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

  亳州城头战火纷飞。

  杜遵道在亲卫簇拥下冷汗涔涔,望着官军如潮水般涌上城垛又被守军击退。他万万没料到察罕竟敢违逆大都旨意前来攻城——难道这厮不怕皇帝降罪?

  ......因为本帅根本不在攻城军中啊!

  城外官军阵后,察罕对王保保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本帅正率军疾驰大都。那个替身与我容貌七分相似,远观足可乱真。

  王保保会意笑道:叔父这招声东击西着实精妙。不过如此一来,您也不便在此现身了。

  察罕抚须道:无妨。刘福通早已挟持伪宋皇帝韩林儿逃往颍州,如今城中仅剩杜遵道及其残部三万人马。他指着城墙冷笑道:据探子所报,杜部与刘部素来不和,取此城易如反掌。

  转头对侄儿吩咐道:此战交由你全权指挥。

  王保保闻言大喜,这是叔父刻意栽培,当即抱拳:末将立军令状,三日内必破此城!

  太久。察罕眉头微皱。

  那......一日!今日必取亳州!王保保急忙改口。

  待侄儿领命而去,察罕满意颔首。城头攻势骤然加剧,杜遵道擦着冷汗破口大骂,将刘福通与韩林儿的背信弃义诅咒了千百遍。

  韩林儿暗自思忖:这韩林儿当真愚不可及,莫非以为如今倒向刘福通,刘福通就会像从前那般毫无保留地扶持他?

  痴心妄想!

  刘福通何等精明,岂会再次被你玩弄于股掌之间?

  从他先前避居军营不肯露面便知,他对你韩林儿早已心存戒备。

  可恨!刘福通此番定不会交还权柄,韩林儿这蠢材就等着当个提线木偶吧!

  念及此,杜遵道气得直跺脚——同样是傀儡,为何不乖乖做我的傀儡!

  就在杜遵道暗骂之际,韩林儿却正处于茫然之中。

  他并非自愿投奔刘福通,而是被对方率军强行挟持。

  韩林儿并非愚钝之人,既已参透制衡之术,又怎会真心依附刘福通?他示好刘福通不过是为了牵制杜遵道罢了!

  前日接到刘福通邀约时,他还道是商议请刘福通复出之事。见邀约地点设在刘宅,只当是对方防备杜遵道察觉,毕竟宫中遍布杜遵道眼线。或许刘福通也是信不过自己吧?如此想着,他便应允赴约。

  韩林儿应下刘福通邀约时,内心实则焦灼万分。刘福通一日不复出,他便一日挣脱不了杜遵道的钳制,这皇帝当得有何滋味?

  他竟对刘福通生出几分愧意,想起昔日刘福通忠心辅佐,自己却受杜遵道蛊惑,误以为其心怀不轨。

  怀着复杂心绪,韩林儿趁夜带着亲信侍卫潜入刘宅。谨慎如他,先命侍卫搜查全宅,确认无伏兵方才入内。

  刘宅坐落亳州城北,远离繁华,简陋朴素。见此情景,韩林儿愈发鄙夷穷奢极侈的杜遵道,却忘了当初正是因刘福通清心寡欲,才令他心生忌惮——无小欲者必怀大志,这正是他当年联手杜遵道打压刘福通的缘由。

  人心易变,此一时彼一时也。

  人心易变,人心亦难变。

  韩林儿从未料到,当他选择信任刘福通的那一刻,刘福通早已判若两人。

  他更未意识到刘福通在军中竟有如此威望。

  那些看似忠心的宫廷侍卫,实则皆为刘大帅心腹。甫入刘宅,侍卫们便骤然发难。

  刘福通根本不在府中。众侍卫挟持韩林儿更衣易服,众人皆作平民装扮。

  改头换面后,一行人悄然离府出城。守城士卒亦是刘福通党羽,开启城门后随众离去。

  此刻韩林儿如坠冰窟,方知刘福通军中根基之深,悔之晚矣。

  早知今日,当初便不该允其重返军营。若以丞相之位相羁,徐徐收拢兵权方为上策。

  韩林儿的谋略虽更进一层,却为时已晚,不知日后可还有用武之地。

  众人夤夜赶至刘福通军营,大军即刻拔营启程。待杜遵道察觉异状时,部队已近颍州。

  杜遵道又能如何?与刘福通兵戎相见?

  莫说胜负难料,单是韩林儿在其手中,大义名分便已尽失。

  他唯有困守亳州,暗自疗伤,静待复仇之机。心底却泛起一丝异样——

  或许韩林儿离去未尝不是好事,这亳州城终成我囊中之物。

  他早有鹊巢鸠占之念,只因势单力薄未敢显露。如今韩刘皆去,坐拥亳州重镇,未必不能成就霸业。

  届时莫说韩林儿、刘福通之流,便是朱慕、元廷这等庞然大物,我杜遵道也要较量一番!

  可惜杜遵道初萌的野心尚未舒展,便遭当头棒喝。

  韩林儿与刘福通虽去,察罕铁骑却至!

  简直荒谬!

  以儒雅自诩的杜遵道,此刻也不禁破口大骂!

  他万万没想到察罕会兵临亳州。此时元将不该速去勤王,博取圣眷么?

  数十年认知轰然崩塌,他甚至觉得察罕也是个不忠不义之徒。

  大人,敌军攻势太猛,需早做决断!亲卫急报将杜遵道拉回现实。

  举目四望,但见城垣多处已陷,元军据守一隅,后续部队正源源不断攀援而上。

  快!把他们赶下城去!杜遵道厉声嘶吼。

  “来不及了!”亲卫们汗如雨下,眼见元军如潮水般涌上城墙,守军节节败退,已有士卒跪地求饶。

  “大人,速速撤离!”

  “走?我还能去哪?”杜遵道眼神涣散。颍州是刘福通的地盘,徐州归朱重八所有,再往南便是汉王朱慕的领地——等等,朱慕?!

  是了,投奔朱慕!

  壮志未酬便已折戟,野心破灭的杜遵道不再妄想割据一方,眼下只求寻个可靠的靠山。思来想去,朱慕最为合适。汉王帐下虽人才济济,但杜遵道自诩才学不凡,即便要与贾鲁、李善长等人争锋,他仍自信能崭露头角。

  “快!备马从南门走!”杜遵道高声喝令,转身便跑。亲卫紧随其后,途中斩杀数名挡路的溃兵。

  主帅一逃,守军士气顷刻崩溃,元军趁势席卷城头。

  浑身浴血的王保保提刀疾奔,数百亲卫押着个失魂落魄的红巾军将领冲下城墙。他一把揪住俘虏厉喝:“说!往哪个方向逃了?”

  “南门...杜大人说要走南门...”这守将正是方才听见杜遵道逃命计划的将领,此刻怀着满腔怨恨供出路线。

  “若敢欺瞒,立斩不赦!”王保保目光如刀。

  俘虏气若游丝:“小人...不敢妄言...”

  杜遵道出逃令亳州守军彻底溃散。

  王保保率部攻占城头,被俘的守将愤然交代了杜遵道的去向。

  元将当即带兵扑向南门,却见城门紧闭如初,毫无开启痕迹。莫非杜遵道出城后还能返身锁门?王保保冷笑:“斩了这谎报军情的逆贼!”

  钢刀架颈时,原本死气沉沉的俘虏突然挣扎哭嚎:“将军饶命!杜遵道那厮诓骗我等啊!”

  强烈的求生欲令浑身血液沸腾,心脏剧烈跳动,思维也比平时敏捷数倍——

  电光火石间,他猛然喊道:我晓得杜遵道逃往何处了!别杀我!

  王保保抬手示意,亲兵的刀刃堪堪停在此人颈边。

  王保保快步上前,俯身逼视道:说!若再敢欺瞒,定叫你生不如死。

  那降将浑身战栗,不敢直视,低垂着头结结巴巴道:南门左侧...城墙根...有人挖了个半人高的暗洞...杜...杜遵道命人虚掩着...

  那洞口看似填实,其实一推就散...这是他给自己留的后路...

  当真?王保保将信将疑,这等机密,他的亲兵怎会泄露?

  千真万确!降将急道,杜遵道任人唯亲,那些姓杜的亲兵整日夸耀,连他闺房秘事都敢议论...

  王保保闻言挥刀:往左追!

  众人沿墙搜寻,果然在杂草丛中发现散落的砖石。亲兵钻出洞口,立即喊道:将军!前面有人逃窜!

  王保保急忙俯身钻出。

  亳州城外。

  杜遵道回首远眺,露出得意笑容。

  方才在城头故意高喊,就是要让守军听见。即便有人被俘,也能误导追兵。

  只要逃到阜阳就安全了。

  这处三不管地带,早被常遇春轻松拿下。那汉人守官被反贼围困多时,投降不过是早晚之事。

  汉军守将尤为欣喜,毕竟朱慕在三方势力中实力最强,最有望问鼎天下。

  阜阳城现由汉军驻守,只要逃至此处,便算踏入朱慕的地盘。

  杜遵道飞速盘算着面见朱慕时的说辞。尽管朱慕与刘福通交好,但他深信,若朱慕真有逐鹿之心,与刘福通的交情必是虚与委蛇。

  正思忖间,亲兵突然惊呼:“大人!后方有追兵!”

  杜遵道猛然回首,只见百余名敌兵疾驰而来,装束分明非己方人马。

  不妙!

  官兵怎会知晓他的逃亡路线?这密道本该无人知晓!

  他不知晓,亲兵早已泄露了他的秘密,连闺房私事都成了众人谈资。

  “快追!伪宋丞相就在前面,绝不能放跑这条大鱼!”王保保挥刀高喊。

  王保保与亲兵健步如飞,杜遵道一行却步履迟缓——一方是久经沙场的猛将精兵,一方是养尊处优的文官及其攀附的亲戚。

  即便杜遵道体魄强健,也难敌王保保的追击。

  距离逐渐缩短,一刻钟后,双方已不足五十米。

  杜遵道回头瞥见,骇然失色,厉声喝道:“杜言!速带人拦住他们!”

  杜言虽为远房侄子,却极善逢迎,自杜遵道得势后便竭力巴结,成为亲兵统领。

  往日杜言常表忠心,此刻却对命令充耳不闻,埋头狂奔。

  护主?断后?

  岂非自寻死路?

  杜言暗自冷笑,加速越过杜遵道,将其甩在身后。

  (杜言身为亲卫首领,一举一动皆为表率。

  原本几名亲卫尚存犹豫,见首领率先逃窜,顿时打消念头。

  在杜遵道愕然的注视下,亲兵接连超越他,连搀扶他的两人也撒手奔逃。

  1170年

  “忘恩负义的东西!”杜遵道怒目圆睁,厉声呵斥,“老夫供你们吃穿,每月发放厚饷,若非老夫提拔,尔等至今还在田里刨食!如今竟敢反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