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明,测试的日子终于到来。
基地后山一处专门划出的、戒备森严的武器试验场,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冰冷的钢铁支架上,
固定着那具凝聚了无数心血的火箭筒原理样机,
对准了远处山坡上预设的废旧坦克靶标。
现场人员各就各位:
老周带着技工进行最后的外观检查和机构动作确认,他的手稳如磐石。
老吴和小陈在安全掩体后,紧张地盯着连接在样机上的密密麻麻的传感器线路,监测着推进剂状态。
老李和观测员们趴在远处的观测壕里,举着望远镜和高速摄影机,准备记录弹着点和毁伤效果。
老钱则在临时指挥所里,守着通讯电台和初步数据接收终端。
刘所长坐镇指挥所,脸色严肃。
沈棠站在指挥所外稍高的位置,寒风吹拂着她的头发,
她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远处的样机,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着。
所有闲杂人等均已清场,警卫战士在外围拉起了警戒线。
现场只剩下风声和偶尔传来的电台电流嘶啦声。
“各单元报告准备情况!”刘所长对着话筒沉声下令。
“机械单元准备完毕!”
“测控单元准备完毕!”
“观测单元准备完毕!”
……
“点火前十分钟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现场寂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目光聚焦在那具冰冷的“利剑”之上。
它能否撕裂长空,发出震撼人心的第一声怒吼?
所有人的心都悬在了嗓子眼。
“点火前五分钟准备!”
指令通过扩音器在空旷的试验场上回荡,带着金属的冰冷质感。风声似乎都静止了,只有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敲击的声音。
老周最后一遍检查了发射支架的固定螺栓,用戴着油污手套的手拍了拍冰冷的发射筒壁,像是在安抚一个即将上战场的战友。他退到安全掩体后,目光死死锁定目标。
老吴在测控掩体里,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紧紧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和曲线,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设备的“情绪”。
观测壕里,老李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嘴里无声地念叨着弹道参数,旁边的年轻观测员手心全是汗。
指挥所内,刘所长握着话筒的手指关节微微发白。老钱面前的终端屏幕闪烁着待接收数据的光标。
沈棠站在风中,衣角被吹起,她双手插在工装口袋里,看似平静,但微微抿紧的嘴唇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她能感觉到身后小红楼里那些无法亲临现场、却同样心系此处的组员们,隔着距离传递来的期盼与紧张。
“一分钟准备!”
“测控系统正常!”
“观测系统正常!”
“安全区域确认清空!”
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
“十、九、八、七……” 计数员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弦上。
沈棠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三、二、一!点火!”
操作员用力按下红色的点火按钮!
刹那间——
“轰!!!”
一声沉闷而巨大的轰鸣撕裂了寂静!
发射筒尾部喷出炽热耀眼的火焰和浓密的白色烟雾,巨大的后坐力让沉重的支架都微微震颤!
一枚拖着长长尾焰的弹体,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呼啸着离膛而出,直扑远处的坦克靶标!
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道死亡的轨迹!
弹体飞行极其稳定,几乎没有晃动,在空中划出一道近乎完美的抛物线!
一秒……两秒……
“砰!!!!”
远处山坡上爆起一团巨大的火光和浓烟!
剧烈的爆炸声隔着数百米距离传来,依然震耳欲聋!
被击中的坦克靶标瞬间被烈焰和硝烟吞噬,隐约可见炮塔被掀翻的轮廓!
“命中目标!!”
观测壕里传来老李激动到破音的呼喊!
“数据采集正常!初速、膛压、燃速均在预计范围内!”
老吴盯着仪表,声音带着颤抖的狂喜!
指挥所里一片沸腾!
老钱看着终端上不断跳出的绿色数据,狠狠一拍大腿:“成了!弹道稳定!成了!”
刘所长长长舒了一口气,
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用力拍了拍身旁参谋的肩膀。
沈棠依旧站在原地,望着远处尚未散尽的硝烟,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一股巨大的疲惫和难以言喻的喜悦涌上心头,眼眶微微发热。
她成功了,不,是他们成功了!
这声怒吼,宣告了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没有白费!
试验场短暂的欢呼过后,是更加忙碌的收尾和数据采集工作。
测量组迅速上前,测量弹坑深度、评估靶标毁伤效果;
高速摄影机记录的画面被紧急送回分析;
老吴和小陈仔细收集着发射后的残留物和传感器数据……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小红楼和研究院。
虽然保密纪律严格,但“重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的模糊喜讯还是不胫而走,在知情的小范围内引起了巨大震动。
材料所、机械所、化工组的同事们,虽然不清楚具体细节,但都能感受到那种压抑不住的振奋气氛。食堂里,人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和低声的祝贺。
然而,作为核心的“利剑”小组,却迅速从最初的狂喜中冷静下来。
当天晚上,小红楼里灯火通明,所有人再次聚集在一起,进行紧张的战后复盘。
“命中率和毁伤效果超出预期,这是最大的成功!”
老李首先肯定。
“但是,”
老周指着高速摄影定格画面,
“发射瞬间,筒口焰比预想的大,对射手可能存在一定威胁,闭锁机构在极端膛压下也有轻微形变,需要加强。”
老吴接着汇报:“推进剂燃烧基本稳定,但残渣略多,可能影响连续发射和筒身寿命,配方还需要微调。”
沈棠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
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大家总结得很好。
成功是阶段性的,暴露的问题正是我们下一步攻关的方向。
老周,你牵头优化闭锁和抑焰装置;
老吴,继续改进推进剂洁净度;
老李,结合毁伤数据,我们再细化一下弹头设计……”
没有庆功宴,没有休息,
成功的喜悦迅速转化为更精益求精的动力。
因为他们都知道,
这仅仅是原理样机的验证成功,
距离真正装备部队,
还有漫长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批量生产工艺等无数难关需要攻克。
而且,潜在的威胁,
并未因这次成功而有丝毫减弱。
基地后山一处专门划出的、戒备森严的武器试验场,气氛凝重到了极点。
冰冷的钢铁支架上,
固定着那具凝聚了无数心血的火箭筒原理样机,
对准了远处山坡上预设的废旧坦克靶标。
现场人员各就各位:
老周带着技工进行最后的外观检查和机构动作确认,他的手稳如磐石。
老吴和小陈在安全掩体后,紧张地盯着连接在样机上的密密麻麻的传感器线路,监测着推进剂状态。
老李和观测员们趴在远处的观测壕里,举着望远镜和高速摄影机,准备记录弹着点和毁伤效果。
老钱则在临时指挥所里,守着通讯电台和初步数据接收终端。
刘所长坐镇指挥所,脸色严肃。
沈棠站在指挥所外稍高的位置,寒风吹拂着她的头发,
她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远处的样机,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着。
所有闲杂人等均已清场,警卫战士在外围拉起了警戒线。
现场只剩下风声和偶尔传来的电台电流嘶啦声。
“各单元报告准备情况!”刘所长对着话筒沉声下令。
“机械单元准备完毕!”
“测控单元准备完毕!”
“观测单元准备完毕!”
……
“点火前十分钟准备!”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现场寂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目光聚焦在那具冰冷的“利剑”之上。
它能否撕裂长空,发出震撼人心的第一声怒吼?
所有人的心都悬在了嗓子眼。
“点火前五分钟准备!”
指令通过扩音器在空旷的试验场上回荡,带着金属的冰冷质感。风声似乎都静止了,只有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敲击的声音。
老周最后一遍检查了发射支架的固定螺栓,用戴着油污手套的手拍了拍冰冷的发射筒壁,像是在安抚一个即将上战场的战友。他退到安全掩体后,目光死死锁定目标。
老吴在测控掩体里,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紧紧盯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和曲线,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扰了设备的“情绪”。
观测壕里,老李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嘴里无声地念叨着弹道参数,旁边的年轻观测员手心全是汗。
指挥所内,刘所长握着话筒的手指关节微微发白。老钱面前的终端屏幕闪烁着待接收数据的光标。
沈棠站在风中,衣角被吹起,她双手插在工装口袋里,看似平静,但微微抿紧的嘴唇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她能感觉到身后小红楼里那些无法亲临现场、却同样心系此处的组员们,隔着距离传递来的期盼与紧张。
“一分钟准备!”
“测控系统正常!”
“观测系统正常!”
“安全区域确认清空!”
时间仿佛被拉长,每一秒都如同一个世纪。
“十、九、八、七……” 计数员的声音冷静而清晰,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弦上。
沈棠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三、二、一!点火!”
操作员用力按下红色的点火按钮!
刹那间——
“轰!!!”
一声沉闷而巨大的轰鸣撕裂了寂静!
发射筒尾部喷出炽热耀眼的火焰和浓密的白色烟雾,巨大的后坐力让沉重的支架都微微震颤!
一枚拖着长长尾焰的弹体,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呼啸着离膛而出,直扑远处的坦克靶标!
所有人的目光都追随着那道死亡的轨迹!
弹体飞行极其稳定,几乎没有晃动,在空中划出一道近乎完美的抛物线!
一秒……两秒……
“砰!!!!”
远处山坡上爆起一团巨大的火光和浓烟!
剧烈的爆炸声隔着数百米距离传来,依然震耳欲聋!
被击中的坦克靶标瞬间被烈焰和硝烟吞噬,隐约可见炮塔被掀翻的轮廓!
“命中目标!!”
观测壕里传来老李激动到破音的呼喊!
“数据采集正常!初速、膛压、燃速均在预计范围内!”
老吴盯着仪表,声音带着颤抖的狂喜!
指挥所里一片沸腾!
老钱看着终端上不断跳出的绿色数据,狠狠一拍大腿:“成了!弹道稳定!成了!”
刘所长长长舒了一口气,
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用力拍了拍身旁参谋的肩膀。
沈棠依旧站在原地,望着远处尚未散尽的硝烟,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一股巨大的疲惫和难以言喻的喜悦涌上心头,眼眶微微发热。
她成功了,不,是他们成功了!
这声怒吼,宣告了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没有白费!
试验场短暂的欢呼过后,是更加忙碌的收尾和数据采集工作。
测量组迅速上前,测量弹坑深度、评估靶标毁伤效果;
高速摄影机记录的画面被紧急送回分析;
老吴和小陈仔细收集着发射后的残留物和传感器数据……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小红楼和研究院。
虽然保密纪律严格,但“重大试验取得圆满成功”的模糊喜讯还是不胫而走,在知情的小范围内引起了巨大震动。
材料所、机械所、化工组的同事们,虽然不清楚具体细节,但都能感受到那种压抑不住的振奋气氛。食堂里,人们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和低声的祝贺。
然而,作为核心的“利剑”小组,却迅速从最初的狂喜中冷静下来。
当天晚上,小红楼里灯火通明,所有人再次聚集在一起,进行紧张的战后复盘。
“命中率和毁伤效果超出预期,这是最大的成功!”
老李首先肯定。
“但是,”
老周指着高速摄影定格画面,
“发射瞬间,筒口焰比预想的大,对射手可能存在一定威胁,闭锁机构在极端膛压下也有轻微形变,需要加强。”
老吴接着汇报:“推进剂燃烧基本稳定,但残渣略多,可能影响连续发射和筒身寿命,配方还需要微调。”
沈棠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
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大家总结得很好。
成功是阶段性的,暴露的问题正是我们下一步攻关的方向。
老周,你牵头优化闭锁和抑焰装置;
老吴,继续改进推进剂洁净度;
老李,结合毁伤数据,我们再细化一下弹头设计……”
没有庆功宴,没有休息,
成功的喜悦迅速转化为更精益求精的动力。
因为他们都知道,
这仅仅是原理样机的验证成功,
距离真正装备部队,
还有漫长的可靠性、环境适应性、批量生产工艺等无数难关需要攻克。
而且,潜在的威胁,
并未因这次成功而有丝毫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