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是信息的海洋。
在普通人沉睡的寂静里,另一张覆盖全球的无形之网正以光速传递着恐慌与欲望。
欧洲中部时间,午夜零点刚过。
一个在圈内被奉为圣经的顶级钟表收藏家论坛——“时间之弧”(Arc of Time)上,一个新注册的、名为“幽灵看客”的ID,发布了一篇帖子。
帖子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句简短的附言。
照片的画质算不上高清,带着一种长焦镜头偷拍所特有的、充满窥视感的颗粒感。
它捕捉到的画面,却透着一种深刻而诡异的宁静:一位衣着考究的白发老人,独自坐在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里,他面前的餐桌上,摆着两只酒杯,其中一只盛满了猩红的酒液。
然而,老人举杯致意的对象,并非任何人类,而是一枚静静躺在洁白桌布上的、造型古典的椭圆形腕表。
这幅画面本身,已经足以在小圈子里引发一阵窃窃私语。
但真正引爆一切的,是那句附言。
疯王,将携他的王后,重返牌桌。
最初的几分钟,帖子下只有零星的、不明所以的回复。
“这是什么行为艺术?”
“哈,又一个喝多了的富豪。不过这表看上去确实有点意思。”
然而,当论坛里那些真正的“老炮儿”们,那些在全球各地拥有恒温恒湿收藏室、能为一块稀有表盘一掷千金的顶级玩家们从睡梦中被助手的电话叫醒,点开这张照片时,整个论坛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上帝啊……这不是汉斯·穆勒吗?”
“苏黎世的隐士!他已经快十年没有在任何拍卖会上露过面了!”
“重点是那块表!看那个椭圆形的表壳,还有表带的连接方式……天哪,这难道是传说中那不勒斯王后丢失的那一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恐慌是一场瘟疫。
在这些以亿万身家为入场券的顶级玩家之间,它不靠飞沫传播,而是通过加密线路与横跨大洲的卫星电话,以一种更加迅猛、更加致命的方式,瞬间席卷了整个圈层。
疯王。
这个略带嘲弄却又充满敬畏的绰号,精准地指向了汉斯·穆勒那孤僻而又狂热的收藏家形象。
王后。
这个词则毫无疑问地,指向了那枚在钟表界拥有至高无上地位、如圣杯般存在的绝世珍品。
重返牌桌。
这句宣言,则像一道惊雷,炸响在每一个顶级藏家的耳边。
它意味着,一件足以颠覆整个收藏市场格局的“核武器”,即将被投入流通。
这不再是一则花边新闻。
这是一封战书,一封发给全世界顶级资本的、狂妄的邀请函。
伦敦,深夜。
一间位于骑士桥区、安保等级堪比银行金库的公寓内,一名下颌线条硬朗如刀削的中年男人,猛地从真皮沙发上站起。
他手中的平板电脑上,赫然正是“时间之弧”的那个帖子。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抓起身旁一部黑色的卫星电话,按下了那个唯一的号码。
悠长的、令人心悸的拨号音响了很久,却始终无人接听。
男人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作为“叹息之墙”网络中负责欧洲区资金流转的核心节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疯王”与“王后”这两个词背后所代表的、那份同归于尽的清算协议。
信号被触发了。
可为什么是以这种近乎羞辱的、昭告天下的方式?
“先生”究竟是身陷绝境,被迫发出了最后的指令,还是……
这根本就不是“先生”的手笔?
他不是唯一一个在拨打这部电话的人。
同一时间,在香港中环的摩天大楼顶层,在迪拜的七星级酒店套房内,在纽约华尔街那俯瞰着整座城市的办公室里……
一张张或苍老、或年轻、或阴鸷、或儒雅的脸上,都浮现出同一种惊骇与猜疑。
他们都是“叹息之墙”上那些最坚固的“砖石”,是“先生”最信任的节点。
然而此刻,他们赖以生存的最高指令系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电话,无人接听。
指令,模棱两可。
威胁,却已兵临城下。
那堵用金钱与规则浇筑的、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堡垒,第一次从内部,发出了剧烈动摇的、令人牙酸的呻吟。
信任,这根维系着所有节点的唯一钢缆,正在被一股来自外部的、看不见的力量,一寸寸地腐蚀、拉断。
国贸顶层会所。
黑暗,已经无法再给林晚晚带来丝毫的安全感,反而像一只冰冷的、正在收紧的手掌,扼住了她的咽喉。
她的面前,摆放着两部电子设备。
一部是她私人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伦敦那个情报贩子发来的第二份、也是最后一份报告。
报告的内容,让她遍体生寒。
【目标行为已确认。消息源头“幽灵看客”ID所发布的照片,经多重技术比对,确认为昨夜摄于苏黎世“特罗瓦格拉”餐厅,真实性99.9%。该事件已在欧洲顶级收藏圈内引发剧烈震动,多名重量级人物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核实并追查汉斯·穆勒的动向。结论:这不是一次试探,这是一次公开的、有预谋的……示威。】
另一部设备,则是那台象征着绝对服从的黑色通讯器。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具沉默的棺椁。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林晚晚能想象得到,全世界有多少人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疯狂地试图联系上这部通讯器的主人。
然而,它没有响。
一次都没有。
“先生”,失联了。
林晚晚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那根名为理智的弦,终于在极致的压力下,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崩裂声。
她明白了。
她彻底明白了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敌人,那套狠辣到令人发指的组合拳。
第一步,用一则不起眼的报纸新闻,在她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逼她违抗命令,去进行私下调查。
第二步,在她确认威胁的真实性,陷入恐慌与猜忌之时,果断地将这枚“炸弹”公开引爆,让整个网络都看到这个足以摧毁一切的信号。
第三步,也是最致命的一步,便是算准了“先生”的反应。
无论“先生”是真的遭遇了不测,还是出于某种更深沉的算计而选择静默,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瞬间形成。
群龙无首,军心大乱。
敌人甚至不需要亲自攻城,只需要站在城外,优雅地奏响一曲亡灵的乐章,这座看似固若金汤的城池,便会从内部开始,自行崩溃。
何等恶毒,何等精准,何等匪夷所思的阳谋!
林晚晚猛地睁开双眼,那双美丽的眸子里,所有的恐惧与迷茫都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入绝境后、破釜沉舟的疯狂与决绝。
她不能再等了。
等待,就是死亡。
那个敌人既然能算出她的一切,就一定也算到了她会坐以待毙。
她绝不能再按照对方写好的剧本走下去。
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不再有丝毫犹豫,一把抓起了那部黑色的通讯器。
她没有去按那个唯一的拨号键,而是用指甲,在通讯器侧面一道极其隐秘的凹槽里,用力一划。
通讯器的后盖被打开,露出的不是电路板,而是一个小小的、红色的物理按键。
这是紧急协议中的紧急协议,是“先生”留给她的、最后一道,也是权限最高的一道后门。
按下它,她将能以“先生”的名义,向网络内的所有二级节点,发布一条最高优先级的指令。
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
无论事后“先生”是否追究,她这种越权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可饶恕的背叛。
但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她的拇指,重重地按下了那个红色的按钮。
与其在沉默中被敌人戏耍至死,不如亲手点燃这第一枚多米诺骨牌,将整个牌桌,彻底掀翻!
在普通人沉睡的寂静里,另一张覆盖全球的无形之网正以光速传递着恐慌与欲望。
欧洲中部时间,午夜零点刚过。
一个在圈内被奉为圣经的顶级钟表收藏家论坛——“时间之弧”(Arc of Time)上,一个新注册的、名为“幽灵看客”的ID,发布了一篇帖子。
帖子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句简短的附言。
照片的画质算不上高清,带着一种长焦镜头偷拍所特有的、充满窥视感的颗粒感。
它捕捉到的画面,却透着一种深刻而诡异的宁静:一位衣着考究的白发老人,独自坐在一家格调高雅的餐厅里,他面前的餐桌上,摆着两只酒杯,其中一只盛满了猩红的酒液。
然而,老人举杯致意的对象,并非任何人类,而是一枚静静躺在洁白桌布上的、造型古典的椭圆形腕表。
这幅画面本身,已经足以在小圈子里引发一阵窃窃私语。
但真正引爆一切的,是那句附言。
疯王,将携他的王后,重返牌桌。
最初的几分钟,帖子下只有零星的、不明所以的回复。
“这是什么行为艺术?”
“哈,又一个喝多了的富豪。不过这表看上去确实有点意思。”
然而,当论坛里那些真正的“老炮儿”们,那些在全球各地拥有恒温恒湿收藏室、能为一块稀有表盘一掷千金的顶级玩家们从睡梦中被助手的电话叫醒,点开这张照片时,整个论坛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上帝啊……这不是汉斯·穆勒吗?”
“苏黎世的隐士!他已经快十年没有在任何拍卖会上露过面了!”
“重点是那块表!看那个椭圆形的表壳,还有表带的连接方式……天哪,这难道是传说中那不勒斯王后丢失的那一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恐慌是一场瘟疫。
在这些以亿万身家为入场券的顶级玩家之间,它不靠飞沫传播,而是通过加密线路与横跨大洲的卫星电话,以一种更加迅猛、更加致命的方式,瞬间席卷了整个圈层。
疯王。
这个略带嘲弄却又充满敬畏的绰号,精准地指向了汉斯·穆勒那孤僻而又狂热的收藏家形象。
王后。
这个词则毫无疑问地,指向了那枚在钟表界拥有至高无上地位、如圣杯般存在的绝世珍品。
重返牌桌。
这句宣言,则像一道惊雷,炸响在每一个顶级藏家的耳边。
它意味着,一件足以颠覆整个收藏市场格局的“核武器”,即将被投入流通。
这不再是一则花边新闻。
这是一封战书,一封发给全世界顶级资本的、狂妄的邀请函。
伦敦,深夜。
一间位于骑士桥区、安保等级堪比银行金库的公寓内,一名下颌线条硬朗如刀削的中年男人,猛地从真皮沙发上站起。
他手中的平板电脑上,赫然正是“时间之弧”的那个帖子。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抓起身旁一部黑色的卫星电话,按下了那个唯一的号码。
悠长的、令人心悸的拨号音响了很久,却始终无人接听。
男人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作为“叹息之墙”网络中负责欧洲区资金流转的核心节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疯王”与“王后”这两个词背后所代表的、那份同归于尽的清算协议。
信号被触发了。
可为什么是以这种近乎羞辱的、昭告天下的方式?
“先生”究竟是身陷绝境,被迫发出了最后的指令,还是……
这根本就不是“先生”的手笔?
他不是唯一一个在拨打这部电话的人。
同一时间,在香港中环的摩天大楼顶层,在迪拜的七星级酒店套房内,在纽约华尔街那俯瞰着整座城市的办公室里……
一张张或苍老、或年轻、或阴鸷、或儒雅的脸上,都浮现出同一种惊骇与猜疑。
他们都是“叹息之墙”上那些最坚固的“砖石”,是“先生”最信任的节点。
然而此刻,他们赖以生存的最高指令系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电话,无人接听。
指令,模棱两可。
威胁,却已兵临城下。
那堵用金钱与规则浇筑的、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堡垒,第一次从内部,发出了剧烈动摇的、令人牙酸的呻吟。
信任,这根维系着所有节点的唯一钢缆,正在被一股来自外部的、看不见的力量,一寸寸地腐蚀、拉断。
国贸顶层会所。
黑暗,已经无法再给林晚晚带来丝毫的安全感,反而像一只冰冷的、正在收紧的手掌,扼住了她的咽喉。
她的面前,摆放着两部电子设备。
一部是她私人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伦敦那个情报贩子发来的第二份、也是最后一份报告。
报告的内容,让她遍体生寒。
【目标行为已确认。消息源头“幽灵看客”ID所发布的照片,经多重技术比对,确认为昨夜摄于苏黎世“特罗瓦格拉”餐厅,真实性99.9%。该事件已在欧洲顶级收藏圈内引发剧烈震动,多名重量级人物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核实并追查汉斯·穆勒的动向。结论:这不是一次试探,这是一次公开的、有预谋的……示威。】
另一部设备,则是那台象征着绝对服从的黑色通讯器。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像一具沉默的棺椁。
在过去的几个小时里,林晚晚能想象得到,全世界有多少人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疯狂地试图联系上这部通讯器的主人。
然而,它没有响。
一次都没有。
“先生”,失联了。
林晚晚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那根名为理智的弦,终于在极致的压力下,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崩裂声。
她明白了。
她彻底明白了那个隐藏在幕后的敌人,那套狠辣到令人发指的组合拳。
第一步,用一则不起眼的报纸新闻,在她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逼她违抗命令,去进行私下调查。
第二步,在她确认威胁的真实性,陷入恐慌与猜忌之时,果断地将这枚“炸弹”公开引爆,让整个网络都看到这个足以摧毁一切的信号。
第三步,也是最致命的一步,便是算准了“先生”的反应。
无论“先生”是真的遭遇了不测,还是出于某种更深沉的算计而选择静默,其结果都是一样的――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瞬间形成。
群龙无首,军心大乱。
敌人甚至不需要亲自攻城,只需要站在城外,优雅地奏响一曲亡灵的乐章,这座看似固若金汤的城池,便会从内部开始,自行崩溃。
何等恶毒,何等精准,何等匪夷所思的阳谋!
林晚晚猛地睁开双眼,那双美丽的眸子里,所有的恐惧与迷茫都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逼入绝境后、破釜沉舟的疯狂与决绝。
她不能再等了。
等待,就是死亡。
那个敌人既然能算出她的一切,就一定也算到了她会坐以待毙。
她绝不能再按照对方写好的剧本走下去。
她伸出微微颤抖的手,不再有丝毫犹豫,一把抓起了那部黑色的通讯器。
她没有去按那个唯一的拨号键,而是用指甲,在通讯器侧面一道极其隐秘的凹槽里,用力一划。
通讯器的后盖被打开,露出的不是电路板,而是一个小小的、红色的物理按键。
这是紧急协议中的紧急协议,是“先生”留给她的、最后一道,也是权限最高的一道后门。
按下它,她将能以“先生”的名义,向网络内的所有二级节点,发布一条最高优先级的指令。
当然,代价也是巨大的。
无论事后“先生”是否追究,她这种越权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无可饶恕的背叛。
但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她的拇指,重重地按下了那个红色的按钮。
与其在沉默中被敌人戏耍至死,不如亲手点燃这第一枚多米诺骨牌,将整个牌桌,彻底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