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农场的一切都很大,土路很宽阔,没有楼房,全都是一层的夯土房屋,偶尔也有些红砖房,来场部办事的人挺多,路上的马儿、马车也多了起来。
先去场部邮递所将小伙伴们写好的家书一封一封寄了出去,再去供销社按照清单买了些生活用品,清空了的书包很快又装满了。
然后李世英便骑着马向北面的六大队而去,根据前世的记忆,孙祥会应该是去年来到农场的,但他这样的“盲流”居无定所,在哪里找到临时工作就在哪里借住一段时间,所以李世英只能碰运气。
前世他是74年春天跟着从五大队那边跑过来的孙祥会一起上山挖草药的,孙祥会这个豫北老乡满嘴跑火车,问他经历时,他就自吹自擂,说自己在那拉提草原那边给牧民看病,就这么一路从东晃荡过来的。
不过李世英记得这家伙曾经在六大队住过一段时间,六大队这里种亚麻多,亚麻一般是七月上中旬左右收割,一大队的社员罗振江曾经跑来干过临时工,与孙祥会有过一面之缘。
孙祥会虽然爱说大话,但这个人本性不坏,在李世英的记忆里,每年跟着孙祥会上山挖草药的人员并不总是固定的,有人离去有人进来,哪怕是新人,孙祥会也会很耐心地教大家辨认哪些草药可以挖、是有药用价值的。
而且他为人公正大气,比如他组织了六七个人上山,有人专门做饭、洗衣服、看守帐篷,采摘的草药卖掉后,他从来都是平均分配的,这一点他做得一向很爽利,从没有人因此对他有任何怨言。
所以李世英觉得,既然自己要重拾孙祥会的“故智”,把这么个能人拉进来也挺不错。
只是很可惜,李世英骑马赶到六大队打听了一圈,并没有这么个人。于是李世英找到了六大队的支部大院,找到记工分员,给对方塞了两包烟和一张纸条,只说孙祥会是他的朋友,如果他来六大队找工作,还请麻烦知会一声。
然后他就意兴阑珊地原路返回,只是没想到在场部那里又碰到了一大队的书记张全义。
张全义牵着一匹马儿刚从场部大院出来,一抬头看到李世英停驻在路边,顿时笑了起来:“办完事儿了吗?小李?”
“书记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李世英还是有些察言观色的本领,张全义顿时收敛不住笑容,从口袋摸出香烟来,火柴点着先美美地吸了一口,便大声说:“咱农场不是有从东德进口的收割机么?场部发了话,今年咱们一大队也分到一台康拜因,顺便再给一台手扶拖拉机!”
在李世英的记忆里,他在农场认识了许多朋友,基本都是66年、68年、70年以及73到75年这几个年份段从内地到来的。
反正就他所知,73年下半年一直到74年上半年,单单一大队将来落户的内地人,至少也得有小一百人。
这种爆发式的人员向边疆流动,具体原因他也懒得思量,不过也就这几年间,巩乃斯河北岸的树林基本都被开垦成为了农田。
康拜因就是英文“Coine”的音译,国内特指联合收割机,边疆地广人稀,所以机械化程度相比内地还是高一些的。
李世英猜测那是农场来了新机器,就把旧的淘汰给下面的生产大队,但这总归是好事,便拱手笑着说:“那可太好了!这么多的地,要是靠人力,那可实在太累了!”
张全义抬头看了看天,将烟头丢在地上,顺脚踩灭:“还没吃饭吧?跟我走,中午就在场部对付一顿,我请客。”
李世英原本想要拒绝的,他可没有全国通用粮票和多余的钱,但张全义是个豪爽的人,他想了想,点了点头:“那我就蹭书记一顿饭吃了。”
张全义笑着摆摆手,上午他接到场部通知,得知了好消息后,很想找人立即分享,恰好就遇到了李世英。
所以一顿饭也算不得什么,他觉得李世英这一批年轻人主动来投,一下子就给东方红农场和他们一大队带来了好运气,多一个肯落户的社员,一大队也多一个壮劳力不是?
场部有一个国营小饭店,白板红油漆写的招牌,被门前一棵柳树挡住了大半,便格外地不显眼。店门口的拴马桩上拴着两匹马,牲口随意拉的粪便也没人及时清理,味道就有些大。
拴了马,跟着张全义走进饭店,里面的布局就像后世的那种苍蝇小馆子一样,土黄色的餐桌和高板凳,砖墙用石灰水简单地刷了一遍,贴着泛黄的菜单和红色的革命口号标语。
没有服务员主动上前询问,张全义便高声喊:“两盘拌面,皮牙子(洋葱)少少的给哈!”
他就要自己去拿杯子接开水,李世英已经小跑了两步,从笨重的柜子那里接过一个服务员递来的两个玻璃杯,在铁皮热水桶接了点儿热水涮了涮,看到地上一滩水渍,便也跟着随手倒在了地上。
“这家国营饭店也就拌面能吃,咱们就凑合一下啊。”
张全义声音放得很低,李世英看向了不远处坐着的两个客人,是两个哈萨克牧民,他们面前摆着的果然也是拌面。
俩人随口聊了几句,大概是中午客人不多,上饭倒是很快,两大盘拌面就被端了上来,那个胖胖的女服务员拍了几瓣大蒜在桌子上,便又坐回到柜台后面去了。
“这里的大蒜不够辣,将就一下。”
李世英笑了笑:“只要有蒜,吃面就是香的。”
俩人用筷子卷着拌面大口大口地吃着,就着大蒜,吃得很香。张全义的叮嘱一点儿作用都没有,浇在面上的菜里青椒和洋葱很多,少有的几片羊肉味道还行,就是李世英吃到了一块筋肉,在嘴巴里咀嚼了半天都咽不下去。
两个人很快就吃光了盘子里的面,只有那两杯水没怎么喝,李世英只喝了一口就喝不下去了,一股子说不上来的土腥味,也不知道这个国营小饭店是怎么烧的开水。
张全义便去付账,李世英也不跟他抢,先出了门,等到张全义从国营饭店那低矮的大门钻了出来时,就看到李世英从对面的供销社小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两瓶橘子水。
先去场部邮递所将小伙伴们写好的家书一封一封寄了出去,再去供销社按照清单买了些生活用品,清空了的书包很快又装满了。
然后李世英便骑着马向北面的六大队而去,根据前世的记忆,孙祥会应该是去年来到农场的,但他这样的“盲流”居无定所,在哪里找到临时工作就在哪里借住一段时间,所以李世英只能碰运气。
前世他是74年春天跟着从五大队那边跑过来的孙祥会一起上山挖草药的,孙祥会这个豫北老乡满嘴跑火车,问他经历时,他就自吹自擂,说自己在那拉提草原那边给牧民看病,就这么一路从东晃荡过来的。
不过李世英记得这家伙曾经在六大队住过一段时间,六大队这里种亚麻多,亚麻一般是七月上中旬左右收割,一大队的社员罗振江曾经跑来干过临时工,与孙祥会有过一面之缘。
孙祥会虽然爱说大话,但这个人本性不坏,在李世英的记忆里,每年跟着孙祥会上山挖草药的人员并不总是固定的,有人离去有人进来,哪怕是新人,孙祥会也会很耐心地教大家辨认哪些草药可以挖、是有药用价值的。
而且他为人公正大气,比如他组织了六七个人上山,有人专门做饭、洗衣服、看守帐篷,采摘的草药卖掉后,他从来都是平均分配的,这一点他做得一向很爽利,从没有人因此对他有任何怨言。
所以李世英觉得,既然自己要重拾孙祥会的“故智”,把这么个能人拉进来也挺不错。
只是很可惜,李世英骑马赶到六大队打听了一圈,并没有这么个人。于是李世英找到了六大队的支部大院,找到记工分员,给对方塞了两包烟和一张纸条,只说孙祥会是他的朋友,如果他来六大队找工作,还请麻烦知会一声。
然后他就意兴阑珊地原路返回,只是没想到在场部那里又碰到了一大队的书记张全义。
张全义牵着一匹马儿刚从场部大院出来,一抬头看到李世英停驻在路边,顿时笑了起来:“办完事儿了吗?小李?”
“书记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李世英还是有些察言观色的本领,张全义顿时收敛不住笑容,从口袋摸出香烟来,火柴点着先美美地吸了一口,便大声说:“咱农场不是有从东德进口的收割机么?场部发了话,今年咱们一大队也分到一台康拜因,顺便再给一台手扶拖拉机!”
在李世英的记忆里,他在农场认识了许多朋友,基本都是66年、68年、70年以及73到75年这几个年份段从内地到来的。
反正就他所知,73年下半年一直到74年上半年,单单一大队将来落户的内地人,至少也得有小一百人。
这种爆发式的人员向边疆流动,具体原因他也懒得思量,不过也就这几年间,巩乃斯河北岸的树林基本都被开垦成为了农田。
康拜因就是英文“Coine”的音译,国内特指联合收割机,边疆地广人稀,所以机械化程度相比内地还是高一些的。
李世英猜测那是农场来了新机器,就把旧的淘汰给下面的生产大队,但这总归是好事,便拱手笑着说:“那可太好了!这么多的地,要是靠人力,那可实在太累了!”
张全义抬头看了看天,将烟头丢在地上,顺脚踩灭:“还没吃饭吧?跟我走,中午就在场部对付一顿,我请客。”
李世英原本想要拒绝的,他可没有全国通用粮票和多余的钱,但张全义是个豪爽的人,他想了想,点了点头:“那我就蹭书记一顿饭吃了。”
张全义笑着摆摆手,上午他接到场部通知,得知了好消息后,很想找人立即分享,恰好就遇到了李世英。
所以一顿饭也算不得什么,他觉得李世英这一批年轻人主动来投,一下子就给东方红农场和他们一大队带来了好运气,多一个肯落户的社员,一大队也多一个壮劳力不是?
场部有一个国营小饭店,白板红油漆写的招牌,被门前一棵柳树挡住了大半,便格外地不显眼。店门口的拴马桩上拴着两匹马,牲口随意拉的粪便也没人及时清理,味道就有些大。
拴了马,跟着张全义走进饭店,里面的布局就像后世的那种苍蝇小馆子一样,土黄色的餐桌和高板凳,砖墙用石灰水简单地刷了一遍,贴着泛黄的菜单和红色的革命口号标语。
没有服务员主动上前询问,张全义便高声喊:“两盘拌面,皮牙子(洋葱)少少的给哈!”
他就要自己去拿杯子接开水,李世英已经小跑了两步,从笨重的柜子那里接过一个服务员递来的两个玻璃杯,在铁皮热水桶接了点儿热水涮了涮,看到地上一滩水渍,便也跟着随手倒在了地上。
“这家国营饭店也就拌面能吃,咱们就凑合一下啊。”
张全义声音放得很低,李世英看向了不远处坐着的两个客人,是两个哈萨克牧民,他们面前摆着的果然也是拌面。
俩人随口聊了几句,大概是中午客人不多,上饭倒是很快,两大盘拌面就被端了上来,那个胖胖的女服务员拍了几瓣大蒜在桌子上,便又坐回到柜台后面去了。
“这里的大蒜不够辣,将就一下。”
李世英笑了笑:“只要有蒜,吃面就是香的。”
俩人用筷子卷着拌面大口大口地吃着,就着大蒜,吃得很香。张全义的叮嘱一点儿作用都没有,浇在面上的菜里青椒和洋葱很多,少有的几片羊肉味道还行,就是李世英吃到了一块筋肉,在嘴巴里咀嚼了半天都咽不下去。
两个人很快就吃光了盘子里的面,只有那两杯水没怎么喝,李世英只喝了一口就喝不下去了,一股子说不上来的土腥味,也不知道这个国营小饭店是怎么烧的开水。
张全义便去付账,李世英也不跟他抢,先出了门,等到张全义从国营饭店那低矮的大门钻了出来时,就看到李世英从对面的供销社小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两瓶橘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