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

  6

  造纸已成,该研制活字印刷了。嬴政摩挲着茶盏边缘,朝廷政令当晓谕万民,岂容市井妄加揣测?要让百姓明白政令缘由,知晓其中利害。

  扶苏揉了揉发酸的手腕——为表诚意,那几份告示皆是他亲笔所书。

  活字印刷?

  便似印章之法,不过每块只刻一字。嬴政拿起案上漆盘示意,将字模排布妥当,固定刷墨,覆纸按压即成。一日可印万张,再不必担心抄录错漏。

  扶苏霍然起身,衣带扫翻了茶盏:妙极!我怎就......

  从前无纸,自然想不到。嬴政笑着截住话头,万物衍化自有其道,我不过借后世智慧罢了。忽瞥见侍卫押着个衣衫破烂之人进来,唇角微扬:殿下,人到了。

  李乙。

  “老爷。”

  “您这头上是咋回事?哪个不长眼的敢动我陈府的人!”

  ** 瞧他一直按着脑袋直抽冷气,顿时火冒三丈。

  “老爷,没啥大碍。”

  李乙憋着一肚子委屈。

  就因骂了句 ** 先人,谁成想那厮混在人堆里,趁乱用石头给他开了瓢。

  偏生还有差事要办,怕误了老爷的要事,连回头算账都不敢。

  ** 见他满身泥垢,心里已猜着七八分。

  “委屈你了,回头就给你办官凭,把差役身份落实。”

  “谢老爷栽培!”

  李乙闻言,脑袋也不疼了,腰杆也挺直了,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儿。

  这时其他伙计也三三两两回来了。

  “事情办得如何?”

  “跟来看热闹的人可多?”

  ** 板着脸发问。

  “乌泱泱的!”

  “街口都快挤塌了。”

  众人忙不迭点头。

  “妙极!”

  ** 抚掌笑道:“每人去领百斤粮,悄悄扛回家去,莫叫人盯上。”

  “出门时记得放话,就说前五十名才能领这么多。”

  “后头两百人,每人只得二十斤。”

  “前一千名的,统共就给两斤。”

  “其余说辞照我教的来。”

  李乙几个点头如捣蒜,眼里直放光:“小的明白。”

  ** 转头招手:“公子且看,这叫羊群效应。”

  扶苏摇头苦笑。

  他知这法子管用,却总觉得这般行事,不够正大光明。

  二人隐在暗处观望,不多时便见李乙他们扛着鼓囊囊的麻袋往外走。

  “且慢。”

  ** 突然唤住他们。

  “老爷还有吩咐?”

  “差点意思。”

  ** 顺手折了根树杈,朝李乙的粮袋戳了几个小洞。

  黄澄澄的粟米簌簌往下漏,惊得李乙手忙脚乱去堵。

  “成了,就这样去。”

  ** 满意地搓搓手:“去吧。”

  李乙虽摸不着头脑,还是挤出满脸喜色往外走。

  “出来了!”

  “这几个泥腿子真够胆!”

  “他们扛的啥玩意儿?”

  “嚯,瞧着像是粮袋啊!”

  人群呼啦一下往前涌,整条街顿时堵得严严实实。

  “作甚!”

  李乙故作惊慌后退:“这可是太子爷赏的粮食, ** 的,你们还想明抢不成!”

  “确实是粮食。”

  “漏出来了!”

  “是新收的粟米。”

  金灿灿的小米从指间滑落,混入泥土。

  众人瞪圆双眼,满脸震惊。

  “小兄弟且留步。”

  “太子为何赏你们这么多粮食?”

  “快给我们讲讲。”

  人群将他们团团围住,眼中闪着妒火。

  李乙几人神色慌乱,交换着眼色。

  “算了。”

  “本不想告诉你们这些榆木脑袋。”

  他摇头道:“我说实话,你们得放我走。”

  “好好好!”

  “你只管说。”

  “太子府近在咫尺,谁敢造次?”

  李乙死死按住粮袋破口,这才定神。

  “太子有令!”他高声道,“先报名者可得百斤粮食作路费!”

  人群瞬间炸开锅。

  “本不愿多说,先到先得。”

  “听说去得越晚,领得越少。”

  “我还得叫乡亲们来领粮,快让路!”

  李乙作势要冲出去。

  “慢着!”

  “小兄弟,这粮食不是白拿的吧?”

  “领了粮要服徭役?”

  人群纹丝不动。

  “放 ** 屁!”李乙怒目圆睁,“谁敢诋毁太子!”

  “说了是去八里沟干一冬的工钱!”

  “太子仁厚,处处为百姓谋福。”

  “你们这些黑心肝的,不怕天打雷劈?!”

  同伴们纷纷帮腔:

  “太子发粮管饭,就是再生父母!谁乱嚼舌根,老子拼了命也要护着!”

  “这辈子没见过百斤粮!太子比亲爹娘还亲!”

  “我娘八岁就饿死了……早遇太子该多好……”

  乞丐们哭声四起,听得旁人鼻酸。

  **咬牙切齿。

  “蠢货!”

  “一群饭桶!”

  “养你们有何用!”

  扶苏窘迫地蹭着鞋底。

  “先生多虑了,百姓并未起疑。”

  尽管出了些小差错,但老实的大秦百姓依然对这份美差争相前往。太子素有仁德之名,十有 ** 不会 ** 平民。眼见实实在在的粮食摆在面前,人们立刻蜂拥而上。

  扶苏迅速命令文书登记造册,转眼间门前便排起长队。半个时辰后,李乙等人将粮食运回家中,高高兴兴回来复命。

  **脸色铁青,严厉的目光扫过众人,吓得大伙儿大气都不敢出。方才谁说这辈子没吃过百斤粮食的?几人互相使着眼色,一个膀大腰圆的工匠站出来:东家,是小人。你这身板说没吃过百斤粮,自己信吗?**戳着他胸口质问。东家......小人家里穷。家父是猎户,不会种地,平日就靠野菜野味填肚子。老鼠兔子吃得最多,确实很少吃粮食。那人羞愧地埋下头。

  **气得直发笑:合着没粮吃就吃肉?你小子可真是个人物。众人憋着不敢笑出声。都闭嘴!陈洋厉声喝道,谁说自家老娘八岁就饿死的?东家,是我。另一人耷拉着脑袋站出来。你娘八岁就没了,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怒斥道。东家,我......本来想说妹妹的。可我妹子八岁那年饿得半死又活过来了,如今嫁人生子过得好好的。我寻思不能平白咒她,就......改口说我娘了。那人涨红着脸支吾道。

  **气得直跺脚:怕咒妹子就不怕咒亲娘?这不一样。妹子活着,我娘早走了。想来她老人家不会计较。那人把头埋得更低了。好个孝子!我手下尽是些能人。**怒极反笑。

  众人羞愧难当。李乙小声嘀咕:东家,让我们打铁器不用吩咐就能办好。可这差事......实在不是我们擅长的。**摆摆手:少找借口。既然这么爱打铁,以后就继续干老本行。

  八里沟煤矿即将开工,所需工具数量庞大。

  限你们十日内完成所有器具打造,可有困难?

  李乙激动地连连点头:东家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轻叹道:过些时日就为你们申报吏籍,届时你们就是正式在册的朝廷吏员了。

  雷火司若有合适职位,定会优先考虑你们。

  明日随太子殿下出城勘地,会给你们预留安家落户的宅基地。

  手头银钱可还宽裕?

  朝廷款项不便挪用,建房费用需你们自行承担。

  听闻此言,李乙等人顿时精神抖擞。

  够用够用!

  东家,我们不要深宅大院,三间瓦房足矣。

  真要给我们分地盖房?

  虽说现居之处条件尚可,终究不是自家产业。

  况且居住日久,从街坊处听得些风言风语。

  这宅院原属赵国旧臣,因谋逆大罪被满门抄斩。

  据说官兵围剿时,家主率众反抗,当场横尸百余。

  自此夜深人静时,总觉阴风阵阵,似有冤魂徘徊。

  我**岂是薄情寡义之人?

  你们随我从代郡出来打拼,如今我既任少府,自当有福同享。

  在咸阳置办家业后,你们便是正经咸阳人了。

  日后回乡省亲,既有朝廷官职,又在帝都安家,也算光宗耀祖。

  李乙激动得面红耳赤,不住点头称是。

  眼前已浮现出荣归故里时,乡亲们钦羡的目光。

  都回去准备吧。

  若银钱短缺,尽管开口。

  宅院不妨建宽敞些,可将老家亲眷接来同住。

  **又叮嘱了几句。

  东家恩同再造,我们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李乙躬身长揖,几乎弯成直角。

  交代完毕,**早早返回住所。

  明日除勘测地界外,更要参加重要朝会。

  始皇限期三日呈报的五年国策,明日便是截止之期。

  虽已托付扶苏主理,**也不能置身事外。

  以李斯的精明,岂会不知这份规划的分量。

  若不全力阻挠反倒奇怪。

  **已做好唇枪舌战的准备,这场朝堂激战在所难免。

  “这位姑娘,你是太子府上的婢女?”

  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清甜嗓音。

  “啊……是的,太子殿下命我来伺候大人。”

  热巴局促地低下头。

  她听见**归来的声响,特意打了盆热水过来,想尽些本分。

  怎料相里菱竟再次出现。

  “交给我吧。”

  “陈少府从不需外人伺候。”

  相里菱握住铜盆边缘,语调不容置疑。

  “这……恐怕不妥,殿下那边我不好交代……”

  热巴攥紧陶盆不肯松手。

  在这大秦举目无亲,唯有与**还算熟识,自然要把握住这唯一的依靠。

  “殿下不会计较此等琐事,你也落得清闲。”

  “给我。”

  相里菱自幼随父习武,又精通墨家技击之术,力气岂是热巴能及。

  “别抢……”

  “水要泼出来了。”

  “这是给大人沐足的……”

  热巴带着哭腔哀求。

  “我来替他洗。”

  相里菱猛然发力,铜盆已大半落入她手中。

  **正屏息立在门后,听着两女争执,心头泛起奇异暖流。

  还是古时好啊!

  两位佳人争相伺候洗脚,后世哪得这般 ** !

  “阿菱!”

  “果然又在此处。”

  “随为父回去!”

  “屡次违逆父命,你的孝道何在?”

  一声厉喝炸响,**甚至听见相里菱倒抽凉气的声音。

  转眼间,相里奚已拽着女儿走远,训斥声渐不可闻。

  “唉……”

  **摇头轻叹:“相里先生不地道啊!嘴上说着秦墨欠我恩情,却把闺女看得这般紧。”

  “这‘义’字往哪儿搁?”

  热巴望着相里菱远去的身影,长舒口气,心中百味杂陈。

  **之女,命如草芥。

  就连放下尊严讨好秦吏,都要与人明争暗斗。

  “先生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