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溃乱自铁甲军始,如瘟疫般扩散至刀盾兵、长枪兵、 手、轻骑兵……朱慕的冲阵速度明显快了起来。

  铁甲军已心生惧意,这源于朱慕的战术变化——先前刀锋所向皆取性命,却发现威慑有限。

  元军铁甲覆面,后方士卒难见前方惨状,故而无惧。

  朱慕遂变招,转取伤而不杀。

  此举更需精准掌控关刀!

  刀光闪过,断肢横飞,却无致命伤。

  重伤者哀嚎遍地,后方同袍闻声胆寒。

  朱慕察觉铁甲阵型渐散,策马加速,伤敌愈众。惨叫声中,元军士气愈发低迷。

  藏身军中的孛罗帖木儿猛然惊醒,下意识后退。

  如此悍将,平生仅见,刘福通与之相比竟显温良。

  (见朱慕马速骤增,铁甲军几欲溃散。

  孛罗帖木儿既惧且怒,付出如此代价,岂容敌将脱身?

  长枪兵回防!结阵阻截!

  情急之下他忘了隐蔽,话音未落便撞上朱慕如电目光。

  这一眼令他魂飞魄散。

  不妙!

  冷汗涔涔的孛罗帖木儿踉跄后退,握刀的手不住颤抖。

  半刻厮杀,朱慕魔神般的形象已深烙心底。

  实则朱慕初未辨其位,只循声锁定方位。孛罗帖木儿自乱阵脚的后退,反在冲锋的铁甲军中暴露身形。

  朱慕眸中精光暴射:小耗子02休走!

  马头调转,寒锋直指。

  官兵的长枪兵调转方向,朝朱慕包围而来,却忽略了外围还有五千铁骑虎视眈眈。

  朱慕的存在感如此之强,竟让官兵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连外围的五千兵马都顾不上了。

  或许他们以为这支骑兵既然之前未动,现在也不会轻举妄动?

  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背嵬军阵前,常遇春见官兵阵型松动,咧嘴一笑:“瞧见没?官兵乱了阵脚,真当咱们是摆设?嘿嘿,不过如此……”

  蓝玉冷哼道:“什么不过如此,分明是汉王太强,逼得元兵不得不调兵围堵。依我看,给汉王时间,他一人就能击溃这五千元军!”

  常遇春懒得争辩,这小子动不动就告状,实在烦人。况且,他心里也认同蓝玉的话——汉王的武力岂能以常理揣度?若说朱慕能单枪匹马击败十万大军,他也信。

  “不妙!”

  正节节败退的孛罗帖木儿猛然惊觉,脚下地面剧烈震动,这才想起对方还有五千铁骑蓄势待发。

  “骑兵听令!两翼袭扰,阻截敌骑冲阵!两侧步兵前压,压缩敌军活动空间!”

  孛罗帖木儿不愧名将,瞬息间便想出对策。亲兵迅速传令,数名传令兵飞马奔出。因未设指挥高台,军令只能靠人力传递。

  这片刻耽搁,朱慕已逼近孛罗帖木儿十步之内,目光如炬。然而四周官兵拼死阻截,以同归于尽之势拖住朱慕脚步。待他冲破阻拦,孛罗帖木儿早已隐入乱军之中。

  “该死!”

  朱慕环视四周,再难锁定目标,只得调转马头,朝己方铁骑冲阵方向杀去。

  很快,他与背嵬军汇合。

  “汉王,怎么打?”常遇春跃跃欲试。

  朱慕扫视战场,见官兵正试图合围己方骑兵,心中暗赞孛罗帖木儿临机应变之能。

  能在电光火石间寻得反制之策,这元将确非庸才。

  可惜,未能取其性命。

  朱慕心知绝不能让敌军形成合围之势。他自身虽无惧,但麾下将士恐难全身而退。若以热流护住全军,消耗实在过大——这力量他尚有大用。

  至关重要!

  随我来,走左侧。

  朱慕锐利的目光瞬间捕捉到元军左翼步兵的移动稍显迟缓。数万大军调度本难同步,除他这般异数,寻常军队难免露出破绽。

  但能洞察这转瞬即逝战机者,世间寥寥。

  城头众人只见朱慕率黑色铁骑如潮水般涌向元军左翼。李赛暗自祈祷汉军得胜,汉王安好——这是为了阿离。

  李敏眼中异彩涟涟。自幼受父亲察罕教导,她熟读兵书,天赋过人。察罕曾叹:若敏儿为男儿,必成中兴名将。此刻她完全明白朱慕的战术,不禁心生敬佩。她占着旁观之利,而那位汉王竟能在乱军中瞬息捕捉战机。单凭这份敏锐,纵无绝世武力,也堪称名将。

  城墙另一侧,几名钦察汗国使者正低声议论。其中一人指着朱慕背影,操着生硬汉语问:此人便是大元头号反贼朱慕?

  陪同官员急道:约莫是的。贵使还请速速下城,此处不宜久留。这些使者强行登城,守军碍于其身份未敢强阻,已有人去禀报上级。

  正使伊万诺维奇大笑道:如此豪杰为何 ?言外讥讽元帝不能用人。

  官员汗如雨下不敢应答。忽闻一声冷笑:伊万,你家札尼别汗自诩英明,为何国内叛军四起?那些在你口中也算英雄么?

  官员如释重负,连忙行礼:哈麻大人。

  哈麻无视了那人,继续对伊万诺维奇一行说道:诸位,城墙上现在是交战区域,你们身为外国使节,还是尽快离开为好。

  伊万诺维奇微微颔首,指着城下说:确实没什么好看的了,你们的敌人马上就要突围成功。说完便径直走下城墙,几名金发随从紧随其后,只留下接待官员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望着哈麻。

  哈麻这才转头看向接待官员,冷声道:这次我就不上报陛下了,给我盯紧这些罗斯人,再有下次,小心你的项上人头。

  遵命,下官一定严加看管。接待官员如释重负地答道。

  看着那小官员快步追上伊万诺维奇的队伍,哈麻重新将目光投向城下,眉头紧锁。

  此刻,朱慕已率领部队冲出包围圈,再次击溃了元军轻骑兵,扬长而去。

  难道偌大个元朝,就没人能制服这个朱慕吗?

  哈麻思绪飞转,目光追随着朱慕的军队移向那座庞大的营地。每次看到这个营地,他心中总会涌起隐隐的不安。

  这座巨型营地犹如一头蛰伏在旷野上的猛兽,正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先前建造营地的民夫已被朱慕释放,哈麻派人询问后得知,这座大营确实只有朱慕的五千骑兵,再无其他驻军。

  哈麻不相信所有民夫都被朱慕收买,看来这确实只是个用来迷惑敌人的空营。但他依然感到不安——如此简陋的疑兵之计,根本瞒不过任何人,朱慕为何要多此一举?

  以汉王能与朝廷抗衡至今的才智,绝不可能做这等无用功!

  究竟还有什么玄机?

  我到底遗漏了什么?

  哈麻首次为自己的智谋不足而苦恼,殊不知朱慕的谋划与智谋无关,人家用的是。

  次日。

  朱慕照常率军出营,沿城墙炫耀武力。

  驻扎在城墙附近的孛罗帖木儿军队按兵不动,只是躲在营地里观望。

  孛罗帖木儿站在简陋的木制高台上,目光紧锁着那群奔驰的汉军骑兵,更准确地说,是盯着队伍最前方那个高大的身影。

  此刻,他的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警惕。

  昨日一战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恐惧,为此他特意命人送来了一份关于朱慕的详细情报。

  在翻阅情报后,他才惊觉中原竟出了朱慕这等人物,竟打得朝廷军队溃不成军。相较之下,昔日声势浩大的刘福通红巾军反而不值一提了。

  更令他意外的是,察罕大人终于出山,甫一出手便屡破叛军,唯一败绩竟是折在朱慕手中。

  此人不除,朝廷难安。

  读完朱慕情报的孛罗帖木儿,与察罕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大人,为何不出兵?

  台下突然传来讥讽之声。孛罗帖木儿低头望去,只见宋哈不知何时已站在木台下,正仰着脸嘲弄地望着他。

  昨日战前,他因恼怒宋哈屡次顶撞,故意将其前锋调为后军,命其负责粮草押运。

  谁知阴差阳错,反倒让宋哈躲过一劫,未受损失。

  大敌当前,此人竟还惦记私怨?

  孛罗帖木儿强压怒火,沉声道:既然要出兵,不如就请宋将军率部出击?

  宋哈先是一怔,随即冷笑道:有何不可?末将麾下蒙古铁骑,定叫那些汉人见识厉害!

  孛罗帖木儿没料到他真敢应战!

  转念一想,宋哈昨日始终在后方,未曾与朱慕正面交锋,加之距离遥远,未能看清战场实况,不知朱慕骑兵之强悍也在情理之中。

  是否该派他出战?

  孛罗帖木儿陷入犹豫。

  他虽想挫其锐气,却又顾忌宋哈部折损过重。毕竟此人尚属麾下,虽桀骜却还算听令,若损兵过多,自己实力也将受损。

  正迟疑间,宋哈的讥讽再度传来:大人迟迟不下令,莫非真被朱贼吓破了胆?

  混账!当真可恨!

  也罢,就让你领教朱慕手段,省得你以为本帅无能。

  遂俯身对宋哈道:既要出战,须立军令状。若此战失利,甘愿军法从事。

  哈哈哈!宋哈仰天大笑,立就立!万骑对五千,岂有败理?

  宋哈爽快应下。

  宋哈敢立军令状,自有其底气——他麾下尽是精锐探马 。

  他之所以敢屡次顶撞主帅,又能在与孛罗帖木儿不和的情况下仍任前锋,凭的就是这一万铁骑。

  探马 与元军各千户统辖的士兵编制不同,它是由各部挑选出的骁勇精锐混合组成,战力非凡,常在攻坚战中担任先锋。

  宋哈麾下的一万骑兵正是这样的精锐之师。

  这支探马 中,有三千铁甲重骑,其余皆为狼骑兵。狼骑兵介于重骑与轻骑之间,身着半身甲,背负弓箭,腰挎马刀,兼具防护与机动,既能施展满古歹战术与侧翼袭扰,也能发起重骑冲锋。

  朱慕的背嵬军重甲骑兵虽强,但宋哈自信麾下骑兵不逊于对方,何况己方还占据兵力优势。

  实际上,昨日大军溃败后,宋哈始终认为孛罗帖木儿负有重大责任——最大的失误便是未派自己出战,而是以轻骑对抗敌重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