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城内会乱?”廖永忠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惊喜道:“汉王是要施展仙法,在城中召唤天兵天将?”

  朱慕淡淡点头。

  反正他这神仙身份是坐实了,那些无法用常理解释的法术,注定会被后人津津乐道。至于未来科学昌明的时代,人们会如何解读他的能力……那就与他无关了。

  见朱慕承认,廖永忠激动不已。之前汉王几次亲征,他都没能随行,错过了亲眼目睹仙术的机会,一直深感遗憾。

  今天,终于能见识到了!

  城外汉军缓缓推进,朱慕穿着普通铠甲,隐没在队伍中,逐渐逼近城墙。

  城头上,答礼脱瓦默默祈祷,希望神灵能保佑他渡过此劫。

  在他心中,他所信仰的神才是至高无上的真神,远比朱慕这个伪神强大。

  “神一定会庇佑我,阿门!”

  答礼脱瓦眼神坚定,正要下令备战,城内突然传来一阵巨大的 动声。

  怎么回事?谁在捣乱?不是命令城下士兵保持安静吗?

  仗还没打,自己人先乱了阵脚,成何体统!

  答礼脱瓦怒不可遏,转身就要派亲兵 ,却见城墙阶梯上,本该在城下待命的士兵正惊慌失措地往城头狂奔,仿佛身后有恶鬼追赶。

  确实有东西在追他们——

  那是……汉军?!

  答礼脱瓦瞪大双眼,眼睁睁看着一群身穿皮甲的士兵沿着阶梯 他的部下。

  他猛然想起关于汉王撒豆成兵的传说。

  竟然是真的?!

  在察罕攻占汴州之前,答礼脱瓦一直担任汴州守将,从未调动过职位,因此未曾与朱慕正面交锋。即便听闻察罕军中传回的种种消息,他始终将信将疑。

  这源于他对的虔诚信仰。

  了解内情的人都清楚,教坚信世间唯有是唯一真神。

  他们绝不承认其他神明,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从上彻底清除那些信奉异教的人与国家。

  然而此刻,答礼脱瓦感到自己坚定的信仰开始动摇。若是世间唯一真神,那朱慕的存在又作何解释?

  为何强大的不亲自降临,铲除朱慕这个伪神?

  大人!大人!敌军攻上来了……糟了,城门被攻破了!

  亲卫惊慌的呼喊将答礼脱瓦从恍惚中惊醒,他这才意识到局势的危急。

  城中留守的军队战力薄弱,根本不是突然出现的汉军对手。精锐都被察罕带走,如今城门失守……这城还有守的必要吗?

  随我杀下去!

  答礼脱瓦一声令下,带着亲兵冲向另一侧未被汉军占领的阶梯。

  亲兵们愣了一瞬,随即高举兵刃,跟着答礼脱瓦高喊,蜂拥下城。

  来到城下,他们发现情况比预想的更为严峻。这支突然出现的汉军竟有万人之众,部分已杀入城内。

  他们刚下城墙就被发现,很快陷入包围。

  大、大人,现在怎么办?

  答礼脱瓦的亲兵虽个个武艺精湛,但除了当年抵御颍州红巾军攻城外,几乎再无实战经验。此刻面对汉军重围,顿时阵脚大乱。

  而答礼脱瓦比他们更加慌乱。

  他环顾四周,只见汉军士卒充斥每一条街道,连城门洞内仍有源源不断的汉军涌入。

  突围?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否决。

  那无异于自寻死路。

  他想活下去。

  于是——

  我乃汴州守将答礼脱瓦,愿向大汉天兵投降!

  答礼脱瓦猛地跪倒在地,弃械高举双手,用汉话高声乞降。

  答礼脱瓦的举动令围上来的系统兵都愣住了,众人面面相觑。

  四周一时寂静无声,答礼脱瓦心中愈发惶恐不安。

  很快便有一队人马上前,接受了答礼脱瓦的投降。

  “你就是汴州守将?当真要归顺我大汉?”

  “正是正是!小人答礼脱瓦,久仰汉王威名,只恨无缘投效,今日得遇天兵,实乃三生有幸!我愿降,我愿降!”

  生死关头,答礼脱瓦毫不犹豫地倒向了朱慕。

  随后,他开始协助汉军劝降城中守军……

  不到半个时辰,汴州便轻松落入汉军之手,顺利得连朱慕都感到意外。

  攻下汴州后,朱慕无暇处置俘虏,留兵一万驻守,随即率主力直扑亳州而去。

  为防生变,他将答礼脱瓦一并带在军中。

  局势出奇顺利!

  沿途商丘、亳州等地几乎望风而降,答礼脱瓦的劝降配合汉军兵威,使得这场征战竟成了接收城池的行军。

  拿下亳州后,信使终于追上大军,带来了金陵的消息——颍州失守,刘福通病逝,韩林儿亦遭察罕杀害……

  朱慕一时怅然。韩林儿不足论,可刘福通这等豪杰竟落得如此凄凉结局,比原本历史更早陨落,功业亦逊色几分。但无可否认,他仍是这条时间线上当之无愧的义军领袖。

  刘福通之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压下心绪,朱慕开始谋划颍州之事。对大汉而言,此刻刘福通身死、颍州陷落,正是天赐良机。

  己方已掌控汴州、亳州,阜阳冯胜亦出兵策应,加之江南后续部队,察罕夺取颍州反似自投罗网!

  此乃摧毁元朝最后支柱的绝佳时机!

  朱慕当即挥师南下,直指颍州。

  …………

  颍州城外十余里旷野中,冯胜军与察罕军数次交锋,胜负难分。

  察罕兵力占优,未困守孤城,而是内外夹击,试图击溃冯胜。

  然而冯胜麾下三千新式火铳兵战力惊人,屡次粉碎元军攻势。

  城头之上,察罕凝望城外五万汉军,眉宇紧锁。

  这支汉军虽寡,却坚韧异常,尤其那支火铳兵,竟连他的亲卫铁骑都曾击溃。

  更令他不安的是对方从容不迫的态势——显然另有后手!

  江南恐有大军将至,此番或许便是与朱慕的决战。

  他尚不知朱慕已端其老巢,正自北方疾驰而来。

  察罕一心关注南方,全然未觉后路已断,故而毫不焦急。

  他决心在此地与朱慕展开一场大战,正面会一会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汉王。他手中还藏有一支奇兵,始终隐匿于大军之中,未曾动用。

  朱慕啊朱慕,且让我察罕看看,你是否真有那般神通!

  然而,期待与朱慕正面交锋的察罕,万万没想到朱慕竟从自己后方杀出。

  大汉二年,十月九日。

  朱慕军与江南调遣的援军几乎同时抵达颍州,江南大军由朱一亲自统领。

  三路大军合围颍州,察罕终于动摇了。

  “朱慕怎会从北面来?亳州如何了?”

  “不对,他必是走了水路,若如此,他应先至汴州,难道汴州已陷?”

  察罕惊疑不定,暗自懊悔疏忽了水路。

  其实也怪不得他,长江入汴水的水道早已淤塞多年,只是他未料到朱慕水军配备了清淤船这等新式工具,加之 桶的助力,短短数日便疏通了需数月人力才能清理的淤泥。

  战争的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察罕仍未死守颍州城。

  他仍存击败朱慕之念,决定将大军布于城外,与朱慕决战。

  论兵力,汉军三路合计不足十六万,仅略多于察罕大军。

  兵力相仿之下,察罕反倒认为汉军分兵合围是一大败笔,因为每一路汉军皆弱于他的主力。

  西面冯胜的三千火铳兵虽强,但人数太少,且火铳用于进攻时远不如防御犀利。单支火铳准头欠佳,唯有密集阵列方能发挥威力,且仅能攻击一面……

  若在进攻时,敌军列阵推进,他大可分三路骑兵包抄袭扰,即便无法击溃火铳兵两翼护卫,亦可扰乱其阵脚,为正面骑兵创造突袭之机。

  一旦冲阵得手,阵型大乱的火铳兵便不足为惧。

  他计划先集中兵力击溃朱慕的五万兵马,诱使冯胜军与江南军来援,再以奇兵突袭歼灭冯胜的火铳军,最后回师击溃余下两军。

  察罕不愧名将,一眼洞悉火铳兵弱点,然而……谋略虽妙,还需敌人配合!

  翌日,颍州城外战云密布。

  双方三十余万大军对峙。

  决战一触即发。

  朱慕却从容自若。

  朱慕注视着正在集结的一万火铳兵,心中思忖:“这支新式军队今年终于正式成军,最新改进的火铳性能也提升不少,可惜沿途都没机会施展,看来要让察罕大人先‘领教’了。”

  朱慕麾下这一万火铳兵,装备的火铳比冯胜部所用的更为先进。

  火铳本就是超越时代的兵器。

  在原本的历史中,欧洲要等到两百年后才开始大规模列装 部队。

  而朱慕这支火铳兵配备的新式火铳,其射击精度、射程和装填速度都已接近现代 的水平。

  枪械的原理一旦掌握,制造并不复杂。

  更何况朱慕还拥有工业发展的优势。

  如今皇室投资的汉口兵工厂,已能批量生产火铳和 。

  咚咚咚,咚咚咚!

  察罕大军开始行动,数个方阵向北面的朱慕军逼近,右翼骑兵则牵制着冯胜部。

  后军依托颍州城阻挡南面的朱一军。

  颍州城的阻碍使得朱一军若要进攻察罕,要么攻城,要么绕行。

  绕行时还需保持距离,否则会遭到城墙上弓箭手的袭击。

  对面。

  朱慕通过望远镜观察察罕军的动向。

  见对方直奔自己而来,他露出满意的笑容:“果然如我所料,察罕选择主攻我部,决策果断且高明,想围点打援?——可惜低估了我。传令兵,速去通知朱一和冯胜,让他们放缓行军,诱敌深入。”

  “此战,我要打断大元最后的脊梁!”

  察罕军推进迅速,尤其是前锋的精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