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哈麻!”他再次怒吼,目光却瞥见一名士兵突然张口,黄绿 在阳光下格外刺目,甚至能看清一片菜叶飘飘荡荡落下。

  不妙!

  视线已来不及移开,胃部再度翻江倒海——

  “噗——”

  刚吼完的皇帝又喷了。

  如喷泉冲天,两名举着手帕的太监僵立原地,不知所措。

  哈麻假装闻声赶来,正撞见这幕奇景:皇帝仰头瞪眼,青筋暴起,对着天空倾泻“才情”。一阵风掠过,酸腐味扑面而来,几滴不明液体黏在了他的脸上。

  哈麻原本想在皇帝面前装出一副无辜模样,却再次按捺不住胸中翻涌的冲动,朝着妥欢帖睦尔的方向激烈宣泄起来。

  哈麻的举动激怒了妥欢帖睦尔,这位皇帝的反击更加猛烈。

  于是,一君一臣,隔着距离对骂了半柱香的时间……

  直到两人腹中空空,连酸水都所剩无几时,这场对峙才渐渐平息。

  妥欢帖睦尔筋疲力尽,头脑昏沉,依稀记得自己方才怒不可遏,但……究竟为何动怒?

  哈麻低头看着地上黏腻腥臭的污秽,下意识用袖子掩住口鼻,不料更浓烈的酸腐气味扑面而来——他这才想起,袖子早已沾满自己的呕吐物。

  呕——!

  干呕一声后,哈麻强忍恶心,绕过地上的狼藉,远远站在三米开外,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您召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妥欢帖睦尔茫然抬头,思索半晌仍记不起缘由,只得厌烦地挥手:“罢了,离朕远些,快走快走,你身上太臭了。”

  说罢,他后退几步,瞥见城墙上斑驳的 和狼狈不堪的士兵,顿时没了鼓舞士气的兴致,甚至不愿多看城下一眼,匆匆离去。

  哈麻刚松了口气,转头见城墙一片狼藉,立刻尖声呵斥:“还愣着做什么?速去打水清洗城墙!”

  城下的朱慕并未察觉城头的闹剧,只隐约瞧见有人呕吐,但距离遥远,他毫不在意。

  与宁古塔交谈后,朱慕放其离开。宁古塔本想就近进城,却被刺鼻的气味逼退,只得绕至西城门,由守军以箩筐吊上城墙。

  不久,宁古塔被带入皇宫。

  “什么?那朱贼竟索要白银百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粮食二十万石才肯退兵?”

  (兄弟们,“什么?那朱贼竟索要白银百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粮食二十万石才肯退兵?”

  皇宫内,妥欢帖睦尔听闻宁古塔带回的条件,震怒高呼。

  宁古塔伏地跪拜,却奇怪地发觉心中再无半分对天子的敬畏。

  显然,他的心意已变……

  龙椅上的妥欢帖睦尔怒骂许久,最终颓然沉默,面如死灰。

  良久,他无力地挥手:“罢了……朕准了,他要什么便给什么!”

  忽然,他想起什么,盯着宁古塔问道:“破头潘呢?莫非也被俘了?”

  昨日大军溃败后,他只瞧见城下一片混战,吓得慌忙下城,全然不知破头潘的下落。

  妥欢帖睦尔问起时,宁古塔神色悲戚,答道:“陛下,留守大人……他战死了,头颅被垒在京观顶端,双目圆睁,未能瞑目啊!”

  他确实为破头潘感到痛心。这位留守与他交情甚笃,加上上都并非权力漩涡,臣子间无需处处提防,二人情同手足。

  不过,生死与共便算了,他可从未想过为破头潘陪葬。

  宁古塔未被责罚,毕竟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谁还在意一个小小副留守?

  非但未受惩处,反倒升了官,由上都副留守擢升为正留守,只待朱慕退兵便可赴任。

  惊魂未定的妥欢帖睦尔大肆搜刮臣僚贵族的财物,最终凑足白银百万两、绢帛二十五万匹、粮米二十万石,悉数送往朱慕大营。

  用他自己的钱财?

  休想!

  朱慕守信,收下财物即刻撤军。此番人马浩荡,不再取道海路,转而南下横扫山东,专劫富户救济贫民,攻破无数坞堡庄园,斩杀大批蒙元权贵。

  打土豪之余,更须分田地。

  他将地契强塞给附近农户、佃工乃至奴仆,持刀威逼他们收下。

  北地百姓并非不贪这份横财,只是朱慕无意驻守,他们唯恐权贵亲族秋后算账。

  报复必然降临,朱慕心知肚明——他正是要逼百姓与蒙元离心。无论反抗与否,仇恨的种子已深埋土中,终将破土而出。

  民族觉醒,从来离不开鲜血浇灌。

  行至山东,朱慕闻知察罕奇袭失利,不由大喜。

  他在济南召见郭氏兄弟,擢升郭兴为山东路左都督,郭英为副都督。

  此番北伐,元廷龟缩不出,天下必将群雄并起。对大汉而言,强敌已去,压力骤减。

  返程途中,朱慕已开始筹划官制军制革新。工业日新月异,政制亦当顺势而变。

  郭氏兄弟的职务仅是暂时安排,日后还需调整,朱慕已向二人言明——职阶不变,仅变更职务名称与权责范围。

  返江南前,他需与三哥朱重八会面,商议日后行止。

  这块绊脚石必须挪开。

  若换作旁人,朱慕定会毫不犹豫铲除,但朱重八终究是血亲兄长。

  一来朱慕对其尚存情谊;二来也为平息天下非议。

  …………

  徐州城下。

  朱慕仅率常遇春及四千骑兵抵达,十万大军半数留驻山东,半数直返江南。

  朱重八携徐州红巾军众将出城相迎。

  兄弟相见无需客套,朱重八径直引朱慕入议事厅。

  未及落座,汤和便高声嚷道:小九!你莫非来劝俺们弃守徐州?若是此事,免谈!俺绝不答应!

  徐达猛地拍向汤和后背,厉声呵斥:重八哥尚未发话,岂容你越俎代庖?你算哪根葱?

  汤和委屈嘟囔:俺是为重八哥出头做恶人!三哥终究是小九亲兄长,俺怕他拉不下脸面!

  胡扯!先听小九说完。徐达瞪眼喝道,俺信小九自有道理,断不会亏待兄弟们。

  朱慕笑而不语,静观二人唱罢双簧。待汤和悻悻落座,方从容解下背上包裹,展开一卷舆图。

  汤和所言不差。我确欲请三哥率众撤离徐州——不,是退出整个中原。

  厅内顿时哗然。

  小九此言何意!

  欺人太甚!

  过河拆桥!俺们可助过你!

  岂能如此!

  众将七嘴八舌斥责之际,朱重八却紧盯舆图,眸光渐亮。

  突然他猛拍桌案:都住口!听小九说完!

  徐州议事堂内。

  朱慕之言掀起轩然 。

  当众将纷嚷指责时,朱重八凝视舆图的神情已从震惊转为豁然。

  他骤然击案怒喝:闭嘴!且听小九分解!

  议事大堂内骤然陷入一片沉寂。

  朱慕暗自思忖,三哥这是在向我炫耀他的威信呢!

  朱重八确有几分这般心思,却也不尽然,他仿佛隐约猜到了小九的意图,含笑对朱慕道:小九,你接着说。

  徐达始终未参与方才的争执,此刻凝视着案上舆图,眼中的惊骇丝毫不亚于朱重八,尤其是图首那四个大字令他难以置信。

  世,界,地,图!

  这怎么可能?世间当真有人能踏遍寰宇,绘出此等舆图?

  更令人费解的是,这舆图两端竟似能首尾相连,恍若一个 球体。

  莫非天地本为圆球?

  徐达急忙摒弃这个荒唐念头——若天地真是圆球,对面之人岂非要坠落深渊?

  然而朱慕接下来的言论,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

  议事堂外,值守兵卒好奇地探头张望。方才堂内先是争执不休,继而喧哗四起,最终却归于沉寂,唯闻汉王殿下清朗的声音回荡其间。

  虽听不真切言语内容,但众将竟皆缄默是何缘故?

  那兵卒忧心忡忡地窥视,只见诸位将领神情呆滞,面露惊惶地端坐着,汉王却立于案前,正对着一张看似舆图的巨幅纸张侃侃而谈......

  兵卒不敢久视,确认无事后迅速缩回脑袋,心中惊诧万分:这位汉王究竟说了什么,竟令将军们如此失态?

  他百思不得其解。

  却觉这位汉王当真胆识过人,竟敢单枪匹马随将军们入议事堂,想必与元帅交情匪浅!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三个时辰......五个时辰后,守卫们才见诸位将领神情恍惚地陆续走出议事堂。

  老天爷!不想当年铁骑竟征服如此广袤疆土,若非敌寇,俺定要赞一声好汉!行出甚远,汤和方如梦初醒,满脸震撼道。

  吴良颔首附和,同样震惊不已:原来蒙古人不止建立大元一朝。

  你们不觉天地为球体更令人惊骇么?吴祯难以置信道,那所谓万有引力真能使人不坠?我等对面之人当真足心相对?

  嗨,这定是小九唬人的,岂有此理!汤和满不在乎地摆手。

  俺倒觉得颇有道理。学识较高的李梦庚沉吟道。

  管 天圆地方,横竖不耽误吃饭。倒是重八哥、天德哥与汉王究竟能否谈拢?那印度大陆当真如小九所言富庶至此?

  1231年,印度未曾被蒙古人统治,并非蒙古军队未抵达此地,而是受战争以外的因素影响导致失败。

  成吉思汗麾下大将八刺曾率军进攻印度,但因地形与气候不利,最终选择撤兵。

  窝阔台继任大汗后,蒙古军队远征阿富汗,印度亦受战火波及。

  至1235年,阿富汗已被蒙古征服,纳入其版图。窝阔台随即策划进攻印度,经过半年激战,蒙古军攻占今克什米尔地区,重创当时印度最强大的邦国——德里苏丹国。

  然而,印度命运在此刻迎来转机。正当蒙古军准备继续深入时,窝阔台大汗突然病逝,蒙古各部首领需重新推举大汗,印度因此逃过一劫。

  议事大堂内,朱重八目光灼灼地盯着地图上的印度,心中激动不已——此地真如小九所言那般富庶?粮食竟能一年四熟?

  对曾饱受 之苦的朱重八而言,一片年年丰收的土地无疑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