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八百里加急、宣林凡即刻进京的圣旨,如同被射出弓弦的利箭,带着新君龙景然的焦灼与期盼,消失在了茫茫天际。
然而,圣旨的离去,却并未带走御书房内那股子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的压抑气氛。
殿内的暖炉烧得正旺,银丝碳偶尔爆出一两点细碎的火星,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可这温暖,却丝毫驱散不了在场几位内阁重臣心头的寒意。
龙景然坐在那张曾经属于他父亲的、宽大而又冰冷的龙椅上,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孤家寡人”。
他看着下方那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兵部尚书陈敬德吹胡子瞪眼,一脸的杀气腾腾;
户部尚书则苦着张脸,仿佛全天下的穷鬼都欠着他钱;
吏部尚书张廷玉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像一尊入定的泥菩萨。
就在刚才,他雷霆震怒,将东南水师提督革职查办的旨意下了,也将求援的信使派了出去。
可然后呢?
然后就是这无休无止的争吵和推诿。
曾经他是那个在工地跟着林凡屁股后面,为了一斤白菜跟大妈磨嘴皮子的“后勤总管”,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现在他却要坐在这里,面对着边疆的烽火、水师的惨败和一个烂到骨子里的烂摊子。
这角色的转变,快得让他有些喘不过气。
他现在无比怀念林凡在身边的日子,那个家伙,不管遇到多大的难题,总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仿佛天塌下来都能当被子盖,三言两语间,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却又偏偏行之有效的点子就冒了出来。
可现在,他只能靠自己。
“陛下,”户部尚书,一个年过六旬、身形干瘦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他那张总是写满了“愁苦”二字的脸上,此刻更是布满了深深的忧虑,“东南危急,老臣心急如焚。然,陈将军请调五万大军,南下千里,这粮草、军械、辎重,每日的耗费都如流水一般。国库……国库实在是……空虚啊!”
他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掏出一方汗巾,擦了擦额角不存在的汗,那模样,活像个即将破产的地主。
“‘大竞争’国策推行以来,各地修路、建学、兴修水利,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这也几乎掏空了国库的家底。如今,实在是没有余力,再支撑一场如此规模的远征了。”
兵部尚书陈敬德一听这话,那火爆脾气当场就炸了。
他“嚯”地一下站了出来,络腮胡子都在抖。
“没钱?!”
他瞪着户部尚書,嗓门洪亮得震得御书房的房梁都在嗡嗡作响,“倭寇的刀都快架到咱们脖子上了,你跟老夫说没钱?!东南沿海的百姓,正在被屠戮,被抢掠!他们的命,难道就不是命吗?!”
“国库没钱,你们户部就不会想办法吗?那些世家大族,哪个不是富得流油?抄没孙、蔡、王、李四家,得来的金山银山呢?都哪去了?!”
户部尚书被他吼得缩了缩脖子,却依旧不依不饶,小声嘀咕道:“陈将军,那抄家的银子,不都投入到皇家图书馆和工商学堂的建设中去了吗?再者说,打仗……打仗打的终究是钱粮。我军水师不利,战船笨重,在倭寇的快船面前处处吃亏,这已是事实。即便再派五万大军过去,也只是陆军,到了海上,还不是两眼一抹黑?这若是再打输了,那才是人财两空,动摇国本啊!”
他这番话,虽然听着丧气,却也说到了点子上。
大周朝,立国以来,向来重陆轻海。
水师的战船,多是用来在内河运兵运粮的,高大威猛,却不适合在变幻莫-测的海上追逐作战。
“你!”陈敬德气得差点拔刀,“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好了!”
龙景然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他看着下面这两个只会窝里斗的肱骨之臣,心中那股子无力感愈发强烈。
“钱的事,朕会想办法。”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君王威严,“现在要议的,是如何退敌!不是让你们在这里给朕哭穷吵架!”
户部尚书见皇帝动了怒,赶紧躬身一揖,他眼珠一转,抛出了一个他早已盘算好的“万全之策”。
“陛下,老臣……老臣有一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陛下,倭寇之强,在于其船快、其人悍,其长于海战。而我大周之强,在于地大物博,在于陆军甲于天下。”
户部尚书慢条斯理地说道,那语气,像个深谋远虑的棋手,“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此乃兵家大忌。水师既然屡战不利,我等何必再在海上与他们纠缠?”
他顿了顿,见龙景然没有打断,便继续道:“老臣以为,当务之急,非是增兵,而是……防守。”
“防守?”兵部尚书陈敬德嗤笑一声,“怎么个防守法?难道让咱们的水师,当缩头乌龟,躲在港口里不出来吗?”
“非也,非也。”户部尚书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尔等皆是莽夫”的智商优越感,“倭寇虽凶,终究是客军作战,人数不多,补给困难,他们所图者,无非是沿海的财物。咱们只需行‘坚壁清野’之策。”
“传令东南沿海各州府,将沿海三十里内的百姓,尽数内迁。所有村镇的粮食、财物,也一并转移。如此一来,倭寇即便登陆,所见者,不过是几座空城,几片荒地。他们抢不到东西,自然会退去。”
“至于沿海的防御,可加强明州等几座大城的城防,再于重要港口,多设炮台,以逸待劳。倭寇若敢攻城,必叫他有来无回!如此,既可避免我军在不善长的海战中徒增伤亡,又能让倭寇无功而返,知难而退。此乃万全之策啊,陛下!”
这番话说完,户部尚书一脸得意,捻着胡须,仿佛已经看到了倭寇垂头丧气、空手而归的画面。
然而,圣旨的离去,却并未带走御书房内那股子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的压抑气氛。
殿内的暖炉烧得正旺,银丝碳偶尔爆出一两点细碎的火星,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可这温暖,却丝毫驱散不了在场几位内阁重臣心头的寒意。
龙景然坐在那张曾经属于他父亲的、宽大而又冰冷的龙椅上,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孤家寡人”。
他看着下方那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兵部尚书陈敬德吹胡子瞪眼,一脸的杀气腾腾;
户部尚书则苦着张脸,仿佛全天下的穷鬼都欠着他钱;
吏部尚书张廷玉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像一尊入定的泥菩萨。
就在刚才,他雷霆震怒,将东南水师提督革职查办的旨意下了,也将求援的信使派了出去。
可然后呢?
然后就是这无休无止的争吵和推诿。
曾经他是那个在工地跟着林凡屁股后面,为了一斤白菜跟大妈磨嘴皮子的“后勤总管”,虽然累,但心里踏实。
现在他却要坐在这里,面对着边疆的烽火、水师的惨败和一个烂到骨子里的烂摊子。
这角色的转变,快得让他有些喘不过气。
他现在无比怀念林凡在身边的日子,那个家伙,不管遇到多大的难题,总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仿佛天塌下来都能当被子盖,三言两语间,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却又偏偏行之有效的点子就冒了出来。
可现在,他只能靠自己。
“陛下,”户部尚书,一个年过六旬、身形干瘦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他那张总是写满了“愁苦”二字的脸上,此刻更是布满了深深的忧虑,“东南危急,老臣心急如焚。然,陈将军请调五万大军,南下千里,这粮草、军械、辎重,每日的耗费都如流水一般。国库……国库实在是……空虚啊!”
他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掏出一方汗巾,擦了擦额角不存在的汗,那模样,活像个即将破产的地主。
“‘大竞争’国策推行以来,各地修路、建学、兴修水利,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可这也几乎掏空了国库的家底。如今,实在是没有余力,再支撑一场如此规模的远征了。”
兵部尚书陈敬德一听这话,那火爆脾气当场就炸了。
他“嚯”地一下站了出来,络腮胡子都在抖。
“没钱?!”
他瞪着户部尚書,嗓门洪亮得震得御书房的房梁都在嗡嗡作响,“倭寇的刀都快架到咱们脖子上了,你跟老夫说没钱?!东南沿海的百姓,正在被屠戮,被抢掠!他们的命,难道就不是命吗?!”
“国库没钱,你们户部就不会想办法吗?那些世家大族,哪个不是富得流油?抄没孙、蔡、王、李四家,得来的金山银山呢?都哪去了?!”
户部尚书被他吼得缩了缩脖子,却依旧不依不饶,小声嘀咕道:“陈将军,那抄家的银子,不都投入到皇家图书馆和工商学堂的建设中去了吗?再者说,打仗……打仗打的终究是钱粮。我军水师不利,战船笨重,在倭寇的快船面前处处吃亏,这已是事实。即便再派五万大军过去,也只是陆军,到了海上,还不是两眼一抹黑?这若是再打输了,那才是人财两空,动摇国本啊!”
他这番话,虽然听着丧气,却也说到了点子上。
大周朝,立国以来,向来重陆轻海。
水师的战船,多是用来在内河运兵运粮的,高大威猛,却不适合在变幻莫-测的海上追逐作战。
“你!”陈敬德气得差点拔刀,“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好了!”
龙景然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打断了两人的争吵。
他看着下面这两个只会窝里斗的肱骨之臣,心中那股子无力感愈发强烈。
“钱的事,朕会想办法。”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君王威严,“现在要议的,是如何退敌!不是让你们在这里给朕哭穷吵架!”
户部尚书见皇帝动了怒,赶紧躬身一揖,他眼珠一转,抛出了一个他早已盘算好的“万全之策”。
“陛下,老臣……老臣有一愚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陛下,倭寇之强,在于其船快、其人悍,其长于海战。而我大周之强,在于地大物博,在于陆军甲于天下。”
户部尚书慢条斯理地说道,那语气,像个深谋远虑的棋手,“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此乃兵家大忌。水师既然屡战不利,我等何必再在海上与他们纠缠?”
他顿了顿,见龙景然没有打断,便继续道:“老臣以为,当务之急,非是增兵,而是……防守。”
“防守?”兵部尚书陈敬德嗤笑一声,“怎么个防守法?难道让咱们的水师,当缩头乌龟,躲在港口里不出来吗?”
“非也,非也。”户部尚书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尔等皆是莽夫”的智商优越感,“倭寇虽凶,终究是客军作战,人数不多,补给困难,他们所图者,无非是沿海的财物。咱们只需行‘坚壁清野’之策。”
“传令东南沿海各州府,将沿海三十里内的百姓,尽数内迁。所有村镇的粮食、财物,也一并转移。如此一来,倭寇即便登陆,所见者,不过是几座空城,几片荒地。他们抢不到东西,自然会退去。”
“至于沿海的防御,可加强明州等几座大城的城防,再于重要港口,多设炮台,以逸待劳。倭寇若敢攻城,必叫他有来无回!如此,既可避免我军在不善长的海战中徒增伤亡,又能让倭寇无功而返,知难而退。此乃万全之策啊,陛下!”
这番话说完,户部尚书一脸得意,捻着胡须,仿佛已经看到了倭寇垂头丧气、空手而归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