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无声的壁垒-《七零:毒舌老父杀疯了,白眼狼跪了》

  电话里的声音,像一块被无数人触摸过、打磨得光滑无比的鹅卵石,圆润,客气,却又带着一种令人绝望的、无法撼动的坚硬。

  “赵支队长,您好。”

  那声音不带任何个人情绪,纯粹是制度的回响,“关于您提出的申请,我需要向您重申一遍。‘雷霆2号’行动的性质极其特殊,所有相关卷宗,在行动结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由总参二部的同志直接封存带离。按照规定,其密级为‘绝密’,且附有三十年保密条例。市局层面,包括我们督查处,均无任何查阅权限。”

  赵丰年握着听筒的手,指节微微泛白。

  他能想象出电话那头,那个素未谋面的督查处干部,正襟危坐,对着一本厚厚的规章制度,一板一眼地念出这些条文。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争辩。

  因为他知道,对方说的每一个字,都是事实。

  他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部运转了数十年的、庞大而精密的国家机器。

  在这部机器面前,个人的意志,哪怕是刑侦支队长的意志,也渺小得如同一粒尘埃。

  “我明白规定。”

  赵丰年的声音沙哑,却异常平静,“我不是要查阅行动的全部内容。我只需要确认一件事。”

  “请讲。”

  对方的语气依旧是那种无可挑剔的礼貌。

  “我需要知道,被捕的外籍人员,代号‘秃鹫’,在他身上或其交通工具内,是否搜查到任何与旧式相机、黑白底片相关的物品。”

  赵丰年将自己的问题,精准地限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之内。

  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拆弹专家,试图在不触碰引信的前提下,从那颗名为“绝密”的炸弹上,撬下一小片无关紧要的外壳。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达十几秒的沉默。

  这沉默,比直接的拒绝更具压迫感。

  赵丰年甚至能听到对方那平稳的呼吸声,以及纸张被轻轻翻动的沙沙声。

  他在评估,在权衡,在计算赵丰年这个请求背后所潜藏的风险。

  终于,那声音再度响起,只是这一次,那层圆滑的保护膜下,透出了一丝冰冷的警惕。

  “赵队,恕我直言,您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越过了权限的边界。‘秃鹫’的随身物品清单,同样属于绝密卷宗的一部分。您为什么会对‘黑白底片’这种东西感兴趣?这与您正在侦办的案子有关吗?”

  来了。

  赵丰年知道,真正的交锋,从这一刻才算开始。

  对方不是傻瓜,督查处的人,个个都是人精。

  他们嗅到了他这个请求背后,那股不寻常的味道。

  他不能退缩。

  一旦退缩,就等于承认了心虚。

  他必须给出一个足够坚实,又无法被轻易证伪的理由。

  赵丰年闭上眼睛,大脑中那张逻辑图谱飞速旋转,最终定格在了一个早已尘封的卷宗编号上。

  “三年前,城西发生过一起入室凶杀案,受害人是一名退休的档案局干部。”

  他语速平缓,像是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旧案,“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生物痕迹,唯一的线索,是我们在受害人保险柜的夹层里,发现了一张曝光过度的、无法冲洗的黑白底片。由于缺乏证据,案子成了悬案。”

  他停顿了一下,让信息的子弹飞一会儿。

  “我们有理由怀疑,那名退休干部,因为掌握了某些特殊的历史资料,才招来了杀身之祸。而那张底片,很可能就是凶手想要寻找的东西。我们一直在追查一个专业的、有境外背景的杀手组织。现在,‘秃鹫’出现了。我想确认一下,这两件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我们尚未发现的关联。”

  这是一个完美的谎言。

  它有真实存在的案件作为基础,有合乎逻辑的推理过程,更有刑侦支队长这个身份赋予它的、不容置疑的专业性。

  它像一座用虚实相间的砖石砌成的堡垒,坚固,且无懈可击。

  电话那头的沉默,这一次持续了更久。

  赵丰年甚至可以想象,对方正在用内部系统,飞速检索着三年前那起悬案的卷宗。

  他会看到那份语焉不详的报告,会看到那张被标记为“关键证物”的、关于废弃底片的描述。

  一切都天衣无缝。

  “赵队,我理解您的想法。”

  许久,对方的声音才再次传来,语气中的警惕消散了许多,但那份坚硬的核心依旧没有动摇,“但这依然无法成为我们违规操作的理由。您的推测,需要更直接的证据链来支撑。这样吧,您可以向市局党委提交一份正式的书面申请,详细阐述您的调查思路和理由。如果申请能够得到批准,再由局里出面,向总参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这是唯一的合规流程。”

  一套完美无瑕的太极推手。

  他将皮球,从督查处,巧妙地踢给了市局党委,又从市局党委,踢向了那个更加遥远、更加无法触及的总参二部。

  他堵死了所有的捷径,只留给赵丰年一条漫长、繁琐、且注定不会有任何结果的官方通道。

  赵丰年输了。

  在这场与制度的无声博弈中,他用尽了智慧与勇气,最终却只换来了一扇关得更紧的大门。

  “我明白了。”

  他平静地说道,听不出丝毫的失落与不甘,“谢谢。”

  他挂断了电话,将听筒轻轻放回原位。

  整个过程中,他的动作沉稳得没有一丝颤抖。

  他靠在椅背上,目光空洞地望着天花板。

  他没有失败的愤怒,反而有一种尘埃落定后的、诡异的平静。

  他终于亲手触摸到了那堵墙,那堵由规则、权限、密级和无数看不见的利益所共同构筑起来的、冰冷而又坚实的壁垒。

  它无声无息,却又无处不在。

  它守护着某些秘密,也埋葬着另一些真相。

  江建国,苏文山,那些在云端之上对弈的棋手,他们之所以能够落子无悔,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早已洞悉了这堵墙的存在,甚至,他们本身就是这堵墙的一部分。

  而他,赵丰年,只是一个妄图用血肉之躯去撞墙的傻子。

  同一时间,江南,拙政园。

  苏文山正与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在一座水榭中对弈。

  棋盘上,黑白两子厮杀正酣。

  “文山,你这步棋,走得有些险了。”

  老者捻起一子,沉吟许久,缓缓说道,“为了吃掉对方这块小角,却让自己的大龙,暴露在了中腹。值得吗?”

  苏文山笑了笑,端起手边的清茶,抿了一口。

  “冯老,下棋嘛,有时候争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

  他的目光落在棋盘上,眼神却仿佛穿透了那纵横交错的线条,望向了遥远的北方,“而是要看,你想让坐在对面的那个人,看到什么。”

  他落下一子,清脆的声响,在水榭中轻轻回荡。

  “有时候,你主动露出的一个破绽,恰恰是为对手准备的最致命的陷阱。他以为自己抓住了机会,殊不知,从他动念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踏进了你为他画好的棋局里。”

  老者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抚须大笑起来。

  “好一个‘画地为牢’。你啊,这心思,还是这么深。”

  苏文山只是微笑,不再言语。

  他望向窗外那片被雾气笼罩的湖面,眼神悠远。

  京城的那位赵警官,现在,应该已经撞到南墙了吧。

  不知道,他会选择回头,还是……

  会想着,如何在这堵南墙上,凿开一个洞呢?

  这,才是这盘棋,真正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