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尚未流尽,黎明前的京城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蓝丝绒,沉重而静谧。
丽思卡尔顿的套房内,那只盛放在碎冰之上的断手,依旧是整个房间绝对的视觉中心。
它像一件沉默的雕塑,无声地嘲弄着现代科技所构建的一切安全感。
空气中,威士忌的醇香与若有若无的冰霜气息混合,发酵出一种荒诞而危险的氛围。
建筑师已经将那只手进行了三百六十度的全息扫描,数据流在虚拟屏幕上疯狂滚过,最终却只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完美。
切割手法、处理方式、呈递时机,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闭环,一种纯粹的、不留任何分析余地的意志宣告。
“他们的行为模式,无法被逻辑量化。”
建筑师终于关闭了屏幕,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技术主义者面对神学时的挫败感,“这是一种宣言。它绕过了所有的博弈层级,直接将刀架在了我们的脖子上。暴力,但又不仅仅是暴力。”
马丁没有回应。
他背对着落地窗,整个人都陷在沙发的阴影里,只有指间那点猩红的雪茄火光在明灭。
他知道建筑师说得都对,但又都流于表面。
那个老人用这种方式送来的,不是威胁,而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他们坠入深渊,去亲眼见证何为真正恐惧的邀请函。
“先生的指令是‘解构’。”
马丁的声音从阴影中传来,沙哑而低沉,“他要的不是数据,是答案。”
“如何解构一个幽灵?”
建筑师反问,“我们没有任何可供切入的支点。‘井’这个代号,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是一片空白。我们甚至不知道它究竟是一个组织,一个家族,还是一种……传承下来的信仰。”
马丁缓缓吐出一口烟圈,烟雾缭绕,模糊了他深邃的眼眸。
“那就为它创造一个支点。”
他将雪茄摁灭在烟灰缸里,站起身,动作间带着一种被重新激活的猎手般的决断力。
“既然他们选择用古典的方式来敲门,那我们就用最古老的方法去回应。”
他走到吧台前,拿起一张酒店的信纸。
“那个叫赵丰年的警察,他是一把钥匙。”
马丁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了一串地址,那是一家位于琉璃厂的古籍书店。
“他正在追查‘井’的过去,而我们,需要为他的调查,点一盏灯。”
他将信纸递给建筑师。
“用一种足够隐秘,又能让他确信是自己找到的方式,把这个地址送到他手上。”
马丁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当官方的力量开始挖掘一口被尘封的古井时,总会有些东西,被从泥土里翻出来。而我们,只需要做个耐心的拾荒者。”
……
市局大楼,刑侦支队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赵丰年像一头困兽,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来回踱步。
烟灰缸早已堆成了小山,咖啡因和尼古丁在他体内激烈交战,让他的神经绷紧到了极限。
周学海那张写满恐惧与敬畏的脸,像烙印一样刻在他的脑海里。
“忘了它……它不属于这个时代……”
这些话语非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最执拗的斗志。
作为一名警察,他无法容忍在自己守护的城市里,存在着这样一片连提及都成为禁忌的法外之地。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加密信息,来自他托付去调查周学海的线人。
信息很短。
【周学海,原名周卫国。五十年代初,任京城公安总局三处副处长,处长:叶问天。五十年代末,因“特殊原因”离职,档案封存,权限:绝密。】
叶问天!
那个在房契上签名的传奇人物,与周学海的履历,完美地重合了。
线索,终于从虚无缥缈的传说,落实到了具体的人事关系上。
但“绝密”两个字,像一堵高墙,再次将他所有的路都堵死。
赵丰年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目光扫过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
忽然,他的视线定格在了林晚晚的案件材料上。
那份从刘建军手里拿到的“火种”底片,此刻就静静地躺在证物袋里。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开了他混乱的思绪。
他一直在试图从过去寻找“井”,可周学海的话已经暗示,“井”已经苏醒了。
如果它已经苏醒,就必然会在现实中留下痕迹。
而整起事件的开端,江建国那个看似普通的老人,不就是最大的痕迹吗?
他要查的,或许不该是“井”的历史。
而是江建国的历史。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一名年轻的警员探进头来。
“赵队,楼下前台有您一个快递,同城急送,指明要您亲启。”
赵丰年皱了皱眉,这个时间点,谁会给他寄快递?
他走下楼,签收了一个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的牛皮纸文件袋。
回到办公室,他撕开封口,里面掉出来的,却不是文件,而是一张泛黄的旧书签。
书签是竹制的,上面用烙铁烫着一幅简笔画,画的是一口古井。
而在书签的背面,是一行娟秀的毛笔小楷。
【欲知井中事,且问书中人。】
下面,是一个地址。
琉璃厂,观复书斋。
赵丰年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封来历不明的快递,像一只无形的手,精准地拨动了他心中的琴弦。
是陷阱?
还是某个知情人的指引?
他不知道。
但他清楚,自己别无选择。
那口深井,正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引诱着所有窥探它的人,一步步走向黑暗的中心。
江南,苏州,拙政园一角。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一位身穿白色绸衫的老者,正手持一把紫砂壶,悠然地给一盆名贵的兰花浇水。
他动作舒缓,神情专注,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与这盆花。
他便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苏文山,一幅画在拍卖行能叫出八位数的天价。
一名身穿对襟短衫的年轻人,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后,双手捧上一个密封的信封。
苏文山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念。”
他的声音温润如玉,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糯软。
“先生来信。”
年轻人恭敬地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印着一枚黑色的围棋子,位置,天元。
浇水的动作,停顿了。
苏文山缓缓放下紫砂壶,沉默了许久。
他那双看透了水墨丹青、古井无波的眼睛里,一点点地,重新燃起了一种早已被岁月尘封的、锐利如刀锋的光芒。
他转过身,从墙上一排看似装饰用的画卷中,取下了最不起眼的一幅。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画上是一片萧瑟的芦苇荡。
他用指尖,在画卷的右下角轻轻一按,画卷的卷轴处,发出“咔”的一声轻响,弹出了一个暗格。
暗格里,没有价值连城的印章,也没有惊世骇俗的画作。
只有一部造型古旧的、军用级别的短波电台,以及一本布满了复杂密码的电码本。
“回信。”
苏文山的声音,已经褪去了所有的温润,变得冷硬而简洁,“鱼,已入网。”
他抬起头,望向北方。
那目光,仿佛穿透了千里烟波,落在了那座风云汇聚的京城。
“告诉先生,这盘棋,江南奉陪。”
丽思卡尔顿的套房内,那只盛放在碎冰之上的断手,依旧是整个房间绝对的视觉中心。
它像一件沉默的雕塑,无声地嘲弄着现代科技所构建的一切安全感。
空气中,威士忌的醇香与若有若无的冰霜气息混合,发酵出一种荒诞而危险的氛围。
建筑师已经将那只手进行了三百六十度的全息扫描,数据流在虚拟屏幕上疯狂滚过,最终却只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完美。
切割手法、处理方式、呈递时机,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闭环,一种纯粹的、不留任何分析余地的意志宣告。
“他们的行为模式,无法被逻辑量化。”
建筑师终于关闭了屏幕,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技术主义者面对神学时的挫败感,“这是一种宣言。它绕过了所有的博弈层级,直接将刀架在了我们的脖子上。暴力,但又不仅仅是暴力。”
马丁没有回应。
他背对着落地窗,整个人都陷在沙发的阴影里,只有指间那点猩红的雪茄火光在明灭。
他知道建筑师说得都对,但又都流于表面。
那个老人用这种方式送来的,不是威胁,而是一份邀请函。
一份邀请他们坠入深渊,去亲眼见证何为真正恐惧的邀请函。
“先生的指令是‘解构’。”
马丁的声音从阴影中传来,沙哑而低沉,“他要的不是数据,是答案。”
“如何解构一个幽灵?”
建筑师反问,“我们没有任何可供切入的支点。‘井’这个代号,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是一片空白。我们甚至不知道它究竟是一个组织,一个家族,还是一种……传承下来的信仰。”
马丁缓缓吐出一口烟圈,烟雾缭绕,模糊了他深邃的眼眸。
“那就为它创造一个支点。”
他将雪茄摁灭在烟灰缸里,站起身,动作间带着一种被重新激活的猎手般的决断力。
“既然他们选择用古典的方式来敲门,那我们就用最古老的方法去回应。”
他走到吧台前,拿起一张酒店的信纸。
“那个叫赵丰年的警察,他是一把钥匙。”
马丁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了一串地址,那是一家位于琉璃厂的古籍书店。
“他正在追查‘井’的过去,而我们,需要为他的调查,点一盏灯。”
他将信纸递给建筑师。
“用一种足够隐秘,又能让他确信是自己找到的方式,把这个地址送到他手上。”
马丁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当官方的力量开始挖掘一口被尘封的古井时,总会有些东西,被从泥土里翻出来。而我们,只需要做个耐心的拾荒者。”
……
市局大楼,刑侦支队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
赵丰年像一头困兽,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来回踱步。
烟灰缸早已堆成了小山,咖啡因和尼古丁在他体内激烈交战,让他的神经绷紧到了极限。
周学海那张写满恐惧与敬畏的脸,像烙印一样刻在他的脑海里。
“忘了它……它不属于这个时代……”
这些话语非但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起了他骨子里最执拗的斗志。
作为一名警察,他无法容忍在自己守护的城市里,存在着这样一片连提及都成为禁忌的法外之地。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加密信息,来自他托付去调查周学海的线人。
信息很短。
【周学海,原名周卫国。五十年代初,任京城公安总局三处副处长,处长:叶问天。五十年代末,因“特殊原因”离职,档案封存,权限:绝密。】
叶问天!
那个在房契上签名的传奇人物,与周学海的履历,完美地重合了。
线索,终于从虚无缥缈的传说,落实到了具体的人事关系上。
但“绝密”两个字,像一堵高墙,再次将他所有的路都堵死。
赵丰年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目光扫过桌上堆积如山的卷宗。
忽然,他的视线定格在了林晚晚的案件材料上。
那份从刘建军手里拿到的“火种”底片,此刻就静静地躺在证物袋里。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劈开了他混乱的思绪。
他一直在试图从过去寻找“井”,可周学海的话已经暗示,“井”已经苏醒了。
如果它已经苏醒,就必然会在现实中留下痕迹。
而整起事件的开端,江建国那个看似普通的老人,不就是最大的痕迹吗?
他要查的,或许不该是“井”的历史。
而是江建国的历史。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一名年轻的警员探进头来。
“赵队,楼下前台有您一个快递,同城急送,指明要您亲启。”
赵丰年皱了皱眉,这个时间点,谁会给他寄快递?
他走下楼,签收了一个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的牛皮纸文件袋。
回到办公室,他撕开封口,里面掉出来的,却不是文件,而是一张泛黄的旧书签。
书签是竹制的,上面用烙铁烫着一幅简笔画,画的是一口古井。
而在书签的背面,是一行娟秀的毛笔小楷。
【欲知井中事,且问书中人。】
下面,是一个地址。
琉璃厂,观复书斋。
赵丰年的瞳孔骤然收缩。
这封来历不明的快递,像一只无形的手,精准地拨动了他心中的琴弦。
是陷阱?
还是某个知情人的指引?
他不知道。
但他清楚,自己别无选择。
那口深井,正在用它自己的方式,引诱着所有窥探它的人,一步步走向黑暗的中心。
江南,苏州,拙政园一角。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一位身穿白色绸衫的老者,正手持一把紫砂壶,悠然地给一盆名贵的兰花浇水。
他动作舒缓,神情专注,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他与这盆花。
他便是当代最负盛名的国画大师,苏文山,一幅画在拍卖行能叫出八位数的天价。
一名身穿对襟短衫的年轻人,悄无声息地走到他身后,双手捧上一个密封的信封。
苏文山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念。”
他的声音温润如玉,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糯软。
“先生来信。”
年轻人恭敬地打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印着一枚黑色的围棋子,位置,天元。
浇水的动作,停顿了。
苏文山缓缓放下紫砂壶,沉默了许久。
他那双看透了水墨丹青、古井无波的眼睛里,一点点地,重新燃起了一种早已被岁月尘封的、锐利如刀锋的光芒。
他转过身,从墙上一排看似装饰用的画卷中,取下了最不起眼的一幅。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画卷,画上是一片萧瑟的芦苇荡。
他用指尖,在画卷的右下角轻轻一按,画卷的卷轴处,发出“咔”的一声轻响,弹出了一个暗格。
暗格里,没有价值连城的印章,也没有惊世骇俗的画作。
只有一部造型古旧的、军用级别的短波电台,以及一本布满了复杂密码的电码本。
“回信。”
苏文山的声音,已经褪去了所有的温润,变得冷硬而简洁,“鱼,已入网。”
他抬起头,望向北方。
那目光,仿佛穿透了千里烟波,落在了那座风云汇聚的京城。
“告诉先生,这盘棋,江南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