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随歌起舞,身姿轻盈如风。众人抚须赞叹,异域使者亦沉醉于她的容颜。只是舞姿虽美,却无甚新意,唯那绢布上的景致稍显别致。
歌声渐转高亢,沙哑嗓音令众人略感不适,似与田园之趣格格不入。
骤然间,乐声突变!胡笳呜咽,战鼓雷鸣,金锣震响。
歌声亦随之激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壮汉调转竹竿,幕布现出塞外苍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鼓声愈急,胡笳声声催战,虽无刀光剑影,肃杀之气已扑面而来。
李赛旋身疾舞,隐入合围的幕布之后。众人正讶异间,幕布倏然撤去——
她已换上一身戎装:皮甲锃亮,雉羽飞扬,眉目凛然如少年将军。
整齐步伐声中,歌声再起: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沙哑嗓音与苍凉曲调浑然天成,萧瑟战意直贯云霄。一列男舞者踏着铿锵节奏,列阵登场。
银光闪烁的木剑在李赛的引领下划破长空,舞者们刚劲有力的身姿宛如游龙,剑锋所向之处,灿若后羿射九日,翩似仙驾骖龙翔。
此刻李赛演绎的,正是健舞中至刚至烈的剑器舞!
这源自汉唐的古舞,因执剑而舞得名。舞者挥动短剑发出铿锵之声,与矫健舞姿相映成趣,尽显沙场豪情。
但李赛的剑器舞别具一格——她融入了朱慕所述的武术对招,木剑也由短变长。伴舞们列成战阵,长剑相交,金戈铁马之声响彻殿堂......
喊杀声混着苍凉的歌声,起若惊鸿掠空,落似潜龙入渊;动时雷霆万钧,静处寒芒凝霜。
李赛虽未学过元代已式微的剑器舞,却凭着顶尖的编舞天赋,仅凭朱慕的描述便在心中勾勒出完整画卷。
此刻经她淬炼展现,但见剑气纵横,观者无不心潮澎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歌声渐至嘶哑,却再无人觉得突兀。
不知何时,十九面战鼓已列于殿中。鼓点如暴雨倾盆,震得使节案前酒盏涟漪阵阵。
杀!杀!杀!
随着李赛收势,百余木剑齐指苍穹,将满殿肃杀之气推向巅峰。
余音散尽,满殿寂然。
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节面赤目灼,胸中热血翻涌。
喝彩声骤然爆发。
元顺帝虽知李婉仪排演此舞,亲眼得见仍觉烈火焚胸——黄 脉里的战意被彻底点燃。
座下已有臣子失控跃起,嘶声喝彩。此刻他们眼中,那持剑女子早非深宫嫔妃,而是令万众倾倒的沙场英雌。
龙椅上的 指节发白,身躯左右微晃。他死死按住御案,生怕稍一松手,便会如群臣般忘形而起。
李02赛环视大殿,心如止水,仿佛进入无我之境。
这一舞堪称她毕生绝技,却遗憾阿离未能亲眼目睹!
她利落地向高座上的元顺帝行了个标准军礼,随后昂首阔步离开大殿。
李赛身影刚隐入殿后,群臣正窃窃私语之际,一名神色仓皇的中年太监踉跄闯入:陛下,祸事了!
何事惊慌?元顺帝尚沉浸在方才的激昂情绪中,言语间透着肃杀之气。
太监扑通跪倒,额头触地:启禀陛下,汉贼朱慕...他杀来了!
满朝哗然。
唯有十几名钦察汗国使臣面面相觑。
元顺帝血色尽褪,霍然起身,双腿不受控制地轻颤:胡说!他现在何处?
已...已至大都城外!
太监汗如雨下地匍匐着,只觉得 凌厉的目光似要洞穿他的脊背。
............
朱慕为何突然兵临大都?
此事须追溯到半月之前。
襄阳诸事安排妥当后,朱慕启程返金陵,途经汉阳改走水路。
途中接获山东急报——郭兴、郭英兄弟二度攻陷济南,更因与宋江义军协同作战,吸引大批反元志士来投。
两军精简老弱后,兵力仍激增至三万之众。
兵力骤增带来双重影响:
虽实力大涨,却面临粮草短缺,游击战术再难施展。
求援信遂呈至朱慕案前。
彼时朱慕正在安庆接见张士诚。
这张士诚离了金陵后,野心日渐膨胀。只因麾下多为系统兵将,暂且按兵不动,却暗中筹划安插亲信掌控各军。
他不知这些系统兵将虽日常听令,但凡涉及朱慕,必以朱慕利益为先。此乃朱慕敢将宋江部曲转赠朱重八的底气所在。
更出乎张士诚意料的,是那些经基地强化的将领——他们虽效忠于己,却以不背叛朱慕为前提。
故当其异心初露端倪,密报已呈至朱慕手中。
朱慕此举正是为了压制张士诚的勃勃野心。
张士诚被当头棒喝,满腔壮志尚未施展便遭重挫,只得向朱慕俯首称臣,黯然返回金陵。
此人确有大才,朱慕决定暂不委以兵权,待日后平定中原、远征异域时,再令其独当一面。届时即便张士诚仍有异心,广阔的疆土也足以安置。
处置完张士诚后,常遇春匆匆赶来求见。这位猛将并非奉召而来,而是听闻小舅子钟情于汉王新妃的侍女,特来探问虚实——这消息正是朱慕有意透露给他的。
翌日,山东传来战报:郭氏兄弟联合宋江二度攻陷济南,缘由竟是军粮告罄!他们恳请朱慕支援,并决心死守济南。
朱慕审时度势,虽觉收取山东时机未至,仍决定火中添薪。他亲率水师经长江入海,为郭氏兄弟送去粮草与万精兵,自己则携常遇春及背嵬军继续北上,直抵元朝海津镇(今天津)。
夺取港口后,朱慕亲率五千背嵬铁骑突袭元大都,如惊雷炸响九霄。自红巾 以来,义军首次兵临元朝心脏,不仅重创元廷威信,更动摇了百官对朝廷的信念——连帝都危如累卵,何处尚有净土?
这场千里奇袭虽属临时起意,其政治影响却远超军事价值。当朱慕的铁骑出现在大都城外时,从贩夫走卒到皇亲贵胄,无不震骇失色。
皇宫。
大殿内一片狼藉,早前的喧闹早已消散。
钦察汗国的使者被元顺帝遣退时,仍满脸茫然,不知朱慕是何人,更不解“汉贼”所指为何。
“都说说!朱慕来了,该如何抵挡?”
殿内仅剩的臣子皆是元顺帝倚重的一二品 ,此刻却噤若寒蝉,无人敢言。
元顺帝冷眼扫过这群平日自诩能臣的官员,眼中尽是厌恶。
目光最终落在哈麻身上。
这位靠大欢喜法门取悦皇帝的佞臣虽也惊慌,却仍存几分理智。见皇帝望来,他立刻上前询问太监:“王公公,你说朱慕大军已至城外,可是亲眼所见?”
王公公一愣,他不过是听闻消息便匆忙禀报,哪曾亲眼验证?
“老奴也是得了外间情报才敢禀报陛下,若无陛下准许,老奴岂敢擅自出宫查探?”
一句话,撇得干干净净。
元顺帝面容扭曲,尖声喝道:“还愣着做什么?速去城上探明虚实!”
“是!老奴这就去!”王公公抹了把汗,匆匆退下。
消息早已传遍大都,城中人心惶惶,朝廷防备形同虚设。
一炷香后,王公公满头大汗地回殿,带回一个勉强算好的消息——朱慕尚未兵临城下,但正朝大都逼近。
殿内众人稍松一口气。
“陛下,当速发勤王令,调集各路兵马救援!”
“陛下,趁朱慕未至,速抢收城外麦田,不可资敌!”
“陛下,大都需即刻 ,严防奸细混入!”
“陛下……”
众臣七嘴八舌,吵得元顺帝头晕目眩。他猛拍案几起身,对哈麻道:“勤王、抢粮、 ,朕皆准!余下事宜由尔等商议,哈麻定策后报朕。朕唯有一令——大都必须守住!”
说罢拂袖而去。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
……
西北官道上,朱慕大军疾行如风。
沿途关卡猝不及防,被朱慕军逐一攻破。
“来了,又是这般精力充沛的感觉……”
常遇春晃了晃脑袋,纵使长途跋涉,体力与精神却丝毫不减。他目光灼灼望向朱慕,满心崇敬。
汉王神力,当真非凡!
骑兵队伍沿着西北方向的大道疾驰,沿途耕作的百姓纷纷惊慌躲避。朱慕无暇顾及这些,只顾催促部队加速前进。眼下已无法阻止敌方报信,唯有抢在消息前头才能取胜。
北流镇与益津关是通往元大都的重要门户。自清晨登陆后,骑兵们马不停蹄地奔驰至正午,七月的北方烈日当空,将士们汗如雨下。道路两旁的树荫让背嵬军得以稍作喘息。
午后行至一处河湾,朱慕估算距北流镇仅五六里之遥。邵季见天色渐晚,便令部队在河边树林休整,同时派出哨兵警戒。士兵们饮水进食,稍事休息后继续赶路。
此时的北流镇内,万元驻军正生火做饭。元兵们或嬉戏或角力,全然不知危险临近。直到地面传来震动,他们才惊觉地平线上涌来黑压压的骑兵。
迟钝的守军愣了许久才发出警报。一个试图鸣锣的元兵刚爬上哨塔,就被箭雨射成了刺猬。其余守军四散奔逃,却被冲锋的骑兵砍翻在地。铁骑洪流势不可挡地冲入镇中,背嵬军兵分三路:朱慕、常遇春、蓝玉各率一队展开突袭。
元军屡次试图集结反扑,却总被冲散阵型。溃逃的士兵裹挟着尚欲抵抗的同伴,败势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凄厉的哀嚎与绝望的哭喊在战场上蔓延。
左翼战场。
常遇春左手持铁矛,右手挥舞夺来的狼牙棒,势如猛虎般冲锋陷阵。
右翼方向。
蓝玉手中单刀翻飞如电,所过之处无人能挡。
朱慕亲率主力从正面推进,寒光闪闪的大刀起落间必有元军毙命。
突如其来的袭击令元军阵脚大乱,慌乱中纷纷涌向营地后方的马厩,企图夺马逃命。
歌声渐转高亢,沙哑嗓音令众人略感不适,似与田园之趣格格不入。
骤然间,乐声突变!胡笳呜咽,战鼓雷鸣,金锣震响。
歌声亦随之激昂: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壮汉调转竹竿,幕布现出塞外苍茫——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鼓声愈急,胡笳声声催战,虽无刀光剑影,肃杀之气已扑面而来。
李赛旋身疾舞,隐入合围的幕布之后。众人正讶异间,幕布倏然撤去——
她已换上一身戎装:皮甲锃亮,雉羽飞扬,眉目凛然如少年将军。
整齐步伐声中,歌声再起: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沙哑嗓音与苍凉曲调浑然天成,萧瑟战意直贯云霄。一列男舞者踏着铿锵节奏,列阵登场。
银光闪烁的木剑在李赛的引领下划破长空,舞者们刚劲有力的身姿宛如游龙,剑锋所向之处,灿若后羿射九日,翩似仙驾骖龙翔。
此刻李赛演绎的,正是健舞中至刚至烈的剑器舞!
这源自汉唐的古舞,因执剑而舞得名。舞者挥动短剑发出铿锵之声,与矫健舞姿相映成趣,尽显沙场豪情。
但李赛的剑器舞别具一格——她融入了朱慕所述的武术对招,木剑也由短变长。伴舞们列成战阵,长剑相交,金戈铁马之声响彻殿堂......
喊杀声混着苍凉的歌声,起若惊鸿掠空,落似潜龙入渊;动时雷霆万钧,静处寒芒凝霜。
李赛虽未学过元代已式微的剑器舞,却凭着顶尖的编舞天赋,仅凭朱慕的描述便在心中勾勒出完整画卷。
此刻经她淬炼展现,但见剑气纵横,观者无不心潮澎湃。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歌声渐至嘶哑,却再无人觉得突兀。
不知何时,十九面战鼓已列于殿中。鼓点如暴雨倾盆,震得使节案前酒盏涟漪阵阵。
杀!杀!杀!
随着李赛收势,百余木剑齐指苍穹,将满殿肃杀之气推向巅峰。
余音散尽,满殿寂然。
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节面赤目灼,胸中热血翻涌。
喝彩声骤然爆发。
元顺帝虽知李婉仪排演此舞,亲眼得见仍觉烈火焚胸——黄 脉里的战意被彻底点燃。
座下已有臣子失控跃起,嘶声喝彩。此刻他们眼中,那持剑女子早非深宫嫔妃,而是令万众倾倒的沙场英雌。
龙椅上的 指节发白,身躯左右微晃。他死死按住御案,生怕稍一松手,便会如群臣般忘形而起。
李02赛环视大殿,心如止水,仿佛进入无我之境。
这一舞堪称她毕生绝技,却遗憾阿离未能亲眼目睹!
她利落地向高座上的元顺帝行了个标准军礼,随后昂首阔步离开大殿。
李赛身影刚隐入殿后,群臣正窃窃私语之际,一名神色仓皇的中年太监踉跄闯入:陛下,祸事了!
何事惊慌?元顺帝尚沉浸在方才的激昂情绪中,言语间透着肃杀之气。
太监扑通跪倒,额头触地:启禀陛下,汉贼朱慕...他杀来了!
满朝哗然。
唯有十几名钦察汗国使臣面面相觑。
元顺帝血色尽褪,霍然起身,双腿不受控制地轻颤:胡说!他现在何处?
已...已至大都城外!
太监汗如雨下地匍匐着,只觉得 凌厉的目光似要洞穿他的脊背。
............
朱慕为何突然兵临大都?
此事须追溯到半月之前。
襄阳诸事安排妥当后,朱慕启程返金陵,途经汉阳改走水路。
途中接获山东急报——郭兴、郭英兄弟二度攻陷济南,更因与宋江义军协同作战,吸引大批反元志士来投。
两军精简老弱后,兵力仍激增至三万之众。
兵力骤增带来双重影响:
虽实力大涨,却面临粮草短缺,游击战术再难施展。
求援信遂呈至朱慕案前。
彼时朱慕正在安庆接见张士诚。
这张士诚离了金陵后,野心日渐膨胀。只因麾下多为系统兵将,暂且按兵不动,却暗中筹划安插亲信掌控各军。
他不知这些系统兵将虽日常听令,但凡涉及朱慕,必以朱慕利益为先。此乃朱慕敢将宋江部曲转赠朱重八的底气所在。
更出乎张士诚意料的,是那些经基地强化的将领——他们虽效忠于己,却以不背叛朱慕为前提。
故当其异心初露端倪,密报已呈至朱慕手中。
朱慕此举正是为了压制张士诚的勃勃野心。
张士诚被当头棒喝,满腔壮志尚未施展便遭重挫,只得向朱慕俯首称臣,黯然返回金陵。
此人确有大才,朱慕决定暂不委以兵权,待日后平定中原、远征异域时,再令其独当一面。届时即便张士诚仍有异心,广阔的疆土也足以安置。
处置完张士诚后,常遇春匆匆赶来求见。这位猛将并非奉召而来,而是听闻小舅子钟情于汉王新妃的侍女,特来探问虚实——这消息正是朱慕有意透露给他的。
翌日,山东传来战报:郭氏兄弟联合宋江二度攻陷济南,缘由竟是军粮告罄!他们恳请朱慕支援,并决心死守济南。
朱慕审时度势,虽觉收取山东时机未至,仍决定火中添薪。他亲率水师经长江入海,为郭氏兄弟送去粮草与万精兵,自己则携常遇春及背嵬军继续北上,直抵元朝海津镇(今天津)。
夺取港口后,朱慕亲率五千背嵬铁骑突袭元大都,如惊雷炸响九霄。自红巾 以来,义军首次兵临元朝心脏,不仅重创元廷威信,更动摇了百官对朝廷的信念——连帝都危如累卵,何处尚有净土?
这场千里奇袭虽属临时起意,其政治影响却远超军事价值。当朱慕的铁骑出现在大都城外时,从贩夫走卒到皇亲贵胄,无不震骇失色。
皇宫。
大殿内一片狼藉,早前的喧闹早已消散。
钦察汗国的使者被元顺帝遣退时,仍满脸茫然,不知朱慕是何人,更不解“汉贼”所指为何。
“都说说!朱慕来了,该如何抵挡?”
殿内仅剩的臣子皆是元顺帝倚重的一二品 ,此刻却噤若寒蝉,无人敢言。
元顺帝冷眼扫过这群平日自诩能臣的官员,眼中尽是厌恶。
目光最终落在哈麻身上。
这位靠大欢喜法门取悦皇帝的佞臣虽也惊慌,却仍存几分理智。见皇帝望来,他立刻上前询问太监:“王公公,你说朱慕大军已至城外,可是亲眼所见?”
王公公一愣,他不过是听闻消息便匆忙禀报,哪曾亲眼验证?
“老奴也是得了外间情报才敢禀报陛下,若无陛下准许,老奴岂敢擅自出宫查探?”
一句话,撇得干干净净。
元顺帝面容扭曲,尖声喝道:“还愣着做什么?速去城上探明虚实!”
“是!老奴这就去!”王公公抹了把汗,匆匆退下。
消息早已传遍大都,城中人心惶惶,朝廷防备形同虚设。
一炷香后,王公公满头大汗地回殿,带回一个勉强算好的消息——朱慕尚未兵临城下,但正朝大都逼近。
殿内众人稍松一口气。
“陛下,当速发勤王令,调集各路兵马救援!”
“陛下,趁朱慕未至,速抢收城外麦田,不可资敌!”
“陛下,大都需即刻 ,严防奸细混入!”
“陛下……”
众臣七嘴八舌,吵得元顺帝头晕目眩。他猛拍案几起身,对哈麻道:“勤王、抢粮、 ,朕皆准!余下事宜由尔等商议,哈麻定策后报朕。朕唯有一令——大都必须守住!”
说罢拂袖而去。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
……
西北官道上,朱慕大军疾行如风。
沿途关卡猝不及防,被朱慕军逐一攻破。
“来了,又是这般精力充沛的感觉……”
常遇春晃了晃脑袋,纵使长途跋涉,体力与精神却丝毫不减。他目光灼灼望向朱慕,满心崇敬。
汉王神力,当真非凡!
骑兵队伍沿着西北方向的大道疾驰,沿途耕作的百姓纷纷惊慌躲避。朱慕无暇顾及这些,只顾催促部队加速前进。眼下已无法阻止敌方报信,唯有抢在消息前头才能取胜。
北流镇与益津关是通往元大都的重要门户。自清晨登陆后,骑兵们马不停蹄地奔驰至正午,七月的北方烈日当空,将士们汗如雨下。道路两旁的树荫让背嵬军得以稍作喘息。
午后行至一处河湾,朱慕估算距北流镇仅五六里之遥。邵季见天色渐晚,便令部队在河边树林休整,同时派出哨兵警戒。士兵们饮水进食,稍事休息后继续赶路。
此时的北流镇内,万元驻军正生火做饭。元兵们或嬉戏或角力,全然不知危险临近。直到地面传来震动,他们才惊觉地平线上涌来黑压压的骑兵。
迟钝的守军愣了许久才发出警报。一个试图鸣锣的元兵刚爬上哨塔,就被箭雨射成了刺猬。其余守军四散奔逃,却被冲锋的骑兵砍翻在地。铁骑洪流势不可挡地冲入镇中,背嵬军兵分三路:朱慕、常遇春、蓝玉各率一队展开突袭。
元军屡次试图集结反扑,却总被冲散阵型。溃逃的士兵裹挟着尚欲抵抗的同伴,败势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凄厉的哀嚎与绝望的哭喊在战场上蔓延。
左翼战场。
常遇春左手持铁矛,右手挥舞夺来的狼牙棒,势如猛虎般冲锋陷阵。
右翼方向。
蓝玉手中单刀翻飞如电,所过之处无人能挡。
朱慕亲率主力从正面推进,寒光闪闪的大刀起落间必有元军毙命。
突如其来的袭击令元军阵脚大乱,慌乱中纷纷涌向营地后方的马厩,企图夺马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