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冲进工地时,手里那张纸被风掀得哗哗响。林烨正站在材料堆旁,听见脚步声抬头,就见他满脸通红地喊:“三儿!赵府刚传话——屏风要是修得好,额外赏二十!”
林烨愣了半秒,随即抓起搭在木架上的外衣往肩上一甩:“走,现在去县城。”
“这么急?”二哥喘着气,“天还没亮透。”
“活是后天中午交,但人心不是。”林烨已经迈开步子,“早到一步,人家心里就多一分踏实。咱们等的是钱,人家等的是信。”
两人快步出村,路上没再多话。晨雾贴着田埂飘,脚底踩得湿漉漉的。赶到西街时,天光刚爬上屋檐,柳氏木坊的门还关着。
他们在门口站了不到一刻钟,老头才开门,烟杆叼在嘴里,眯眼打量他们。
“来了?”柳德海嗓音沙哑,“就差最后一道清漆,你们再等半个时辰。”
林烨点头:“您忙您的,我们不催。”
老头看了他一眼:“你兄弟昨儿搬料挺利索,没乱碰东西。”
“我交代过。”林烨说,“手艺人的规矩,咱不能坏。”
柳德海哼了一声,转身进屋。过了一会儿,屋里传来窸窣声,接着是屏风被挪动的轻响。又等了一阵,他推开门,屏风已立在堂中,四扇展开,雕花层层叠叠,接缝处几乎看不出痕迹。
林烨走近,伸手轻轻推了推中间榫头。稳如磐石。
他没说话,脑子里系统界面一闪:【结构完整性恢复至97%,符合交付标准】。
“行。”他掏出四十块,双手递过去,“辛苦您了。”
柳德海接过钱,数了数,抬眼看他:“你不压价,也不赖账。这年头少见。”
“您值这个价。”林烨说,“以后有活,我还来找您。”
老头嘴角微动,没应话,只摆摆手:“走吧,别耽误我收拾工具。”
林烨和二哥小心把屏风抬出来,用麻绳固定在独轮车上。回程路上,二哥边推车边笑:“这趟稳了。八十工钱,二十赏金,咱们净赚六十,还不算你答应给我的监工费五块一天。”
“先送到赵府。”林烨走在旁边,“钱没到手前,别说赚。”
到了赵府大门,门房进去通报,不多会儿,富户亲自迎了出来。他五十来岁,穿着绸衫,目光落在屏风上就没移开。
“放厅里。”他说。
两人把屏风抬进正厅,原位摆好。富户绕着走了两圈,手指沿着雕花边缘慢慢划过,又突然用力推了推连接处。屏风纹丝不动。
他抬头,眼里有了笑意:“比原先结实。”
“老匠人出手,自然不一样。”林烨说。
富户点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票子:“八十是工钱,二十是赏你们守信守时。说三天交,就是三天,一分不差。”
二哥接过钱,手都有点抖,咧嘴直乐。
林烨没动,只问:“您看还有没有别的活?老物件也好,新修也行,我们都能接。”
富户挑眉:“你还想接?”
“闲着也是浪费工夫。”林烨说,“工人都在,材料也能省。”
富户沉吟片刻:“下月我要翻修东厢,换梁换瓦。你要是这回干得让我满意,那活直接给你们。”
“谢您信任。”林烨拱手,“我们一定让您放心。”
出门时,二哥还在低头数钱:“一百整,一分不少。三儿,咱们这回真把事办成了。”
“回去再说。”林烨拍他肩膀,“陈伯还在等消息。”
回村路上,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路过工地,陈伯正蹲在电线堆旁核对清单,抬头看见他们,立刻站起来。
“怎么样?”他问。
“交了。”林烨说,“一百块全到账。”
陈伯一拍大腿:“我就知道你能成!这钱来得及时,大哥那房……”
“不差了。”林烨打断他,“够盖三间大瓦房。”
陈伯咧嘴笑了,眼角皱纹都舒展开:“好啊,好啊。老林家要添新人了。”
两人继续往家走,到院门口时,母亲正蹲在灶台边烧火,柴烟顺着风往上窜。她听见动静抬头,看见林烨和二哥一块回来,手里还提着布包,眼神立刻变了。
“怎么?活……成了?”
林烨没说话,把布包放在桌上,解开结,一百块整整齐齐码在里面。
屋里一下子静了。
母亲站起身,手在围裙上蹭了蹭,慢慢走过来。她没先拿钱,而是盯着林烨看了很久,嘴唇微微发抖。
“真是……全拿到了?”
“一分没少。”林烨说,“八十工钱,二十赏金,赵府亲手给的。”
母亲伸手摸了摸票子,又缩回来,像是怕弄脏了。她深吸一口气,猛地转身进了里屋。再出来时,眼睛红了。
“你们爹走那年,我说要把你们拉扯大,不让谁落下。”她声音发颤,“老大老实,我不敢让他受委屈。可钱一直凑不齐,夜里翻来覆去地想,怕他娶不上媳妇,怕你们兄弟生分……”
她说不下去了,抬手抹了把脸。
二哥挠挠头,嘿嘿笑:“娘,这下您能睡安稳觉了。”
林烨站在桌边,没动。他知道这一百块不只是钱,是压在母亲心口多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砖瓦得尽快订。”母亲忽然开口,语气稳了下来,“陈伯那边熟,让他帮着看批不批发。沙石从河滩运,咱们自己有车,省运费。檩条得用老松木,耐得住……”
她说着说着,就像回到了从前操持家务的日子,一条条安排下来,头头是道。
林烨听着,慢慢坐下。他翻开随身带的小本子,开始记。
“檩条三根,每根八块,二十四。”他一边写一边说,“瓦片按三百张算,一张两毛,六十。石灰、钉子、油毡……这些零碎加起来三十。”
母亲凑过来看:“加上人工,五百出头,咱们账上还能剩几十。”
“够周转。”林烨合上本子,“明天我就去找陈伯,定材料。”
母亲点头,又把钱重新包好,塞进炕席底下。她坐回炕沿,长长吐出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担子。
二哥坐在门槛上,把玩着那张十块的票子,忽然说:“三儿,你说咱们以后能不能专接这种活?修老物件,翻新宅子,来钱快,还不累。”
“能。”林烨说,“只要口碑在,活就会找上门。”
“那你得让赵府多提咱们几句。”二哥笑,“最好全县都知道,有难活,找林家施工队。”
林烨没笑,但眼里有了光。
他知道,这一单不只是补上了建房的钱,更是打开了另一扇门。以前他们是抢工期、拼体力的粗工队,现在,有人愿意为“守信”“准时”“靠谱”这几个字多付二十块。
这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母亲端了碗热水过来,放在他手边:“喝点,赶路累了吧。”
林烨接过碗,热气扑在脸上。他小口喝着,听母亲继续念叨砖瓦的事,声音平稳,不再焦急。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扫过地面,停在墙角那堆准备运往工地的钢筋上。
林烨愣了半秒,随即抓起搭在木架上的外衣往肩上一甩:“走,现在去县城。”
“这么急?”二哥喘着气,“天还没亮透。”
“活是后天中午交,但人心不是。”林烨已经迈开步子,“早到一步,人家心里就多一分踏实。咱们等的是钱,人家等的是信。”
两人快步出村,路上没再多话。晨雾贴着田埂飘,脚底踩得湿漉漉的。赶到西街时,天光刚爬上屋檐,柳氏木坊的门还关着。
他们在门口站了不到一刻钟,老头才开门,烟杆叼在嘴里,眯眼打量他们。
“来了?”柳德海嗓音沙哑,“就差最后一道清漆,你们再等半个时辰。”
林烨点头:“您忙您的,我们不催。”
老头看了他一眼:“你兄弟昨儿搬料挺利索,没乱碰东西。”
“我交代过。”林烨说,“手艺人的规矩,咱不能坏。”
柳德海哼了一声,转身进屋。过了一会儿,屋里传来窸窣声,接着是屏风被挪动的轻响。又等了一阵,他推开门,屏风已立在堂中,四扇展开,雕花层层叠叠,接缝处几乎看不出痕迹。
林烨走近,伸手轻轻推了推中间榫头。稳如磐石。
他没说话,脑子里系统界面一闪:【结构完整性恢复至97%,符合交付标准】。
“行。”他掏出四十块,双手递过去,“辛苦您了。”
柳德海接过钱,数了数,抬眼看他:“你不压价,也不赖账。这年头少见。”
“您值这个价。”林烨说,“以后有活,我还来找您。”
老头嘴角微动,没应话,只摆摆手:“走吧,别耽误我收拾工具。”
林烨和二哥小心把屏风抬出来,用麻绳固定在独轮车上。回程路上,二哥边推车边笑:“这趟稳了。八十工钱,二十赏金,咱们净赚六十,还不算你答应给我的监工费五块一天。”
“先送到赵府。”林烨走在旁边,“钱没到手前,别说赚。”
到了赵府大门,门房进去通报,不多会儿,富户亲自迎了出来。他五十来岁,穿着绸衫,目光落在屏风上就没移开。
“放厅里。”他说。
两人把屏风抬进正厅,原位摆好。富户绕着走了两圈,手指沿着雕花边缘慢慢划过,又突然用力推了推连接处。屏风纹丝不动。
他抬头,眼里有了笑意:“比原先结实。”
“老匠人出手,自然不一样。”林烨说。
富户点点头,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票子:“八十是工钱,二十是赏你们守信守时。说三天交,就是三天,一分不差。”
二哥接过钱,手都有点抖,咧嘴直乐。
林烨没动,只问:“您看还有没有别的活?老物件也好,新修也行,我们都能接。”
富户挑眉:“你还想接?”
“闲着也是浪费工夫。”林烨说,“工人都在,材料也能省。”
富户沉吟片刻:“下月我要翻修东厢,换梁换瓦。你要是这回干得让我满意,那活直接给你们。”
“谢您信任。”林烨拱手,“我们一定让您放心。”
出门时,二哥还在低头数钱:“一百整,一分不少。三儿,咱们这回真把事办成了。”
“回去再说。”林烨拍他肩膀,“陈伯还在等消息。”
回村路上,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路过工地,陈伯正蹲在电线堆旁核对清单,抬头看见他们,立刻站起来。
“怎么样?”他问。
“交了。”林烨说,“一百块全到账。”
陈伯一拍大腿:“我就知道你能成!这钱来得及时,大哥那房……”
“不差了。”林烨打断他,“够盖三间大瓦房。”
陈伯咧嘴笑了,眼角皱纹都舒展开:“好啊,好啊。老林家要添新人了。”
两人继续往家走,到院门口时,母亲正蹲在灶台边烧火,柴烟顺着风往上窜。她听见动静抬头,看见林烨和二哥一块回来,手里还提着布包,眼神立刻变了。
“怎么?活……成了?”
林烨没说话,把布包放在桌上,解开结,一百块整整齐齐码在里面。
屋里一下子静了。
母亲站起身,手在围裙上蹭了蹭,慢慢走过来。她没先拿钱,而是盯着林烨看了很久,嘴唇微微发抖。
“真是……全拿到了?”
“一分没少。”林烨说,“八十工钱,二十赏金,赵府亲手给的。”
母亲伸手摸了摸票子,又缩回来,像是怕弄脏了。她深吸一口气,猛地转身进了里屋。再出来时,眼睛红了。
“你们爹走那年,我说要把你们拉扯大,不让谁落下。”她声音发颤,“老大老实,我不敢让他受委屈。可钱一直凑不齐,夜里翻来覆去地想,怕他娶不上媳妇,怕你们兄弟生分……”
她说不下去了,抬手抹了把脸。
二哥挠挠头,嘿嘿笑:“娘,这下您能睡安稳觉了。”
林烨站在桌边,没动。他知道这一百块不只是钱,是压在母亲心口多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砖瓦得尽快订。”母亲忽然开口,语气稳了下来,“陈伯那边熟,让他帮着看批不批发。沙石从河滩运,咱们自己有车,省运费。檩条得用老松木,耐得住……”
她说着说着,就像回到了从前操持家务的日子,一条条安排下来,头头是道。
林烨听着,慢慢坐下。他翻开随身带的小本子,开始记。
“檩条三根,每根八块,二十四。”他一边写一边说,“瓦片按三百张算,一张两毛,六十。石灰、钉子、油毡……这些零碎加起来三十。”
母亲凑过来看:“加上人工,五百出头,咱们账上还能剩几十。”
“够周转。”林烨合上本子,“明天我就去找陈伯,定材料。”
母亲点头,又把钱重新包好,塞进炕席底下。她坐回炕沿,长长吐出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担子。
二哥坐在门槛上,把玩着那张十块的票子,忽然说:“三儿,你说咱们以后能不能专接这种活?修老物件,翻新宅子,来钱快,还不累。”
“能。”林烨说,“只要口碑在,活就会找上门。”
“那你得让赵府多提咱们几句。”二哥笑,“最好全县都知道,有难活,找林家施工队。”
林烨没笑,但眼里有了光。
他知道,这一单不只是补上了建房的钱,更是打开了另一扇门。以前他们是抢工期、拼体力的粗工队,现在,有人愿意为“守信”“准时”“靠谱”这几个字多付二十块。
这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母亲端了碗热水过来,放在他手边:“喝点,赶路累了吧。”
林烨接过碗,热气扑在脸上。他小口喝着,听母亲继续念叨砖瓦的事,声音平稳,不再焦急。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扫过地面,停在墙角那堆准备运往工地的钢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