簰洲湾南岸,一片低矮的渔村蜷缩在江风的呜咽中。
黑夜是它最好的掩护,腥咸的水汽混杂着淡淡的桐油味,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谢云亭的身影如鬼魅般穿行于狭窄泥泞的巷道,山鹞子和阿灰一左一右,警惕地护卫着。
火光在江心肆虐,却照不进这片被遗忘的角落。
在一间飘出干鱼气味的窝棚前,阿灰学着夜枭叫了三声,短促而尖锐。
木门“吱呀”一声裂开道缝,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向外窥探。
“东家!”门猛地拉开,一个须发凌乱、衣衫尽是污泥的老人冲了出来,正是孙掌柜。
他一把抓住谢云亭的胳膊,整个人都在颤抖,怀里却死死抱着一本用油布包裹的账册,仿佛那是他的命。
“孙掌柜,里面说。”谢云亭扶住他,声音沉稳得不带一丝波澜。
窝棚内,一盏豆大的油灯摇曳。
孙掌柜声音嘶哑,语速极快:“栈桥是昨夜子时遭的火攻。三江会那帮畜生,用十几条小船捆满了浸油的芦苇,顺流冲撞,火借风势,我们根本扑不灭!左段的浮桥全完了,只剩下主锚固定的右半段还连着。”
他顿了顿,三江会逼他签云记私设关卡、扰乱商序的查封令,他托人传话出来,就一句:‘宁饿死,不签令!
’”
谢云亭静静听着,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没有问杨师爷的安危,也没有咒骂程鹤年的毒辣,只是许久之后,吐出一口浊气,眼神里是冰层下的暗流。
“他们不怕官,不怕兵,”他缓缓说道,一字一句,仿佛在咀嚼这残酷的现实,“他们只怕——没人再走他们的路。”
孙掌柜一愣,没能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正在此时,阿灰从外面钻了进来,带着一身寒气:“东家,探明了。三江会的主力战船有八艘,都泊在上游的弯道里,用铁索连着。他们派了两艘船在残桥附近轮值,船上架着水龙炮。我还听见他们的人说,水底下养了‘水鬼’,天亮前就要彻底炸断剩下的主锚链!”
一个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
另一个负责打探消息的伙计连滚带爬地跑来:“东家,省里派了特派员,已经上路了,说是来查‘私设关卡、扰乱商政’的案子!要是我们拿不出证据自证清白,云记就完了!”
釜底抽薪,罗织罪名,官方绞杀。
程鹤年三招连环,招招致命。
窝棚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谢云亭却在此时,忽然转向了一直沉默地蹲在角落里,用耳朵贴着地面的石聋伯。
“石伯,”他问道,“这片江水,您听了一辈子。告诉我,江底哪里淤沙最厚,水流最缓?”
所有人都被他这没头没脑的问题问住了。大敌当前,问这个做什么?
石聋伯却像是早已在等待这个问题。
他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在潮湿的地面上划拉着,又抓起一根细竹竿伸出窗外,感受着水汽带来的微风,半晌,笃定地说道:“北汊口外三百步,那地方水面看着平,水下却是个巨大的沉沙涡。不管多大的船,行到那里,都得慢下来,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拖住一样。”
谢云亭的眼中骤然亮起两团火。
一个大胆至极的计划在他脑中瞬间成型。
他转向众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程鹤年想用火船断我水路,我们就用火船破他铁索连环!”
“阿灰,立刻去村里征集二十条空渔船,越大越好,让船老大们把家里所有能烧的湿柴草都搬上去,再浇上桐油!”
“山鹞子,你挑三十个身手最好的弟兄,跟我乘六条梭艇,贴着北岸的芦苇荡潜行,目标——北汊沉沙区!”
“孙掌柜,你带人守住南岸,一旦听到北岸信号,立刻组织人手抢修栈桥!”
“石伯,”他最后看向石聋伯,眼中带着深深的信任,“水鬼,就拜托您了。”
子夜刚过,江面上起了薄雾。
二十艘载满湿柴草的渔船被悄悄推入江心,无人驾驶,只用长篙稍作引导,便顺着江流浩浩荡荡地向下游漂去。
湿柴被桐油引燃,不着明火,却冒出滚滚浓烟,在夜色中如同一群奔袭的巨兽,声势骇人。
“敌袭!是火船!”三江会的哨船率先发现了这支诡异的“船队”,凄厉的警报声划破夜空。
上游弯道内的八艘主战船顿时乱作一团。
炮手们手忙脚乱地调整炮口,对着那片翻滚的浓烟猛烈开火。
一时间,炮声隆隆,水龙炮喷出的水柱在江面上炸开巨大的水花,火光与水雾交织,将整片江面映照得如同白昼。
混乱中,一发炮弹打偏,正中自家的一艘巡逻哨船,那小船当即炸裂,船上的人惨叫着落入冰冷的江水。
没有人注意到,就在这片炮火硝烟的掩护下,六条幽灵般的黑色梭艇,正紧贴着北岸犬牙交错的礁石与芦苇,无声地逆流而上。
谢云亭伏在船头,江风将炮火的硝烟味灌入他的口鼻,他却心如止水,目光死死锁定着前方那片因水流变缓而显得格外平静的沉沙区。
那里,正静静地停泊着守护主锚链的两艘敌舰。
就在梭艇即将进入沉沙区的瞬间,他掌心的鉴定系统界面忽然毫无征兆地微微一闪,一行虚幻的金色小字浮现,如烙印般刻入他的脑海:
【群感预警:敌首舰左舷,寅时一刻换岗,间隙十二息。】
他心中猛然一震!
这不是系统自带的功能。
他瞬间明白了,这是那条松火炬长龙,是那位跪地送上姜汤的老妇,是山民们日夜的期盼,是所有护路人同仇敌忾的意志汇聚于此,通过系统,给了他这致命一击的窗口!
十二息!
他不再犹豫,猛地一挥手,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决断:“登船,斩锚!”
梭艇如离弦之箭,无声地靠向敌舰。
“上!”
山鹞子第一个动了,他手中的飞索如同长了眼睛的毒蛇,精准地扣住敌舰栏杆,整个人如猿猴般荡了上去,两名刚要换岗的守卫还没看清人影,便被他一记手刀砍中后颈,软软倒地。
谢云亭紧随其后,他的目标不是杀人,而是船上的主控舱。
他如一道青烟,掠过甲板,一脚踹开舱门。
舱内的船主正举着望远镜看下游的“火船大战”,被这天降神兵吓得魂飞魄散,手中的望远镜“当啷”落地。
“船归我,你活命。”谢云亭手中的匕首抵在他的喉咙上,声音冷得像江底的寒铁。
与此同时,南岸边,石聋伯将一面巨大的铜钟半浸入水中,由两名壮汉用包着厚布的木槌,按照一种奇特的、与水流共振的频率,沉闷地敲击起来。
“咚……咚……咚……”
那声音仿佛直接传入水底,化作无形的声波。
正在水下悄悄安放炸药的几个“水鬼”只觉得脑袋一阵剧痛,耳中嗡嗡作响,仿佛有无数根钢针在扎,再也无法保持潜伏,纷纷狼狈地浮出水面换气。
迎接他们的,是早已等候在芦苇荡中的一张张渔网和一根根冰冷的长矛。
三更刚过,两艘主锚守护船被彻底控制。
谢云亭发出信号,孙掌柜立刻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工匠和民夫,从南岸涌上残桥,在摇曳的火把光下开始了疯狂的抢修。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最后一根碗口粗的缆绳被死死系牢。
断裂的栈桥,竟被奇迹般地重新连接了起来。
谢云亭立于桥头,晨曦的第一缕光照在他满是硝烟的脸上。
他手中高举着一张纸,纸上,县府的朱红大印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正是杨师爷趁看守昏睡,用自己藏的印泥和萝卜,连夜拓印伪造的“特许军需通行令”!
他的声音传遍两岸,盖过了江水的涛声:
“此桥,为沿江十万茶民活路所建!”
“此令,为前方抗敌将士热血所授!”
“三江会毁桥断路,等同通敌!自今日起,谁敢再动此桥一根木桩,便是与我皖南十万茶农,生死为敌!”
话音未落,南岸的山坡上,北岸的渔村里,骤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
数百上千的百姓手持棍棒、锄头、鱼叉,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在栈桥两端,黑压压的一片,形成了最坚固的壁垒。
远处,鹰嘴崖的山巅之上,一簇新的火焰被点燃,铜铃婆苍凉而雄浑的歌声再次顺着山风传来,仿佛在为这座新生的桥梁祝祷。
谢云亭望着脚下奔流不息的江水,感受着两岸百姓汇聚而来的磅礴力量,心中却没有半分胜利的喜悦。
一切,都太顺利了。
这场教科书般的反击,更像是一场被精准计算过的陷阱。
以程鹤年的心计,他绝不会犯下如此多的低级失误。
他放任自己夺回栈桥,就好像……他故意送一座桥给自己。
一股寒意,毫无来由地从谢云亭的心底升起,比冬日的江水更加刺骨。
程鹤年,他到底在图谋什么?
黑夜是它最好的掩护,腥咸的水汽混杂着淡淡的桐油味,压抑得人喘不过气。
谢云亭的身影如鬼魅般穿行于狭窄泥泞的巷道,山鹞子和阿灰一左一右,警惕地护卫着。
火光在江心肆虐,却照不进这片被遗忘的角落。
在一间飘出干鱼气味的窝棚前,阿灰学着夜枭叫了三声,短促而尖锐。
木门“吱呀”一声裂开道缝,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向外窥探。
“东家!”门猛地拉开,一个须发凌乱、衣衫尽是污泥的老人冲了出来,正是孙掌柜。
他一把抓住谢云亭的胳膊,整个人都在颤抖,怀里却死死抱着一本用油布包裹的账册,仿佛那是他的命。
“孙掌柜,里面说。”谢云亭扶住他,声音沉稳得不带一丝波澜。
窝棚内,一盏豆大的油灯摇曳。
孙掌柜声音嘶哑,语速极快:“栈桥是昨夜子时遭的火攻。三江会那帮畜生,用十几条小船捆满了浸油的芦苇,顺流冲撞,火借风势,我们根本扑不灭!左段的浮桥全完了,只剩下主锚固定的右半段还连着。”
他顿了顿,三江会逼他签云记私设关卡、扰乱商序的查封令,他托人传话出来,就一句:‘宁饿死,不签令!
’”
谢云亭静静听着,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没有问杨师爷的安危,也没有咒骂程鹤年的毒辣,只是许久之后,吐出一口浊气,眼神里是冰层下的暗流。
“他们不怕官,不怕兵,”他缓缓说道,一字一句,仿佛在咀嚼这残酷的现实,“他们只怕——没人再走他们的路。”
孙掌柜一愣,没能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深意。
正在此时,阿灰从外面钻了进来,带着一身寒气:“东家,探明了。三江会的主力战船有八艘,都泊在上游的弯道里,用铁索连着。他们派了两艘船在残桥附近轮值,船上架着水龙炮。我还听见他们的人说,水底下养了‘水鬼’,天亮前就要彻底炸断剩下的主锚链!”
一个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
另一个负责打探消息的伙计连滚带爬地跑来:“东家,省里派了特派员,已经上路了,说是来查‘私设关卡、扰乱商政’的案子!要是我们拿不出证据自证清白,云记就完了!”
釜底抽薪,罗织罪名,官方绞杀。
程鹤年三招连环,招招致命。
窝棚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谢云亭却在此时,忽然转向了一直沉默地蹲在角落里,用耳朵贴着地面的石聋伯。
“石伯,”他问道,“这片江水,您听了一辈子。告诉我,江底哪里淤沙最厚,水流最缓?”
所有人都被他这没头没脑的问题问住了。大敌当前,问这个做什么?
石聋伯却像是早已在等待这个问题。
他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异样的光。
他伸出枯瘦的手指,在潮湿的地面上划拉着,又抓起一根细竹竿伸出窗外,感受着水汽带来的微风,半晌,笃定地说道:“北汊口外三百步,那地方水面看着平,水下却是个巨大的沉沙涡。不管多大的船,行到那里,都得慢下来,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拖住一样。”
谢云亭的眼中骤然亮起两团火。
一个大胆至极的计划在他脑中瞬间成型。
他转向众人,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程鹤年想用火船断我水路,我们就用火船破他铁索连环!”
“阿灰,立刻去村里征集二十条空渔船,越大越好,让船老大们把家里所有能烧的湿柴草都搬上去,再浇上桐油!”
“山鹞子,你挑三十个身手最好的弟兄,跟我乘六条梭艇,贴着北岸的芦苇荡潜行,目标——北汊沉沙区!”
“孙掌柜,你带人守住南岸,一旦听到北岸信号,立刻组织人手抢修栈桥!”
“石伯,”他最后看向石聋伯,眼中带着深深的信任,“水鬼,就拜托您了。”
子夜刚过,江面上起了薄雾。
二十艘载满湿柴草的渔船被悄悄推入江心,无人驾驶,只用长篙稍作引导,便顺着江流浩浩荡荡地向下游漂去。
湿柴被桐油引燃,不着明火,却冒出滚滚浓烟,在夜色中如同一群奔袭的巨兽,声势骇人。
“敌袭!是火船!”三江会的哨船率先发现了这支诡异的“船队”,凄厉的警报声划破夜空。
上游弯道内的八艘主战船顿时乱作一团。
炮手们手忙脚乱地调整炮口,对着那片翻滚的浓烟猛烈开火。
一时间,炮声隆隆,水龙炮喷出的水柱在江面上炸开巨大的水花,火光与水雾交织,将整片江面映照得如同白昼。
混乱中,一发炮弹打偏,正中自家的一艘巡逻哨船,那小船当即炸裂,船上的人惨叫着落入冰冷的江水。
没有人注意到,就在这片炮火硝烟的掩护下,六条幽灵般的黑色梭艇,正紧贴着北岸犬牙交错的礁石与芦苇,无声地逆流而上。
谢云亭伏在船头,江风将炮火的硝烟味灌入他的口鼻,他却心如止水,目光死死锁定着前方那片因水流变缓而显得格外平静的沉沙区。
那里,正静静地停泊着守护主锚链的两艘敌舰。
就在梭艇即将进入沉沙区的瞬间,他掌心的鉴定系统界面忽然毫无征兆地微微一闪,一行虚幻的金色小字浮现,如烙印般刻入他的脑海:
【群感预警:敌首舰左舷,寅时一刻换岗,间隙十二息。】
他心中猛然一震!
这不是系统自带的功能。
他瞬间明白了,这是那条松火炬长龙,是那位跪地送上姜汤的老妇,是山民们日夜的期盼,是所有护路人同仇敌忾的意志汇聚于此,通过系统,给了他这致命一击的窗口!
十二息!
他不再犹豫,猛地一挥手,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决断:“登船,斩锚!”
梭艇如离弦之箭,无声地靠向敌舰。
“上!”
山鹞子第一个动了,他手中的飞索如同长了眼睛的毒蛇,精准地扣住敌舰栏杆,整个人如猿猴般荡了上去,两名刚要换岗的守卫还没看清人影,便被他一记手刀砍中后颈,软软倒地。
谢云亭紧随其后,他的目标不是杀人,而是船上的主控舱。
他如一道青烟,掠过甲板,一脚踹开舱门。
舱内的船主正举着望远镜看下游的“火船大战”,被这天降神兵吓得魂飞魄散,手中的望远镜“当啷”落地。
“船归我,你活命。”谢云亭手中的匕首抵在他的喉咙上,声音冷得像江底的寒铁。
与此同时,南岸边,石聋伯将一面巨大的铜钟半浸入水中,由两名壮汉用包着厚布的木槌,按照一种奇特的、与水流共振的频率,沉闷地敲击起来。
“咚……咚……咚……”
那声音仿佛直接传入水底,化作无形的声波。
正在水下悄悄安放炸药的几个“水鬼”只觉得脑袋一阵剧痛,耳中嗡嗡作响,仿佛有无数根钢针在扎,再也无法保持潜伏,纷纷狼狈地浮出水面换气。
迎接他们的,是早已等候在芦苇荡中的一张张渔网和一根根冰冷的长矛。
三更刚过,两艘主锚守护船被彻底控制。
谢云亭发出信号,孙掌柜立刻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工匠和民夫,从南岸涌上残桥,在摇曳的火把光下开始了疯狂的抢修。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最后一根碗口粗的缆绳被死死系牢。
断裂的栈桥,竟被奇迹般地重新连接了起来。
谢云亭立于桥头,晨曦的第一缕光照在他满是硝烟的脸上。
他手中高举着一张纸,纸上,县府的朱红大印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正是杨师爷趁看守昏睡,用自己藏的印泥和萝卜,连夜拓印伪造的“特许军需通行令”!
他的声音传遍两岸,盖过了江水的涛声:
“此桥,为沿江十万茶民活路所建!”
“此令,为前方抗敌将士热血所授!”
“三江会毁桥断路,等同通敌!自今日起,谁敢再动此桥一根木桩,便是与我皖南十万茶农,生死为敌!”
话音未落,南岸的山坡上,北岸的渔村里,骤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
数百上千的百姓手持棍棒、锄头、鱼叉,从四面八方涌来,汇聚在栈桥两端,黑压压的一片,形成了最坚固的壁垒。
远处,鹰嘴崖的山巅之上,一簇新的火焰被点燃,铜铃婆苍凉而雄浑的歌声再次顺着山风传来,仿佛在为这座新生的桥梁祝祷。
谢云亭望着脚下奔流不息的江水,感受着两岸百姓汇聚而来的磅礴力量,心中却没有半分胜利的喜悦。
一切,都太顺利了。
这场教科书般的反击,更像是一场被精准计算过的陷阱。
以程鹤年的心计,他绝不会犯下如此多的低级失误。
他放任自己夺回栈桥,就好像……他故意送一座桥给自己。
一股寒意,毫无来由地从谢云亭的心底升起,比冬日的江水更加刺骨。
程鹤年,他到底在图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