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呼吸之间隐藏着什么?人为何非得呼吸不可?-《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你们可曾想过,大明火炮轰鸣时,为何大地颤动、光芒撕裂长空,声势如雷,震慑人心?”

  “为何将士手中的兵器,若久置不用便会锈迹斑斑?倘若不加打磨,终将化为废铁,再难杀敌?”

  “还有……”

  话音未落,整个大殿已然凝滞。

  朱允熥再度开口,声音平静却如重锤落下。

  百官面面相觑,神情呆滞,仿佛被抽去了言语之力。

  前一刻还在思索那些关于日月轮转、四季更替、飞鸟翱翔而人只能步行于地的疑问。

  下一瞬,又一轮更为凌厉的问题扑面而来。

  朱允熥深深吸气,目光如炬。

  他问出了那个直指根本的谜题。

  “为何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不停地呼吸?”

  “在这呼吸之中……”

  “流动的究竟是什么?”

  “为何我们离不开这看似无形的动作?”

  “那进出之间的气息,又是什么?”

  霎时间!

  宫殿陷入死寂。

  众人心头猛然一震,脑海中嗡鸣作响。这种学问,竟比方才所说的“物理”更加深邃、更加紧要!

  不止如此。

  它似乎超越了术数,也压过了地理之学,隐隐透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分量。

  “呼吸!”

  “呼吸之间隐藏着什么?”

  “人为何非得呼吸不可?”

  这一问,令所有人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火炮为何爆裂如天雷?刀剑为何腐朽成渣?人又为何必须呼吸?三殿下,这些问题……当真有解?”

  方孝孺猛地站起,厉声质问。他已经无法再忍。若任其发展下去,儒门所持之道,岂不摇摇欲坠?

  一旦根基动摇,

  纵有万卷经书,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于是他反唇相讥:

  “这些事,与刚才讲的‘物理’有何不同?”

  “不过仍是天地运行之理,何须另立一门学问?”

  “呼吸之间,自然是‘气’!”方孝孺脸色铁青,但仍迅速回应。

  “何种气?”朱允熥立即追问。

  “气便是气!乃天地间的浩然正气,阴阳交汇之所生!”

  方孝孺强硬作答,内心却已波澜起伏。

  随着时间推移,局势悄然生变。

  原本稳固的立场,如今竟似沙塔倾颓。

  若在今日之前,他还自信能集结满朝文武、天下大儒、万千士子,合力抵制那位神秘皇长孙提出的“百工之学”。

  可眼下,随着朱允熥步步为营,条理清晰地阐述己见,

  再加上这两门崭新学问横空出世——

  方孝孺终于察觉。

  自己一方,已然落入下风。

  眼前所见,并非虚妄臆测,而是他们从未触及、甚至从未设想过的未知领域。

  偏偏……

  这些答案,正一点一点揭开世界的本来面目。

  这世间存在着许多无法解释的奥秘,它们藏于风云变幻之中,连古圣先贤也无法一一作答。

  这种深不可测,令人心生敬畏。

  “答案不对!”

  话音落下。

  朱允熥的目光再度落在方孝孺身上。

  随即,他环视大殿众人。

  “无论是方才那震天动地的火炮轰鸣,还是兵器上斑驳的锈迹,又或是人的一呼一吸——”

  “在大哥所赐的这本册子中,都被归结为同一样东西。”

  “氧气。”

  “氧气?”朱允坟站在一旁,眉头紧锁。

  不只是他,在场所有人皆面露疑惑。齐泰、练子宁、方孝孺,乃至孔讷、刘三吾,所有文武官员无不凝神倾听。

  这个词,他们从未听闻。

  朱允熥继续道:

  “书中写道——”

  “火炮发射时的巨大威力,并非凭空而来。那是火药在极短时间内剧烈燃烧,释放出大量气体,迅速膨胀,冲破空气,形成爆鸣与冲击。”

  “铁器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某种成分长期作用的结果,称为氧化。”

  “而人之所以能存活,全赖呼吸中摄取的一种无形之气,它参与体内能量转化,维系生命运转。”

  “这些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都由一种共同的力量驱动。”

  “这力量,名为化学反应。”

  “一切能源的源头,皆源于此。”

  “研究万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学问,叫做化工能源学。”

  “简而言之,便是‘化学’。”

  最后一个字落定,大殿陷入沉寂。

  百官静立,神情恍然。

  他们听懂了每一个字,却难以拼凑出完整的图景。

  那些现象,确实日日可见。

  可从未有人将它们归为一类,更不曾揭示其内在联系。

  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却不曾剖析天地运行之理。

  “氧气……竟真是如此?”

  “若世间万事皆有规律可循,是否意味着,我们也能掌握其中法则?”

  “倘若这些能量变化可以被引导、被利用……”

  工部诸人低声议论,语气激动。

  人群中,一名年轻官员目光灼灼,死死盯着那本手册。

  他是沈用。

  昔日钟山“书屋”中的杰出匠才,如今军器监中最受倚重之人。此次火炮改良,首功归他。

  原本,他无意出席今日朝会。

  若非秦文用特地点名,提及皇帝或将过问“铁轨与蒸汽机”进展,他此刻早已埋首作坊。

  而现在,他只觉血脉贲张。

  心跳如鼓。

  今日这一趟。

  来得值了。

  物理。

  化学。

  这两个词,像两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荡开层层涟漪。

  大明从未有过这样的名称,也从未有人探讨过其中深意。

  可直觉告诉他,它们并非虚妄,而是通往真实世界的钥匙。

  作为少数能踏入【秘密之地】翻阅“书籍”的工部官员,他早已察觉那些古老卷册中藏着无法理解的符号与图解。

  过去视之为天书,如今却仿佛雾中见光。

  某些被尘封的线索,正缓缓浮现。

  他的指尖微微发颤,呼吸也变得沉重。

  “三殿下……”刘三吾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不容忽视。

  那双平日里昏花的眼睛此刻清明如镜,映出一丝锐利。

  “既然两者皆是探查天地间万物构成与运行之理,何不分合归一?”

  朱允熥没有回避,也不似面对齐泰时那般针锋相对。

  他轻轻翻开手中册子,纸页沙沙作响。

  “刘老先生。”

  “大哥留下的这本《十二年基础教育手册》,早有安排。”

  “所谓六科,并非定数,实为七科。另有其一,名为‘自然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