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脚下有个靠山屯,屯子东头住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汉,名叫王老疙瘩。这人老实巴交,平日里靠着在山脚种几分薄田,农闲时挑个粪担子走街串巷收粪积肥,换几个小钱度日。
这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天寒地冻。王老疙瘩从邻村收了一担粪肥往家赶,走到半道,忽见路边雪地里蜷缩着一只通体火红的狐狸,后腿被捕兽夹子死死咬住,鲜血染红了一片雪地。
“造孽啊,这大冷天的。”王老疙瘩放下粪担,蹲下身来。
那狐狸竟通人性似的,眼里噙着泪光,前爪合十,朝他作揖。王老疙瘩心一软,费了老大劲才掰开兽夹,又从衣襟上扯下布条,给狐狸包扎了伤口。
“走吧走吧,往后机灵点,别再让人逮着了。”王老疙瘩挥挥手。
那狐狸却不急着走,绕着王老疙瘩转了三圈,又朝他粪担子点了点头,这才一瘸一拐消失在树林深处。
王老疙瘩没把这事放心上,照旧每日挑粪担粪。可打那以后,怪事就来了。
先是村里人发现,王老疙瘩那粪担子虽然装满粪肥,却从不招苍蝇,反而隐隐有股柏木香气。更奇的是,凡是他积的粪肥上到地里,那庄稼长得格外旺相。别人家玉米秆子一人高,他家玉米能蹿上一房高;别人家南瓜碗口大,他家南瓜磨盘大。
屯子里开始有传言,说王老疙瘩遇上了狐仙,得了神通。
王老疙瘩自己心里也嘀咕。自打救了那狐狸,他每晚都做同一个梦,梦里有个穿红袍的白胡子老头,笑眯眯地喊他“恩公”,还教他如何调配粪肥,何时下地播种。
这天清晨,王老疙瘩刚起床,就听见门外有响动。开门一看,门外放着两筐上好的山鸡蛋,个个都有拳头大。四下张望,只见一道红影一闪而过。
王老疙瘩心里明白了七八分,朝着红影消失的方向拱拱手:“胡三爷,多谢了!”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王老疙瘩每天早起门前都有东西——有时是山鸡野兔,有时是蘑菇山果,最多的是鸡蛋,用草编的篮子装着,个个新鲜。
王老疙瘩知是狐仙报恩,也不推辞,收了这些东西,偶尔换些油盐,大多分给了屯里孤寡老人。
转眼开春,该下地播种了。王老疙瘩按照梦中白胡子老头指点,把粪肥调配得恰到好处,下到地里。果然,没出半月,苗子就绿油油地冒了头,比旁人早了整整十天。
屯西头的赵老歪坐不住了。这赵老歪是屯里有名的懒汉,整天想着不劳而获。他听说王老疙瘩得了狐仙相助,眼红得不得了,暗中盯了王老疙瘩好几日。
这天半夜,赵老歪猫在王老疙瘩家柴火垛后,果然看见一只红毛狐狸叼着一篮鸡蛋轻手轻脚走到门前放下。赵老歪心想:“要是我逮住这狐狸,不就也能得仙家保佑了吗?”
第二天,赵老歪偷偷在王老疙瘩门前设了套索,藏在树后等着。
月上中天时,那红狐狸果然又来了。刚走到门前,就被套索套住了后腿。狐狸惊慌挣扎,赵老歪跳出来就要扑上去。
就在这时,王老疙瘩闻声开门出来,见状大怒:“赵老歪!你干什么!”
“我、我抓狐狸碍你什么事!”赵老歪梗着脖子说。
王老疙瘩上前解开套索,放走狐狸,转身指着赵老歪鼻子骂道:“胡三爷是保家仙,是你能随便抓的吗?赶紧滚!”
赵老歪灰溜溜跑了,心里却更加嫉恨。
春去秋来,王老疙瘩的庄稼又获丰收,粮仓堆得满满当当。他慷慨地分给屯里困难户,声望越来越高。
这年冬天,屯里来了个游方道士,自称能通阴阳,知吉凶。赵老歪觉得机会来了,把道士请到家,好吃好喝招待,然后悄悄问:“道长,那王老疙瘩是不是使了什么妖法?”
道士眯眼掐指一算,神秘地说:“非也非也,那是狐仙报恩。不过嘛...狐仙毕竟是异类,若过度依赖,恐有反噬。”
赵老歪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没过几天,屯里开始流传谣言,说王老疙瘩与狐妖勾结,用妖法催生庄稼,那些粮食吃了会中邪。起初没人信,可赵老歪添油加醋,说得有鼻子有眼,渐渐就有人疑心起来。
恰巧这时,屯里几个孩子突发高烧,口说胡话。赵老歪趁机煽风点火:“看吧看吧,这就是吃了王老疙瘩家的粮食中的邪!”
恐慌像瘟疫一样传开。一些村民聚集到王老疙瘩家门前,要求他交出狐仙,离开靠山屯。
王老疙瘩百口莫辩,对着众人说:“我王老疙瘩行事光明磊落,胡三爷虽是异类,却比有些人更知恩图报。你们若不信,今晚月圆之时,可来此见证真相。”
是夜,月明如昼。全村人聚在王老疙瘩院外,鸦雀无声。
子时一到,院中突然升起一团白雾,雾中走出一位红袍白须的老者,仙风道骨,正是胡三爷。
胡三爷朝众人拱手道:“老朽乃长白山修炼五百年的狐仙,因受王恩公救命之恩,特来报答。诸位乡亲吃的粮食,非但不是妖物,反而沾染了山中灵气,有益身心。那几个孩子不过是受了风寒,老朽已采来草药,服下便好。”
说罢,胡三爷袖中飞出几包草药,精准地落在患病孩子家的门前。
众人见状,纷纷跪拜谢罪。
胡三爷又看向缩在人群后的赵老歪:“至于你这小人,心术不正,今日便小惩大诫。”
只见他拂尘一挥,赵老歪突然浑身瘙痒,满地打滚,身上长出许多红疹,三日后方才消退。
自此,靠山屯立下规矩:敬狐仙,行善事。王老疙瘩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下葬那天,有人看见一只红狐狸在他坟前拜了三拜,化作青烟消失在长白山中。
而“胡三爷的粪担子”这个故事,也在东北民间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保家仙传说中独特的一笔。
这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天寒地冻。王老疙瘩从邻村收了一担粪肥往家赶,走到半道,忽见路边雪地里蜷缩着一只通体火红的狐狸,后腿被捕兽夹子死死咬住,鲜血染红了一片雪地。
“造孽啊,这大冷天的。”王老疙瘩放下粪担,蹲下身来。
那狐狸竟通人性似的,眼里噙着泪光,前爪合十,朝他作揖。王老疙瘩心一软,费了老大劲才掰开兽夹,又从衣襟上扯下布条,给狐狸包扎了伤口。
“走吧走吧,往后机灵点,别再让人逮着了。”王老疙瘩挥挥手。
那狐狸却不急着走,绕着王老疙瘩转了三圈,又朝他粪担子点了点头,这才一瘸一拐消失在树林深处。
王老疙瘩没把这事放心上,照旧每日挑粪担粪。可打那以后,怪事就来了。
先是村里人发现,王老疙瘩那粪担子虽然装满粪肥,却从不招苍蝇,反而隐隐有股柏木香气。更奇的是,凡是他积的粪肥上到地里,那庄稼长得格外旺相。别人家玉米秆子一人高,他家玉米能蹿上一房高;别人家南瓜碗口大,他家南瓜磨盘大。
屯子里开始有传言,说王老疙瘩遇上了狐仙,得了神通。
王老疙瘩自己心里也嘀咕。自打救了那狐狸,他每晚都做同一个梦,梦里有个穿红袍的白胡子老头,笑眯眯地喊他“恩公”,还教他如何调配粪肥,何时下地播种。
这天清晨,王老疙瘩刚起床,就听见门外有响动。开门一看,门外放着两筐上好的山鸡蛋,个个都有拳头大。四下张望,只见一道红影一闪而过。
王老疙瘩心里明白了七八分,朝着红影消失的方向拱拱手:“胡三爷,多谢了!”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王老疙瘩每天早起门前都有东西——有时是山鸡野兔,有时是蘑菇山果,最多的是鸡蛋,用草编的篮子装着,个个新鲜。
王老疙瘩知是狐仙报恩,也不推辞,收了这些东西,偶尔换些油盐,大多分给了屯里孤寡老人。
转眼开春,该下地播种了。王老疙瘩按照梦中白胡子老头指点,把粪肥调配得恰到好处,下到地里。果然,没出半月,苗子就绿油油地冒了头,比旁人早了整整十天。
屯西头的赵老歪坐不住了。这赵老歪是屯里有名的懒汉,整天想着不劳而获。他听说王老疙瘩得了狐仙相助,眼红得不得了,暗中盯了王老疙瘩好几日。
这天半夜,赵老歪猫在王老疙瘩家柴火垛后,果然看见一只红毛狐狸叼着一篮鸡蛋轻手轻脚走到门前放下。赵老歪心想:“要是我逮住这狐狸,不就也能得仙家保佑了吗?”
第二天,赵老歪偷偷在王老疙瘩门前设了套索,藏在树后等着。
月上中天时,那红狐狸果然又来了。刚走到门前,就被套索套住了后腿。狐狸惊慌挣扎,赵老歪跳出来就要扑上去。
就在这时,王老疙瘩闻声开门出来,见状大怒:“赵老歪!你干什么!”
“我、我抓狐狸碍你什么事!”赵老歪梗着脖子说。
王老疙瘩上前解开套索,放走狐狸,转身指着赵老歪鼻子骂道:“胡三爷是保家仙,是你能随便抓的吗?赶紧滚!”
赵老歪灰溜溜跑了,心里却更加嫉恨。
春去秋来,王老疙瘩的庄稼又获丰收,粮仓堆得满满当当。他慷慨地分给屯里困难户,声望越来越高。
这年冬天,屯里来了个游方道士,自称能通阴阳,知吉凶。赵老歪觉得机会来了,把道士请到家,好吃好喝招待,然后悄悄问:“道长,那王老疙瘩是不是使了什么妖法?”
道士眯眼掐指一算,神秘地说:“非也非也,那是狐仙报恩。不过嘛...狐仙毕竟是异类,若过度依赖,恐有反噬。”
赵老歪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没过几天,屯里开始流传谣言,说王老疙瘩与狐妖勾结,用妖法催生庄稼,那些粮食吃了会中邪。起初没人信,可赵老歪添油加醋,说得有鼻子有眼,渐渐就有人疑心起来。
恰巧这时,屯里几个孩子突发高烧,口说胡话。赵老歪趁机煽风点火:“看吧看吧,这就是吃了王老疙瘩家的粮食中的邪!”
恐慌像瘟疫一样传开。一些村民聚集到王老疙瘩家门前,要求他交出狐仙,离开靠山屯。
王老疙瘩百口莫辩,对着众人说:“我王老疙瘩行事光明磊落,胡三爷虽是异类,却比有些人更知恩图报。你们若不信,今晚月圆之时,可来此见证真相。”
是夜,月明如昼。全村人聚在王老疙瘩院外,鸦雀无声。
子时一到,院中突然升起一团白雾,雾中走出一位红袍白须的老者,仙风道骨,正是胡三爷。
胡三爷朝众人拱手道:“老朽乃长白山修炼五百年的狐仙,因受王恩公救命之恩,特来报答。诸位乡亲吃的粮食,非但不是妖物,反而沾染了山中灵气,有益身心。那几个孩子不过是受了风寒,老朽已采来草药,服下便好。”
说罢,胡三爷袖中飞出几包草药,精准地落在患病孩子家的门前。
众人见状,纷纷跪拜谢罪。
胡三爷又看向缩在人群后的赵老歪:“至于你这小人,心术不正,今日便小惩大诫。”
只见他拂尘一挥,赵老歪突然浑身瘙痒,满地打滚,身上长出许多红疹,三日后方才消退。
自此,靠山屯立下规矩:敬狐仙,行善事。王老疙瘩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下葬那天,有人看见一只红狐狸在他坟前拜了三拜,化作青烟消失在长白山中。
而“胡三爷的粪担子”这个故事,也在东北民间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保家仙传说中独特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