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男拿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曹集镇炸开了锅。
一个农家子弟,考上了全国顶尖的学府,这在十里八乡,是破天荒的大事。亲戚们提着鸡蛋、红糖上门道贺,街坊邻居挤在李家门口,想沾沾“文曲星”的光。有人甚至偷偷摸摸地捡起李家院墙外的落叶,说是要拿回去给孩子垫在枕头下,能开智慧。
李二男却异常平静。
他没有像别人那样喜形于色,而是立刻钻进书房,关上门,点上一炷安神香。香烟袅袅升起,在空气中盘旋,带着一股沉静的檀香味。他从书架最底层,取出那本用红绸包裹的《协纪辨方书》,这是比《玉匣记》更古老、更权威的择日典籍。
儿子的人生,即将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他必须为他选一个万无一失的日子,一个能助他青云直上的“文昌吉日”。
他翻开书页,手指在密密麻麻的干支、神煞、星宿间游走。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唇无声地翕动,仿佛在与看不见的神明对话。窗外的喧嚣,此刻与他无关。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那些古老的符号和它们背后蕴含的宇宙法则。
三天三夜,他几乎没合眼。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时,他终于停下了笔。他用朱砂,在一张黄纸上,郑重地写下了一个日期和时辰:“癸巳年七月廿一,辰时(7-9点)。”
这是他能找到的,唯一一个“天德合”、“月德合”,且“文昌”、“天乙贵人”同临的黄道吉日。此日出行,大利学业,能得贵人扶持,前途无量。
他把儿子叫到跟前,神情严肃得像在举行一场祭祀。
“记住,”他一字一顿地说,“火车票买G1234次,座位号必须是08号。到了学校,先去东面的宿舍楼报到,千万别走西门。吃饭要挑食堂靠南的窗口,那里是你的‘文昌位’。”
李三男看着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憔悴的脸,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父亲是为了他好,可这些繁琐的规矩,让他感到窒息。但他终究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三男到了北京,一切都按父亲的指示行事。
他买了G1234次列车的08号座位,那是一个靠窗的位置,视野开阔。他特意选了东面的宿舍楼,每天早上,都会从东门进入校园。他甚至养成了习惯,每次去食堂,都会径直走向靠南的那个窗口。
起初,他觉得这只是心理安慰。可渐渐地,他发现,事情似乎真的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那个靠南的窗口,打菜的阿姨特别和善,总是给他多打一块肉。他经常在那里遇到同系的一个学长,那位学长后来成了他的导师,对他照顾有加。他住的宿舍楼,恰好是哲学系研究生助教的宿舍,他因此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学术资源。
他开始怀疑,难道父亲的那些“玄学”,真的有用?
他把这个疑问写在信里,寄回了家。李二男收到信后,只是笑了笑,在回信里写道:“天机不可泄露,信则有,不信则无。你只需照做便是。”
李三男不再追问。他开始认真对待父亲的每一个指示,甚至在写论文遇到瓶颈时,也会翻出黄历,看看哪天是“开笔吉日”。他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前所未有的平和与专注。
博士答辩那天,他抽到的题目,恰好是他前一天晚上,在“文昌日”的辰时,反复默念过的。他顺利通过,成为了北大哲学系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消息传回家乡,李二男站在院子里,仰头望着北方的天空,老泪纵横。他知道,自己的“道”,又一次被验证了。
与儿子的顺遂不同,女儿李小花的路,走得更为坎坷。
她从小就是个倔强的孩子,对父亲的那一套深恶痛绝。高中毕业后,她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去深圳打工。她说:“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
李二男为此愁白了头发。他深知外面的世界险恶,女儿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万一有个闪失,他该如何是好?他劝不动女儿,只能退而求其次,为她准备一份特殊的“护身符”。
他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为女儿推演行程。他不仅要选一个“出行吉日”,还要算出她沿途会经过的所有节点。航班号、车牌尾号、服务区的名字……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气运的流转。
最后,他将所有的信息,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张红纸上。红纸是用朱砂染的,上面的文字,是用金粉调和的墨汁写就。他还在纸的四角,画了四个小小的符咒,那是他从一本残破的道藏里学来的,据说能辟邪挡煞。
临行前,他把红纸交给女儿,语重心长地说:“小花,爸不拦你。但你一定要把这张纸带在身上,照上面写的去做。服务区要选带‘木’字旁的,比如‘林海’、‘森源’,能补你命里缺的木气。”
李小花虽然不情愿,但看到父亲苍老的面容和恳切的眼神,还是接过了那张红纸。她把它塞进行李箱的夹层里,心想,就当是哄父亲开心吧。
路上,很奇怪,服务区停靠的地方都有木字——李家店,沐县,杳集...
在深圳的日子,并不如李小花想象的那般精彩。
她找了一份文员的工作,工资微薄,工作枯燥。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姓陈,看起来斯文儒雅,对她也颇为关照。她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老板。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听到同事的闲聊,才知道陈老板已经结婚多年,而且风评极差,经常骚扰女员工。
李小花慌了。她想辞职,但又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就在她彷徨无助的时候,她想起了父亲给她的那张红纸。
她翻出行李箱,找出那张已经有些皱巴巴的红纸。上面写着,她会在“丙午月,庚子日”遇到一个“天乙贵人”,此人能助她脱离困境。
她算了算日子,就是下周。
她半信半疑地等着。到了那天下午,公司突然来了一个重要的客户。陈老板亲自接待,让她去泡茶。她端着茶盘走进会议室,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位上的男人。
那是一个气质非凡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眼神锐利而温和。他接过她递来的茶,不经意间,目光在她胸前的工牌上停留了一秒。
会议结束后,那个男人找到了她。他说,他是陈老板的合作伙伴,也是这家公司的投资人。他看中了她的踏实和细心,想挖她去自己的公司,做私人助理。
李小花犹豫了。她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新的陷阱。
就在这时,她想起了红纸上的另一句话:“贵人姓氏带‘王’,可托付终身。”
她抬头,看向那个男人的名片——汪建国。
她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她答应了。后来,她才知道,汪建国不仅是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他欣赏她的独立和坚韧,尊重她的想法和选择。两人日久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礼那天,李小花特意回了一趟曹集镇。她跪在父亲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爸,我错了。”她流着泪说,“您给我的那张红纸,救了我。”
李二男扶起女儿,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他知道,自己的“道”,又一次护佑了他的孩子。
从此以后,李二男对“择日”的信仰,达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
他的生活,被一张巨大的、由黄历编织的网牢牢罩住。他以为,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永远顺风顺水。
家里修个水管,要选“成日”,因为“成”代表成功、完成;换块玻璃,要挑“满日”,因为“满”象征圆满、无缺;就连买菜,也要看当天的财神方位,往东走还是往西走。他有一个专门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天的计划,精确到时辰。
他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觉,也不再相信偶然。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定数。只要掌握了这个定数,就能掌控一切。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孤僻。他不再和街坊邻居闲聊,因为他怕他们无意中说出的话,会冲撞了什么。他甚至不敢轻易迈出家门,生怕走错了方位,踩到了“凶煞”。
他成了自己信仰的囚徒。
一个农家子弟,考上了全国顶尖的学府,这在十里八乡,是破天荒的大事。亲戚们提着鸡蛋、红糖上门道贺,街坊邻居挤在李家门口,想沾沾“文曲星”的光。有人甚至偷偷摸摸地捡起李家院墙外的落叶,说是要拿回去给孩子垫在枕头下,能开智慧。
李二男却异常平静。
他没有像别人那样喜形于色,而是立刻钻进书房,关上门,点上一炷安神香。香烟袅袅升起,在空气中盘旋,带着一股沉静的檀香味。他从书架最底层,取出那本用红绸包裹的《协纪辨方书》,这是比《玉匣记》更古老、更权威的择日典籍。
儿子的人生,即将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折点。他必须为他选一个万无一失的日子,一个能助他青云直上的“文昌吉日”。
他翻开书页,手指在密密麻麻的干支、神煞、星宿间游走。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嘴唇无声地翕动,仿佛在与看不见的神明对话。窗外的喧嚣,此刻与他无关。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那些古老的符号和它们背后蕴含的宇宙法则。
三天三夜,他几乎没合眼。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书房时,他终于停下了笔。他用朱砂,在一张黄纸上,郑重地写下了一个日期和时辰:“癸巳年七月廿一,辰时(7-9点)。”
这是他能找到的,唯一一个“天德合”、“月德合”,且“文昌”、“天乙贵人”同临的黄道吉日。此日出行,大利学业,能得贵人扶持,前途无量。
他把儿子叫到跟前,神情严肃得像在举行一场祭祀。
“记住,”他一字一顿地说,“火车票买G1234次,座位号必须是08号。到了学校,先去东面的宿舍楼报到,千万别走西门。吃饭要挑食堂靠南的窗口,那里是你的‘文昌位’。”
李三男看着父亲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憔悴的脸,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父亲是为了他好,可这些繁琐的规矩,让他感到窒息。但他终究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三男到了北京,一切都按父亲的指示行事。
他买了G1234次列车的08号座位,那是一个靠窗的位置,视野开阔。他特意选了东面的宿舍楼,每天早上,都会从东门进入校园。他甚至养成了习惯,每次去食堂,都会径直走向靠南的那个窗口。
起初,他觉得这只是心理安慰。可渐渐地,他发现,事情似乎真的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那个靠南的窗口,打菜的阿姨特别和善,总是给他多打一块肉。他经常在那里遇到同系的一个学长,那位学长后来成了他的导师,对他照顾有加。他住的宿舍楼,恰好是哲学系研究生助教的宿舍,他因此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学术资源。
他开始怀疑,难道父亲的那些“玄学”,真的有用?
他把这个疑问写在信里,寄回了家。李二男收到信后,只是笑了笑,在回信里写道:“天机不可泄露,信则有,不信则无。你只需照做便是。”
李三男不再追问。他开始认真对待父亲的每一个指示,甚至在写论文遇到瓶颈时,也会翻出黄历,看看哪天是“开笔吉日”。他发现,自己的心态,变得前所未有的平和与专注。
博士答辩那天,他抽到的题目,恰好是他前一天晚上,在“文昌日”的辰时,反复默念过的。他顺利通过,成为了北大哲学系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消息传回家乡,李二男站在院子里,仰头望着北方的天空,老泪纵横。他知道,自己的“道”,又一次被验证了。
与儿子的顺遂不同,女儿李小花的路,走得更为坎坷。
她从小就是个倔强的孩子,对父亲的那一套深恶痛绝。高中毕业后,她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去深圳打工。她说:“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
李二男为此愁白了头发。他深知外面的世界险恶,女儿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万一有个闪失,他该如何是好?他劝不动女儿,只能退而求其次,为她准备一份特殊的“护身符”。
他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为女儿推演行程。他不仅要选一个“出行吉日”,还要算出她沿途会经过的所有节点。航班号、车牌尾号、服务区的名字……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气运的流转。
最后,他将所有的信息,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张红纸上。红纸是用朱砂染的,上面的文字,是用金粉调和的墨汁写就。他还在纸的四角,画了四个小小的符咒,那是他从一本残破的道藏里学来的,据说能辟邪挡煞。
临行前,他把红纸交给女儿,语重心长地说:“小花,爸不拦你。但你一定要把这张纸带在身上,照上面写的去做。服务区要选带‘木’字旁的,比如‘林海’、‘森源’,能补你命里缺的木气。”
李小花虽然不情愿,但看到父亲苍老的面容和恳切的眼神,还是接过了那张红纸。她把它塞进行李箱的夹层里,心想,就当是哄父亲开心吧。
路上,很奇怪,服务区停靠的地方都有木字——李家店,沐县,杳集...
在深圳的日子,并不如李小花想象的那般精彩。
她找了一份文员的工作,工资微薄,工作枯燥。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姓陈,看起来斯文儒雅,对她也颇为关照。她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老板。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听到同事的闲聊,才知道陈老板已经结婚多年,而且风评极差,经常骚扰女员工。
李小花慌了。她想辞职,但又怕找不到下一份工作。就在她彷徨无助的时候,她想起了父亲给她的那张红纸。
她翻出行李箱,找出那张已经有些皱巴巴的红纸。上面写着,她会在“丙午月,庚子日”遇到一个“天乙贵人”,此人能助她脱离困境。
她算了算日子,就是下周。
她半信半疑地等着。到了那天下午,公司突然来了一个重要的客户。陈老板亲自接待,让她去泡茶。她端着茶盘走进会议室,一眼就看到了坐在主位上的男人。
那是一个气质非凡的中年男人,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西装,眼神锐利而温和。他接过她递来的茶,不经意间,目光在她胸前的工牌上停留了一秒。
会议结束后,那个男人找到了她。他说,他是陈老板的合作伙伴,也是这家公司的投资人。他看中了她的踏实和细心,想挖她去自己的公司,做私人助理。
李小花犹豫了。她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新的陷阱。
就在这时,她想起了红纸上的另一句话:“贵人姓氏带‘王’,可托付终身。”
她抬头,看向那个男人的名片——汪建国。
她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她答应了。后来,她才知道,汪建国不仅是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个重情重义的好男人。他欣赏她的独立和坚韧,尊重她的想法和选择。两人日久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
婚礼那天,李小花特意回了一趟曹集镇。她跪在父亲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爸,我错了。”她流着泪说,“您给我的那张红纸,救了我。”
李二男扶起女儿,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他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他知道,自己的“道”,又一次护佑了他的孩子。
从此以后,李二男对“择日”的信仰,达到了近乎偏执的地步。
他的生活,被一张巨大的、由黄历编织的网牢牢罩住。他以为,只要按部就班,就能永远顺风顺水。
家里修个水管,要选“成日”,因为“成”代表成功、完成;换块玻璃,要挑“满日”,因为“满”象征圆满、无缺;就连买菜,也要看当天的财神方位,往东走还是往西走。他有一个专门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天的计划,精确到时辰。
他不再相信自己的直觉,也不再相信偶然。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定数。只要掌握了这个定数,就能掌控一切。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孤僻。他不再和街坊邻居闲聊,因为他怕他们无意中说出的话,会冲撞了什么。他甚至不敢轻易迈出家门,生怕走错了方位,踩到了“凶煞”。
他成了自己信仰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