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

  常遇春现身至今,两军虽仅交锋一次,却如棋手对弈,步步为营。己方虽无奇招,却也稳妥无错。

  而常遇春那凌厉一击,时机精准,却骤然自陷重围,未免蹊跷。

  郭竟虽勇,岂能轻易困住常遇春?

  此等良机来得太过突兀,宛如对方拱手相送。

  常遇春久经沙场,怎会如此失策?

  王保保率领亲卫骑兵赶到,步兵阵列则由副将指挥,继续向察罕大军靠拢。

  察罕见到王保保,犹豫不决地问道:“王保保,你怎么看?”

  王保保早已注意到常遇春,心中再次浮现雨中之战和徐州城之战的惨败,那股憋闷与恐惧交织的怒火再次燃起。

  听到察罕询问,他目光扫向刀盾兵阵中的战况,意识到这是斩除心魔的良机,当即高声道:

  “贼将常遇春与其骑兵被分割,但敌军骑兵精锐,很快就能突破阻截救援,机会稍纵即逝!仅凭郭竟这几十人,根本杀不了常遇春!大帅,末将愿率骑兵加速突进,从这里横 去……”

  他抬手虚划一道:“末将以骑兵缠住常遇春,大人率步兵加速合围,敌军骑兵一旦失去速度,便如砧板鱼肉,如此良机,绝不可错失!”

  察罕闻言,终于下定决心,但仍留了一支铁甲步兵原地列阵待命,以防不测。

  王保保当即率骑兵杀出,察罕亦催动步兵阵加速逼近。

  此时,被郭竟刀盾兵围困的常遇春余光始终留意察罕动向,见敌军阵型骤变,迅速逼近,心中暗喜。他猛然暴喝,长矛骤然爆发磅礴巨力,四周刀盾兵瞬间被扫得人仰马翻,但凡被矛锋擦中者,无不筋断骨折,哀嚎倒地。若被正面击中,更是当场毙命,尸身横飞。

  郭竟骇然——这才是这黑汉的真正实力!

  可他为何先前隐藏?

  不妙!

  郭竟此前全神贯注与常遇春厮杀,未察觉大军异动,此刻见察罕大旗渐近,猛然醒悟,脸色骤变。

  “呔,纳命来!”

  他刚要出声示警,常遇春已如雷霆般暴喝,铁矛毒龙般直刺而来。

  这一声怒吼仿佛信号,原本看似受制的背嵬军铁骑骤然爆发,如嗜血猛兽般撕开刀盾兵阵列。甲胄寒光与密集兵刃化作死亡森林,顷刻间将敌军冲得溃不成军。

  精锐刀盾兵面对重骑突袭,防线瞬间崩塌,任凭郭竟嘶吼结阵,溃军已难重整。

  刀盾兵们溃不成军,面对铁骑冲锋毫无招架之力,阵型瞬间土崩瓦解。

  “当——!”

  一声巨响,郭竟的刀盾被震飞,他踉跄倒地,大口喘着粗气。

  余光中,仅存的十几名亲卫高喊着“保护将军”扑来,却被一杆漆黑铁矛如狂龙般挑飞。

  下一刻,他看见那魁梧敌将策马逼近,黑甲森然,兽首铁盔下露出一双戏谑的眼睛——这黑汉竟如此狡诈!

  “啊——!”郭竟暴喝一声,抓起双刀冲向常遇春,却被一道黑光贯穿胸膛,整个人腾空而起,最终重重摔落,再无生机。

  察罕目睹郭竟战死,瞳孔骤缩,暗道中计。可大军已动,难以急停。

  王保保的骑兵正冲入刀盾兵阵,速度渐缓,他高声喝令避让,却未察觉侧翼异变。待他回神,常遇春已率铁骑杀至。

  “卧——槽——!”王保保咒骂未落,麾下骑兵已被冲散,他本人亦不知所踪。

  (兄弟们,王保保再败于背嵬军,噩梦素材又添一笔。所幸常遇春志在察罕,未对他穷追不舍。

  察罕军此时自顾不暇,无人关注王保保生死。背嵬军势如破竹,前军顷刻瓦解。骑兵分作两翼,驱赶溃卒,而常遇春亲率精锐直插敌阵腹地。

  “察罕老狗,敢与我一战否?!”常遇春纵声长啸。

  马蹄如雷,距离不断拉近。察罕沉默不应——这年头,谁还兴单挑?

  常遇春并不指望察罕会应战,他只是想用这疯狂的呐喊宣泄心中翻腾的杀意。若能斩杀察罕此贼,他常遇春岂不是也能跻身天下名将之列?

  这一战,常遇春确实发挥到了极致,将战场上的机敏与应变展现得淋漓尽致。

  骑兵在他的怒吼声中疾驰冲锋。

  然而,越是深入敌阵,推进便愈发艰难。驻守此处的,正是察罕麾下最精锐的蒙古老兵。

  这支精锐全由蒙古战士组成,无一汉人或色目人混入。他们平日由察罕亲自操练,刀盾兵尚且不及他们勤勉,几乎日日小练,三日大练,从不懈怠。

  更关键的是,这些蒙古兵对察罕忠心耿耿,甘愿为他赴汤蹈火。

  “保护大帅!”

  阳光洒在重骑兵的铠甲上,折射出刺目的寒光,逼得人难以直视。蒙古精锐发出凄厉的吼叫,前排士兵甚至顾不上逼近的敌骑,只顾挥刀驱赶溃兵:“闪开!冲阵者死!”

  起初,他们只是呵斥溃兵从两侧绕行,但这些汉人士卒早已惊惶失措,更听不懂蒙古老兵生硬的口音。

  最终,蒙古兵怒而拔刀,砍杀涌来的溃兵,总算在常遇春铁骑杀到前逼退乱兵,勉强稳住阵型。

  蒙古人不擅步战?那是旧话了。百年来,他们从汉人、色目人那里学会了步兵战法,且学得不错。

  轰!

  铁骑撞入敌阵。

  巨响之中,前五排阵列接连崩溃,直到第六排才勉强抵住冲击。一时间,惨叫声、战马嘶鸣、兵刃交击声如决堤洪水般爆发。

  第六排也只支撑片刻,便被冲破。

  常遇春实在太猛,他如利刃般撕开缺口,蒙古精锐亦难阻挡。前排死伤惨重,后排虽奋力稳住阵线,却挡不住常遇春的悍勇,节节败退。

  常遇春与背嵬军离察罕的大旗越来越近。

  眼见帅旗近在咫尺,常遇春战意沸腾,力道暴涨,杀戮愈发凌厉。长矛横扫间,蒙古兵接连倒下。

  终于,眼前豁然开朗——他杀穿了察罕帅旗前的最后防线。

  常遇春猛然愣住!

  那面猎猎作响的帅旗下方空无一人,根本不见察罕的踪影。

  可恨!

  他脸色铁青,挥矛劈断帅旗,随即不顾身后激战,踩镫起身远眺——只见东北方向一支铁甲步兵正列阵逼近,森严的阵型令人心悸。

  步兵阵中又竖起一面帅旗,虚实难辨。

  老贼察罕,今日算你命大!

  常遇春萌生退意。

  此刻己方马匹乏力,若硬撼敌军重甲步兵,必遭灭顶之灾。他当即率背嵬军调转方向,避开敌军锋芒。远处,元军已在重步兵掩护下重整溃兵,渐渐结成铁桶般的方阵。

  王保保侥幸未死于乱军,此刻再度集结骑兵,于侧翼虎视眈眈。

  元军大阵缓缓向西北移动。

  常遇春握紧铁矛,回首望见士卒疲惫的面容与战马淋漓的汗渍,终究按捺住冲阵的冲动。怪哉,当年随汉王冲杀时,人马何曾这般倦怠?

  待常军退回庐州城,察罕长舒一口气。那支骁骑若不计代价猛攻,自己恐怕真要葬身于此。方才千钧一发,若非藏身重甲阵中,早被那黑脸猛将刺于马下。

  元军见常遇春入城,迅速撤走,转眼消失无踪。

  城内长街上,花云的 静静横陈,锦缎覆身,四周整齐排列着战死的汉军将士。城中百姓自发收敛尸骸,以报花云舍命守城之恩。

  两日后,援军赶至。

  常遇春率部星夜追击,直抵阜阳港口,却见千帆远去——察罕大军已乘船遁走,唯余滔滔江水。

  官兵水师并未驻扎六安,而是转移至阜阳。王保保虽在六安登岸,却在率军离去前下令水师前往阜阳待命。

  这一部署显然意在防范张士诚。

  张士诚果然扑空。

  常遇春怒挥马鞭抽向树桩,盯着远去的战船阴沉道:

  船头,察罕望着常遇春退兵的身影暗自松气。

  他们昼夜疾行,奈何步兵迟缓,险些被那黑脸猛将截住。

  常遇春......察罕默念着这个名字,将其深深刻入脑海。

  王保保立于其后,眼中恨意转瞬即逝。

  ......

  弟兄们,杀上去!

  秦州城下,傅友德挥刀呐喊。

  城楼上的张良臣面无血色。

  作为张良弼三弟,他素来好文轻武,故兄长出征湖北时未带其同行,反倒令他躲过一劫。

  谁知傅友德打着李思齐旗号杀到门前。

  在张氏兄弟眼中,屡次冲突的李思齐早是反贼。

  虽表面仍奉元廷,实则已将陕西据为私地。朝廷对此心知肚明,奈何四方烽烟,只得暂且放任。

  快浇金汁!张良臣急喝。

  大人,金汁耗尽......

  混账!那就扔滚木礌石!

  也、也没了......

  拆我宅子!李副将带你的人顶上去!

  生死关头,张良臣爆发惊人调度之才。李思齐部众接连被砍落城头,攻势暂缓。

  傅友德冷眼旁观,吴九六悄声道:大哥,咱们要不要......

  急什么?傅友德嘴角噙笑,让李思齐的人多死些。这城,是给汉王打的。

  夜色深沉,皎月当空,护城河的水面泛着诡异的微光,如同一条血色绸缎在月光下蜿蜒。

  河水中确实混杂着鲜血,隐匿于月色之下,偶尔有半浮的尸身顺流而下,随着平缓的波纹起伏。

  张良臣身披暗黄半身铁甲,手持长枪,亲自率领士兵在城墙上巡视。

  尽管面容疲惫,但他毫无睡意,紧绷的神经让他无法松懈。

  城中隐约传来拆房的声响,夹杂着屋主的哭喊。

  从前的张良臣或许会心生怜悯,如今的他却只是冷着脸,充耳不闻。

  白日的激战耗尽了守城物资,连他的宅邸都已拆毁殆尽。若想明日继续坚守,便只能拆别人的家。

  不远处,一栋两层民房不慎起火,火光映照下,士兵们匆忙救火的身影忽明忽暗。

  所幸火势不大,只烧毁了上檐,下方的砖石结构尚可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