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二皇孙来了!-《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方才所说,皆是大明自身之变革。若要彻底解决草原之患,尚缺最关键的一环。”

  话锋一转,那年轻人再度开口,打断了杨士奇的思绪。

  他猛地抬头,声音微颤:“难道……还有后续?”

  只见对方神色淡然,嘴角轻扬。

  “此前所论,皆属内政。”

  “既然是应对强敌,自然要有根治之法。”

  “杨兄可曾想过,无论草原游牧,还是中原农耕。”

  “归根结底,支撑政权的根本,不过是‘人’罢了。”

  “而这最后一策,正是围绕‘人’而设。”

  “草原之人。”

  杨士奇瞳孔微缩,心跳加剧。

  “一切战争,根源在于生存。”

  “每逢寒冬,草木枯竭,牲畜难养,他们唯有南下求生。”

  “既是为缓解人口压力,也是为抢夺粮食活命。”

  “弯刀与骏马,成了他们唯一的依仗。”

  “也正因如此,才催生出无数野心勃勃之徒。”

  “大明必须摧毁的,是他们的根基,还有那些妄图称霸的野心之徒!”

  杨士奇心头一震。

  脑海中仿佛有光闪过。

  “要怎么做?”

  “很简单。”

  “盯住马匹,盯住弯刀。”

  年轻人嘴角微扬,笑意却让杨士奇脊背发凉。

  “断了他们养马的路。”

  “叫那弯刀,永世不得出鞘。”

  杨士奇声音发紧:“你指的是……”

  “草原的草。”

  “留着,给牛羊啃食便是。”

  杨士奇猛然起身,脸色骤变。

  他懂了。

  全懂了。

  可眼前的青年却朗声大笑。

  “但在那之前——”

  “得让大明的军队……”

  “彻底压住他们五百年!”

  话音落地。

  杨士奇如遭雷击,站立不稳。

  这些话语,每一句都与朝中近来的举措暗中呼应。

  他忽然觉得,朝廷这些年所行之事,竟似都在为此刻铺路。

  而眼前这人。

  寥寥数语,便将一切串联成势。

  尤其是最后两句。

  敌人的铁骑之所以横行,靠的是快马与利刃。

  如今,大明针对“边患根源、永绝后患”的真正答案——

  已然浮现!

  呼……

  呼……

  他喘息急促,思绪翻涌。

  能说出这番话的人,绝非寻常之辈。

  更可怕的是,这些话,竟与大明近年来的变革丝丝入扣。

  仿佛所有改制,早就在悄然指向这一终局。

  再细看那面容……

  似曾相识……

  “面容……?”

  他低声呢喃。

  忽然瞳孔骤缩,满目震惊。

  这……怎么可能!

  太像了!

  三皇孙!

  那么现在,站在他面前的——

  难道是……

  皇长孙!

  朱雄英!!!

  心神剧震,血脉贲张。

  他猛地抬头,目光急扫前方。

  可方才还侃侃而谈的年轻人,已无影无踪。

  “哐当”一声,他冲出门外,四下搜寻。

  早已空无一人。

  而此刻自己反被从旁走来的数人围住。

  “想跑?你逃不掉的,马上就要问罪!”

  “滚开!”

  杨士奇怒喝,一把推开挡路的文官。

  环顾四周,不见踪迹。

  “竟敢推我?”

  “抓起来!这人要逃!”

  方才被推倒在地的人猛然站起,满脸怒气。

  他正要发作,却被身边人一把拉住。

  “别冲动,周围这么多人在看着。高兄已经去请齐大人了,那人竟敢假借皇长孙之名推荐人选,这罪名可不小,迟早得付出代价。”

  “咱们等会再收拾他也不迟。”

  “是啊,我们盯他半天了,原以为他背后有同党,结果孤身一人,越发不能让他溜了。”

  话出口时并未多想,却有人听得心头一震。

  杨士奇猛然抬头,脱口而出:“你们刚才说什么?”

  “难道没人和我说过话吗?”

  这话一出,四周百姓纷纷侧目,眼神里满是讥讽。

  “疯了吧?”

  “打从一开始,就你一个人自言自语,谁搭理你了?”

  “我们都当你是唱戏的看呢。”

  杨士奇脊背发凉,可他分明记得……

  不对!

  不对!

  若真是如此,那他之前的猜测——竟是对的?

  那位神秘人物,真的是皇长孙!

  他太清楚这些日子京城里流传的传闻了。

  那位皇长孙,行踪不定,来去无影。

  能在百姓中掀起这般风浪的,除了皇长孙,还能是谁?

  杨士奇心中惊涛翻涌,既觉骇然,又隐隐生出一丝欣喜。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真的与皇长孙照过面。

  可眼下情形,似乎已不容他细想。

  忽然,人群骚动起来。

  “来了!高兄到了!”

  “快看高兄身边的那位……那是齐大人!”

  “真的是齐泰大人?可他身旁那年轻人是谁?怎么齐大人都毕恭至敬地跟着?”

  杨士奇急忙望去。

  远处,一位身形清瘦的青年走在前头,齐泰紧随其后,神情恭敬。

  “嘶——”

  不少人倒抽冷气,脑海中闪过近日京城接连不断的文会盛况,还有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

  那些事,似乎都与一位年轻皇子有关。

  而眼前这位青年的身份,已然昭然若揭。

  是二皇孙!

  在众多学子屏息凝望之中,朱允炆与齐泰终于走近。

  朱允炆目光一扫,很快定格在一人身上。

  “那就是杨士奇?”

  先前报信的年轻人赶紧躬身:“回二皇孙,正是此人!他公然声称受皇长孙举荐,胆大妄为!”

  “哦?”

  朱允炆缓步上前,神色平静。

  这些日子,京城里冒出了不少借“皇长孙”之名招摇撞骗之徒。

  换作旁人,他根本不会亲自露面。

  但此人不同。

  他清楚知道,眼前这个书生,将是未来大明五朝元老,连四叔都曾赞不绝口。

  他特意前来,只为亲眼一见。

  也想试试,能否将其纳入麾下。

  更想知道,为何他会说出那句“皇长孙举荐”。

  “杨士奇?”朱允炆直呼其名,语气沉稳。

  “没错。”杨士奇神色如常,从周围人的神情中,已察觉出那人的身份。

  “你竟敢如此放肆!”朱允炆猛然厉声呵斥。

  “皇长孙之名,是你能随意提起的?”

  “你可知晓,近日京城里那些胡作非为之人,是如何被处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