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蓝玉与常遇春早已率部完成合围,彻底截断了他们的退路。
震天的喊杀声与濒死的惨叫在北流镇上空交织。附近村庄的百姓胆战心惊地张望,有人已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难。
暮色渐浓时,残存的元军被汉军骑兵逼至小镇东南角。前排士兵拼命向后挤压,后排士卒被挤得呼吸困难,发出撕心裂肺的哀求。
背嵬军停止冲锋,改为环形包围不断放箭。每轮箭雨都有元军中箭倒地,恐惧如瘟疫般扩散。不少元军跪地求饶,更有甚者踩着同伴肩膀企图翻越木墙,却成了活靶子——这些攀爬者接连中箭, 在人群头顶翻滚,始终无法落地。
朱慕冷眼扫过俘虏,发现多为北地汉人,间杂少数色目人与蒙古人。
接受投降。他沉声下令,处决色目人,其余按惯例剁去右脚拇指释放。
命令传下,元军如蒙大赦,纷纷抛下兵器束手就缚。
夜幕降临后,汉 缴获的鱼油松脂点燃火把,将小镇照得亮如白昼。俘虏营中不时传出压抑的 与啜泣。
朱慕决定在北流镇休整一夜,待次日黎明再释放这些伤残俘虏。
五千背嵬军继续向大都疾驰时,沿途既未见百姓抵抗,也未见箪食壶浆相迎的景象。北地汉民在元廷治下生活日久,加之生存境遇优于南人,朝廷又刻意保留了些许晋升通道,故而对元朝的统治并无太大抵触。
朱慕对此毫不在意,元朝的统治体系早已分崩离析,再加上他这一招釜底抽薪,大元朝廷的威望恐怕很快就会彻底瓦解,天下即将陷入群雄割据的乱局。
然而朱慕深信,自己会比历史上的朱元璋更迅速地终结这场动荡,为天下带来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正午将至,朱慕率领五千精锐骑兵涉过一条宽不足十米、水深仅及膝的小河,益津关已近在咫尺。
此刻的大都尚未收到朱慕进军的消息,依旧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正筹备着次日朝会后的盛大宴会。
益津关,又名草桥关,《霸州志》有载:“州北一里北关厢外有草桥关”,相传因“杨延郎在此修建草桥”而得名。
此关城墙以三合土夯筑而成,坚固异常,护城河设有七十二口井,寒冬时节可命士兵汲水浇城,结冰固墙。
因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益津关历来是北方军事重镇。
此刻,这座北方雄关的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守军探出身子,紧张地注视着关外动向。
不远处,朱慕的大军在千米之外停下脚步,遥望城头。
如何攻取?
朱慕观察片刻,心知此关易守难攻,加之此次突袭全为骑兵,未携带攻城器械,确实棘手。
他更不愿在此关隘下耗费时间。
回头扫视,除蓝玉与常遇春外,其余皆是系统兵卒。
既然如此,不妨再展神威!
朱慕眼中精光一闪,估算与关隘的距离,随即对常遇春与蓝玉道:“我亲率五百人冲锋。”
常遇春与蓝玉闻言大惊,急忙劝阻:“汉王,还是让末将(属下)去吧!”
朱慕笑道:“此去我欲施展法术,将天兵传送入城,你们可行?”
蓝玉眼前一亮,早闻汉王有撒豆成兵之能,却未曾亲见,如今汉王再度施展神通,正是大开眼界之时。
常遇春暗忖:俺真是糊涂,竟忘了汉王有法力护体,那些箭矢岂能伤他分毫?
二人不再多言。
朱慕朗声一笑,率五百精骑直扑城门。
此时关隘城门刚刚闭合,尚未以土石封堵,正是将兵马传送至城门处、破门而入的良机。
“敌袭!放箭!快放箭!”
城头上传来守军惊慌失措的呼喊。
朱慕眯起双眼,周身热流涌动,抵御流矢侵袭,心中默算距离。
近了,更近了……就是此刻!
他目光一凝,瞬间激活系统。
关城内。
城门之下。
一队官兵正指挥民夫搬运土石木料,试图堵塞城门通道。
“快!再快点!”
一名官兵挥鞭厉喝,忽觉民夫们惊恐地盯着自己身后。
“怎么回事?”
他疑惑回头,顿时瘫坐在地——身后不知何时已列满持刀敌兵,军阵森然。这些陌生面孔绝非友军,更诡异的是他们竟凭空出现!
官兵刚要呼救——
噗!
一柄长刀贯穿口腔,刀尖自后脑透出。
的系统兵扫视四周,见一队官兵正仓皇逃向城墙,冷笑扬刀:“开城门!”
(兄弟们,常遇春与蓝玉率军前行,二人紧盯朱慕动作,欲窥汉王法术玄机。
却见朱慕仅率骑兵绕城门转了一圈,既无华光异彩,亦无天地共鸣,悄无声息便折返而归。
“姐夫?这便施法完毕了?”
“我哪知晓?我又非神仙!”
朱慕归阵时,五百骑兵甲胄上皆插满箭矢,唯他周身洁净。城头元军神箭手们呆若木鸡,有人喃喃自语:“不可能……我明明射中了……”
这些精锐弓箭手方才集火狙敌,半数箭矢确凿命中朱慕,却见箭簇纷纷弹落,无一能嵌甲胄。
“定是那盔甲古怪!”
“破甲箭岂会尽数失效?”
“有箭矢未触其身便坠地了!”
正惊疑间,一队溃兵哭嚎冲上城楼:
“有鬼啊!”
“敌在城下!”
“城门里……他们从门内钻出来的!”
“必是妖术!”
守将怒提佩刀,率亲兵前去斩杀扰乱军心者,心中暗骂不止。
“这群混账东西是疯了吗?哪来的什么妖魔鬼怪,敌人难不成能穿墙而过,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城里!”
关隘中全是民夫和驻军,彼此熟识,奸细根本无处藏身!
守将原本的自信,在他冲到阶梯旁时荡然无存。
城下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夹杂着民夫的哭喊:“有鬼!”“妖怪啊!”
甚至有人高喊:“天兵天将杀来了!”
怒骂一声,探头向下望去,只见一队队军容严整的士兵正堵在城门洞外,而城门洞内,锈蚀的铁门正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这些兵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不好!他们在开城门!
将领大惊,回头吼道:“快下城!拦住他们!”
可惜,为时已晚。
城门缓缓开启。
“城门一开,立刻冲锋,别误伤自己人。”
城外,朱慕冲到常遇春面前下令。
常遇春刚要开口,话却卡在喉咙里——汉王身后的城门,真的打开了。
“蓝玉,等老常杀进去后,你也带人入关,不必管别的,只需守住前后城门,别放跑一个。”
“是!”
蓝玉刚应声,常遇春已如旋风般冲了出去。
半个时辰后。
益津关易主。
此地距元大都仅百余里。
而大都收到的朱慕来袭的警报,正是从此关传出——守将在破关前已将消息送了出去。
朱慕并不在意,留下刚召唤的一千步兵驻守,随即率领骑兵继续疾驰,片刻不停。
两日后,朱慕兵临元大都城下。
此刻,这座宏伟的帝都城门紧闭,肃杀之气弥漫。
皇宫内,妥欢帖睦尔暴跳如雷。
“为何勤王兵马至今未到?!”
哗啦!
桌上的汝窑茶盏被他扫落,碎瓷四溅。
“陛下,勤王令发出仅一日,各路兵马难以速至,还需再等几日。况且大都城高兵多,朱慕绝难攻入。”哈麻强压惶恐劝慰道。
城外。
常遇春目光灼灼:“汉王,是否再召天兵攻破大都?”
蓝玉也兴奋附和:“对啊汉王!咱们杀进去,把那狗皇帝拽下龙椅,换您坐上去才痛快!”
朱慕望着这座北方第一雄城,眼中闪过一丝渴望,却又迅速压下。
元朝在草原的根基未损,即便攻下大都也难以固守。
更重要的是,一旦大都陷落,天下必将四分五裂,他不愿亲手促成这样的局面。
乱局必须由元朝而起,大汉方能以正统之名平定乱世,终结纷争,尽收民心。
因此,攻打大都并非上策。
不过,虽不取大都,却可借此消耗元廷兵力。围城打援,使其无力夺回山东,大汉便能趁机稳固山东,纳入版图。
但有一事棘手——若取山东,朱重八便无地可征,难道要与刘福通争抢?
朱慕眉头一皱,自家这位三哥,说不定真做得出来。
天下广阔,何必执着于这一隅?
看来回去后,得与朱重八好好谈谈。
北方草原上,各部兵马正在集结。
南面、西面、东面各城,勤王之师陆续调动。
大元,尚有人愿为其效死。
大都城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哈麻 上城头督战,面色惨白。听着百姓议论纷纷,见许多人收拾行装准备逃命,他双腿发软,几乎扶墙才能站稳。
近日已有不少权贵暗中贿赂守军,趁夜潜逃。
哈麻心中恐惧更甚。
他不懂兵事,只知朱慕凶名赫赫,北地闻风丧胆。
这样的对手,如何抵挡?
环顾四周,守将皆如惊弓之鸟,眼中惧意难掩。
哈麻也曾想过逃跑,甚至投降,但想到自己在妥欢帖睦尔身上倾注的心血,终究不甘放弃。
说白了就是付出的代价太大。
这让他一时难以决断。
这时,身旁的城守听到城下的议论,怒道:“这些 竟敢妄言逃跑,属下这就去把他们抓起来!扰乱军心,该当活活烧死!”
哈麻扫了他一眼,心知此人不过是恐惧作祟,有些人总爱用暴虐来掩盖懦弱。
呵!
他冷笑一声,道:“你要烧,不如先把今夜准备偷偷出城的那几家烧了,就看你敢不敢。”
城守一听,顿时讪笑,那几家他哪敢得罪,搓着手掩饰道:“这……属下不值夜,哪知道晚上的事。”
震天的喊杀声与濒死的惨叫在北流镇上空交织。附近村庄的百姓胆战心惊地张望,有人已开始收拾细软准备逃难。
暮色渐浓时,残存的元军被汉军骑兵逼至小镇东南角。前排士兵拼命向后挤压,后排士卒被挤得呼吸困难,发出撕心裂肺的哀求。
背嵬军停止冲锋,改为环形包围不断放箭。每轮箭雨都有元军中箭倒地,恐惧如瘟疫般扩散。不少元军跪地求饶,更有甚者踩着同伴肩膀企图翻越木墙,却成了活靶子——这些攀爬者接连中箭, 在人群头顶翻滚,始终无法落地。
朱慕冷眼扫过俘虏,发现多为北地汉人,间杂少数色目人与蒙古人。
接受投降。他沉声下令,处决色目人,其余按惯例剁去右脚拇指释放。
命令传下,元军如蒙大赦,纷纷抛下兵器束手就缚。
夜幕降临后,汉 缴获的鱼油松脂点燃火把,将小镇照得亮如白昼。俘虏营中不时传出压抑的 与啜泣。
朱慕决定在北流镇休整一夜,待次日黎明再释放这些伤残俘虏。
五千背嵬军继续向大都疾驰时,沿途既未见百姓抵抗,也未见箪食壶浆相迎的景象。北地汉民在元廷治下生活日久,加之生存境遇优于南人,朝廷又刻意保留了些许晋升通道,故而对元朝的统治并无太大抵触。
朱慕对此毫不在意,元朝的统治体系早已分崩离析,再加上他这一招釜底抽薪,大元朝廷的威望恐怕很快就会彻底瓦解,天下即将陷入群雄割据的乱局。
然而朱慕深信,自己会比历史上的朱元璋更迅速地终结这场动荡,为天下带来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正午将至,朱慕率领五千精锐骑兵涉过一条宽不足十米、水深仅及膝的小河,益津关已近在咫尺。
此刻的大都尚未收到朱慕进军的消息,依旧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正筹备着次日朝会后的盛大宴会。
益津关,又名草桥关,《霸州志》有载:“州北一里北关厢外有草桥关”,相传因“杨延郎在此修建草桥”而得名。
此关城墙以三合土夯筑而成,坚固异常,护城河设有七十二口井,寒冬时节可命士兵汲水浇城,结冰固墙。
因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益津关历来是北方军事重镇。
此刻,这座北方雄关的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守军探出身子,紧张地注视着关外动向。
不远处,朱慕的大军在千米之外停下脚步,遥望城头。
如何攻取?
朱慕观察片刻,心知此关易守难攻,加之此次突袭全为骑兵,未携带攻城器械,确实棘手。
他更不愿在此关隘下耗费时间。
回头扫视,除蓝玉与常遇春外,其余皆是系统兵卒。
既然如此,不妨再展神威!
朱慕眼中精光一闪,估算与关隘的距离,随即对常遇春与蓝玉道:“我亲率五百人冲锋。”
常遇春与蓝玉闻言大惊,急忙劝阻:“汉王,还是让末将(属下)去吧!”
朱慕笑道:“此去我欲施展法术,将天兵传送入城,你们可行?”
蓝玉眼前一亮,早闻汉王有撒豆成兵之能,却未曾亲见,如今汉王再度施展神通,正是大开眼界之时。
常遇春暗忖:俺真是糊涂,竟忘了汉王有法力护体,那些箭矢岂能伤他分毫?
二人不再多言。
朱慕朗声一笑,率五百精骑直扑城门。
此时关隘城门刚刚闭合,尚未以土石封堵,正是将兵马传送至城门处、破门而入的良机。
“敌袭!放箭!快放箭!”
城头上传来守军惊慌失措的呼喊。
朱慕眯起双眼,周身热流涌动,抵御流矢侵袭,心中默算距离。
近了,更近了……就是此刻!
他目光一凝,瞬间激活系统。
关城内。
城门之下。
一队官兵正指挥民夫搬运土石木料,试图堵塞城门通道。
“快!再快点!”
一名官兵挥鞭厉喝,忽觉民夫们惊恐地盯着自己身后。
“怎么回事?”
他疑惑回头,顿时瘫坐在地——身后不知何时已列满持刀敌兵,军阵森然。这些陌生面孔绝非友军,更诡异的是他们竟凭空出现!
官兵刚要呼救——
噗!
一柄长刀贯穿口腔,刀尖自后脑透出。
的系统兵扫视四周,见一队官兵正仓皇逃向城墙,冷笑扬刀:“开城门!”
(兄弟们,常遇春与蓝玉率军前行,二人紧盯朱慕动作,欲窥汉王法术玄机。
却见朱慕仅率骑兵绕城门转了一圈,既无华光异彩,亦无天地共鸣,悄无声息便折返而归。
“姐夫?这便施法完毕了?”
“我哪知晓?我又非神仙!”
朱慕归阵时,五百骑兵甲胄上皆插满箭矢,唯他周身洁净。城头元军神箭手们呆若木鸡,有人喃喃自语:“不可能……我明明射中了……”
这些精锐弓箭手方才集火狙敌,半数箭矢确凿命中朱慕,却见箭簇纷纷弹落,无一能嵌甲胄。
“定是那盔甲古怪!”
“破甲箭岂会尽数失效?”
“有箭矢未触其身便坠地了!”
正惊疑间,一队溃兵哭嚎冲上城楼:
“有鬼啊!”
“敌在城下!”
“城门里……他们从门内钻出来的!”
“必是妖术!”
守将怒提佩刀,率亲兵前去斩杀扰乱军心者,心中暗骂不止。
“这群混账东西是疯了吗?哪来的什么妖魔鬼怪,敌人难不成能穿墙而过,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城里!”
关隘中全是民夫和驻军,彼此熟识,奸细根本无处藏身!
守将原本的自信,在他冲到阶梯旁时荡然无存。
城下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夹杂着民夫的哭喊:“有鬼!”“妖怪啊!”
甚至有人高喊:“天兵天将杀来了!”
怒骂一声,探头向下望去,只见一队队军容严整的士兵正堵在城门洞外,而城门洞内,锈蚀的铁门正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这些兵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不好!他们在开城门!
将领大惊,回头吼道:“快下城!拦住他们!”
可惜,为时已晚。
城门缓缓开启。
“城门一开,立刻冲锋,别误伤自己人。”
城外,朱慕冲到常遇春面前下令。
常遇春刚要开口,话却卡在喉咙里——汉王身后的城门,真的打开了。
“蓝玉,等老常杀进去后,你也带人入关,不必管别的,只需守住前后城门,别放跑一个。”
“是!”
蓝玉刚应声,常遇春已如旋风般冲了出去。
半个时辰后。
益津关易主。
此地距元大都仅百余里。
而大都收到的朱慕来袭的警报,正是从此关传出——守将在破关前已将消息送了出去。
朱慕并不在意,留下刚召唤的一千步兵驻守,随即率领骑兵继续疾驰,片刻不停。
两日后,朱慕兵临元大都城下。
此刻,这座宏伟的帝都城门紧闭,肃杀之气弥漫。
皇宫内,妥欢帖睦尔暴跳如雷。
“为何勤王兵马至今未到?!”
哗啦!
桌上的汝窑茶盏被他扫落,碎瓷四溅。
“陛下,勤王令发出仅一日,各路兵马难以速至,还需再等几日。况且大都城高兵多,朱慕绝难攻入。”哈麻强压惶恐劝慰道。
城外。
常遇春目光灼灼:“汉王,是否再召天兵攻破大都?”
蓝玉也兴奋附和:“对啊汉王!咱们杀进去,把那狗皇帝拽下龙椅,换您坐上去才痛快!”
朱慕望着这座北方第一雄城,眼中闪过一丝渴望,却又迅速压下。
元朝在草原的根基未损,即便攻下大都也难以固守。
更重要的是,一旦大都陷落,天下必将四分五裂,他不愿亲手促成这样的局面。
乱局必须由元朝而起,大汉方能以正统之名平定乱世,终结纷争,尽收民心。
因此,攻打大都并非上策。
不过,虽不取大都,却可借此消耗元廷兵力。围城打援,使其无力夺回山东,大汉便能趁机稳固山东,纳入版图。
但有一事棘手——若取山东,朱重八便无地可征,难道要与刘福通争抢?
朱慕眉头一皱,自家这位三哥,说不定真做得出来。
天下广阔,何必执着于这一隅?
看来回去后,得与朱重八好好谈谈。
北方草原上,各部兵马正在集结。
南面、西面、东面各城,勤王之师陆续调动。
大元,尚有人愿为其效死。
大都城内,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哈麻 上城头督战,面色惨白。听着百姓议论纷纷,见许多人收拾行装准备逃命,他双腿发软,几乎扶墙才能站稳。
近日已有不少权贵暗中贿赂守军,趁夜潜逃。
哈麻心中恐惧更甚。
他不懂兵事,只知朱慕凶名赫赫,北地闻风丧胆。
这样的对手,如何抵挡?
环顾四周,守将皆如惊弓之鸟,眼中惧意难掩。
哈麻也曾想过逃跑,甚至投降,但想到自己在妥欢帖睦尔身上倾注的心血,终究不甘放弃。
说白了就是付出的代价太大。
这让他一时难以决断。
这时,身旁的城守听到城下的议论,怒道:“这些 竟敢妄言逃跑,属下这就去把他们抓起来!扰乱军心,该当活活烧死!”
哈麻扫了他一眼,心知此人不过是恐惧作祟,有些人总爱用暴虐来掩盖懦弱。
呵!
他冷笑一声,道:“你要烧,不如先把今夜准备偷偷出城的那几家烧了,就看你敢不敢。”
城守一听,顿时讪笑,那几家他哪敢得罪,搓着手掩饰道:“这……属下不值夜,哪知道晚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