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

  5

  相里菱挽住他的手臂撒娇。

  昨夜她就提过此事,只是父亲仍在犹豫,既未答应也未反对。

  “那我呢?”

  相里奚翻了个白眼。

  “您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如从前。往后该享享清福,逗弄孙儿颐养天年啦。”

  “孙儿从哪来?你这丫头说话也不害臊!”

  相里菱的脑门被重重戳了一下。

  “此事不可由你胡来。”

  “相里家师承墨圣,非寻常百姓,万不可做出失礼背德之事。”

  “等他来找我再说吧。”

  “阿菱,你……”

  相里奚还想再叮嘱几句,相里菱已撅起嘴:“知道啦,别唠叨了行不行?”

  “唉……”

  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相里奚长叹一声。

  真是女大不中留啊!

  杨宝一行人走近时,热巴顿时手足无措,进退两难。

  劳烦姑娘通传,秦墨杨宝特来拜会。

  啊?好,好的。

  毫无侍女经验的热巴手忙脚乱地又要叩门。

  吱呀——

  木门开启,那人笑意盈盈立于门前。

  大清早就这般喧哗,杨宝,可是得了陛下封赏?

  陈大人。

  杨宝郑重作揖:蒙陛下恩典,授下官将作少府右中侯,家师擢升左中侯。承蒙栽培,杨宝定当效犬马之劳。

  秦墨上下永记陈大人恩情。

  众师兄弟齐声行礼,神色恭谨。

  举手之劳,不必挂怀。

  瞥见热巴端着铜盆呆立一旁,他随手卷起衣袖。

  热巴慌忙上前递过铜盆。

  杨宝,造纸之事前景可期。

  日后还望勤勉自持。

  热巴在门外站得太久,盆中清水早已转凉。

  但净面时反倒格外醒神。

  他边拭面边叮嘱道:回吧,代我向相里先生道贺。

  谨遵教诲。

  这般云淡风轻的姿态,更令秦墨众人肃然起敬。

  杨宝等人尚未走远,扶苏车驾已遥遥在望。

  你先退下吧。

  往后不必端着水盆在外候着,有事自会唤你。

  他将丝帕搭回盆边,含笑拱手:太子殿下今日免朝?

  先生。

  扶苏眉间凝着忧色:听闻运往北疆的军械中掺了大量铁屑。这般改良后, ** 时岂非......

  正是,威力倍增。

  ** 范围可达二三十丈。

  以匈奴甲胄之稀,爆裂处二十步内人马俱伤。

  且铁屑入体难取,纵使伤口愈合,日后也要饱受折磨。

  他微微颔首。

  扶苏沉吟良久,终是长叹:计策虽妙,只是......

  殿下心软了?

  觉得有违天理?

  语带调侃。

  扶苏正色道:岂会。匈奴残暴,虎狼之辈,如何惩治都不为过。

  扶苏啊。

  他轻拍太子肩头:百姓赞你仁厚,确是如此。

  “但你必须明白,对敌人心软,便是对自己人狠毒。”

  “若你实在下不了手……”

  “他日明君由你来当,恶名由我来担。”

  “后世有言,未历他人痛,勿劝他人善。”

  “此话放在微臣身上,再合适不过。”

  “纵使屠尽异族,我亦不会眨一下眼。”

  “天下闲言碎语,何须理会?”

  “千百年后,说不定反要赞我一声‘推动各族交融’的豪杰。”

  扶苏听得似懂非懂,却看出**立场极为坚定。

  他始终不解,这人既非当世之人,为何对异族有如此深重的恨意?

  除非……

  **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按扶苏年岁推算,他四五岁记事时,恰逢始皇帝挥师横扫六国。

  在他成长岁月里,听到的永远是大秦捷报频传。

  灭韩、破赵、伐魏、征楚……

  即便他赴北地监军时,蒙恬亦常率铁骑长驱直入,匈奴闻风溃逃。

  作为绝对强势的一方,扶苏难免对弱者生出怜悯。

  他不似始皇帝,未曾尝过幼时遭人践踏、呼救无门的苦楚。

  故而才能养出这般仁厚心肠。

  **暗想:若让你知晓后世五胡乱华,百姓被视作两脚羊;崖山血战,十万军民投海明志,你的心肠怕是比我还硬三分。

  始皇帝常言大秦虎狼之师,绝非虚言。

  大秦兵锋之锐,当世无双。

  始皇帝更是雷厉风行、杀伐决断的**。

  我既来此,岂能不做些什么?

  休提什么仁义道德,后世的债,我偏要现在讨还。

  热巴捧着陶盆的双手不住颤抖,水面涟漪层层荡开。

  她浑身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这位朝夕相对的大人竟如此狠绝?

  异族难道不算人命?

  莎车国距大秦万里之遥,何曾招惹于你?

  “今日运送**的车队该启程了吧?”

  “同去瞧瞧。”

  **全然无视热巴的目光,径自与扶苏交谈。

  “啊,正是。”

  扶苏收起纷乱思绪,与他并肩而行。

  “切记让**保持干燥。”

  “途中需远离火源,搬运时务必轻拿轻放,剧烈碰撞亦会导致**。”

  (

  扶苏身旁的几名侍卫装备齐全,明显是为远行做足了准备。这些精锐原本就来自北军,专程护送太子返回咸阳。如今押运特殊物资的任务也落到了他们肩上。

  这批 ** 与之前的不同,掺杂了大量铜铁碎屑, ** 时碎片四溅,至少要保持二三十步的安全距离。

  最好是依托城墙防守,点燃引线后立即扔出,然后迅速躲到城垛后面,避免误伤友军。

  另外,请转告蒙恬将军:想要更多 ** ,就请少造杀孽,多俘虏匈奴人,不论男女老幼。

  本官定有重谢。

  官员向北军士兵抱拳行礼。

  遵命。

  小人一定转达蒙将军。

  士兵连忙回礼应承。

  二人继续前行,直接前往将作少府的临时 ** 作坊。这里负责的都是铜铁铺的老工匠。他们虽然手艺 ** ,但胜在绝对服从。东家研发新式武器时屡经波折,一次次血的事故教会他们:东家没吩咐的事,绝不能自作主张。

  李乙,还要多久装完?

  箱子里多垫些干草,别偷工减料。

  远远就看见李乙和同伴们抬着沉重的箩筐走出大门,将装满 ** 的竹筒逐个码放进马车上的木箱里。

  东家放心。

  参见太子殿下。

  李乙这才发现扶苏也在,慌忙跪地行礼。

  你们这是......

  官员环顾四周,发现每个人都灰头土脸,活像刚从煤堆里钻出来。更刺鼻的是他们身上散发的恶臭,简直像在粪坑里腌过似的。

  东家,我们连夜赶制 ** ,没顾上收拾。

  等装完车就去洗漱。

  李乙憨厚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先别洗。

  这样正好。

  官员突然灵光乍现。

  东家......

  李乙困惑地望着他。虽然看不到自己现在的模样,但想必十分狼狈。这样还能叫正好?

  殿下,不如今天就召集百姓开采八里沟煤矿。

  现成的活招牌不用,岂不可惜?

  官员意味深长地笑道。

  先生有何高见?

  扶苏饶有兴趣地询问。

  稍后便知。

  李乙,你们把**装好后,跟我走。

  ——

  不久之后。

  几队侍卫从宜**出发,分成五路前往咸阳各处的城门和要道。

  到了人多的地方,他们用煮稠的米糊在墙上刷了几下,贴上一张告示。

  官爷,这是啥呀?

  是皇榜吗?

  肯定是皇榜,连绸缎都用上了。

  我看着怎么不太像绸缎呢?

  百姓们纷纷凑过来,却没人关心告示上写了什么,只顾着琢磨能不能偷偷把那张撕下来,拿回家做衣裳。

  让开,让我看看。

  一个读书人模样的男子挤进人群,看了一眼,满脸失望。

  先生,上面写的啥?

  给大伙儿讲讲吧。

  是啊,说说看。

  好不容易碰上个识字的,百姓们七嘴八舌地围住他。

  太子殿下要在城外的八里沟挖石涅,招城里的闲散劳力。

  去的人每天管两顿饭,以后还能去城外的磨坊换面粉。

  上面还说,挖出来的石涅能烧火取暖,会发给穷苦百姓过冬用。

  唉……太子殿下不操心国家大事,净弄这些琐碎玩意儿。

  我们满腹经纶,却无处报效朝廷。

  读书人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

  一天管两顿饭,还能换面粉?

  真有这种好事?

  大伙别去,小心去了回不来。

  太子殿下不是那种人吧?

  哼,朝廷年年征调民夫,你们难道还不清楚其中门道?

  有人跃跃欲试,也有人厉声**。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吃饭始终是个大难题。

  冬天万物凋零,百姓只能窝在家里,靠平时攒下的东西熬日子。

  要是有地方一天管两顿饭,能大大减轻家里的负担。

  后世有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家长送他们上学,就为了能吃上学校中午管的一顿饭。

  上学不为别的,就为不饿死,仅此而已。

  太子殿下管饭?

  还要给我们发石涅烧火过冬?

  天大的好事啊!

  我要去!

  人群里,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兴奋地喊起来。

  谁帮俺看看,太子殿下在哪儿?

  俺要报名!

  李乙扯着嗓子嚷嚷道。

  众人早被阵阵恶臭熏得皱眉掩鼻,此刻见他满身污秽、臭气熏天却浑然不觉,还拼命往人堆里扎,顿时像避瘟神般四散退开。

  太子殿下就在宜 ** ,要报名自己寻去!

  横竖都沦落成叫花子了,还能惨到哪去?

  腌臜乞丐,离爷的新袍子远些!

  滚开!

  李乙听着周遭的奚落,喉头涌起阵阵酸涩。想当初自己也是体面人家,祖上还留下些产业。若非东家许了个吏员身份,何至于受这般折辱?

  ** 祖宗!

  乞丐怎的了?

  保不齐明日爷就穿上官服!

  这便去太子府应征,尔等睁眼瞧着!

  他梗着脖子吼完,拔腿就往宜 ** 方向冲。身后传来阵阵嗤笑:

  怕是个失心疯。

  难怪沦为乞丐,原是个痴傻的。

  同去瞧瞧,看太子府收不收这腌臜货。

  敢骂爷,定要你好看!

  人群如潮水般涌向太子府邸。

  暖阁内,扶苏与嬴政正围炉煮茶。青瓷茶盏腾起袅袅白雾,映着窗外纷扬的雪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