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原始而刺耳的震动,像一根钢针,瞬间刺穿了赵丰年紧绷到极限的神经。
他整个身体猛地一颤,仿佛不是手机在响,而是自己的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然后又骤然松开。
他僵硬地低下头,目光死死锁定在那块廉价的、散发着微弱蓝光的屏幕上。
一行极简的文字,像刀刻斧凿般烙印在他的视网膜上。
“我活着。”
下面,是一个地址。
骡马市,“磨镜”。
没有多余的问候,没有情绪的铺垫,更没有胜利的炫耀。
只有这三个字,像从地狱深处发回的电报,用最赤裸、最冰冷的方式,宣告了一场豪赌的结果。
赵丰年看着这三个字,忽然很想笑。
他确实笑了,嘴角牵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弧度。
活着。
在这个刚刚向他展露了狰狞獠牙的世界里,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竟然成了最奢侈的胜利宣言。
他缓缓站起身,将那部已经完成了使命的老人机揣回兜里。
公园里晨练的人群依旧悠闲,初升的太阳将温暖的光芒均匀地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可赵丰年却感觉自己站在一片无法被照亮的阴影里。
那辆黑色的桑塔纳,消失了。
从他离开酒店后,那如影随形的窥伺感就凭空蒸发,仿佛从未存在过。
但这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安慰。
他清楚,那不是猎物逃脱了,而是猎人收起了瞄准镜,暂时退回了暗处,等待着下一次扣动扳机的最佳时机。
他没有立刻打车,而是再次汇入人流,在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上,像一个没有灵魂的幽灵般,进行着毫无逻辑的换乘。
他必须将自己来时的所有轨迹,彻底搅碎在这座城市的庞大脉络之中。
当他最终从地铁口走出,重新踏上骡马市那片土地时,已是正午。
阳光炙热,将空气都烤得微微扭曲。
市场里那股混杂着铁锈、尘土与旧时光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
一切都和三天前一模一样,慵懒、陈旧,仿佛时间在这里早已停摆。
赵丰年穿过那些沉默的摊位,走向巷子的最深处。
那块写着“磨镜”二字的破旧木板,依旧静静地挂在那里。
黑洞洞的门脸,像一个沉默的兽口,吞噬着一切光线与声音。
他站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一股比三天前浓烈了十倍的化学药剂气味,混杂着某种东西过度燃烧后产生的焦糊味,从门内逸散出来,蛮横地钻入他的鼻腔。
这味道,让他瞬间联想到了八里庄那场焚尽一切的大火。
他知道,在这三天里,方尺进行了一场同样惨烈的焚烧。
他烧掉了自己的精力、健康,甚至是一部分生命,只为在那片历史的焦土上,开垦出一丝真相的嫩芽。
赵丰年不再犹豫,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猛地一缩。
如果说三天前的这里只是一个拥挤的仓库,那么此刻,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刚刚经历过一场小型爆炸的战场。
地上铺满了被暴力拆解的电子元件、烧断的保险丝、以及喝空了的能量饮料罐。
墙上、桌上,所有能下笔的地方,都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和鬼画符般的草图。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由汗臭、泡面和化学品混合而成的味道。
而在这片狼藉的中央,方尺佝偻着背,坐在那张唯一还算完整的工作台前。
他瘦得脱了形,眼窝深陷,脸色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蜡黄,下巴上的胡茬已经连成了一片。
他身上那件原本是灰色的T恤,此刻被各种污渍染得看不出本色。
他没有戴那副标志性的厚底眼镜,只是用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工作台上的一台高精度显示器。
听到脚步声,他没有回头,只是用一种嘶哑到几乎失声的嗓音说道:“你来了。”
赵丰年走到他的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那块屏幕。
屏幕上显示的,并非一张完整的、被修复好的照片。
那是一片纯粹的黑暗,而在黑暗的中央,悬浮着一个被放大了无数倍的、极其微小的局部。
那是一个人的衣领。
由于底片被烈火熔化,这个局部充满了噪点与扭曲的晶格,几乎无法辨认。
“三天,”
方尺的声音如同砂纸在摩擦,“我试了所有办法。数字插值、傅里叶变换、逆向光路追踪……这张底片被烧得太狠了,就像一个被彻底格式化后,又被反复覆盖了无数次垃圾数据的硬盘。想要完整恢复,不可能。”
赵丰年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但是,”
方尺的话锋猛然一转,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陡然射出一道癫狂而炽热的光,“火,烧不掉一切。它能熔化胶片,能扭曲影像,但它改变不了一些东西的‘本质’。”
他伸出颤抖的手,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
屏幕上的图像再次被放大,那些混乱的像素点,在某种诡异的算法重构下,开始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非自然的规律性排列。
“我放弃了修复‘影像’,我转而去分析那些被高温固化下来的‘信息’。你看这里,”
方尺指着屏幕上一个几乎无法被察觉的、比其他像素点略微光亮的区域,“这不是噪点,它的金属残留反应,和周围的银盐颗粒完全不同。”
他再次敲下回车。
经过数十秒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奔流,那个微不足道的光点,被强行锐化、提纯,最终,在屏幕中央,凝聚成一个模糊却可以辨认的轮廓。
那是一个徽章。
一个由简单的几何线条构成的、风格极其硬朗的徽章。
一个铅垂,被一枚齿轮,包裹在正中。
“这不是体制内的任何一种标识。”
赵丰年几乎是脱口而出,他过去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这种兼具了工业感与测量学意味的符号。
“当然不是。”
方尺的声音里,透出一丝极致的疲惫和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这更像是一个……设计院或者某个工程局的标志。”
他没有给赵丰年更多思考的时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回到了那张七人合影的整体反色影像上。
“我还发现了另一个更有趣的东西。”
方尺的鼠标,移动到了那个被烧得最彻底、只留下一个模糊人形轮廓的第七个人身上。
“这个人,被烧得最惨。一开始,我以为是意外。但经过分析,我发现烧灼的起始点,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换句话说,他不是被火波及,他就是‘火源’本身。”
“我尝试重构他的面部轮廓,失败了。但是,”
方尺的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我成功重构了他的部分骨骼剪影。”
屏幕上,一道道红色的线条,在那片焦黑的人形轮廓上勾勒出来,模拟出了颅骨、下颌骨、以及颈椎的大致形态。
“看到了吗?”
方尺的声音轻得如同梦呓,“看这条下颌曲线,看这个额骨的倾斜度,还有这个……远小于其他六个人的喉结骨骼投影。”
赵丰年死死地盯着屏幕,他的大脑,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方尺缓缓地转过头,那张憔悴不堪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个堪称残忍的笑容。
他一字一句地,说出了那个足以颠覆一切的结论。
“这个‘火源’,这个被从历史上彻底抹去的第七个人……”
“是个女人。”
他整个身体猛地一颤,仿佛不是手机在响,而是自己的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然后又骤然松开。
他僵硬地低下头,目光死死锁定在那块廉价的、散发着微弱蓝光的屏幕上。
一行极简的文字,像刀刻斧凿般烙印在他的视网膜上。
“我活着。”
下面,是一个地址。
骡马市,“磨镜”。
没有多余的问候,没有情绪的铺垫,更没有胜利的炫耀。
只有这三个字,像从地狱深处发回的电报,用最赤裸、最冰冷的方式,宣告了一场豪赌的结果。
赵丰年看着这三个字,忽然很想笑。
他确实笑了,嘴角牵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弧度。
活着。
在这个刚刚向他展露了狰狞獠牙的世界里,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竟然成了最奢侈的胜利宣言。
他缓缓站起身,将那部已经完成了使命的老人机揣回兜里。
公园里晨练的人群依旧悠闲,初升的太阳将温暖的光芒均匀地洒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可赵丰年却感觉自己站在一片无法被照亮的阴影里。
那辆黑色的桑塔纳,消失了。
从他离开酒店后,那如影随形的窥伺感就凭空蒸发,仿佛从未存在过。
但这并不能给他带来丝毫安慰。
他清楚,那不是猎物逃脱了,而是猎人收起了瞄准镜,暂时退回了暗处,等待着下一次扣动扳机的最佳时机。
他没有立刻打车,而是再次汇入人流,在纵横交错的地铁线路上,像一个没有灵魂的幽灵般,进行着毫无逻辑的换乘。
他必须将自己来时的所有轨迹,彻底搅碎在这座城市的庞大脉络之中。
当他最终从地铁口走出,重新踏上骡马市那片土地时,已是正午。
阳光炙热,将空气都烤得微微扭曲。
市场里那股混杂着铁锈、尘土与旧时光的独特气味,扑面而来。
一切都和三天前一模一样,慵懒、陈旧,仿佛时间在这里早已停摆。
赵丰年穿过那些沉默的摊位,走向巷子的最深处。
那块写着“磨镜”二字的破旧木板,依旧静静地挂在那里。
黑洞洞的门脸,像一个沉默的兽口,吞噬着一切光线与声音。
他站在门口,停住了脚步。
一股比三天前浓烈了十倍的化学药剂气味,混杂着某种东西过度燃烧后产生的焦糊味,从门内逸散出来,蛮横地钻入他的鼻腔。
这味道,让他瞬间联想到了八里庄那场焚尽一切的大火。
他知道,在这三天里,方尺进行了一场同样惨烈的焚烧。
他烧掉了自己的精力、健康,甚至是一部分生命,只为在那片历史的焦土上,开垦出一丝真相的嫩芽。
赵丰年不再犹豫,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眼前的景象,让他瞳孔猛地一缩。
如果说三天前的这里只是一个拥挤的仓库,那么此刻,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刚刚经历过一场小型爆炸的战场。
地上铺满了被暴力拆解的电子元件、烧断的保险丝、以及喝空了的能量饮料罐。
墙上、桌上,所有能下笔的地方,都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计算公式和鬼画符般的草图。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由汗臭、泡面和化学品混合而成的味道。
而在这片狼藉的中央,方尺佝偻着背,坐在那张唯一还算完整的工作台前。
他瘦得脱了形,眼窝深陷,脸色呈现出一种病态的蜡黄,下巴上的胡茬已经连成了一片。
他身上那件原本是灰色的T恤,此刻被各种污渍染得看不出本色。
他没有戴那副标志性的厚底眼镜,只是用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地盯着工作台上的一台高精度显示器。
听到脚步声,他没有回头,只是用一种嘶哑到几乎失声的嗓音说道:“你来了。”
赵丰年走到他的身边,顺着他的目光,看向那块屏幕。
屏幕上显示的,并非一张完整的、被修复好的照片。
那是一片纯粹的黑暗,而在黑暗的中央,悬浮着一个被放大了无数倍的、极其微小的局部。
那是一个人的衣领。
由于底片被烈火熔化,这个局部充满了噪点与扭曲的晶格,几乎无法辨认。
“三天,”
方尺的声音如同砂纸在摩擦,“我试了所有办法。数字插值、傅里叶变换、逆向光路追踪……这张底片被烧得太狠了,就像一个被彻底格式化后,又被反复覆盖了无数次垃圾数据的硬盘。想要完整恢复,不可能。”
赵丰年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但是,”
方尺的话锋猛然一转,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陡然射出一道癫狂而炽热的光,“火,烧不掉一切。它能熔化胶片,能扭曲影像,但它改变不了一些东西的‘本质’。”
他伸出颤抖的手,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
屏幕上的图像再次被放大,那些混乱的像素点,在某种诡异的算法重构下,开始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非自然的规律性排列。
“我放弃了修复‘影像’,我转而去分析那些被高温固化下来的‘信息’。你看这里,”
方尺指着屏幕上一个几乎无法被察觉的、比其他像素点略微光亮的区域,“这不是噪点,它的金属残留反应,和周围的银盐颗粒完全不同。”
他再次敲下回车。
经过数十秒令人眼花缭乱的数据奔流,那个微不足道的光点,被强行锐化、提纯,最终,在屏幕中央,凝聚成一个模糊却可以辨认的轮廓。
那是一个徽章。
一个由简单的几何线条构成的、风格极其硬朗的徽章。
一个铅垂,被一枚齿轮,包裹在正中。
“这不是体制内的任何一种标识。”
赵丰年几乎是脱口而出,他过去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这种兼具了工业感与测量学意味的符号。
“当然不是。”
方尺的声音里,透出一丝极致的疲惫和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这更像是一个……设计院或者某个工程局的标志。”
他没有给赵丰年更多思考的时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舞动,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回到了那张七人合影的整体反色影像上。
“我还发现了另一个更有趣的东西。”
方尺的鼠标,移动到了那个被烧得最彻底、只留下一个模糊人形轮廓的第七个人身上。
“这个人,被烧得最惨。一开始,我以为是意外。但经过分析,我发现烧灼的起始点,就是从他这里开始的。换句话说,他不是被火波及,他就是‘火源’本身。”
“我尝试重构他的面部轮廓,失败了。但是,”
方尺的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我成功重构了他的部分骨骼剪影。”
屏幕上,一道道红色的线条,在那片焦黑的人形轮廓上勾勒出来,模拟出了颅骨、下颌骨、以及颈椎的大致形态。
“看到了吗?”
方尺的声音轻得如同梦呓,“看这条下颌曲线,看这个额骨的倾斜度,还有这个……远小于其他六个人的喉结骨骼投影。”
赵丰年死死地盯着屏幕,他的大脑,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住,让他几乎无法呼吸。
方尺缓缓地转过头,那张憔悴不堪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个堪称残忍的笑容。
他一字一句地,说出了那个足以颠覆一切的结论。
“这个‘火源’,这个被从历史上彻底抹去的第七个人……”
“是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