营与淮泗营的操练愈发严苛,喊杀声震天,那是胜利之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的自觉。然而,在这片蒸腾的朝气之外,伤兵营所在的区域,却始终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压抑。

  赵云便是在这里。

  他左臂的箭伤因当初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伤口反复,虽经徐盛带来的医官竭力诊治,高烧已退,但一条胳膊依旧动弹不得,用麻布紧紧吊在胸前。昔日白马银枪、驰骋疆场的英姿,如今被伤病困于这满是药味与呻吟的营帐之间。他并未躺在病榻上哀叹,而是换上了一身干净的素色布衣,每日清晨便起身,在伤兵营中缓缓踱步。

  他走得很慢,每一步都牵动着肩胛的隐痛,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那双曾于长坂坡七进七出的锐利眼眸,此刻沉淀下更多的东西,安静地观察着营内的一切。他看到缺了腿的老兵,如何笨拙却固执地学习使用新打造的拐杖;看到被削去手指的年轻士卒,在医官鼓励下,用残存的手掌练习握紧木棍;也听到他们在无人时,低声谈论着望淮寨的烈火,谈论着甘宁的悍勇,更谈论着主公陆炎那日校场如同天神降罚般的介入。

  “赵将军。”一名脸上带着稚气、却失去了一条胳膊的少年士卒,挣扎着想从草席上坐起行礼。

  赵云用未受伤的右手轻轻按住他的肩膀,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躺着,莫要乱动。”他蹲下身,查看了一下少年包扎处的渗血情况,对旁边的医护辅兵嘱咐了几句需要注意的事项。动作自然,仿佛他本就是这伤兵营的一员。

  他没有过多言语安慰,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鼓舞。这些伤兵看到连赵云将军都重伤未愈,却依旧从容镇定,与他们同处一营,心中的怨天尤人与绝望,便悄悄消散了几分。他那份深入骨髓的沉稳与坚毅,如同磐石,安抚着这些在身体和心灵上都饱受创伤的灵魂。

  然而,赵云的视线,并不仅仅停留在伤兵营内。他虽因伤未能参与军政议事,但凭借其身份与威望,以及庞统、鲁肃等人的定期探视与交谈,龙鳞城内外的风云变幻,依旧清晰地映入他的心中。

  他看到了北岸张辽在望淮寨被焚后,非但没有大举报复,反而收缩防线,加固营垒,如同一头收起爪牙、磨砺齿尖的恶狼,等待更致命的一击。他也感受到了城内气氛的微妙变化,周仓的斥候营与那支神秘的“夜不收”活动愈发频繁,几次小规模的肃清行动,虽然迅捷无声,但那隐隐的血腥气,瞒不过他这等沙场老将的鼻子。他知道,这是主公在清除内部的隐患,以应对张辽可能的阴招。

  而当庞统前来探视,隐晦地提及许都动向,曹操派遣满宠出任九江太守的消息时,赵云平静的眼眸中,终于掠过一丝凛冽的寒芒。

  “满伯宁……”他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吊着左臂的右手手指无意识地在膝上轻轻敲击,“曹公此举,是要以朝廷大义,行釜底抽薪之策。”他看向庞统,语气沉稳,“主公之意若何?”

  庞统将陆炎决意实行军管,对抗朝廷旨意的决定告知。赵云沉默了片刻,脸上并无惊诧,反而露出一丝极淡的、近乎赞赏的神色。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主公……魄力非凡。”他缓缓道,“只是,如此一来,龙鳞城便彻底站到了风口浪尖。满宠非易与之辈,其携大义之名而来,恐会在士人百姓中掀起波澜。内部人心,需更加稳固。”

  他虽因伤未能执枪上阵,但敏锐的洞察力与大局观并未受损。他清楚地看到了陆炎此举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这一日午后,阳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影。赵云正指导一名伤兵如何用单手更有效地发力,帐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帘栊掀开,一身玄色常服的陆炎走了进来,身上似乎还带着校场上操练后的尘土气息。

  “子龙。”陆炎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目光落在赵云吊着的左臂上,“伤势如何?”

  赵云起身,虽行动不便,依旧一丝不苟地行了个军礼:“劳主公挂心,已无大碍,只是还需将养些时日。”他看向陆炎,敏锐地察觉到对方眉宇间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更深沉的决意。

  陆炎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自己也随意地坐在一旁的草席上,毫无主帅的架子。“子龙在此,倒是帮了子敬和大忙。”他看了一眼井然有序的伤兵营,“这些弟兄,需要你这样的定海神针。”

  “云分内之事。”赵云微微欠身,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凝重,“主公,满宠之事,云已知晓。此乃大险,亦是大机。”

  “哦?”陆炎抬眼看他,带着询问。

  “险在法理,险在人心。然,”赵云目光湛然,虽伤病缠身,眼神却依旧清澈锐利,“若能借此机会,彻底厘清内部,将龙鳞城上下军民之心,真正凝聚于主公麾下,而非虚妄的朝廷大义,则根基可固。届时,任他满宠巧舌如簧,亦难动摇分毫。只是……手段需刚柔并济,雷霆之余,亦需雨露。”

  他没有明言该如何做,但点出了关键——人心。在对抗外部压力的同时,内部的整合与凝聚至关重要。

  陆炎深深看了赵云一眼,点了点头:“子龙所言,与士元、子敬不谋而合。”他顿了顿,看着赵云,“待你伤愈,龙骧营,我还需你替我执掌。届时,我要的是一支不仅能打硬仗,更能明辨是非、唯令是从的铁军。”

  这不是空头许诺,而是明确的托付与期望。

  赵云心头一热,重伤以来潜藏的那一丝无力感,在此刻被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冲散。他挺直脊梁,右拳抵在心口,虽左臂不便,依旧做出了最郑重的承诺:“云,必不负主公所托!”

  陆炎离去后,赵云独坐帐中,夕阳的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他望着营帐外龙鳞城上空那面迎风招展的“陆”字大旗,目光悠远。满宠的到来,如同一声警钟,敲响在每一个关心龙鳞城命运的人心头。而他赵云,即便此刻困于伤病,亦如同暂时卧于浅滩的龙,其志未堕,其睨犹在。他在用他的方式,观察着,思考着,准备着。当风云再起,银枪所指之处,他依旧会是那个令敌胆寒的常山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