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股刺骨的寒意,在江心栈恢复通航的热闹喧嚣中,反而愈发清晰。
通航第三日,江心栈已然成了整条水道上最耀眼的明珠。
南来北往的商船,像是嗅到蜜糖的蜂群,将这片刚刚经历过血火的水域挤得水泄不通。
栈桥上人声鼎沸,伙计们的吆喝声、算盘珠子清脆的撞击声、铜钱入柜的沉闷声响,交织成一曲象征着财富与生机的乐章。
夜里,孙掌柜抱着新账册,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通红的眼睛里闪烁着光,手指颤抖地指着账册上的一行数字:“东家,您看!这才三日,日均流水已破两万银元!照这个势头,不出半月,我们就能把建桥的本钱全赚回来!这是天大的喜事啊!”
然而,这份喜悦却丝毫没有感染到谢云亭。
他立在栈桥的望楼上,目光越过下方熙攘的人群,投向对岸皖南连绵起伏的墨色山峦。
他的眉头紧紧锁着,仿佛那山影中藏着什么噬人的猛兽。
“孙掌柜,”他的声音在喧闹中显得异常冷静,“这三日,可有一位我们皖南本地的茶农,来栈上交过一斤茶叶?”
孙掌柜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
他愣了半晌,猛地翻开另一本记录收货的账簿,一页页翻下去,脸色由红转白,最后变得灰败。
偌大的账本,记录的都是外地客商的南北杂货,茶叶一栏,竟是触目惊心的空白。
那两万银元的流水,不过是过路财神留下的香火钱,真正的根基——皖南的茶源,竟被无形地斩断了。
谢云亭不必再问,心中已然明了。
他转身对一直侍立在侧的阿灰道:“快马回乡,去祁门、去黟县、去石台,把耳朵给我竖直了听,我要知道,程鹤年到底在乡亲们中间撒了什么毒!”
阿灰领命而去,不过一日一夜,便带着一身风尘和满脸的怒火赶了回来。
他冲进密室,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声音嘶哑地禀报:“东家,出大事了!程鹤年那个狗贼,买通了上海、汉口好几家大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说我们……说我们‘云记’私通倭寇,那座栈桥是为日本人走私物资建的!现在整个皖南都传遍了,说您是‘茶皮汉奸’!”
“汉奸”二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还放出风声,”阿灰气得浑身发抖,“说省府震怒,不日将派专员彻查,所有经‘云记’之手外运的货物,都会被当作战资查封!茶农们都吓破了胆,谁还敢把茶叶卖给我们?谁家要是跟云记沾上边,就是通敌的罪名!他们宁可让茶叶烂在手里,也不敢出货啊!”
话音未落,密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杨师爷裹着一件不起眼的旧长衫,闪身进来,脸色比窗外的夜色还要沉重。
他已官复原职,但眉宇间的忧虑却更深了。
“云亭,事情比你们想的更糟。”杨师爷压低声音,带来了一个更致命的消息,“省府那边,我托人问了,暂时不会有大动作,程鹤年这是虚张声势,想用舆论压垮你。但真正的杀招在海关!我收到密信,沪上江海关已接到程鹤年通过洋行关系递交的密令,凡是盖有‘云记’戳印的货单,一律延迟验放三十日!”
三十日!
对于茶叶这种极其讲究时效的商品,别说三十日,就是十日,都足以让一船顶级的祁门红茶沦为无人问津的次品。
这不仅是断了财路,更是要将“云记”的信誉彻底碾碎。
“不止如此,”杨师爷继续道,“几大洋行已经联手,派人深入茶区,趁火打劫,大肆压价收购毛茶。市价一百块一担的茶,他们只给三十块!茶农们走投无路,有些已经开始卖了。这是要断你的源头,烂你的根,废你的信用!程鹤年不敢再用武力动你的桥,就转而用这不见血的刀子,来毒化人心,诛你的心!”
好一招釜底抽薪!
密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灯火都似乎黯淡了几分。
谢云亭沉默许久,脸上却缓缓浮现一抹冰冷的笑意:“他以为堵住了茶农的门,就能蒙住天下人的眼么?他要毒化人心,我就要让他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心所向。”
当夜,谢云亭召集所有骨干于栈桥中心的密室议事。
昏黄的灯光下,他取出一只从未开封过的,印着火漆“茶引”的精致茶罐。
这是云记赖以成名的“火种茶”,每一罐都代表着云记的最高品质与信誉。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亲手撬开了那枚完好的火漆封印。
“阿灰,”他将茶叶分装成上百个小纸包,递了过去,“你带人,立刻将这些茶样送到每一艘停靠在栈桥的商船上。告诉船主们,这是我云记的茶。云记之茶,创立至今,从未掺假,也永不欺客。”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心腹的脸,声音沉稳而有力:“并且传我的话,明日午时,我谢云亭在栈桥桥头,设‘千杯鉴茶宴’!请所有过路商旅、江湖同道,免费品评。我云记的茶,是真是假,是优是劣,是忠是奸,一口便知!”
“东家,这万万不可!”山鹞子第一个急了,“如今人心惶惶,程鹤年的人肯定混在里面,万一有人趁机下毒,或者在茶里做手脚反咬我们一口……”
“是啊东家,这是把自己送到刀口上啊!”孙掌柜也急得直跺脚。
谢云亭却淡然地摆了摆手,眼神清澈如洗:“程鹤年想让天下人觉得我谢云亭是靠阴谋诡计立足,那我就偏要用最光明正大的方式告诉他,我靠的是什么。若连这点开诚布公的信任都保不住,这条实业救国的路,我们也不必再走了。”
次日正午,江风浩荡。
江心栈最宽阔的桥头上,竟真的摆开了百张乌木长桌,桌上整齐地排列着上千只白瓷茶盅,如同一片素雅的方阵。
阳光下,茶盅泛着温润的光。
谢云亭一身素色长衫,亲自执壶,立于首席。
他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将沸水冲入壶中,兰花般的奇香瞬间弥漫开来,压过了江水的腥气。
他为每一位上前来的客商、船工、乃至看热闹的百姓,亲手奉上一杯琥珀色的茶汤。
人群中,一名金发碧眼的洋行代表,显然是来故意刁难的。
他端着茶杯,装模作样地品咂许久,然后一连又要了四杯,用生硬的中文高声质问:“谢老板,你说你的茶好,可否告诉我,这茶产自何处?何时采摘?如何制作?”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谢云亭身上。
谢云亭甚至没有看他,只是闭上双眼,仿佛在回味那茶香,片刻后缓缓答道:“此茶,产自祁门历口镇,清明前三日采摘的‘一芽一叶’。经萎凋、揉捻后,以松柴文火足足焙了十二个时辰。出炉时,茶叶含水量为百分之五点三,因此香气高锐,滋味醇厚。”
那洋行代表脸色一变,急忙拿出自己带来的样品记录核对,上面赫然是他们派人暗中调查得来的数据,竟与谢云亭所言无一差错!
他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终竟对着谢云亭深深一躬,用蹩脚的中文道:“谢先生,是真正的大家!我为我的无礼,道歉!”
满场哗然!
远处,一些偷偷前来观望的茶农,原本怀疑、躲闪的眼神,此刻也渐渐动摇,透出几分复杂的光芒。
就在此时,小豆倌像只灵活的泥鳅,从人群中挤到谢云亭身边,在他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急促低语:“东家,刚刚有个蒙着脸的人,飞快地塞给我这个就跑了!”
他摊开手心,里面是一张被揉得皱巴巴的纸片。
纸上没有字,只有一幅用炭笔画的速写:一艘明显印着“云记”字号的大货船,在长江某个险峻的拐弯处,船头高高翘起,正在沉没。
而那被水淹没的舱底部分,赫然用粗黑的线条,画着几个木箱,箱子上潦草地写着两个字——军火。
谢云亭的瞳孔骤然收缩成一个危险的针尖!
釜底抽薪不成,便要栽赃嫁祸,罗织通敌走私的铁证!
这才是程鹤年真正的杀手锏!
那篇“资敌”的报纸文章,根本不是主菜,而是为这致命一击铺垫的舆论前奏!
他心中瞬间雪亮,不动声色地将纸片收入袖中,立刻对身后的山鹞子下令:“传令下去,从今夜起,所有云记货船,取消固定班期,全部改走支流小道,只在夜间无灯航行!”
他又转向孙掌柜,声音压得极低:“立刻将栈桥开业至今三个月的流水总账,一式三份,连夜誊抄!一份藏在你当铺的密柜里,一份送到县学,藏在文庙的夹墙中,最后一份,派最可靠的人,星夜送往鹰嘴崖,交给铜铃婆,藏于她们祖祠的神像腹内!”
夜深人静,喧嚣散尽。
谢云亭独自一人坐在栈桥的尽头,江水在脚下无声地奔流。
他摊开手掌,掌心的鉴定系统界面,在无人察觉的黑暗中,忽然轻轻一颤。
那原本清晰的虚拟沙盘边缘,竟浮现出一组从未见过的奇异纹路,扭曲盘旋,形似古老的篆书,又像是一幅残缺的地图标记。
更诡异的是,这纹路明灭的频率,竟与他记忆中铜铃婆常在山巅唱诵的那首古老歌谣的音节,隐隐对应。
他正想集中精神仔细探查,江面上,毫无征兆地出现了异象。
十余艘通体漆黑的船影,正从下游的阴影中悄然逼近。
它们没有挂帆,没有点灯,甚至听不到一丝橹声,就像一群来自幽冥的鬼魅,仅靠着对暗流的精准把握,无声地滑行而来。
阿灰最先发现了它们,发出一声压抑的惊呼:“东家,那些船……它们没挂旗!”
谢云亭缓缓站起身,江风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
他没有看那些诡异的黑船,而是望向了更远处,那片无边无际、吞噬了所有光线的黑暗深处。
他的声音在夜风中低沉如铁,仿佛是对自己,也像是对这风雨飘摇的时代发出的喟叹:
“原来真正的风暴,从来不在江上,而在人心看不见的地方。”
通航第三日,江心栈已然成了整条水道上最耀眼的明珠。
南来北往的商船,像是嗅到蜜糖的蜂群,将这片刚刚经历过血火的水域挤得水泄不通。
栈桥上人声鼎沸,伙计们的吆喝声、算盘珠子清脆的撞击声、铜钱入柜的沉闷声响,交织成一曲象征着财富与生机的乐章。
夜里,孙掌柜抱着新账册,激动得老泪纵横。
他通红的眼睛里闪烁着光,手指颤抖地指着账册上的一行数字:“东家,您看!这才三日,日均流水已破两万银元!照这个势头,不出半月,我们就能把建桥的本钱全赚回来!这是天大的喜事啊!”
然而,这份喜悦却丝毫没有感染到谢云亭。
他立在栈桥的望楼上,目光越过下方熙攘的人群,投向对岸皖南连绵起伏的墨色山峦。
他的眉头紧紧锁着,仿佛那山影中藏着什么噬人的猛兽。
“孙掌柜,”他的声音在喧闹中显得异常冷静,“这三日,可有一位我们皖南本地的茶农,来栈上交过一斤茶叶?”
孙掌柜的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
他愣了半晌,猛地翻开另一本记录收货的账簿,一页页翻下去,脸色由红转白,最后变得灰败。
偌大的账本,记录的都是外地客商的南北杂货,茶叶一栏,竟是触目惊心的空白。
那两万银元的流水,不过是过路财神留下的香火钱,真正的根基——皖南的茶源,竟被无形地斩断了。
谢云亭不必再问,心中已然明了。
他转身对一直侍立在侧的阿灰道:“快马回乡,去祁门、去黟县、去石台,把耳朵给我竖直了听,我要知道,程鹤年到底在乡亲们中间撒了什么毒!”
阿灰领命而去,不过一日一夜,便带着一身风尘和满脸的怒火赶了回来。
他冲进密室,连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声音嘶哑地禀报:“东家,出大事了!程鹤年那个狗贼,买通了上海、汉口好几家大报,头版头条刊登文章,说我们……说我们‘云记’私通倭寇,那座栈桥是为日本人走私物资建的!现在整个皖南都传遍了,说您是‘茶皮汉奸’!”
“汉奸”二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还放出风声,”阿灰气得浑身发抖,“说省府震怒,不日将派专员彻查,所有经‘云记’之手外运的货物,都会被当作战资查封!茶农们都吓破了胆,谁还敢把茶叶卖给我们?谁家要是跟云记沾上边,就是通敌的罪名!他们宁可让茶叶烂在手里,也不敢出货啊!”
话音未落,密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杨师爷裹着一件不起眼的旧长衫,闪身进来,脸色比窗外的夜色还要沉重。
他已官复原职,但眉宇间的忧虑却更深了。
“云亭,事情比你们想的更糟。”杨师爷压低声音,带来了一个更致命的消息,“省府那边,我托人问了,暂时不会有大动作,程鹤年这是虚张声势,想用舆论压垮你。但真正的杀招在海关!我收到密信,沪上江海关已接到程鹤年通过洋行关系递交的密令,凡是盖有‘云记’戳印的货单,一律延迟验放三十日!”
三十日!
对于茶叶这种极其讲究时效的商品,别说三十日,就是十日,都足以让一船顶级的祁门红茶沦为无人问津的次品。
这不仅是断了财路,更是要将“云记”的信誉彻底碾碎。
“不止如此,”杨师爷继续道,“几大洋行已经联手,派人深入茶区,趁火打劫,大肆压价收购毛茶。市价一百块一担的茶,他们只给三十块!茶农们走投无路,有些已经开始卖了。这是要断你的源头,烂你的根,废你的信用!程鹤年不敢再用武力动你的桥,就转而用这不见血的刀子,来毒化人心,诛你的心!”
好一招釜底抽薪!
密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连灯火都似乎黯淡了几分。
谢云亭沉默许久,脸上却缓缓浮现一抹冰冷的笑意:“他以为堵住了茶农的门,就能蒙住天下人的眼么?他要毒化人心,我就要让他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心所向。”
当夜,谢云亭召集所有骨干于栈桥中心的密室议事。
昏黄的灯光下,他取出一只从未开封过的,印着火漆“茶引”的精致茶罐。
这是云记赖以成名的“火种茶”,每一罐都代表着云记的最高品质与信誉。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亲手撬开了那枚完好的火漆封印。
“阿灰,”他将茶叶分装成上百个小纸包,递了过去,“你带人,立刻将这些茶样送到每一艘停靠在栈桥的商船上。告诉船主们,这是我云记的茶。云记之茶,创立至今,从未掺假,也永不欺客。”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心腹的脸,声音沉稳而有力:“并且传我的话,明日午时,我谢云亭在栈桥桥头,设‘千杯鉴茶宴’!请所有过路商旅、江湖同道,免费品评。我云记的茶,是真是假,是优是劣,是忠是奸,一口便知!”
“东家,这万万不可!”山鹞子第一个急了,“如今人心惶惶,程鹤年的人肯定混在里面,万一有人趁机下毒,或者在茶里做手脚反咬我们一口……”
“是啊东家,这是把自己送到刀口上啊!”孙掌柜也急得直跺脚。
谢云亭却淡然地摆了摆手,眼神清澈如洗:“程鹤年想让天下人觉得我谢云亭是靠阴谋诡计立足,那我就偏要用最光明正大的方式告诉他,我靠的是什么。若连这点开诚布公的信任都保不住,这条实业救国的路,我们也不必再走了。”
次日正午,江风浩荡。
江心栈最宽阔的桥头上,竟真的摆开了百张乌木长桌,桌上整齐地排列着上千只白瓷茶盅,如同一片素雅的方阵。
阳光下,茶盅泛着温润的光。
谢云亭一身素色长衫,亲自执壶,立于首席。
他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将沸水冲入壶中,兰花般的奇香瞬间弥漫开来,压过了江水的腥气。
他为每一位上前来的客商、船工、乃至看热闹的百姓,亲手奉上一杯琥珀色的茶汤。
人群中,一名金发碧眼的洋行代表,显然是来故意刁难的。
他端着茶杯,装模作样地品咂许久,然后一连又要了四杯,用生硬的中文高声质问:“谢老板,你说你的茶好,可否告诉我,这茶产自何处?何时采摘?如何制作?”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谢云亭身上。
谢云亭甚至没有看他,只是闭上双眼,仿佛在回味那茶香,片刻后缓缓答道:“此茶,产自祁门历口镇,清明前三日采摘的‘一芽一叶’。经萎凋、揉捻后,以松柴文火足足焙了十二个时辰。出炉时,茶叶含水量为百分之五点三,因此香气高锐,滋味醇厚。”
那洋行代表脸色一变,急忙拿出自己带来的样品记录核对,上面赫然是他们派人暗中调查得来的数据,竟与谢云亭所言无一差错!
他脸上青一阵白一阵,最终竟对着谢云亭深深一躬,用蹩脚的中文道:“谢先生,是真正的大家!我为我的无礼,道歉!”
满场哗然!
远处,一些偷偷前来观望的茶农,原本怀疑、躲闪的眼神,此刻也渐渐动摇,透出几分复杂的光芒。
就在此时,小豆倌像只灵活的泥鳅,从人群中挤到谢云亭身边,在他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急促低语:“东家,刚刚有个蒙着脸的人,飞快地塞给我这个就跑了!”
他摊开手心,里面是一张被揉得皱巴巴的纸片。
纸上没有字,只有一幅用炭笔画的速写:一艘明显印着“云记”字号的大货船,在长江某个险峻的拐弯处,船头高高翘起,正在沉没。
而那被水淹没的舱底部分,赫然用粗黑的线条,画着几个木箱,箱子上潦草地写着两个字——军火。
谢云亭的瞳孔骤然收缩成一个危险的针尖!
釜底抽薪不成,便要栽赃嫁祸,罗织通敌走私的铁证!
这才是程鹤年真正的杀手锏!
那篇“资敌”的报纸文章,根本不是主菜,而是为这致命一击铺垫的舆论前奏!
他心中瞬间雪亮,不动声色地将纸片收入袖中,立刻对身后的山鹞子下令:“传令下去,从今夜起,所有云记货船,取消固定班期,全部改走支流小道,只在夜间无灯航行!”
他又转向孙掌柜,声音压得极低:“立刻将栈桥开业至今三个月的流水总账,一式三份,连夜誊抄!一份藏在你当铺的密柜里,一份送到县学,藏在文庙的夹墙中,最后一份,派最可靠的人,星夜送往鹰嘴崖,交给铜铃婆,藏于她们祖祠的神像腹内!”
夜深人静,喧嚣散尽。
谢云亭独自一人坐在栈桥的尽头,江水在脚下无声地奔流。
他摊开手掌,掌心的鉴定系统界面,在无人察觉的黑暗中,忽然轻轻一颤。
那原本清晰的虚拟沙盘边缘,竟浮现出一组从未见过的奇异纹路,扭曲盘旋,形似古老的篆书,又像是一幅残缺的地图标记。
更诡异的是,这纹路明灭的频率,竟与他记忆中铜铃婆常在山巅唱诵的那首古老歌谣的音节,隐隐对应。
他正想集中精神仔细探查,江面上,毫无征兆地出现了异象。
十余艘通体漆黑的船影,正从下游的阴影中悄然逼近。
它们没有挂帆,没有点灯,甚至听不到一丝橹声,就像一群来自幽冥的鬼魅,仅靠着对暗流的精准把握,无声地滑行而来。
阿灰最先发现了它们,发出一声压抑的惊呼:“东家,那些船……它们没挂旗!”
谢云亭缓缓站起身,江风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
他没有看那些诡异的黑船,而是望向了更远处,那片无边无际、吞噬了所有光线的黑暗深处。
他的声音在夜风中低沉如铁,仿佛是对自己,也像是对这风雨飘摇的时代发出的喟叹:
“原来真正的风暴,从来不在江上,而在人心看不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