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许青山的一票否决-《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

  董事会会议室的灯光惨白,将每个人脸上的纠结照得一清二楚。记名表决的票根已经收集过半,支持出售的票数赫然领先一票,空气里弥漫着金钱与初心碰撞的焦灼——这是最终的表决时刻,关乎磨盘沟的未来。

  “许总,该您投票了。”秘书将最后一张票根递到许青山面前,声音轻得像羽毛,却压得人喘不过气。

  许青山指尖捏着那张薄薄的纸片,迟迟没有落笔。桌对面,支持出售的村民代表眼神灼灼,仿佛已经看到了分到巨款后的好日子;李二狗和赵铁柱坐立不安,双手紧紧攥着拳头;周晓芸坐在他身边,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眼里满是信任与坚定。

  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墙上挂着的“磨盘沟发展历程图”:从几间破旧的粉条坊,到千亩红薯观光园;从手工漏粉的老匠人,到商学院里求知的年轻人;从泥泞的村路,到宽阔的柏油路;从村民愁苦的脸庞,到如今幸福的笑容……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像电影一样在他脑海里闪过。

  这不是一笔钱能衡量的。磨盘沟是他背着红薯走几十里山路的坚持,是和老伙计们熬夜漏粉的执着,是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是全国劳模奖章背后的责任,更是这代人用汗水和热血书写的奋斗史。

  许青山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反对”一栏重重划下一个勾。然后,他站起身,将票根放在桌上,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传遍了整个会议室:“我投反对票。磨盘山不仅是品牌,更是我们这代人奋斗的证明,不卖!”

  “许总!”支持出售的董事们瞬间急了,“您这是干什么?5亿美元啊!错过这个机会,再也没有了!”

  “是啊,许总,您再想想!”村民代表也跟着劝说,“大家跟着您干,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吗?现在钱就在眼前,为什么不要?”

  许青山缓缓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我知道大家想过好日子,但好日子不是靠卖祖业、卖初心换来的。这笔钱能让我们富一时,却富不了一世。而磨盘沟,只要我们守住它,用心经营它,就能一直为我们创造价值,让子孙后代都能受益。”

  他指着墙上的发展历程图:“你们看,这是我们一步步拼出来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我们经历了多少困难都没怕过,现在为什么要因为一笔钱就退缩?我们有全产业链,有商学院培养的人才,有村民们的支持,有党的好政策,凭什么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把磨盘沟做得更好,走向世界?”

  “磨盘沟不是一件可以买卖的商品,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许青山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丝激动,“我不能让我们这代人的奋斗,毁在一笔钱上;不能让磨盘沟的名字,成为别人的附庸;更不能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以后指着别人的鼻子说,我们的家乡曾经很辉煌,后来被卖了。”

  周晓芸站起身,走到许青山身边,举起他的手:“我支持许总的决定!磨盘沟的价值,在于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责任,这是任何金钱都买不走的。”

  李二狗和赵铁柱也纷纷站起身:“我们也支持许总!不卖磨盘沟,我们再拼几年,靠自己的本事赚钱!”

  其他原本犹豫的董事们,看着许青山坚定的眼神,听着他掷地有声的话语,也渐渐改变了立场。“许总说得对,磨盘沟是我们的根,不能卖!”“我们支持许总,一起把磨盘沟做得更好!”

  会议室里的气氛彻底逆转,支持出售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消失不见。

  许青山看着重新凝聚起来的团队,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一票否决,不仅保住了磨盘沟的品牌,更保住了这代人的奋斗初心,保住了磨盘沟的未来。

  散会后,许青山独自来到村头的老槐树下,看着远处郁郁葱葱的红薯地,晚风送来阵阵红薯的香气。他拿出手机,给远在京城的王振山打了个电话:“王叔,我们决定了,不卖磨盘沟。”

  电话那头,王振山的声音满是欣慰:“好!好!青山,你做得对!磨盘沟是咱磨盘沟人的根,绝不能卖!王叔支持你,以后有任何困难,我都帮你!”

  挂了电话,许青山抬头望向天空,月亮已经升起,照亮了磨盘沟的夜空。他知道,未来的路会更艰难,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他毫不后悔。因为他明白,作为一名企业家,不仅要追求利润,更要有格局,有担当,守住自己的初心,守住脚下的土地,守住那些信任你的人。

  而磨盘沟,这个承载着一代人奋斗与梦想的地方,终将在他的坚守下,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