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踏过淮河支流的浅滩,水花溅起,沾湿了赵昺的靴角。南方的风已带了些暖意,却吹不散沿途的萧索——官道旁的村落十室九空,断墙残垣间,偶尔能看见散落的农具和半埋在土里的孩童布鞋,昭示着这里曾遭遇的洗劫。
“陛下,前面就是濠州地界了。”亲卫队长陈武勒住马,压低声音,“细作传来消息,城里现在是‘芝麻李’的人占着,他收拢了朱元璋旧部的两千多人,还有些溃逃的元军,乱糟糟的像盘散沙。”
赵昺点点头,抬手示意队伍停下,翻身下马。他换了身普通的青布短衫,将蓝珠的弓斜背在身后,怀里的木雕小鸟硌着胸口,提醒着他此行的目的。五十名亲卫也都卸了甲胄,扮成流民的模样,分散在四周警戒。
沿着田埂往前走,刚绕过一片烧毁的桑林,就听见前方传来争吵声。赵昺示意陈武等人留在原地,自己则猫着腰,悄悄摸了过去。
桑林尽头的土坡下,十几个穿着破烂盔甲的汉子正围着一个人推搡。被围的人身形瘦削,穿着洗得发白的僧衣,头发乱糟糟地披在肩上,脸上沾着泥土,却掩不住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布包,任凭汉子们怎么推搡,都不肯松手。
“把东西交出来!这濠州城里,现在是李大哥说了算,就算是朱元璋的东西,也得归我们!”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伸手去抢布包,语气蛮横。
僧衣人猛地侧身躲开,声音沙哑却带着韧劲:“这是朱大哥留给皇觉寺僧众的粮种,不是他的私物,你们不能拿!”
“粮种?”横肉汉子嗤笑一声,“现在这世道,有粮种不如有刀!交出来,饶你一条狗命,不然……”
话音未落,横肉汉子突然惨叫一声,捂着膝盖倒在地上——一支羽箭擦着他的耳际飞过,钉在旁边的树干上,箭羽还在嗡嗡作响。
众人猛地回头,就见赵昺从桑林里走出来,手里握着弓,眼神冷得像冰:“光天化日之下,抢一个和尚的东西,不觉得丢人?”
汉子们先是一愣,随即看清赵昺只有一个人,顿时凶相毕露。一个矮个子汉子抄起地上的木棍,就朝赵昺砸过来:“哪来的野小子,敢管爷爷们的事!”
赵昺侧身避开,抬脚踹在矮个子的膝盖上,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矮个子疼得滚在地上哀嚎。剩下的人见状,纷纷抄起家伙围上来,却被赵昺几下撂倒——他在现代练过格斗,又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久,对付这些乌合之众,简直绰绰有余。
不过片刻,十几个汉子就都躺在地上哼哼唧唧,没人再敢起身。横肉汉子捂着膝盖,抬头看向赵昺,眼里满是惧色:“你……你是谁?”
“路过的。”赵昺收起弓,走到僧衣人面前,“你没事吧?”
僧衣人抬起头,看着赵昺,眼神里带着警惕,却还是抱拳道:“多谢壮士相救。贫僧……朱重八。”
赵昺的心猛地一跳——朱重八,朱元璋的本名。他终于找到了。
“朱重八?”赵昺故意装作惊讶,“你就是那个在皇觉寺出家,跟着朱元璋的和尚?”
朱重八点点头,握紧了怀里的布包:“壮士认识朱大哥?”
“略有耳闻。”赵昺笑了笑,在他身边蹲下,“听说皇觉寺被元军洗劫,你怎么会在这里?”
提到皇觉寺,朱重八的眼神暗了暗,声音低沉:“元军来的时候,我和几个师兄藏在柴房,才躲过一劫。后来听说朱大哥失踪了,我就想带着粮种,去找他的旧部,看看能不能……能不能做点什么。”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粮种是去年秋收时,朱大哥让僧众们留的,说万一遇到灾年,能救急。现在寺没了,僧众也散了,我想着,交给朱大哥的人,总比落在那些乱兵手里好。”
赵昺看着他,忽然想起史书里的记载——朱元璋年少时在皇觉寺出家,后来参加义军,一步步走到权力的顶峰。眼前的朱重八,还没有后来的雄才大略,只有一股韧劲儿,像田埂上的野草,哪怕被踩进泥里,也能顽强地冒出头。
“你知道朱元璋的旧部在哪吗?”赵昺问。
朱重八摇摇头:“只听说芝麻李占了濠州城,收了些朱大哥的人,我正想去城里看看。”
“我带你去。”赵昺站起身,“我正好也要去濠州城,找芝麻李谈谈。”
朱重八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壮士是……想去投芝麻李?”
“算是吧。”赵昺没有明说,“不过我得先确认,他是不是个值得投的人。”
两人并肩朝着濠州城走去,陈武等人远远跟在后面。路上,赵昺故意问起朱元璋的事,朱重八话不多,却句句透着对朱元璋的敬佩。他说朱元璋如何体恤百姓,如何在灾年开仓放粮,如何在元军来犯时,带着乡勇们保卫村落。
“朱大哥常说,‘百姓苦久矣,若有机会,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朱重八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还说,现在的朝廷,不管百姓死活,元军更是烧杀抢掠,只有自己人站起来,才能保护自己。”
赵昺点点头,心里暗暗感慨——朱元璋能成事,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懂百姓的苦,也懂如何收拢人心。
快到濠州城门口时,朱重八忽然停下脚步,看着赵昺:“壮士,你不是普通人吧?”
赵昺挑眉:“哦?何以见得?”
“你的弓。”朱重八指了指他背上的弓,“那是畲族的牛角弓,箭羽上的图腾,我在朱大哥的营地里见过,是畲族战士用的。而且你刚才出手,身手利落,不像是普通的流民或壮士。”
赵昺心里暗赞——这朱重八,果然心思缜密。他笑了笑,没有否认:“我叫赵昺,确实不是普通人。”
“赵昺……”朱重八念叨着这个名字,忽然瞳孔骤缩,猛地跪了下去,“您是……大宋的陛下?!”
赵昺愣住了——他没想到朱重八竟然认识自己。
“去年朱大哥从汴梁回来,说过您的事!”朱重八的声音带着激动,“他说大宋有位年轻的陛下,在汴梁挡住了忽必烈的十万大军,还说您是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赵昺连忙扶起他:“起来说话,这里人多眼杂。”
朱重八站起身,眼里满是崇敬:“陛下怎么会来濠州?是为了……收复失地吗?”
“是,也不是。”赵昺看着他,语气诚恳,“元廷内乱,忽必烈重伤,这是大宋的机会。但濠州是中原的南大门,若落入坏人手里,汴梁就会腹背受敌。我来这里,一是为了稳住濠州,二是为了找你——找朱元璋的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知道朱元璋有能力,也有民心。如今他失踪了,他的旧部不能散。我想让你,帮我收拢这些人,一起抗元,一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重八怔怔地看着赵昺,良久,才重重地点头:“陛下若信得过贫僧,贫僧愿效犬马之劳!只是……我怕自己能力不够,辜负陛下的信任。”
“你能抱着粮种,在乱兵中坚持寻找旧部,就说明你比很多人都强。”赵昺拍了拍他的肩膀,“朱元璋不在,你就是他的人心里的主心骨。只要你肯站出来,他们就不会散。”
朱重八的眼神渐渐坚定起来,他握紧了怀里的布包,像是握住了沉甸甸的责任:“陛下放心,贫僧定不会让您失望!”
两人说话间,已到了濠州城门口。城门紧闭,城楼上的士兵穿着破烂的盔甲,手里拿着刀枪,却显得有气无力。城楼下,围着不少流民,都想进城找口饭吃,却被士兵们用鞭子驱赶。
“陛下,我们怎么进去?”朱重八低声问。
赵昺看了一眼城楼上的士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芝麻李既然占了城,肯定想扩大势力。我们就用‘投诚’的名义进去。”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那是之前俘获阿剌罕时,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元军将领令牌,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他把令牌递给朱重八:“你去跟守城的士兵说,就说有元军将领的旧部,带着两百人马来投芝麻李,手里还有重要的情报。”
朱重八接过令牌,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点点头,朝着城门走去。守城的士兵见他拿着元军令牌,果然不敢怠慢,连忙跑去找芝麻李报信。
不多时,城门缓缓打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汉子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十几个亲兵。他上下打量着赵昺,眼神警惕:“你就是来投我的元军旧部?”
赵昺抱拳道:“正是。在下赵十三,曾是阿剌罕麾下的百户,如今阿剌罕被俘,元廷内乱,我不愿再为元人卖命,特来投奔李大哥。”
芝麻李眯起眼睛,盯着赵昺:“你带了多少人?有什么情报?”
“两百人,都在城外等着。”赵昺指了指远处的桑林,“情报是关于海都的——他刚占了卫辉,下一步,怕是要打濠州的主意。”
芝麻李的脸色顿时变了——海都的威名,他早有耳闻。若是海都真的来打濠州,以他手里这点兵力,根本守不住。
“你说的是真的?”芝麻李上前一步,语气急切。
“千真万确。”赵昺点头,“我从卫辉逃出来时,亲眼看见海都在调兵。李大哥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卫辉打探。”
芝麻李沉吟片刻,权衡利弊后,终于松口:“好,我信你一次。进城!”
赵昺和朱重八跟着芝麻李走进濠州城。城里一片萧条,街道上行人稀少,商铺大多关着门,偶尔能看见几个穿着盔甲的士兵,醉醺醺地在街上闲逛,甚至还有士兵抢百姓的东西,芝麻李却视而不见。
朱重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赵昺也皱起了眉头——这样的芝麻李,根本不是能成大事的人。
走到府衙门口时,芝麻李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赵昺,眼神里多了些阴狠:“赵十三,你既然来投我,就得表个忠心。听说你认识朱元璋的旧部?正好,他们最近不太安分,你去把他们的头领绑来,给我当投名状!”
赵昺心里冷笑——果然露出真面目了。他看向朱重八,见朱重八眼底满是怒火,却还是强压着没发作。
“好啊。”赵昺笑了笑,语气平静,“不过,我得先见见那些旧部,跟他们说说海都要来的事。毕竟,大敌当前,窝里斗可不好。”
芝麻李以为他真的要去绑人,立刻点头:“行,我带你去。要是敢耍花样,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赵昺跟着芝麻李走进府衙后院,那里关押着十几个朱元璋的旧部,个个被打得遍体鳞伤,却依旧挺直了腰杆。看到朱重八,他们顿时激动起来:“朱兄弟!你怎么来了?”
朱重八刚想说话,就被芝麻李喝止:“闭嘴!再吵,就把你们都砍了!”
赵昺上前一步,挡在朱重八和旧部之间,看着芝麻李,语气骤然变冷:“芝麻李,你可知罪?”
芝麻李愣住了:“你说什么?”
“你占濠州城,不思抗元,反而欺压百姓,关押义军兄弟,勾结元军溃兵,”赵昺的声音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你私藏粮草,见死不救,去年濠州大旱,百姓颗粒无收,你却把粮库里的粮食都分给了自己的亲兵,让百姓活活饿死!”
这些话,都是刘秉忠派来的细作打探到的。赵昺故意在这时说出来,就是要揭穿芝麻李的真面目。
芝麻李脸色大变,恼羞成怒:“你胡说八道!来人啊,把这个疯子给我砍了!”
亲兵们纷纷拔刀,朝着赵昺围过来。陈武等人见状,立刻从外面冲进来,瞬间就控制了局面。芝麻李被按在地上,还在挣扎:“你们是谁?敢在濠州城撒野!”
赵昺走到他面前,缓缓掏出一块龙纹玉佩,亮在他眼前:“朕,大宋皇帝赵昺。你说,朕能不能在濠州城撒野?”
芝麻李看着玉佩上的龙纹,顿时面如死灰,再也说不出话来。
朱元璋的旧部们见状,纷纷跪了下去,激动地喊道:“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朱重八也跪了下去,眼神坚定:“陛下,濠州的事,就交给贫僧吧!”
赵昺扶起他们,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终于松了口气——濠州,算是稳住了。而他找到的这颗星火,也终于要开始燎原了。
“陛下,前面就是濠州地界了。”亲卫队长陈武勒住马,压低声音,“细作传来消息,城里现在是‘芝麻李’的人占着,他收拢了朱元璋旧部的两千多人,还有些溃逃的元军,乱糟糟的像盘散沙。”
赵昺点点头,抬手示意队伍停下,翻身下马。他换了身普通的青布短衫,将蓝珠的弓斜背在身后,怀里的木雕小鸟硌着胸口,提醒着他此行的目的。五十名亲卫也都卸了甲胄,扮成流民的模样,分散在四周警戒。
沿着田埂往前走,刚绕过一片烧毁的桑林,就听见前方传来争吵声。赵昺示意陈武等人留在原地,自己则猫着腰,悄悄摸了过去。
桑林尽头的土坡下,十几个穿着破烂盔甲的汉子正围着一个人推搡。被围的人身形瘦削,穿着洗得发白的僧衣,头发乱糟糟地披在肩上,脸上沾着泥土,却掩不住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布包,任凭汉子们怎么推搡,都不肯松手。
“把东西交出来!这濠州城里,现在是李大哥说了算,就算是朱元璋的东西,也得归我们!”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伸手去抢布包,语气蛮横。
僧衣人猛地侧身躲开,声音沙哑却带着韧劲:“这是朱大哥留给皇觉寺僧众的粮种,不是他的私物,你们不能拿!”
“粮种?”横肉汉子嗤笑一声,“现在这世道,有粮种不如有刀!交出来,饶你一条狗命,不然……”
话音未落,横肉汉子突然惨叫一声,捂着膝盖倒在地上——一支羽箭擦着他的耳际飞过,钉在旁边的树干上,箭羽还在嗡嗡作响。
众人猛地回头,就见赵昺从桑林里走出来,手里握着弓,眼神冷得像冰:“光天化日之下,抢一个和尚的东西,不觉得丢人?”
汉子们先是一愣,随即看清赵昺只有一个人,顿时凶相毕露。一个矮个子汉子抄起地上的木棍,就朝赵昺砸过来:“哪来的野小子,敢管爷爷们的事!”
赵昺侧身避开,抬脚踹在矮个子的膝盖上,只听“咔嚓”一声脆响,矮个子疼得滚在地上哀嚎。剩下的人见状,纷纷抄起家伙围上来,却被赵昺几下撂倒——他在现代练过格斗,又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这么久,对付这些乌合之众,简直绰绰有余。
不过片刻,十几个汉子就都躺在地上哼哼唧唧,没人再敢起身。横肉汉子捂着膝盖,抬头看向赵昺,眼里满是惧色:“你……你是谁?”
“路过的。”赵昺收起弓,走到僧衣人面前,“你没事吧?”
僧衣人抬起头,看着赵昺,眼神里带着警惕,却还是抱拳道:“多谢壮士相救。贫僧……朱重八。”
赵昺的心猛地一跳——朱重八,朱元璋的本名。他终于找到了。
“朱重八?”赵昺故意装作惊讶,“你就是那个在皇觉寺出家,跟着朱元璋的和尚?”
朱重八点点头,握紧了怀里的布包:“壮士认识朱大哥?”
“略有耳闻。”赵昺笑了笑,在他身边蹲下,“听说皇觉寺被元军洗劫,你怎么会在这里?”
提到皇觉寺,朱重八的眼神暗了暗,声音低沉:“元军来的时候,我和几个师兄藏在柴房,才躲过一劫。后来听说朱大哥失踪了,我就想带着粮种,去找他的旧部,看看能不能……能不能做点什么。”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粮种是去年秋收时,朱大哥让僧众们留的,说万一遇到灾年,能救急。现在寺没了,僧众也散了,我想着,交给朱大哥的人,总比落在那些乱兵手里好。”
赵昺看着他,忽然想起史书里的记载——朱元璋年少时在皇觉寺出家,后来参加义军,一步步走到权力的顶峰。眼前的朱重八,还没有后来的雄才大略,只有一股韧劲儿,像田埂上的野草,哪怕被踩进泥里,也能顽强地冒出头。
“你知道朱元璋的旧部在哪吗?”赵昺问。
朱重八摇摇头:“只听说芝麻李占了濠州城,收了些朱大哥的人,我正想去城里看看。”
“我带你去。”赵昺站起身,“我正好也要去濠州城,找芝麻李谈谈。”
朱重八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壮士是……想去投芝麻李?”
“算是吧。”赵昺没有明说,“不过我得先确认,他是不是个值得投的人。”
两人并肩朝着濠州城走去,陈武等人远远跟在后面。路上,赵昺故意问起朱元璋的事,朱重八话不多,却句句透着对朱元璋的敬佩。他说朱元璋如何体恤百姓,如何在灾年开仓放粮,如何在元军来犯时,带着乡勇们保卫村落。
“朱大哥常说,‘百姓苦久矣,若有机会,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朱重八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还说,现在的朝廷,不管百姓死活,元军更是烧杀抢掠,只有自己人站起来,才能保护自己。”
赵昺点点头,心里暗暗感慨——朱元璋能成事,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懂百姓的苦,也懂如何收拢人心。
快到濠州城门口时,朱重八忽然停下脚步,看着赵昺:“壮士,你不是普通人吧?”
赵昺挑眉:“哦?何以见得?”
“你的弓。”朱重八指了指他背上的弓,“那是畲族的牛角弓,箭羽上的图腾,我在朱大哥的营地里见过,是畲族战士用的。而且你刚才出手,身手利落,不像是普通的流民或壮士。”
赵昺心里暗赞——这朱重八,果然心思缜密。他笑了笑,没有否认:“我叫赵昺,确实不是普通人。”
“赵昺……”朱重八念叨着这个名字,忽然瞳孔骤缩,猛地跪了下去,“您是……大宋的陛下?!”
赵昺愣住了——他没想到朱重八竟然认识自己。
“去年朱大哥从汴梁回来,说过您的事!”朱重八的声音带着激动,“他说大宋有位年轻的陛下,在汴梁挡住了忽必烈的十万大军,还说您是个能为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赵昺连忙扶起他:“起来说话,这里人多眼杂。”
朱重八站起身,眼里满是崇敬:“陛下怎么会来濠州?是为了……收复失地吗?”
“是,也不是。”赵昺看着他,语气诚恳,“元廷内乱,忽必烈重伤,这是大宋的机会。但濠州是中原的南大门,若落入坏人手里,汴梁就会腹背受敌。我来这里,一是为了稳住濠州,二是为了找你——找朱元璋的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知道朱元璋有能力,也有民心。如今他失踪了,他的旧部不能散。我想让你,帮我收拢这些人,一起抗元,一起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重八怔怔地看着赵昺,良久,才重重地点头:“陛下若信得过贫僧,贫僧愿效犬马之劳!只是……我怕自己能力不够,辜负陛下的信任。”
“你能抱着粮种,在乱兵中坚持寻找旧部,就说明你比很多人都强。”赵昺拍了拍他的肩膀,“朱元璋不在,你就是他的人心里的主心骨。只要你肯站出来,他们就不会散。”
朱重八的眼神渐渐坚定起来,他握紧了怀里的布包,像是握住了沉甸甸的责任:“陛下放心,贫僧定不会让您失望!”
两人说话间,已到了濠州城门口。城门紧闭,城楼上的士兵穿着破烂的盔甲,手里拿着刀枪,却显得有气无力。城楼下,围着不少流民,都想进城找口饭吃,却被士兵们用鞭子驱赶。
“陛下,我们怎么进去?”朱重八低声问。
赵昺看了一眼城楼上的士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芝麻李既然占了城,肯定想扩大势力。我们就用‘投诚’的名义进去。”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一块令牌——那是之前俘获阿剌罕时,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元军将领令牌,如今正好派上用场。他把令牌递给朱重八:“你去跟守城的士兵说,就说有元军将领的旧部,带着两百人马来投芝麻李,手里还有重要的情报。”
朱重八接过令牌,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点点头,朝着城门走去。守城的士兵见他拿着元军令牌,果然不敢怠慢,连忙跑去找芝麻李报信。
不多时,城门缓缓打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汉子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十几个亲兵。他上下打量着赵昺,眼神警惕:“你就是来投我的元军旧部?”
赵昺抱拳道:“正是。在下赵十三,曾是阿剌罕麾下的百户,如今阿剌罕被俘,元廷内乱,我不愿再为元人卖命,特来投奔李大哥。”
芝麻李眯起眼睛,盯着赵昺:“你带了多少人?有什么情报?”
“两百人,都在城外等着。”赵昺指了指远处的桑林,“情报是关于海都的——他刚占了卫辉,下一步,怕是要打濠州的主意。”
芝麻李的脸色顿时变了——海都的威名,他早有耳闻。若是海都真的来打濠州,以他手里这点兵力,根本守不住。
“你说的是真的?”芝麻李上前一步,语气急切。
“千真万确。”赵昺点头,“我从卫辉逃出来时,亲眼看见海都在调兵。李大哥若是不信,可以派人去卫辉打探。”
芝麻李沉吟片刻,权衡利弊后,终于松口:“好,我信你一次。进城!”
赵昺和朱重八跟着芝麻李走进濠州城。城里一片萧条,街道上行人稀少,商铺大多关着门,偶尔能看见几个穿着盔甲的士兵,醉醺醺地在街上闲逛,甚至还有士兵抢百姓的东西,芝麻李却视而不见。
朱重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赵昺也皱起了眉头——这样的芝麻李,根本不是能成大事的人。
走到府衙门口时,芝麻李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赵昺,眼神里多了些阴狠:“赵十三,你既然来投我,就得表个忠心。听说你认识朱元璋的旧部?正好,他们最近不太安分,你去把他们的头领绑来,给我当投名状!”
赵昺心里冷笑——果然露出真面目了。他看向朱重八,见朱重八眼底满是怒火,却还是强压着没发作。
“好啊。”赵昺笑了笑,语气平静,“不过,我得先见见那些旧部,跟他们说说海都要来的事。毕竟,大敌当前,窝里斗可不好。”
芝麻李以为他真的要去绑人,立刻点头:“行,我带你去。要是敢耍花样,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赵昺跟着芝麻李走进府衙后院,那里关押着十几个朱元璋的旧部,个个被打得遍体鳞伤,却依旧挺直了腰杆。看到朱重八,他们顿时激动起来:“朱兄弟!你怎么来了?”
朱重八刚想说话,就被芝麻李喝止:“闭嘴!再吵,就把你们都砍了!”
赵昺上前一步,挡在朱重八和旧部之间,看着芝麻李,语气骤然变冷:“芝麻李,你可知罪?”
芝麻李愣住了:“你说什么?”
“你占濠州城,不思抗元,反而欺压百姓,关押义军兄弟,勾结元军溃兵,”赵昺的声音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你私藏粮草,见死不救,去年濠州大旱,百姓颗粒无收,你却把粮库里的粮食都分给了自己的亲兵,让百姓活活饿死!”
这些话,都是刘秉忠派来的细作打探到的。赵昺故意在这时说出来,就是要揭穿芝麻李的真面目。
芝麻李脸色大变,恼羞成怒:“你胡说八道!来人啊,把这个疯子给我砍了!”
亲兵们纷纷拔刀,朝着赵昺围过来。陈武等人见状,立刻从外面冲进来,瞬间就控制了局面。芝麻李被按在地上,还在挣扎:“你们是谁?敢在濠州城撒野!”
赵昺走到他面前,缓缓掏出一块龙纹玉佩,亮在他眼前:“朕,大宋皇帝赵昺。你说,朕能不能在濠州城撒野?”
芝麻李看着玉佩上的龙纹,顿时面如死灰,再也说不出话来。
朱元璋的旧部们见状,纷纷跪了下去,激动地喊道:“参见陛下!陛下万岁!”
朱重八也跪了下去,眼神坚定:“陛下,濠州的事,就交给贫僧吧!”
赵昺扶起他们,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终于松了口气——濠州,算是稳住了。而他找到的这颗星火,也终于要开始燎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