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子不大,拢共百十来户人家。屯东头住着个姓孙的赤脚医生,人称孙半仙,倒不是说他真能通灵算命,而是他医术高明,尤其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山民们敬重他,便给了这么个绰号。
孙半仙年过四十才得了一子,取名宝柱,疼爱有加。这宝柱打小聪明伶俐,十六岁便跟着父亲学医,二十出头已能独当一面。可惜孙半仙在宝柱二十五岁那年染病去世,留下他独自撑起医馆。
这年寒冬腊月,大雪封山,宝柱出诊归来已是深夜。路过老林子时,忽见雪地中躺着一团火红的东西。近前一看,竟是只通体赤红的狐狸,腿上夹着猎户设置的铁夹,鲜血染红了一片雪地。
那狐狸见有人来,眼中竟流露出哀求之色。宝柱心善,当即蹲下身来,轻声道:“莫怕,我帮你解开。”
他费了好大劲才掰开铁夹,又从药箱中取出金疮药为狐狸包扎。那狐狸极通人性,不叫不闹,任由宝柱处置伤口。
“这天寒地冻的,你伤得这么重,放你在这里必死无疑。”宝柱自言自语道,“不如随我回家,养好伤再放你归山。”
狐狸仿佛听懂了般,轻轻点头。宝柱大惊,心知这狐狸非同寻常,便小心将它抱起,裹在棉衣中带回家中。
回到家后,宝柱将狐狸安置在偏房,每日换药喂食,悉心照料。奇怪的是,这狐狸恢复极快,不到十日伤口便愈合如初。更奇的是,自打狐狸来后,宝柱家中总有些怪事——早上起床时,早饭已做好热在锅里;外出归来时,家中一尘不染;药柜里的药材不知何时已被分门别类整理妥当。
宝柱心中疑惑,这日假装出门,实则躲在窗外暗中观察。只见那红狐走到院中,四下张望后,忽然人立而起,脱去狐皮,竟化作一个红衣女子,容貌秀丽,眉目如画。她轻车熟路地走进厨房,开始生火做饭。
宝柱看得真切,心中大惊,推门而入。那女子惊慌失措,欲取狐皮逃走,却被宝柱抢先一步将狐皮抓在手中。
“你、你到底是何方神圣?”宝柱颤声问道。
女子见事已败露,只得盈盈下拜:“恩公莫怕,我乃长白山修炼三百年的狐仙,人称红玉。那日遭猎户暗算,幸得恩公相救。这些日子叨扰,只为报恩。”
宝柱见红玉言语诚恳,又念及她这些日并无恶意,便渐渐放下戒心,将狐皮还给了她。自此,一狐一人相处日渐融洽。红玉不仅操持家务,还常与宝柱探讨医术,她虽为狐身,却见识广博,对草药特性了如指掌。
转眼冬去春来,红玉伤势早已痊愈,却并未离去。宝柱心中暗生情愫,红玉也对这善良忠厚的郎中颇有好感。这年端午,二人简单办了婚事,成了夫妻。
婚后,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医馆越发红火。红玉医术精湛,尤擅妇科儿科,附近村民都称她为“红衣娘娘”。更奇的是,经她手抓的药,药效似乎格外显着,许多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
然而好景不长,靠山屯来了个游方道士,自称青云道长,在屯西头开了间小道观。这道士有些真本事,能观气望色,一日偶然路过宝柱医馆,当即察觉馆内有妖气萦绕。
次日,青云道长假意前来求医,红玉出面接待。道长一眼便识破她真身,却不动声色,回去后便开始在屯中散布谣言,说宝柱医馆有妖孽作祟,病人服用的实则是妖术炮制的迷魂汤。
起初村民并不相信,但青云道长又暗中使坏,在几个前来求诊的病人身上做了手脚,让他们服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一时间,流言四起,医馆门可罗雀。
红玉心知是道士作祟,却苦于无法自证清白。更糟的是,她发现自己已有身孕。狐仙与人结合本就逆天而行,怀孕后法力大减,难以维持人形。
一晚,红玉现出原形在院中吸收月华修炼,被邻居王婆偶然看见。翌日,“宝柱媳妇是狐狸精”的消息便传遍了全村。
青云道长趁机煽风点火,带领一群村民围住医馆,要求宝柱交出狐妖。
“乡亲们,人妖殊途,妖物只会带来灾祸!若不除之,靠山屯必有大难!”青云道长义正词严。
宝柱挡在门前,大声道:“红玉虽为狐身,却从未害人,反而救治了多少乡亲?你们摸着良心说说,她可曾做过半点坏事?”
人群中曾受红玉恩惠者皆低头不语。然而恐惧终究战胜了感恩,村民们要求红玉现形对质。
正当僵持不下时,门吱呀一声打开,红玉缓步走出。她面色苍白,却依旧镇定自若。
“道长既说我是妖,可否当众验证?”红玉直视青云道长。
道长冷笑:“妖孽还敢狡辩!待我施法,必让你原形毕露!”
说罢,他取出一道符咒,口念咒语。然而符咒飞向红玉,却在她面前三尺处自燃成灰。青云道长大惊,又取出桃木剑刺去,红玉不躲不闪,只轻轻吹了口气,桃木剑竟从中断裂。
“你、你为何不怕道家法器?”道长骇然。
红玉微微一笑:“我修炼正道,积德行善,早已超脱妖道,何惧法器?”
原来,红玉三百年来严守戒律,只采天地灵气、月华精粹修炼,从未害人性命,反而广积善缘,道家法器自然伤她不得。
青云道长恼羞成怒,从袖中取出一面古镜:“此乃照妖镜,任你道行再高,也难掩本来面目!”
古镜照向红玉,镜中果然显现狐形。村民见状大哗,纷纷后退。
就在此时,屯中最年长的李老太公拄着拐杖赶来:“都住手!”
李老太公德高望重,他一开口,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红衣娘娘是狐是人有何重要?”李老太公环视众人,“自她来后,屯中可有人遭殃?生病的孩子是谁救活的?难产的妇人是谁保住的?去年瘟疫,又是谁不眠不休配制汤药?”
他转向青云道长:“倒是这位道长,来了不过月余,便收取了多少‘驱邪’费用?王老六家的牛死了,是不是你说是妖孽作祟,收了二十两银子做法事?”
人群中开始窃窃私语,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指责道长敛财骗人。
青云道长见势不妙,欲溜之大吉,却被村民团团围住。这时,红玉却开口为他求情:“诸位乡亲,道长也是为民除害心切,只是未明真相。还请放他离去吧。”
众人感佩红玉宽宏大量,遂让开道路。青云道长满面羞惭,向红玉深深一揖:“贫道修行半世,今日方知正道在心不在形。多谢娘娘点化。”说罢飘然而去。
风波过后,红玉更加受村民敬重。十月怀胎,她生下一子,取名瑞儿。这孩子聪慧异常,三岁能文,五岁能医,十四岁便名扬四方,人称“小神医”。
瑞儿十八岁那年,红玉将宝柱唤至榻前:“夫君,我缘尽于此,今夜当离去了。”
宝柱大惊:“娘子何出此言?你我夫妻恩爱,何忍分离?”
红玉叹息:“我本狐身,强求人间姻缘已违天道。幸得上天垂怜,许我二十年夫妻情分,又将瑞儿培养成才。如今缘尽,不可强留。”
当晚,红玉取出体内修炼三百年的狐丹,鸽卵大小,晶莹剔透,散发着柔和红光。
“此丹赠你,可保百病不侵。待你寿终,可传于瑞儿,孙家后代悬壶济世者,皆可得其庇护。”
子时整,窗外飞来一团红光,红玉化作狐形,向宝柱三点头,随即跃入光芒中消失不见。
宝柱依红玉嘱咐,将狐丹藏于密处。他活到九十八岁无疾而终,临终前将狐丹传给瑞儿。
瑞儿遵父母之志,一生行医济世,活人无数。孙家后代皆以医传家,每代必出一位神医,据说都曾得狐丹庇护。
靠山屯后改名为狐仙屯,屯中至今立着红衣娘娘庙,香火不绝。每逢初一十五,总有村民前来上香求医,据说诚心祈祷者,常能梦见一红衣女子指点药方,灵验非常。
而长白山中,偶尔还有猎人声称见过一只红狐,身边跟着几只小狐,见人不惊,反似相识般点头示意,然后消失在密林深处。
有人说,那是红玉修行圆满,已成正果,但仍放心不下人间百姓,时常暗中庇佑。也有人说,孙家后代中,偶尔会有孩子天生亲近狐狸,医术天赋异禀,那便是红玉转世归来,再续前缘。
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楚。只有老辈人茶余饭后,还会说起那段狐医结缘的奇事,告诫后人:万物有灵,善有善报,切莫以貌取人,更不可轻易结怨。
孙半仙年过四十才得了一子,取名宝柱,疼爱有加。这宝柱打小聪明伶俐,十六岁便跟着父亲学医,二十出头已能独当一面。可惜孙半仙在宝柱二十五岁那年染病去世,留下他独自撑起医馆。
这年寒冬腊月,大雪封山,宝柱出诊归来已是深夜。路过老林子时,忽见雪地中躺着一团火红的东西。近前一看,竟是只通体赤红的狐狸,腿上夹着猎户设置的铁夹,鲜血染红了一片雪地。
那狐狸见有人来,眼中竟流露出哀求之色。宝柱心善,当即蹲下身来,轻声道:“莫怕,我帮你解开。”
他费了好大劲才掰开铁夹,又从药箱中取出金疮药为狐狸包扎。那狐狸极通人性,不叫不闹,任由宝柱处置伤口。
“这天寒地冻的,你伤得这么重,放你在这里必死无疑。”宝柱自言自语道,“不如随我回家,养好伤再放你归山。”
狐狸仿佛听懂了般,轻轻点头。宝柱大惊,心知这狐狸非同寻常,便小心将它抱起,裹在棉衣中带回家中。
回到家后,宝柱将狐狸安置在偏房,每日换药喂食,悉心照料。奇怪的是,这狐狸恢复极快,不到十日伤口便愈合如初。更奇的是,自打狐狸来后,宝柱家中总有些怪事——早上起床时,早饭已做好热在锅里;外出归来时,家中一尘不染;药柜里的药材不知何时已被分门别类整理妥当。
宝柱心中疑惑,这日假装出门,实则躲在窗外暗中观察。只见那红狐走到院中,四下张望后,忽然人立而起,脱去狐皮,竟化作一个红衣女子,容貌秀丽,眉目如画。她轻车熟路地走进厨房,开始生火做饭。
宝柱看得真切,心中大惊,推门而入。那女子惊慌失措,欲取狐皮逃走,却被宝柱抢先一步将狐皮抓在手中。
“你、你到底是何方神圣?”宝柱颤声问道。
女子见事已败露,只得盈盈下拜:“恩公莫怕,我乃长白山修炼三百年的狐仙,人称红玉。那日遭猎户暗算,幸得恩公相救。这些日子叨扰,只为报恩。”
宝柱见红玉言语诚恳,又念及她这些日并无恶意,便渐渐放下戒心,将狐皮还给了她。自此,一狐一人相处日渐融洽。红玉不仅操持家务,还常与宝柱探讨医术,她虽为狐身,却见识广博,对草药特性了如指掌。
转眼冬去春来,红玉伤势早已痊愈,却并未离去。宝柱心中暗生情愫,红玉也对这善良忠厚的郎中颇有好感。这年端午,二人简单办了婚事,成了夫妻。
婚后,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医馆越发红火。红玉医术精湛,尤擅妇科儿科,附近村民都称她为“红衣娘娘”。更奇的是,经她手抓的药,药效似乎格外显着,许多疑难杂症都能药到病除。
然而好景不长,靠山屯来了个游方道士,自称青云道长,在屯西头开了间小道观。这道士有些真本事,能观气望色,一日偶然路过宝柱医馆,当即察觉馆内有妖气萦绕。
次日,青云道长假意前来求医,红玉出面接待。道长一眼便识破她真身,却不动声色,回去后便开始在屯中散布谣言,说宝柱医馆有妖孽作祟,病人服用的实则是妖术炮制的迷魂汤。
起初村民并不相信,但青云道长又暗中使坏,在几个前来求诊的病人身上做了手脚,让他们服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一时间,流言四起,医馆门可罗雀。
红玉心知是道士作祟,却苦于无法自证清白。更糟的是,她发现自己已有身孕。狐仙与人结合本就逆天而行,怀孕后法力大减,难以维持人形。
一晚,红玉现出原形在院中吸收月华修炼,被邻居王婆偶然看见。翌日,“宝柱媳妇是狐狸精”的消息便传遍了全村。
青云道长趁机煽风点火,带领一群村民围住医馆,要求宝柱交出狐妖。
“乡亲们,人妖殊途,妖物只会带来灾祸!若不除之,靠山屯必有大难!”青云道长义正词严。
宝柱挡在门前,大声道:“红玉虽为狐身,却从未害人,反而救治了多少乡亲?你们摸着良心说说,她可曾做过半点坏事?”
人群中曾受红玉恩惠者皆低头不语。然而恐惧终究战胜了感恩,村民们要求红玉现形对质。
正当僵持不下时,门吱呀一声打开,红玉缓步走出。她面色苍白,却依旧镇定自若。
“道长既说我是妖,可否当众验证?”红玉直视青云道长。
道长冷笑:“妖孽还敢狡辩!待我施法,必让你原形毕露!”
说罢,他取出一道符咒,口念咒语。然而符咒飞向红玉,却在她面前三尺处自燃成灰。青云道长大惊,又取出桃木剑刺去,红玉不躲不闪,只轻轻吹了口气,桃木剑竟从中断裂。
“你、你为何不怕道家法器?”道长骇然。
红玉微微一笑:“我修炼正道,积德行善,早已超脱妖道,何惧法器?”
原来,红玉三百年来严守戒律,只采天地灵气、月华精粹修炼,从未害人性命,反而广积善缘,道家法器自然伤她不得。
青云道长恼羞成怒,从袖中取出一面古镜:“此乃照妖镜,任你道行再高,也难掩本来面目!”
古镜照向红玉,镜中果然显现狐形。村民见状大哗,纷纷后退。
就在此时,屯中最年长的李老太公拄着拐杖赶来:“都住手!”
李老太公德高望重,他一开口,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红衣娘娘是狐是人有何重要?”李老太公环视众人,“自她来后,屯中可有人遭殃?生病的孩子是谁救活的?难产的妇人是谁保住的?去年瘟疫,又是谁不眠不休配制汤药?”
他转向青云道长:“倒是这位道长,来了不过月余,便收取了多少‘驱邪’费用?王老六家的牛死了,是不是你说是妖孽作祟,收了二十两银子做法事?”
人群中开始窃窃私语,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指责道长敛财骗人。
青云道长见势不妙,欲溜之大吉,却被村民团团围住。这时,红玉却开口为他求情:“诸位乡亲,道长也是为民除害心切,只是未明真相。还请放他离去吧。”
众人感佩红玉宽宏大量,遂让开道路。青云道长满面羞惭,向红玉深深一揖:“贫道修行半世,今日方知正道在心不在形。多谢娘娘点化。”说罢飘然而去。
风波过后,红玉更加受村民敬重。十月怀胎,她生下一子,取名瑞儿。这孩子聪慧异常,三岁能文,五岁能医,十四岁便名扬四方,人称“小神医”。
瑞儿十八岁那年,红玉将宝柱唤至榻前:“夫君,我缘尽于此,今夜当离去了。”
宝柱大惊:“娘子何出此言?你我夫妻恩爱,何忍分离?”
红玉叹息:“我本狐身,强求人间姻缘已违天道。幸得上天垂怜,许我二十年夫妻情分,又将瑞儿培养成才。如今缘尽,不可强留。”
当晚,红玉取出体内修炼三百年的狐丹,鸽卵大小,晶莹剔透,散发着柔和红光。
“此丹赠你,可保百病不侵。待你寿终,可传于瑞儿,孙家后代悬壶济世者,皆可得其庇护。”
子时整,窗外飞来一团红光,红玉化作狐形,向宝柱三点头,随即跃入光芒中消失不见。
宝柱依红玉嘱咐,将狐丹藏于密处。他活到九十八岁无疾而终,临终前将狐丹传给瑞儿。
瑞儿遵父母之志,一生行医济世,活人无数。孙家后代皆以医传家,每代必出一位神医,据说都曾得狐丹庇护。
靠山屯后改名为狐仙屯,屯中至今立着红衣娘娘庙,香火不绝。每逢初一十五,总有村民前来上香求医,据说诚心祈祷者,常能梦见一红衣女子指点药方,灵验非常。
而长白山中,偶尔还有猎人声称见过一只红狐,身边跟着几只小狐,见人不惊,反似相识般点头示意,然后消失在密林深处。
有人说,那是红玉修行圆满,已成正果,但仍放心不下人间百姓,时常暗中庇佑。也有人说,孙家后代中,偶尔会有孩子天生亲近狐狸,医术天赋异禀,那便是红玉转世归来,再续前缘。
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楚。只有老辈人茶余饭后,还会说起那段狐医结缘的奇事,告诫后人:万物有灵,善有善报,切莫以貌取人,更不可轻易结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