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物元年,冬。
京州城,皇宫,御书房。
暖炉里的银丝碳烧得正旺,将殿内烘得温暖如春。
龙景然刚刚处理完几份关于推广新式农具的奏折,正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准备歇口气,殿外却传来一阵急促得近乎失控的脚步声。
一名身着兵部服饰的信使,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身上的铠甲还沾着泥水和血迹,脸上满是惊恐和疲惫,一进殿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带着哭腔。
“陛下!东南急报!八百里加急!”
信使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火漆密封的竹筒,双手高高举过头顶,那竹筒上,竟插着三根黑色的羽毛。
此乃大周最高等级的军事警报,意味着边关有倾覆之危!
龙景然脸上的轻松惬意瞬间凝固,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下御阶,一把夺过那带血的竹筒,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何事如此惊慌?”
信使抬起那张满是污泥的脸,嘴唇哆嗦着,眼中充满了恐惧:“陛下……倭……倭寇犯边!明州、泉州……沿海数十村镇……尽数被破!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明州……明州城……也……也快守不住了!”
“什么?!”
龙景然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仿佛被一柄重锤狠狠砸中,这是他继位以来的第一次收到边关战报。
他颤抖着手,撕开火漆,抽出里面的奏报。
奏报是东南总督手书,字迹潦草,墨迹甚至被水渍晕开,足见其下笔时是何等的仓皇与惊惧。
信中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字字泣血!
自半月前起,一股规模空前的倭寇,突然出现在大周东南沿海。
他们乘坐着一种船体狭长、速度奇快的怪异海船,趁着夜色与浓雾,如蝗虫过境般,疯狂地侵袭着明州、泉州一带的沿海村镇。
他们人虽不多,却个个悍不畏死,手中弯刀锋利,行动迅捷如风。所过之处,村庄被付之一炬,百姓被屠戮一空,财物被劫掠殆尽,连妇女和孩童都未能幸免。
东南总督接到急报,立刻调动大周水师主力前往剿灭。
然而,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大周水师的战船,多是些体型庞大、结构坚固的楼船,虽然高大威猛,宛如海上堡垒,但在那些灵活得如同海鸥般的倭寇快船面前,却显得笨拙不堪。
倭寇从不与水师正面交锋,他们利用快船的速度优势,在水师的舰队中来回穿梭,时而放箭,时而投掷火油弹,打了就跑,滑得像泥鳅。
大周水师的将军,是员宿将,用兵打仗,讲究的是排兵布阵,稳扎稳打。可他那套在陆地上百试百灵的战法,到了这变幻莫测的海上,却处处掣肘。
他数次试图用楼船的体型优势,对倭寇的舰队进行合围,却次次都被对方利用速度和灵活性轻松逃脱,反而被对方的游击战术搞得焦头烂额,损失惨重。
数场海战下来,大周水师竟是被打得节节败退,损兵折将,连一艘倭寇的快船都没能俘获,反而被对方趁机攻破了好几座沿海的县城!
如今,倭寇的舰队更是得寸进尺,兵锋直指整个东南沿海最富庶的明州城!
明州城内守军不足,百姓惊慌,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
“混账!饭桶!一群饭桶!”
龙景然看完奏报,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将那份奏报狠狠地摔在地上,英俊的脸上布满了前所未有的怒火和一种初登大宝便遭此重创的屈辱!
“大周水师!朕每年从国库拨出百万两的军饷养着他们,他们就是这么回报朕的?!数十艘楼船,数万将士,竟连区区一股倭寇都对付不了?!传朕旨意!将那东南水师提督,给朕革职查办!立刻押送回京!”
他怒吼着,那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内回荡,充满了君王的雷霆之怒。
郭伴伴站在一旁,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他知道,这位年轻的新君,是真的动了真怒。
……
当天下午,一场紧急的御前会议,在御书房内召开。
兵部尚书陈敬德,吏部尚书张廷玉,户部尚书……几位内阁重臣悉数到场,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东南的军情急报,早已在他们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诸位爱卿,”龙景然坐在龙椅上,脸色依旧阴沉,那双锐利的眼中,燃烧着怒火,“东南军情,想必各位都已知晓。倭寇猖獗,水师失利,明州危在旦夕。今日召集各位前来,就是要商议一个对策!都说说吧,此事,该当如何应对?”
兵部尚-书陈敬德,一个满脸络腮胡、脾气火爆的老将军,第一个站了出来,声如洪钟:“陛下!倭寇蛮夷,竟敢犯我大周天威,此乃奇耻大辱!臣以为,当立刻增兵!从京畿大营再调拨五万精锐,由微臣亲自率领,南下增援!定要将那帮不知死活的倭寇,杀个片甲不留!”
户部尚书却面露难色,出列道:“陛下,陈将军忠勇可嘉。然,调兵五万,南下千里,人吃马嚼,粮草辎重,耗费巨大。国库刚刚因‘大竞争’国策,拨出大笔款项用于各地建设,如今……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没钱?”陈敬德眼睛一瞪,吹胡子道,“没钱就不会想办法吗?!如今是倭寇打到家门口了!是保家卫国重要,还是你那点银子重要?!”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在御书房内争论不休。
龙景然听得是心烦意乱,他猛地一拍龙椅,怒喝道:“够了!都别吵了!”
他看着眼前这群只会扯皮推诿的老臣,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就在这时,他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一个总是带着几分痞气,却总能创造奇迹的身影。
“郭伴伴!”他猛地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朕旨意!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去马头县!宣帝师林凡,即刻入京!朕,有要事相商!”
京州城,皇宫,御书房。
暖炉里的银丝碳烧得正旺,将殿内烘得温暖如春。
龙景然刚刚处理完几份关于推广新式农具的奏折,正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准备歇口气,殿外却传来一阵急促得近乎失控的脚步声。
一名身着兵部服饰的信使,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身上的铠甲还沾着泥水和血迹,脸上满是惊恐和疲惫,一进殿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带着哭腔。
“陛下!东南急报!八百里加急!”
信使从怀中掏出一个用火漆密封的竹筒,双手高高举过头顶,那竹筒上,竟插着三根黑色的羽毛。
此乃大周最高等级的军事警报,意味着边关有倾覆之危!
龙景然脸上的轻松惬意瞬间凝固,他猛地站起身,快步走下御阶,一把夺过那带血的竹筒,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何事如此惊慌?”
信使抬起那张满是污泥的脸,嘴唇哆嗦着,眼中充满了恐惧:“陛下……倭……倭寇犯边!明州、泉州……沿海数十村镇……尽数被破!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明州……明州城……也……也快守不住了!”
“什么?!”
龙景然只觉得脑子里“嗡”的一声,仿佛被一柄重锤狠狠砸中,这是他继位以来的第一次收到边关战报。
他颤抖着手,撕开火漆,抽出里面的奏报。
奏报是东南总督手书,字迹潦草,墨迹甚至被水渍晕开,足见其下笔时是何等的仓皇与惊惧。
信中的内容,更是触目惊心,字字泣血!
自半月前起,一股规模空前的倭寇,突然出现在大周东南沿海。
他们乘坐着一种船体狭长、速度奇快的怪异海船,趁着夜色与浓雾,如蝗虫过境般,疯狂地侵袭着明州、泉州一带的沿海村镇。
他们人虽不多,却个个悍不畏死,手中弯刀锋利,行动迅捷如风。所过之处,村庄被付之一炬,百姓被屠戮一空,财物被劫掠殆尽,连妇女和孩童都未能幸免。
东南总督接到急报,立刻调动大周水师主力前往剿灭。
然而,结果却是一败涂地!
大周水师的战船,多是些体型庞大、结构坚固的楼船,虽然高大威猛,宛如海上堡垒,但在那些灵活得如同海鸥般的倭寇快船面前,却显得笨拙不堪。
倭寇从不与水师正面交锋,他们利用快船的速度优势,在水师的舰队中来回穿梭,时而放箭,时而投掷火油弹,打了就跑,滑得像泥鳅。
大周水师的将军,是员宿将,用兵打仗,讲究的是排兵布阵,稳扎稳打。可他那套在陆地上百试百灵的战法,到了这变幻莫测的海上,却处处掣肘。
他数次试图用楼船的体型优势,对倭寇的舰队进行合围,却次次都被对方利用速度和灵活性轻松逃脱,反而被对方的游击战术搞得焦头烂额,损失惨重。
数场海战下来,大周水师竟是被打得节节败退,损兵折将,连一艘倭寇的快船都没能俘获,反而被对方趁机攻破了好几座沿海的县城!
如今,倭寇的舰队更是得寸进尺,兵锋直指整个东南沿海最富庶的明州城!
明州城内守军不足,百姓惊慌,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
“混账!饭桶!一群饭桶!”
龙景然看完奏报,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将那份奏报狠狠地摔在地上,英俊的脸上布满了前所未有的怒火和一种初登大宝便遭此重创的屈辱!
“大周水师!朕每年从国库拨出百万两的军饷养着他们,他们就是这么回报朕的?!数十艘楼船,数万将士,竟连区区一股倭寇都对付不了?!传朕旨意!将那东南水师提督,给朕革职查办!立刻押送回京!”
他怒吼着,那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内回荡,充满了君王的雷霆之怒。
郭伴伴站在一旁,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他知道,这位年轻的新君,是真的动了真怒。
……
当天下午,一场紧急的御前会议,在御书房内召开。
兵部尚书陈敬德,吏部尚书张廷玉,户部尚书……几位内阁重臣悉数到场,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凝重。
东南的军情急报,早已在他们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诸位爱卿,”龙景然坐在龙椅上,脸色依旧阴沉,那双锐利的眼中,燃烧着怒火,“东南军情,想必各位都已知晓。倭寇猖獗,水师失利,明州危在旦夕。今日召集各位前来,就是要商议一个对策!都说说吧,此事,该当如何应对?”
兵部尚-书陈敬德,一个满脸络腮胡、脾气火爆的老将军,第一个站了出来,声如洪钟:“陛下!倭寇蛮夷,竟敢犯我大周天威,此乃奇耻大辱!臣以为,当立刻增兵!从京畿大营再调拨五万精锐,由微臣亲自率领,南下增援!定要将那帮不知死活的倭寇,杀个片甲不留!”
户部尚书却面露难色,出列道:“陛下,陈将军忠勇可嘉。然,调兵五万,南下千里,人吃马嚼,粮草辎重,耗费巨大。国库刚刚因‘大竞争’国策,拨出大笔款项用于各地建设,如今……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没钱?”陈敬德眼睛一瞪,吹胡子道,“没钱就不会想办法吗?!如今是倭寇打到家门口了!是保家卫国重要,还是你那点银子重要?!”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在御书房内争论不休。
龙景然听得是心烦意乱,他猛地一拍龙椅,怒喝道:“够了!都别吵了!”
他看着眼前这群只会扯皮推诿的老臣,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就在这时,他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一个总是带着几分痞气,却总能创造奇迹的身影。
“郭伴伴!”他猛地抬起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传朕旨意!立刻派人,八百里加急,去马头县!宣帝师林凡,即刻入京!朕,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