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鼓声中,红底银边的旗帜指引下,两千余名色目重甲步兵列阵向前,直逼汉军阵线。西侧,一支精锐骑兵同时发起攻势。色目步兵右侧,两千北地汉军推着盾车前进,两翼各有一千轻骑兵掩护,后方则是重甲骑兵压阵。
朱慕军中战鼓擂动,部队开始向前推进,正面迎敌。
西面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朱慕转头望去,只见五千精骑正向颍州西侧迂回。
他判断这支骑兵意图绕过西面土坡,袭击己方左翼。其中分出一千骑正沿北坡向上攀登,企图夺取左翼制高点,土黄色的身影在黑色山坡上格外醒目。
炮声骤响,朱慕的视线重新聚焦到阵前。察罕大军后方腾起几道白烟,几枚炮弹砸进汉军阵列,十余名士兵当场毙命。
火炮!
朱慕瞳孔微缩,第一反应是工部兵器监有人泄密,但随即察觉异样——敌 炮射程与精度远逊于己方,更像是早期青铜炮的水准。
而朱慕军的火炮早已采用碳钢铸造,后装填设计,威力远超时代。
看来察罕是从沿海弄到了原始火炮的铸造技术。
这位元朝名将的嗅觉确实敏锐,朱慕军仅展示过一两次火器威力,便被他盯上。
可惜,技术鸿沟难以逾越。
朱慕军阵中的十门八磅炮开始还击,铁弹呼啸着砸进察罕军阵,如犁铧翻土般撕开一道道缺口。
察罕眼神一凛,朱慕军的火炮果然更强,射程更远,威力更猛。
更可怕的是准头——几轮炮击后,己方五门青铜炮全数被毁。
察罕心头滴血,这些炮花重金委托色目工匠铸造,试射时威力惊人,实战却不堪一击。
朱慕军对炮声毫无惧色,士兵们面对惨烈伤亡也纹丝不动,显然早已习惯。
毕竟,他们早用火炮教训过元军,自然清楚如何应对。
察罕的步兵仍在炮火中推进,伤亡未能击垮他们的斗志。察罕同样训练过士兵适应炮击,同袍的惨死反而激发了元军的凶性。
察罕暗自满意,这支军队不输朱慕军。为此战他开出重赏——军功、土地、奴隶、银钱,足以让士兵们拼命。
战鼓节奏陡然加快。
北地汉人与色目人组成的步甲大阵开始加速冲锋。
察罕视野中,头盔如浪涌动。对面十门火炮持续轰击,从一里外打到百五十步,盾车在五六斤铁弹下粉碎,飞溅的木片扫倒大片士卒。
盾车阵线支离破碎,损毁的盾车散落在行军路线上,化作战场的残骸。暗红的血液渗入焦土,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绽开无数细小的血之花。
战鼓声愈发急促,察罕军的步伐随之加快,几乎转为冲锋。漫长的步兵阵列逼近至朱慕军六十步内,在震天鼓声中发起疯狂突击。
战一触即发,察罕步兵骨子里的凶性彻底爆发,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席卷原野。十门汉炮急速完成装填,对准无盾车防护的区域实施精准打击。
七百余枚 如暴雨倾泻,察罕军前锋瞬间倒下一片,但人潮依旧向前涌动。
倒是支劲旅。朱慕由衷称赞。
当距离缩短至三十步时,汉炮再度齐鸣。轰鸣过后,察罕军阵线又添数道缺口。即便早有预料的察罕,目睹如此伤亡也不禁变色。
周遭将领更是面如纸灰,眼中惧意难掩。
为避开汉军远程优势,察罕步兵甚至放弃惯用的弓箭,全速突进接敌。在惨重代价下,残存盾车终于掩护部队冲至汉军阵前。
严阵以待的汉军立即展开血腥近战。
阵前刀矛如林,往来交错。
双方伤亡数字急速攀升。
朱慕回望身后万名火铳兵方阵,暂缓了投入战场的打算。察罕军士气之盛远超预计,其悍勇程度竟堪比系统士兵。
不知察罕用何手段练就这般精锐,但成效确实惊人。
万杆火铳面对十数万敌军终究力薄——毕竟非是乌合之众,察罕部卒确属能征善战之师。
先耗其锐气。
朱慕目光转向敌方骑兵,这才是对火铳兵最大的威胁。无壕沟铁丝网掩护的旷野上,机动灵活的骑兵可肆意袭扰军阵侧翼。
他决意先解决这支劲旅。
令旗翻飞间,汉军铁骑自阵后涌出,迎着西面敌骑疾驰而去。
汉骑分作三股洪流,向察罕半甲骑兵发起连绵冲锋。
马蹄声如雷,五千多匹战马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土,大地为之震颤。
察罕骑兵身披半甲,而汉军则是全副重甲,这支由蒙古人和色目人组成的骑兵不愿与汉军正面交锋。在几位千户的指挥下,他们迂回游走,试图从汉军两翼发起攻击。然而汉军以三个骑兵旅展开宽大正面,迫使察罕骑兵必须保持阵型,避免正面冲突——他们的轻装护具根本无法抗衡重甲冲锋。
当察罕骑兵绕到侧翼时,赫然发现汉军重骑兵后方还埋伏着大批轻骑兵。未等他们调整队形,汉军轻骑已如利剑般刺入察罕军柔软的侧腹。
轰然一声巨响,察罕骑兵人仰马翻。这支迂回部队遭受重创,阵型彻底崩溃。但这些精锐骑兵很快重整旗鼓,以骑射还击,给汉军造成些许困扰。
汉军轻骑却不恋战,始终保持机动。在短暂接触后迅速脱离射程,随即调转马头再度冲锋。他们身穿轻便的弧形钢甲,看似单薄却防护精良。察罕骑兵绝望地发现,箭矢难以造成有效 ,即便中箭 的汉军也多半能撤离战场。
长生天的勇士们,冲锋!随我冲锋!察罕万户面目狰狞地怒吼。蒙古勇士岂止擅长骑射!
尽管汉军轻骑皆为精锐,仍难一举击溃这些蒙古色目勇士。双方陷入混战,而这正是汉军所求——他们的重甲骑兵已调转方向,直扑察罕军尾部。
此前分兵土坡的察罕骑兵此刻也发起冲锋,目标直指汉军重骑后阵。战场态势顿时错综复杂:汉军轻骑与察罕半甲骑兵缠斗,汉军重骑攻击察罕军尾部,而另一支察罕骑兵又咬住了汉军重骑的后路......
察罕紧盯着战局,心中隐隐不安。他曾在庐州城外见识过汉军重骑的雷霆攻势,当时以为只有背嵬军才有此等战力。如今才知汉军各部骑兵皆不逊色,朱慕究竟耗费多少财力,才能打造出如此雄师?
察罕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培养骑兵本就耗费巨大,而要训练出如此精锐的骑兵,平日里不知要进行多少次操练,消耗的粮草、马具,乃至练废的战马更是不计其数……
更何况汉人不像草原上的蒙古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要想练就这般精湛的骑术,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与汗水!!!
察罕的疑惑合情合理。
可惜他的对手非同寻常。
那些全能的系统兵根本无需训练,只需配备战马和武器,便能达到察罕麾下最精锐骑兵的水准。
看看西侧战场那令察罕及其部将瞠目结舌的战术变向吧,没有十年以上的骑兵经验和过人天赋,即便是蒙古人也难以做到,而汉军却……全员整齐划一,在察罕骑兵即将咬住他们尾巴的瞬间,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一下,刹不住脚的察罕骑兵径直冲入己方骑阵,将正与汉军轻骑激战的同伴阵型搅得大乱。
与此同时,绕行一圈的汉军重甲骑兵毫不迟疑,直接以犬牙交错的阵势杀入敌阵后方。
此刻,统领这支元军骑兵的万户焦头烂额。这位将领在察罕麾下也算得力,此战中并未犯错,却被汉军凌厉的战术变化打得晕头转向。
他麾下一万骑兵在汉军的攻势下阵型大乱,尤其是背后的汉军重甲骑兵,如同一柄柄锋利的尖刀,将元军阵势切割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
汉军重骑虽杀得酣畅淋漓,却未失去理智,并未深入敌阵,而是擦边而过,避免失去冲锋速度。
当一队队汉军重骑从元军阵中杀出后,又在军号指挥下迅速重整,转眼间便再度组成三列严整的骑兵大阵。
先前他们为抓住战机,未以严整阵型冲锋,而是分三路突击,虽造成不小混乱,但对敌军的实质性 却有限。
但这一次,若元军骑兵被他们从后方列阵冲击,伤亡必将极为惨重。
那万户也察觉到了局势危急,正忧心忡忡之际,身后忽然响起一阵号角声。
他急忙回头,只见两千重甲骑兵在一面赤红黑边的大旗引领下疾驰而来,顿时松了一口气——大帅洞察战局,派兵增援了!
有了这支重甲骑兵的支援,至少能稳住骑兵防线,否则就不是他们袭扰汉军侧翼,而是汉军骑兵威胁己方侧翼了。
然而这万户的喜悦还未持续多久,北边又传来一声变令炮响,汉军侧翼突然分出四个小方阵,以严整队形朝这边压来。
后方战鼓骤然擂响,察罕军后阵的数支蒙古轻骑如旋风般掠出,直扑汉军右翼。铁蹄翻飞间,这支骑兵已绕至小土坡后方,战场形势陡然生变。
若任其突入,汉军西线必将溃散。
察罕用兵当真迅捷!朱慕抚掌轻笑,随即扬鞭喝道:可惜棋差一着。
身侧的蓝玉暗自嘀咕:王爷这究竟在赞敌将,还是自夸?
近万蒙古轻骑卷起漫天烟尘,大地在铁蹄下微微震颤。当先锋掠过土坡西南角时,坡后赫然立着座千人方阵——正是先前离阵的汉军步兵分出一部,此刻结成铁壁般的空心方阵严阵以待。
余下三个方阵仍向蒙古半甲骑兵压去,汉军重骑则迎战元军铁骑。察罕眯起眼睛:朱慕竟想以千名步卒阻挡万骑冲锋?
他深知朱慕惯用奇招,既敢如此布阵,必有倚仗。目光如炬扫过方阵,试图勘破玄机。对于朱慕诸多,察罕始终认定皆是障眼法:大都守军所谓刀枪不入的传言,必是溃兵惊惧之下的臆想;那遮天箭雨的异象,许是暗藏巨型风扇所致;至于撒豆成兵,分明是早伏精兵伪作民夫。
朱慕军中战鼓擂动,部队开始向前推进,正面迎敌。
西面传来闷雷般的马蹄声,朱慕转头望去,只见五千精骑正向颍州西侧迂回。
他判断这支骑兵意图绕过西面土坡,袭击己方左翼。其中分出一千骑正沿北坡向上攀登,企图夺取左翼制高点,土黄色的身影在黑色山坡上格外醒目。
炮声骤响,朱慕的视线重新聚焦到阵前。察罕大军后方腾起几道白烟,几枚炮弹砸进汉军阵列,十余名士兵当场毙命。
火炮!
朱慕瞳孔微缩,第一反应是工部兵器监有人泄密,但随即察觉异样——敌 炮射程与精度远逊于己方,更像是早期青铜炮的水准。
而朱慕军的火炮早已采用碳钢铸造,后装填设计,威力远超时代。
看来察罕是从沿海弄到了原始火炮的铸造技术。
这位元朝名将的嗅觉确实敏锐,朱慕军仅展示过一两次火器威力,便被他盯上。
可惜,技术鸿沟难以逾越。
朱慕军阵中的十门八磅炮开始还击,铁弹呼啸着砸进察罕军阵,如犁铧翻土般撕开一道道缺口。
察罕眼神一凛,朱慕军的火炮果然更强,射程更远,威力更猛。
更可怕的是准头——几轮炮击后,己方五门青铜炮全数被毁。
察罕心头滴血,这些炮花重金委托色目工匠铸造,试射时威力惊人,实战却不堪一击。
朱慕军对炮声毫无惧色,士兵们面对惨烈伤亡也纹丝不动,显然早已习惯。
毕竟,他们早用火炮教训过元军,自然清楚如何应对。
察罕的步兵仍在炮火中推进,伤亡未能击垮他们的斗志。察罕同样训练过士兵适应炮击,同袍的惨死反而激发了元军的凶性。
察罕暗自满意,这支军队不输朱慕军。为此战他开出重赏——军功、土地、奴隶、银钱,足以让士兵们拼命。
战鼓节奏陡然加快。
北地汉人与色目人组成的步甲大阵开始加速冲锋。
察罕视野中,头盔如浪涌动。对面十门火炮持续轰击,从一里外打到百五十步,盾车在五六斤铁弹下粉碎,飞溅的木片扫倒大片士卒。
盾车阵线支离破碎,损毁的盾车散落在行军路线上,化作战场的残骸。暗红的血液渗入焦土,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绽开无数细小的血之花。
战鼓声愈发急促,察罕军的步伐随之加快,几乎转为冲锋。漫长的步兵阵列逼近至朱慕军六十步内,在震天鼓声中发起疯狂突击。
战一触即发,察罕步兵骨子里的凶性彻底爆发,震耳欲聋的吼叫声席卷原野。十门汉炮急速完成装填,对准无盾车防护的区域实施精准打击。
七百余枚 如暴雨倾泻,察罕军前锋瞬间倒下一片,但人潮依旧向前涌动。
倒是支劲旅。朱慕由衷称赞。
当距离缩短至三十步时,汉炮再度齐鸣。轰鸣过后,察罕军阵线又添数道缺口。即便早有预料的察罕,目睹如此伤亡也不禁变色。
周遭将领更是面如纸灰,眼中惧意难掩。
为避开汉军远程优势,察罕步兵甚至放弃惯用的弓箭,全速突进接敌。在惨重代价下,残存盾车终于掩护部队冲至汉军阵前。
严阵以待的汉军立即展开血腥近战。
阵前刀矛如林,往来交错。
双方伤亡数字急速攀升。
朱慕回望身后万名火铳兵方阵,暂缓了投入战场的打算。察罕军士气之盛远超预计,其悍勇程度竟堪比系统士兵。
不知察罕用何手段练就这般精锐,但成效确实惊人。
万杆火铳面对十数万敌军终究力薄——毕竟非是乌合之众,察罕部卒确属能征善战之师。
先耗其锐气。
朱慕目光转向敌方骑兵,这才是对火铳兵最大的威胁。无壕沟铁丝网掩护的旷野上,机动灵活的骑兵可肆意袭扰军阵侧翼。
他决意先解决这支劲旅。
令旗翻飞间,汉军铁骑自阵后涌出,迎着西面敌骑疾驰而去。
汉骑分作三股洪流,向察罕半甲骑兵发起连绵冲锋。
马蹄声如雷,五千多匹战马扬起遮天蔽日的尘土,大地为之震颤。
察罕骑兵身披半甲,而汉军则是全副重甲,这支由蒙古人和色目人组成的骑兵不愿与汉军正面交锋。在几位千户的指挥下,他们迂回游走,试图从汉军两翼发起攻击。然而汉军以三个骑兵旅展开宽大正面,迫使察罕骑兵必须保持阵型,避免正面冲突——他们的轻装护具根本无法抗衡重甲冲锋。
当察罕骑兵绕到侧翼时,赫然发现汉军重骑兵后方还埋伏着大批轻骑兵。未等他们调整队形,汉军轻骑已如利剑般刺入察罕军柔软的侧腹。
轰然一声巨响,察罕骑兵人仰马翻。这支迂回部队遭受重创,阵型彻底崩溃。但这些精锐骑兵很快重整旗鼓,以骑射还击,给汉军造成些许困扰。
汉军轻骑却不恋战,始终保持机动。在短暂接触后迅速脱离射程,随即调转马头再度冲锋。他们身穿轻便的弧形钢甲,看似单薄却防护精良。察罕骑兵绝望地发现,箭矢难以造成有效 ,即便中箭 的汉军也多半能撤离战场。
长生天的勇士们,冲锋!随我冲锋!察罕万户面目狰狞地怒吼。蒙古勇士岂止擅长骑射!
尽管汉军轻骑皆为精锐,仍难一举击溃这些蒙古色目勇士。双方陷入混战,而这正是汉军所求——他们的重甲骑兵已调转方向,直扑察罕军尾部。
此前分兵土坡的察罕骑兵此刻也发起冲锋,目标直指汉军重骑后阵。战场态势顿时错综复杂:汉军轻骑与察罕半甲骑兵缠斗,汉军重骑攻击察罕军尾部,而另一支察罕骑兵又咬住了汉军重骑的后路......
察罕紧盯着战局,心中隐隐不安。他曾在庐州城外见识过汉军重骑的雷霆攻势,当时以为只有背嵬军才有此等战力。如今才知汉军各部骑兵皆不逊色,朱慕究竟耗费多少财力,才能打造出如此雄师?
察罕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培养骑兵本就耗费巨大,而要训练出如此精锐的骑兵,平日里不知要进行多少次操练,消耗的粮草、马具,乃至练废的战马更是不计其数……
更何况汉人不像草原上的蒙古人自幼在马背上长大,要想练就这般精湛的骑术,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与汗水!!!
察罕的疑惑合情合理。
可惜他的对手非同寻常。
那些全能的系统兵根本无需训练,只需配备战马和武器,便能达到察罕麾下最精锐骑兵的水准。
看看西侧战场那令察罕及其部将瞠目结舌的战术变向吧,没有十年以上的骑兵经验和过人天赋,即便是蒙古人也难以做到,而汉军却……全员整齐划一,在察罕骑兵即将咬住他们尾巴的瞬间,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一下,刹不住脚的察罕骑兵径直冲入己方骑阵,将正与汉军轻骑激战的同伴阵型搅得大乱。
与此同时,绕行一圈的汉军重甲骑兵毫不迟疑,直接以犬牙交错的阵势杀入敌阵后方。
此刻,统领这支元军骑兵的万户焦头烂额。这位将领在察罕麾下也算得力,此战中并未犯错,却被汉军凌厉的战术变化打得晕头转向。
他麾下一万骑兵在汉军的攻势下阵型大乱,尤其是背后的汉军重甲骑兵,如同一柄柄锋利的尖刀,将元军阵势切割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
汉军重骑虽杀得酣畅淋漓,却未失去理智,并未深入敌阵,而是擦边而过,避免失去冲锋速度。
当一队队汉军重骑从元军阵中杀出后,又在军号指挥下迅速重整,转眼间便再度组成三列严整的骑兵大阵。
先前他们为抓住战机,未以严整阵型冲锋,而是分三路突击,虽造成不小混乱,但对敌军的实质性 却有限。
但这一次,若元军骑兵被他们从后方列阵冲击,伤亡必将极为惨重。
那万户也察觉到了局势危急,正忧心忡忡之际,身后忽然响起一阵号角声。
他急忙回头,只见两千重甲骑兵在一面赤红黑边的大旗引领下疾驰而来,顿时松了一口气——大帅洞察战局,派兵增援了!
有了这支重甲骑兵的支援,至少能稳住骑兵防线,否则就不是他们袭扰汉军侧翼,而是汉军骑兵威胁己方侧翼了。
然而这万户的喜悦还未持续多久,北边又传来一声变令炮响,汉军侧翼突然分出四个小方阵,以严整队形朝这边压来。
后方战鼓骤然擂响,察罕军后阵的数支蒙古轻骑如旋风般掠出,直扑汉军右翼。铁蹄翻飞间,这支骑兵已绕至小土坡后方,战场形势陡然生变。
若任其突入,汉军西线必将溃散。
察罕用兵当真迅捷!朱慕抚掌轻笑,随即扬鞭喝道:可惜棋差一着。
身侧的蓝玉暗自嘀咕:王爷这究竟在赞敌将,还是自夸?
近万蒙古轻骑卷起漫天烟尘,大地在铁蹄下微微震颤。当先锋掠过土坡西南角时,坡后赫然立着座千人方阵——正是先前离阵的汉军步兵分出一部,此刻结成铁壁般的空心方阵严阵以待。
余下三个方阵仍向蒙古半甲骑兵压去,汉军重骑则迎战元军铁骑。察罕眯起眼睛:朱慕竟想以千名步卒阻挡万骑冲锋?
他深知朱慕惯用奇招,既敢如此布阵,必有倚仗。目光如炬扫过方阵,试图勘破玄机。对于朱慕诸多,察罕始终认定皆是障眼法:大都守军所谓刀枪不入的传言,必是溃兵惊惧之下的臆想;那遮天箭雨的异象,许是暗藏巨型风扇所致;至于撒豆成兵,分明是早伏精兵伪作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