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闲暇时光-《重生1973之天山往事》

  三个新人在第二天就被张全义安排跟随着开始了开荒劳动,张全义觉得,劳动从来都是让人从陌生迅速融入集体的最好办法。

  李世英则正式开始每天挎着书包前往桑木江家里做起了组合柜,桑木江很大方,表示可以提供一天三顿饭,而且完工后还给工钱。

  李世英觉得有些便宜没必要占,于是拒绝了早饭,午饭和晚饭都在桑木江家里吃。

  老谢和章进兴已经完全可以独自炒制土炸药,这些事情也不用他操心,做木工期间,李世英需要个帮手,跟桑木江说明之后,郭保生便来帮了两天忙,这两天的出工仍旧计入。

  桑木江夫妻俩相中的组合柜,其实是李世英按照记忆绘制的八十年代风格的那种落地式,高低组合,低柜适合用来放置电视机,桑木江的老婆觉得,可以把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放在那里。

  李世英的木工手艺毕竟不是专业的,他的短处是不怎么会雕花,尤其是维族那种繁复华丽的雕花装饰,不过桑木江夫妻俩并不在乎。

  唯独有一点让李世英觉得难受的,他建议选用白漆,这样显得屋子里亮堂一些,但桑木江夫妻俩偏偏就喜欢蓝色,李世英只得按照客户的需求来做。

  给桑木江的家具做完之后,李世英就没有太多的木工活要做了,一大队的社员家里,需求最多的就是小板凳,成批次地做的话,反而更快一些。

  因为大队的木料都是现成的,李世英要做的不过是按照尺寸锯开、刨平,晚上仓库里的年轻人下工后,也会来打打下手,所以并没有耽误他太多的功夫。

  闲下来的李世英便主动揽下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将同伴们写好的家书送到农场场部的邮递所寄回老家去,顺便帮同伴们买些生活用品,比如肥皂、牙膏等。

  来到一大队的这些年轻人,其实仍旧是盲流身份,属于农场临时雇佣、在一大队干活儿的,若是他们乐意,也可以请假休息或者到处转一转、看一看,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宁愿付出劳动赚点儿辛苦钱。

  73年这一批从内地来到宁远县的年轻人们,总体而言运气还是不错的,因为恰赶上巩乃斯河两岸的各个公社、农场都有开荒任务,只要肯出力,总能找到一个暂时的落脚点。

  若是73年以前来到这里的“盲流”们,在没有完成落户之前,临时性的工作也不见得总是有合适的,为了生活该怎么办呢?

  附近的高潮公社有个种羊场,可以寻个剪羊毛的临时工作;或者去隔壁的团结公社,那里有个酒厂,也招临时装卸工;北天山那里还有矿场、采石场,都是些卖力气的辛苦活儿。

  李世英考虑的是,开荒这个工作,最起码还能干上几年,但终归是赚不到快钱,恰好就有一个季节性的、不那么劳累的门路。

  那就是去天山挖草药。

  6月底小麦收割完毕后,就可以准备着上山,主要挖掘、采摘党参、药用的藁本、甘草等,而且来年的三四月份,还可以上山采野葱。

  不管是哪种草药,也就一个月左右的采摘时间,差不多能赚个一百多块钱。

  前世李世英刚到一大队的时候,就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一个为首的孙祥会,家里的长辈是学中医的,所以会分辨些草药,便找了几个人合伙上山,每年专门挖草药。

  只是那时候李世英还是太老实,跟着孙祥会上山了两次,便老老实实地待在一大队当他的木匠了。

  孙祥会带人上山挖草药一直挖到八十年代,是八十年代全农场第一个买了拖拉机的个体,接着就搞运输、做生意,赔赔赚赚,最后回归种植党参的老本行,也算是一生浮浮沉沉、波澜壮阔了。

  李世英骑着一匹枣红色的小马,沿着土路向东方红农场的场部而去。他跟穆先白的关系不错,平日里又不那么忙,便请穆先白教自己骑马,“教”了几次后他就学会了,让淳朴的穆先白非常惊讶,觉得一个汉人能够把马儿骑得这么顺,当真是天赋惊人。

  向张全义请假时,这个爽快的甘肃汉子也满口答应了李世英的请求,从牧业小队那里借给了李世英一匹性格温顺的小母马当作出行工具。

  这个年代的人们思想就是如此淳朴,张全义不会怀疑李世英偷盗马匹逃走,李世英也压根儿没有这样的想法。

  他骑着马儿沿着路边的白杨树林慢悠悠地走着,六月中下旬天气已经热了起来,风儿将树林吹得哗哗乱响,土路南边的大片田亩里,小麦已经变得金黄,早玉米形成一片又一片的青纱帐。

  一大队的社员们也不是每天都去巩乃斯河那边砍伐树林开荒,有几个社员骑着马、提着铁锹沿着水渠巡视,这是要给玉米地浇一遍水。

  过了一大队与场部土地分界的那条南北向的水渠后,李世英看到了不少场部的农业工人们,也在忙碌着给玉米浇水。

  一大队种植的玉米地面积不大,主要还是种植的小麦,老谢他们住宿的那个仓库附近,还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存着两年前的玉米收成,实在了在我国玉米主要作为饲料,伊犁河谷种植面积太大,又不通火车,外运难度太大了,就是场部也没办法强制要求各个生产大队必须种植的。

  场部周边土地多,所以除了小麦、玉米之外,还种了向日葵、蓖麻、亚麻和一些高粱。大半个月前从场部匆匆前往一大队,李世英那时候坐在马车上走马观花一般,这一次骑着小马慢慢走,又看到了好大一片西瓜地。

  有点儿遗憾的是,东方红农场的土地肥沃,于是这里主要种植粮食以及高附加值的经济农作物,并没有引进薰衣草。

  宁远县北面的六区那里,有两个建设兵团农某师下辖的团,那里倒是有成片成片的薰衣草,据说是国家从日本引进来的,已经有近十年的种植历史。

  这个时节倒是很适合去参观游玩,不过离着三十公里左右的路程,李世英暂时没兴趣,反正以后也多的是时间。

  就这么晃晃悠悠地,远处开来了一辆声震天际的拖拉机,农场的场部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