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处决韩林儿后,察罕意兴阑珊,只命亲卫持其首级继续招降,自己则策马至附近山丘,下马闭目养神。

  随着刘福通病逝,关先生远走,张骏、高翔被杀,如今小明王又因投降被杀,四万余红巾军彻底丧失斗志。虽有不少人选择投降,但更多人转身走向淮水。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

  悲怆的歌谣在军中传开,红巾将士接连跃入湍急的淮河。原本准备投降的队伍中,有人见状痛哭流涕,突然转身加入赴死的行列。

  大帅,要不要阻拦?元军将领动容请示。

  察罕神色变幻,最终长叹:罢了,求仁得仁。英雄自有归处,随他们去吧。

  说罢转身盘坐土坡,背对河岸,不再观望。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悲壮的歌声在风中飘荡,越来越响亮……

  头裹红巾的将士们步履蹒跚,却坚定地列队走向死亡,甚至带着几分迫不及待的意味。

  淮水汹涌,深不见底,狂风卷着呜咽声掠过水面,那悲鸣中不见丝毫怯懦求生之意……连元军将领都不禁动容。

  察罕驻足山丘,终于不再回避。他按刀而立,目光死死盯着淮水,看着一个个身影纵身跃入湍流,转瞬被漩涡吞噬。

  正午阳光刺目,秋风呜咽如泣。从山丘俯瞰,数里河岸尽收眼底。察罕亲眼见证着,河畔渐渐归于沉寂——或者说,空无一人。

  这意味着,自至正十一年以来席卷半壁江山的红巾 ,就此终结。

  四万余残部中,仅八千士卒投降,所有百户以上将领悉数殉难。

  而这些投降的士卒眼神空洞,如行尸走肉般被元军驱赶,面上再无半点神采……

  秋九月,察罕帖木儿与刘福通激战下颍州。

  月末,刘福通病逝,葬于城东。

  察罕军破城,大败颍州红巾。

  翌日,逼红巾残部至淮水畔。

  劝降未果,三万八千将士投河殉节。

  …………

  大汉二年十月初二。

  阜阳。

  关先生捏着战报的手指节发白。

  信笺飘落。

  他踉跄跪地,突然发出凄厉哀嚎:“大帅啊大帅——”

  帐中汉将面面相觑。

  冯胜迟疑道:“关先生节哀,我军是否还要按计划出兵?”

  关先生猛然抬头,赤红的双眼似要渗出血来:“冯将军!我家大帅殉难,此仇必报!况且察罕连战疲惫,此刻正是汉军破敌良机!将军难道不想建功立业?”

  他越说语气越冷,悲恸化作凛冽杀意,令冯胜脊背生寒。

  冯胜回头使个眼色,亲兵上前:“关先生先歇息吧,出兵之事容我等商议。”

  待其退下,帐中将领立刻争论不休——多数主张出击。这些汉将并非同情红巾军,纯粹是为战功而来。

  “老冯,发兵吧,汉王正在攻打汴州,咱们若能在此拖住察罕,不正可以策应汴州的战事吗?!”

  “冯将军,此时正是时机,察罕刚占颍州,立足未稳,咱们若迅速出击,定能将其逐出颍州!”

  “将军,老张说得对,颍州乃淮南门户,掌控皖南要道。先前在刘福通手中,碍于旧情不便夺取。如今既被察罕所占,咱们正好名正言顺出兵,拿下这处战略要地!”

  众人议论纷纷,最终意见趋于一致——即刻出兵颍州,越快越好。

  冯胜不再犹豫,拍案道:“好!即刻整军,火速进军颍州。另派快马送信至金陵,禀明此间局势,以免后方不知情而误事。”

  “金陵方面会阻拦咱们吗?”一名将领问道。

  冯胜摆手:“无妨,汉王派我驻守阜阳时,便授予我临机专断之权,此事我可自行决断。”

  两日后,阜阳汉军挥师颍州。察罕闻讯,立即部署城防。

  面对朱慕,颍州这块要地,他绝不会轻易放弃。

  金陵,军部。

  朱一收到冯胜急报时,阜阳大军已然开拔。

  他当即召集参谋部议事,随后又请来贾鲁、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人共商对策。

  次日,金陵城内外迅速动员,战争机器轰然运转。

  城外的大汉军事大学内,许多本就出身行伍的学员消息灵通,校园内很快弥漫起紧张的氛围。

  王保保四人刚下课,正往食堂走去,沿途便见学员们三三两两低声交谈,神情异样。

  “我去探探风声。”邓愈撂下话,朝人群走去。

  他素来长袖善舞,入学月余便广结人脉,不多时便带回消息,兴奋道:“要开战了!”

  王保保心头一紧,急问:“打何处?”

  俞通海、俞通源兄弟也竖起耳朵。

  “颍州!”

  “颍州?莫非要对刘福通用兵?”俞通海失声喊道。

  “噤声!这种事岂能嚷嚷?”邓愈瞪他一眼。

  俞通海压低嗓音:“咱们与刘福通素有交情,为何突然要打颍州?”

  “这我就不清楚了。”邓愈摇头。

  朱一心中了然,大汉军事大学即便有人听到些风声,上头也绝不会泄露具体的作战部署,这种保密纪律他还是明白的。

  军中调动的士兵们大多只知道要去攻打颍州,其余细节一概不知。

  察罕攻占颍州的消息被严密封锁,尚未传到这边。

  王保保松了口气,虽然想不通朱慕为何突然撕破脸皮进攻刘福通,但只要不是针对察罕叔父,便与他无关。

  察罕并未向王保保透露颍州之战的计划,毕竟王保保此行金陵凶险万分,若被锦衣卫擒获,知道得越少反而越安全。

  察罕从不赌人性——即便是亲侄子的忠诚。

  刑讯之下,谁能保证守口如瓶?连他自己都不敢断言能否扛住酷刑。

  宿舍里,王保保盯着数学书直揉太阳穴。这本曾让他甘冒奇险混入军校的,如今成了最棘手的难题。

  保国先啃数学呢?需不需要指点?俞通海晃着脑袋凑过来,四人中就属他数学拔尖。

  王保保头也不抬:用不着,老子非要自己搞明白。蒙古贵族骨子里的倔强劲儿上来了,他发誓要亲手攻克这道难关。

  俞通海咧嘴一笑:成,那你慢慢琢磨。对了,明天物理化学课,你们预习没?

  正被数学折磨的邓愈闻言瞪眼:显摆个屁!知道你理科厉害,闭嘴吧!转头见王保保咬牙切齿翻书页,忍不住抱怨:咱明明是军校,学这些玩意儿能指挥打仗?

  怎么不能?俞通海立刻反驳,先生说过,数理化是行军打仗的根基。算行军里程、调火炮仰角,哪样离得开数学?

  那物理化学有啥用?俞通源突然插话。作为俞通海的亲弟弟,这次他坚决站在邓愈这边——他的数学作业也正摊着大片空白。

  当然有用!俞通海狠狠瞪了弟弟一眼,物理化学能锤炼思维,让人洞察万物之理。往后研制火器、改良军备,全指着这些学问打底!

  “比如攻城槌、吕公车,还有宋代的一窝蜂火箭,对了,汉王改进了这一窝蜂火箭,现在机动性更强, 更集中,瞄准也更精准。这些不都是物理化学的功劳?还有新式、火炮、火铳——”

  俞通源愣了一下,插嘴道:“呃,这些不都是工匠的活儿吗?”

  正说得起劲的俞通海被打断,不满地瞪了弟弟一眼:“造是工匠造的,但将领要是不懂原理,怎么用好这些武器?你们说是不是?”

  他转头看向邓愈和王保保。

  王保保听得入神,他对汉军的新式武器很感兴趣。要是学好数理化就能掌握这些原理,那……就算脑袋也得学!

  他痛苦地捶了捶额头,引来邓愈三人疑惑的目光。

  “呃,学得头疼,缓缓。”

  邓愈深有同感地点头,那数学书他看着也头晕。

  俞通海瞥见王保保手里一页未翻的数学书,嘲笑道:“才看几行就喊头疼?你们不行啊,数理化得靠高智商,就是聪明劲儿!嘿嘿,看来这宿舍里就数我最聪明!”

  邓愈和王保保对视一眼,邓愈大喊:“揍他!”

  两人一齐把俞通海按倒在床上。

  俞通源迅速在“打哥哥”和“打哥哥”之间做出选择,果断加入战局。

  “,你们——”

  “别别别,别打那儿!”

  “,俞通源我是你哥!”

  混战持续了十五分钟,俞通海的格斗水平远不如理科成绩。用邓愈的话说:“我一只手就能摁住他!”

  一天的课结束。

  在邓愈、王保保和亲弟弟的威逼下,俞通海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每天得给他们讲数学题,明天还得加上物理化学。

  俞通海不爽地问王保保:“你不是要自己学吗?”

  王保保理直气壮:“我改主意了,不行?”

  武力 下,俞通海只能认栽。

  邓愈得意道:“汉王说得对,弱就得挨打,弱就是原罪,没武力护不住自己。”

  “汉王说的是国家!你们这是欺负人!”俞通海憋屈道。

  “不,哥哥,你误会了,我们是在帮你提升格斗水平,复习数理化知识。”俞通源挺着腰站在邓愈和王保保身后,一脸得意地说道。

  “对!”邓愈和王保保异口同声地附和。

  哼,我一定要刻苦练习格斗,将来狠狠揍回来。

  俞通海在心里暗暗发誓。

  …………

  汴州城下,守将答礼脱瓦望着城外黑压压的汉军,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信使到底有没有突围成功?察罕大人什么时候才能收到消息?

  城下,廖永忠兴奋地询问:“汉王,我们怎么打?”

  朱慕抬头望向高耸的城墙,不想拖延时间,决定启用系统,让系统兵直接出现在城内。

  “十分钟后,城内一乱,立刻攻城。廖永忠,攻城战由你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