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领命离去的脚步刚消失在巷口,周德兴就带着一身泥土闯了进来,粗布短褂上还沾着草屑,见了赵昺便急声道:“陛下,城外垦荒的百姓吵着要见您!说要请您去看看他们新开的田,还说要给军队捐粮呢!”
赵昺刚松下的眉头又舒展开,指尖叩了叩案上的急报:“百姓心齐,比什么都强。走,去看看。”
城外的荒地已不复往日的萧瑟,数十片新翻的黑土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百姓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见赵昺过来,纷纷放下农具围拢,七嘴八舌地说着“陛下放心,今年定能多收粮”“我们也能上阵杀元兵”。赵昺弯腰捻起一撮泥土,温润的触感沾在指尖,他抬头笑道:“有你们在,濠州的根基就稳了。粮食够了,兵卒就有底气,这天下,终会是我们的。”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周德兴趁机凑上前:“陛下,方才收到滁州细作的消息,徐达、常遇春听说朱将军在这儿,已经带着人往濠州赶了,估摸着明日就能到!”
“好!”赵昺眼睛一亮,“备些好酒好菜,朕要亲自去城门口接他们。”
话音刚落,一名亲卫快马奔来,翻身落马时险些栽倒:“陛下!通州那边有动静了!铁穆耳的守将脱脱帖木儿,把五千兵马分成了三队,一队守通州城,两队往卫辉方向移动,像是要去接应海都的人!”
赵昺脸色微变,转身就往府衙走:“看来铁穆耳是铁了心要和海都结盟,得提前动手了。”
回到府衙,他立刻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递给周德兴:“你亲自去通州,把这封信交给脱脱帖木儿。就说,海都在卫辉私藏了三万石粮草,根本没打算和元廷平分中原,他要是帮海都打大宋,最后只会被海都吞得连骨头都不剩。”
周德兴接过信,见上面还画着海都在卫辉的粮草囤放点——那是察八儿昨夜才招供的隐秘,他攥紧信纸:“陛下放心,臣定让脱脱帖木儿疑心病发作!”
另一封信,赵昺交给了刚训练完骑兵回来的朱重八:“你派个机灵的人,把这信送到张勇手里。让他别等了,今夜就带两万禁军出发,绕开卫辉正面,从侧翼突袭海都的粮草营,烧了他的粮,断了他的后路!”
朱重八接过信,盔甲上的汗还没干:“臣这就去安排!保证让海都的粮草,今夜就变成一堆灰烬!”
两人刚走,察八儿的看守就来禀报:“陛下,察八儿在牢里又闹起来了,说要再给陛下提供情报,求陛下先给他松绑。”
赵昺冷笑一声:“给他松一半铁链,再送点伤药和吃食。告诉他,想活命,就把海都在漠北的所有眼线据点,都写出来。少一个,这饭他就别想吃了。”
看守领命而去,赵昺走到地图前,手指在濠州、滁州、卫辉、通州之间划了个圈。徐达、常遇春明日到濠州,张勇今夜袭粮,周德兴去搅乱通州——这三步棋,若是走得好,就能在铁穆耳和海都结盟前,先断了海都的粮,乱了铁穆耳的兵,再添上徐、常两员猛将,这场北境的暗流,就能变成掀翻元军的巨浪。
夜色渐浓,濠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城墙上的守军握着长枪,目光警惕地望着北方。朱重八挑选的两百名骑兵,正在校场上进行最后的冲刺训练,战马的嘶鸣划破夜空,马蹄踏在地上,扬起阵阵尘土,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敲打着鼓点。
赵昺站在府衙的屋檐下,望着校场上的火光,耳边仿佛已传来张勇突袭粮草营的呐喊,传来徐达、常遇春率军来投的马蹄声,传来脱脱帖木儿与海都兵卒对峙的怒骂。
他抬手按住腰间的佩剑,剑鞘上的龙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铁穆耳,海都,”他轻声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们的联盟,活不过这个月。”
夜风卷起他的衣袍,将他的话语吹向北方,吹向那片暗流汹涌的土地。而濠州城的灯火,如同黑暗中燃起的星火,正等着与滁州的兵马汇合,与汴梁的援军呼应,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烧遍北境,烧向大都。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不是从北方来,而是从东南方向——那是滁州的方向。赵昺眼睛一眯,快步走向城门,他知道,徐达和常遇春,来了。
赵昺刚松下的眉头又舒展开,指尖叩了叩案上的急报:“百姓心齐,比什么都强。走,去看看。”
城外的荒地已不复往日的萧瑟,数十片新翻的黑土在阳光下泛着油光,百姓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见赵昺过来,纷纷放下农具围拢,七嘴八舌地说着“陛下放心,今年定能多收粮”“我们也能上阵杀元兵”。赵昺弯腰捻起一撮泥土,温润的触感沾在指尖,他抬头笑道:“有你们在,濠州的根基就稳了。粮食够了,兵卒就有底气,这天下,终会是我们的。”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周德兴趁机凑上前:“陛下,方才收到滁州细作的消息,徐达、常遇春听说朱将军在这儿,已经带着人往濠州赶了,估摸着明日就能到!”
“好!”赵昺眼睛一亮,“备些好酒好菜,朕要亲自去城门口接他们。”
话音刚落,一名亲卫快马奔来,翻身落马时险些栽倒:“陛下!通州那边有动静了!铁穆耳的守将脱脱帖木儿,把五千兵马分成了三队,一队守通州城,两队往卫辉方向移动,像是要去接应海都的人!”
赵昺脸色微变,转身就往府衙走:“看来铁穆耳是铁了心要和海都结盟,得提前动手了。”
回到府衙,他立刻提笔写了两封信。一封递给周德兴:“你亲自去通州,把这封信交给脱脱帖木儿。就说,海都在卫辉私藏了三万石粮草,根本没打算和元廷平分中原,他要是帮海都打大宋,最后只会被海都吞得连骨头都不剩。”
周德兴接过信,见上面还画着海都在卫辉的粮草囤放点——那是察八儿昨夜才招供的隐秘,他攥紧信纸:“陛下放心,臣定让脱脱帖木儿疑心病发作!”
另一封信,赵昺交给了刚训练完骑兵回来的朱重八:“你派个机灵的人,把这信送到张勇手里。让他别等了,今夜就带两万禁军出发,绕开卫辉正面,从侧翼突袭海都的粮草营,烧了他的粮,断了他的后路!”
朱重八接过信,盔甲上的汗还没干:“臣这就去安排!保证让海都的粮草,今夜就变成一堆灰烬!”
两人刚走,察八儿的看守就来禀报:“陛下,察八儿在牢里又闹起来了,说要再给陛下提供情报,求陛下先给他松绑。”
赵昺冷笑一声:“给他松一半铁链,再送点伤药和吃食。告诉他,想活命,就把海都在漠北的所有眼线据点,都写出来。少一个,这饭他就别想吃了。”
看守领命而去,赵昺走到地图前,手指在濠州、滁州、卫辉、通州之间划了个圈。徐达、常遇春明日到濠州,张勇今夜袭粮,周德兴去搅乱通州——这三步棋,若是走得好,就能在铁穆耳和海都结盟前,先断了海都的粮,乱了铁穆耳的兵,再添上徐、常两员猛将,这场北境的暗流,就能变成掀翻元军的巨浪。
夜色渐浓,濠州城的灯火次第亮起,城墙上的守军握着长枪,目光警惕地望着北方。朱重八挑选的两百名骑兵,正在校场上进行最后的冲刺训练,战马的嘶鸣划破夜空,马蹄踏在地上,扬起阵阵尘土,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敲打着鼓点。
赵昺站在府衙的屋檐下,望着校场上的火光,耳边仿佛已传来张勇突袭粮草营的呐喊,传来徐达、常遇春率军来投的马蹄声,传来脱脱帖木儿与海都兵卒对峙的怒骂。
他抬手按住腰间的佩剑,剑鞘上的龙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铁穆耳,海都,”他轻声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你们的联盟,活不过这个月。”
夜风卷起他的衣袍,将他的话语吹向北方,吹向那片暗流汹涌的土地。而濠州城的灯火,如同黑暗中燃起的星火,正等着与滁州的兵马汇合,与汴梁的援军呼应,最终汇聚成燎原之势,烧遍北境,烧向大都。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不是从北方来,而是从东南方向——那是滁州的方向。赵昺眼睛一眯,快步走向城门,他知道,徐达和常遇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