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伦敦的回音-《七零:毒舌老父杀疯了,白眼狼跪了》

  时间,化作了最恶毒的刑具。

  林晚晚独坐在空旷的会所里,十二个小时的等待,被拉伸成一个无限漫长的世纪。

  她没有开灯,任由窗外京城那辉煌而又冷漠的灯火,在光滑的地板与昂贵的家具上投下扭曲的光影。

  她像一尊被遗忘在神殿角落的雕像,与周围的黑暗融为一体,只有那双异常明亮的眼睛,在幽光中闪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

  她从未如此痛恨过自己的敏锐。

  此刻,她的大脑变成了一座无法停歇的审判庭,每一个念头都是一名冷酷的检察官,对她自己,也对那个远在云端的“先生”,提出尖锐而致命的质询。

  这则关于腕表的新闻,究竟是敌人射出的一支毒箭,还是“先生”布下的一次忠诚度测试?

  如果她保持沉默,是否会因为错失警讯而被视为无能?

  如果她擅自调查,又是否会因为违抗命令而触动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两种可能性的尽头,似乎都通向同一个深渊。

  她端起一杯清水,感受着冰冷的液体滑过喉咙,但这无法浇灭她内心的焦灼。

  那几片白色的药片带来的强制性冷静,正在被一种更深层次的、源自本能的恐惧缓慢侵蚀。

  她引以为傲的理智,第一次在绝对未知的威胁面前,显得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

  终于,在她指定的那个匿名、加密的邮箱里,一封没有任何标题和署名的邮件,悄无声息地出现了。

  林晚晚的心脏猛地一缩。

  她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了邮件。

  内容极其简短,没有一句废话,完全是情报贩子那冷酷高效的风格。

  【初步报告:】

  【源头已锁定。消息并非来自任何主流财经媒体或知名拍卖行。最初的发布者,是一个注册在日内瓦、名为“时计档案”(Horological Archives)的个人博客。】

  【该博客创建于三周前,访客量极低,内容多为对十八、十九世纪制表工艺的冷僻考据,在收藏圈内毫无名气。】

  【关于“那不勒斯王后”腕表的消息,是该博客发布的第三篇文章。文章发布后三小时,被一家名为“全球趣闻聚合”的新闻抓取网站收录,随后被《环球财经报》的一名实习编辑当作趣闻轶事,编译后放入了副刊的角落。】

  【结论:从传播路径看,这是一次看似偶然、实则经过精密计算的、点对点的精准信息投放。对方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公众,而是有能力接触到《环球财经报》海外版、且能看懂这个信号的……特定读者。】

  【博客的服务器IP地址经过多重跳转,物理位置无法追踪。】

  【调查继续。】

  林晚晚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每一个字都像一枚烧红的钢针,狠狠扎进她的瞳孔。

  不是巧合。

  不是“先生”的测试。

  是敌人!

  是那个藏在迷雾中的鬼魅,他甚至懒得用一场惊天动地的舆论风暴来宣告他的存在,而是选择用这种方式——如同一位优雅而又残忍的绅士,隔着遥远的距离,微笑着向她递来了一张黑色的、写着她名字的死亡通知单。

  他知道这个最高清算协议。

  他知道她能看到这条新闻。

  他知道她会因此而恐慌。

  这已经不是博弈,这是一种戏弄,一种猫捉老鼠般的、充满了绝对自信的、居高临下的戏弄。

  一股寒气,从林晚晚的尾椎骨猛然窜起,直冲天灵盖。

  她猛地从椅子上站起,巨大的恐惧让她浑身发抖,她快步走到酒柜前,双手颤抖地想要为自己倒上一杯烈酒,可杯子与瓶口碰撞,发出了“叮叮当当”的、泄露了她内心溃败的声响。

  最终,她放弃了。

  她靠在冰冷的吧台上,身体缓缓滑落,最终无力地坐在了昂贵的地毯上。

  窗外的万家灯火,在她泪水模糊的视线里,变成了一片绚烂而又致命的星海。

  苏黎世的夜色,宁静而又古典。

  “特罗瓦格拉”餐厅内,灯光温暖,银质的餐具在烛光下反射着柔和的光晕。

  空气中流淌着低声的交谈与古典乐,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旧欧洲的优雅与体面。

  阿武坐在餐厅斜对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面前摆着一份简单的晚餐,姿态从容得像一位经常光顾此地的本地商人。

  他的目光,却如同最精密的雷达,锁定了那个独自坐在窗边的老人――汉斯·穆勒。

  老人今晚的举止,透着一种异样的郑重。

  他穿上了手工定制的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甚至在他面前的餐桌上,还放着一瓶价值不菲的罗曼尼康帝。

  他确实是一个人。

  然而,在他的对面,那个空着的位置上,却郑重地摆放着一个由名贵小牛皮包裹的、小巧的旅行表盒。

  汉斯·穆勒无视了周围偶尔投来的好奇目光,他像对待一位尊贵的客人那样,亲自为对面的空酒杯里斟上了红酒。

  然后,他才慢条斯理地打开了那个表盒。

  一枚腕表静静地躺在天鹅绒的衬垫上。

  它的造型古朴而又优雅,椭圆形的表盘镶嵌着细碎的钻石,在烛光下流转着梦幻般的光辉。

  即便隔着一段距离,阿武也能感受到那块表所散发出的、超越了时间与物质本身的、独特的艺术气息。

  那不勒斯王后。

  汉斯·穆勒凝视着那块表,眼神中充满了痴迷与爱恋,仿佛那不是一件死物,而是他一生的挚爱。

  他低声地、用德语喃喃自语,像是在与它交谈,向它倾诉。

  阿武面无表情地切下一小块牛排,送入口中,细细地咀嚼。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他不仅确认了腕表的真实存在,更确认了它此刻就在汉斯·穆勒的身上。

  最关键的是,他洞悉了这位前银行家与这件“信物”之间近乎病态的、人表不分的精神联系。

  这不再是一件单纯的抵押品或交易筹码。

  这是汉斯·穆勒的软肋,是他精神世界的核心支柱。

  阿武用餐巾擦了擦嘴角,起身结账,悄无声息地离开了餐厅,融入了苏黎世静谧的夜色之中。

  后海,江记小院。

  夜已深,院子里只有几盏昏黄的地灯亮着,勾勒出老槐树虬结的轮廓。

  江建国披着一件薄衫,坐在石桌前,独自对着一盘残局。

  阿武的身影出现在月亮门下,他没有走近,只是在远处用一种特殊的、只有他们能懂的节奏,轻轻敲了三下门框。

  这是任务完成,且一切顺利的信号。

  江建国没有回头,他只是拈起一枚白子,缓缓落下。

  棋子与棋盘碰撞,发出一声清脆的“啪嗒”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出很远。

  他早已知晓了苏黎世发生的一切。

  汉斯·穆勒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甚至连他看向腕表时瞳孔放大的程度,都通过微型监听设备,巨细无遗地传回了国内一个秘密的分析小组。

  “一条蛇,如果想让它出洞,不能只在洞口敲锣打鼓。”

  江建国对着空无一人的棋盘,轻声自语,声音悠远得仿佛是从另一个时空传来。

  “你要在它的洞穴深处,点上一根看不见的、能让它感到窒息的……熏香。”

  他顿了顿,拿起手边的茶杯,将已经凉透的茶水一饮而尽。

  一股冰冷的杀意,在他的眼底悄然凝聚。

  “阿武,”

  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夜色,“把汉斯·穆勒在‘特罗瓦格拉’餐厅,独自与腕表‘共进晚餐’的照片,匿名发给欧洲最大的古典时计收藏家协会论坛。”

  “再附上一句话――”他看着棋盘上那枚刚刚落下的白子,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疯王,将携他的王后,重返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