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附议之声立刻此起彼伏: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浪潮般的附议声,在朝堂上四处响起。
在这风口浪尖之上,任何一丝对“旧学”的维护,都可能被解读为与逆贼王守廉暗通款曲。
这顶通敌叛国的帽子压下来,足以压垮任何人。
就连素来与王佐同气连枝的詹徽,在片刻的挣扎后,也只能艰涩地吐出三个字:“臣……附议。”
这最后的声音,成了压垮王佐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踉跄一步,环顾着这些昨日还与他把酒言欢的“同僚”,眼中满是绝望与愤恨,嘴里喃喃道:“你们……你们……”
他猛地转向顾盼君,发出了最后的哀鸣:“程朱理学传承百年,何错之有?”
“天下信奉理学的读书人何止百万,朝廷若一纸令下将其斥为异端,必将激起滔天巨浪,动摇国本!”
“此中利害,还请娘娘三思啊!”
顾盼君只是淡漠地看着他,语气没有丝毫波澜:“陛下的旨意,是众政务、军务大臣,集体议政,少数服从多数。”
“本宫虽贵为皇后,也只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方可最后定夺。”
“此事除了王大人你,全体政务,军务大臣,再无异议。”
“这,便是朝廷的决议。”
她顿了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王佐,你身为政务大臣,当以国事为重,服从大局,而不是为了一己之见,固步自封。”
“这个道理,难道还需要本宫来教你吗?”
王佐如遭雷击,身形一震,瞬间面如死灰。
他缓缓垂下头,所有的坚持与不甘,都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臣……明白了。只是这旧学……”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顾盼君的声音缓和下来,但也给出了最后的盖棺定论:“将新学确立为儒家正统,既是陛下的宏愿,亦是全体臣工的公意,此事已是势在必行。”
“至于旧学,”她话锋一转,又道:“朝廷并非要将其彻底砸烂,而是要‘正本清源’。”
“你需明白,无论是新学还是旧学,其根本都是对圣人之道的阐述与继承。”
“只不过,旧学只得其表,流于僵化;而新学,方才触及了圣人‘经世致用’的精髓。”
“这,便是朝廷将要昭告天下人的道理。”
“好了,”顾盼-君挥了挥手,结束了这场争论,“决议已定,即刻通电全国。”
旨意一下,立刻便有内侍领命,快步奔出大殿,前去传旨。
殿内气氛肃杀,顾盼君的声音再次响起,比刚才更加清冷,也更加决绝:“陛下身陷险境,国朝临危。自即刻起,大明朝廷,金陵城内外,进入最高戒备!”
她目光一转,如利剑般投向武将之首的蓝玉:“军务处立刻传令,再调五个旅的新军精锐,进驻京畿,拱卫金陵,以防宵小趁机作乱!”
她语气微微一顿,道:“梁国公,魏国公,此事便由你二人牵头,与军务处诸位大人合议,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做出这个决定,是顾盼君深思熟虑的结果。
蓝玉此人虽素来骄横,脾性不佳,但她心中清楚,越是这等生死存亡之关头,血脉亲缘,才是最牢固的纽带。
蓝玉是朱允熥的舅爷,徐辉祖是徐贵妃的亲兄,无论从哪个角度,他们与朱允熥的利益都已深度捆绑。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忠诚这一点上,他们是眼下最值得托付之人。
至于调动新军,顾盼君只知晓新军乃是陛下亲手缔造,忠诚绝对可靠,但具体到麾下将领何人可用,何人当先,她并不熟稔。
此事,正需蓝玉与徐辉祖二人来办。
一个是大明军中宿将,威望足以压服三军。
另一个是中山王徐达长子,在军中盘根错节,门生故旧遍布各军。
他们二人联手,足以将任何杂音与非议都压制下去。
而如张辅、朱能这些由陛下一手提拔的新贵,虽战功赫赫,忠心耿耿,但终究资历尚浅,根基不稳,此刻更适合的角色,是作为蓝玉和徐辉祖的副手,确保命令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蓝玉与徐辉祖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二人齐齐出列,声如洪钟:“臣,领旨!”
顾盼君微微颔首,随即环视殿内所有大臣,又宣布了另一项决定:“从此刻起,至陛下平安归来之日,为稳定朝局,及时应对天下变局,本宫与在场诸位,将同住于这勤政殿之内!”
“所有政务、军务,在此汇集,在此处置!”
“奏章即到即批,电文即来即复!”
“诸位爱卿各司其职,一如往常。”
“若遇需集体商议之事,便当场议定,当场表决!”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决绝而凛冽:
“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擅离此地半步!”
“膳食由御膳房统一供给,寝具卧榻,可遣宫中内卫回府邸取来。”
“诸位,都听明白了么?”
这番话,无异于将整个朝廷中枢,都置于了她的直接掌控之下,也宣告了她与诸臣共赴国难的决心。
众政务大臣,军务大臣,随即齐刷刷地回复:“臣等,遵旨!”
这一次,顾盼君甚至没有给予商议的余地,便直接下达了这道近似于“软禁”的旨意。
然而,殿内众臣皆表赞同,无一人出言反对。
所有人都心如明镜,圣驾有难,国朝动荡,他们这些位极人臣的中枢大臣,集体留宿宫中,共赴国难,本就是情理之中的应有之义。
此刻谁敢跳出来说一个“不”字,无异于自证心虚,昭示自己有不可告人之阴谋。
将这些手握帝国权柄的大臣们,全部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不让任何一人脱离掌控,这,才是顾盼君今日坐镇于此的最大的目的。
此刻,眼看大局已定,她紧绷的心弦,才终于稍稍松弛了一分。
这时,杨士奇再次出列,躬身道:“娘娘,臣等留宫值守,乃是分内之责,朝局动荡之际,臣等理应守着大明的江山社稷,万死不辞。”
“但娘娘凤体矜贵,更何况还身怀龙裔,万万不可过于劳累。”
“臣恳请娘娘移驾后殿歇息,朝中若有任何军情政务,臣等必当第一时间启奏。”
顾盼君抬手,制止了他的话,道:“杨大人的心意,本宫领了。但不必如此。”
“陛下早就在这勤政殿的偏殿设下了寝室,一应所需,与坤宁宫并无二致。”
她语气透着一丝疲倦与忧心,道:“再者,陛下如今身陷囹圄,安危未卜,本宫又岂能独自安寝?”
“守在这里,与诸位爱卿一同等着前线的消息,本宫这心里,反而更能踏实一些。”
见她意志如此坚决,杨士奇与众臣便不再劝谏,心中反而生出几分敬佩。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再次响起。
王佐排众而出,谨拱手道:“娘娘令我等留值勤政殿,臣自当遵从。”
“只是,臣所监管的几处要害衙门,事务繁杂,恐还需臣亲自到场监督,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尤其是眼下这等非常时期,若我等皆在宫中,无人在外巡查,只怕会有些不法之徒趁机作乱,酿成祸端。”
“此中关节,还请娘娘明鉴。”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顾盼君的目光却骤然变冷,她盯着王佐,一字一顿地反问道:“怎么?你们政务大臣不亲临,大明的官署衙门,难道就都瘫痪了不成?”
“我大明疆域万里,你们这些政务大臣,平日里不也一样端坐金陵,遥控四方?”
“难道各地的政务就都停摆了吗?”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隐含雷霆之威:“王大人,除非你心中有鬼,另有图谋,否则,根本无需离开这勤政殿半步!”
“要见什么人,大可直接传召入宫问话。”
“要下什么令,也可以派人传达。”
“且电报机房都在政务处和军务处,随时可以下令。”
“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议!”
这一次,她连表决的过场都省了,直接以皇后的身份,乾纲独断。
王佐被这番话噎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只能喏喏而退,再不敢多言半句。
殿内其他大臣更是噤若寒蝉,彻底断了所有侥幸的念头。
很快,内侍们流水般地搬来数十张桌案,分列于大殿两侧。
转瞬之间,庄严肃穆的勤政殿,便化作了帝国最核心的指挥所。
一道道命令,经由大臣们的手,被拟成清晰的电文,有条不紊地发往帝国各处。
众人各司其职,一边高效地处理着雪片般飞来的军务政务,一边都在沉默中,静静等待着那份来自曲阜、足以决定帝国命运的电报。
……
曲阜,文庙。
沉重的庙门发出一声呻吟,缓缓洞开。
铁铉一身绯色官袍,在晴天之下,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昂首阔步而入。
甫一踏入,数名手持火枪的甲士便交叉兵刃,将他拦下。
为首的将领声色俱厉:“站住!陛下正在祭祀圣人,任何人不得擅闯!”
铁铉心中冷笑,果然不出所料,王守廉虽把守门重任交给了他,却根本不放心,在内里又安插了另一批心腹人马。
他根本不正眼看那拦路的兵刃,只是用冷峻的目光扫过那将领的面庞,沉声质问道:“这是谁的命令?本官乃山东参政,奉旨护卫文庙。”
“陛下何时下过这等旨意,本官为何不知?”
那将领被他官威所慑,一时语塞,只能强撑着道:“无论如何,你不得入内!”
话音未落,他便听见一片整齐划一的机括声。
铁铉身后,数十名亲兵同时举枪,黑洞洞的枪口瞬间锁定了那名守将。
死亡的阴影扑面而来,守将的脸色刹那间变得惨白。
“你们想干什么?想造反吗?!”他声厉内荏地嘶吼道。
铁铉发出一声冷哼,不退反进,一步步逼近那守将,直到两人官袍几乎相贴。
铁铉抬手,用指节重重地敲了敲自己胸前的补子,那只色泽鲜亮的云雁在阳光下栩栩如生。
“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
“这是正四品文官的补子!”
“本官现在有急事,必须立刻觐见陛下!”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砸在对方心头,“你区区一个低品武官,也敢阻拦朝廷大员?这,才是谋逆!”
“让开!前面带路!”
那守将脸上的凶横瞬间融化,换上了一副谄媚的笑容,连腰都塌下去了几分:“大人息怒,非是小的不愿,实在是职责所系。”
“您看……您带着这许多持火枪的弟兄去面圣,就算借小的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放行啊。”
铁铉声如洪钟,朗声道:“本官只身觐见,他们,都留在门外!”
守将再度一愣,随即眉开眼笑,道:“若只是大人一人,那自然毫无问题!大人请,小人这就为您引路!”
守将虽然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却不愿在此和铁铉的人马交火。
毕竟,在他看来,王守廉等人只是逼谏,并无造反之意。
似铁铉这等强行闯入,在自己手里处理,便是烫手山芋,交给里面的大人,才是明智之选。
说罢,他亲自在前,恭敬地领着铁铉向深处走去。
就这样,铁铉穿过一道道庭院。
期间盘查关卡不断,但守卫见他只是一名手无寸铁的文官,又兼孤身一人,气度威严,倒也无人为难,竟让他一路畅通无阻,直抵内殿前的最后一重门户。
这其中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王守廉拉拢的“叛逆”其实是分别各自行动,为了保密,除了王守廉本人及少数核心人员之外,其他人彼此并不知情。
故而,他们也不知道,铁铉是不是“自己人”。
前方,便是举行大祭的广场。
两列杀气腾腾的甲士守在此处,将他拦下。
“让开!”铁铉官威更盛:“本官有要事,要面呈王巡按!”
……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浪潮般的附议声,在朝堂上四处响起。
在这风口浪尖之上,任何一丝对“旧学”的维护,都可能被解读为与逆贼王守廉暗通款曲。
这顶通敌叛国的帽子压下来,足以压垮任何人。
就连素来与王佐同气连枝的詹徽,在片刻的挣扎后,也只能艰涩地吐出三个字:“臣……附议。”
这最后的声音,成了压垮王佐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踉跄一步,环顾着这些昨日还与他把酒言欢的“同僚”,眼中满是绝望与愤恨,嘴里喃喃道:“你们……你们……”
他猛地转向顾盼君,发出了最后的哀鸣:“程朱理学传承百年,何错之有?”
“天下信奉理学的读书人何止百万,朝廷若一纸令下将其斥为异端,必将激起滔天巨浪,动摇国本!”
“此中利害,还请娘娘三思啊!”
顾盼君只是淡漠地看着他,语气没有丝毫波澜:“陛下的旨意,是众政务、军务大臣,集体议政,少数服从多数。”
“本宫虽贵为皇后,也只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方可最后定夺。”
“此事除了王大人你,全体政务,军务大臣,再无异议。”
“这,便是朝廷的决议。”
她顿了顿,目光陡然变得锐利:“王佐,你身为政务大臣,当以国事为重,服从大局,而不是为了一己之见,固步自封。”
“这个道理,难道还需要本宫来教你吗?”
王佐如遭雷击,身形一震,瞬间面如死灰。
他缓缓垂下头,所有的坚持与不甘,都在这一刻被击得粉碎:“臣……明白了。只是这旧学……”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顾盼君的声音缓和下来,但也给出了最后的盖棺定论:“将新学确立为儒家正统,既是陛下的宏愿,亦是全体臣工的公意,此事已是势在必行。”
“至于旧学,”她话锋一转,又道:“朝廷并非要将其彻底砸烂,而是要‘正本清源’。”
“你需明白,无论是新学还是旧学,其根本都是对圣人之道的阐述与继承。”
“只不过,旧学只得其表,流于僵化;而新学,方才触及了圣人‘经世致用’的精髓。”
“这,便是朝廷将要昭告天下人的道理。”
“好了,”顾盼-君挥了挥手,结束了这场争论,“决议已定,即刻通电全国。”
旨意一下,立刻便有内侍领命,快步奔出大殿,前去传旨。
殿内气氛肃杀,顾盼君的声音再次响起,比刚才更加清冷,也更加决绝:“陛下身陷险境,国朝临危。自即刻起,大明朝廷,金陵城内外,进入最高戒备!”
她目光一转,如利剑般投向武将之首的蓝玉:“军务处立刻传令,再调五个旅的新军精锐,进驻京畿,拱卫金陵,以防宵小趁机作乱!”
她语气微微一顿,道:“梁国公,魏国公,此事便由你二人牵头,与军务处诸位大人合议,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做出这个决定,是顾盼君深思熟虑的结果。
蓝玉此人虽素来骄横,脾性不佳,但她心中清楚,越是这等生死存亡之关头,血脉亲缘,才是最牢固的纽带。
蓝玉是朱允熥的舅爷,徐辉祖是徐贵妃的亲兄,无论从哪个角度,他们与朱允熥的利益都已深度捆绑。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忠诚这一点上,他们是眼下最值得托付之人。
至于调动新军,顾盼君只知晓新军乃是陛下亲手缔造,忠诚绝对可靠,但具体到麾下将领何人可用,何人当先,她并不熟稔。
此事,正需蓝玉与徐辉祖二人来办。
一个是大明军中宿将,威望足以压服三军。
另一个是中山王徐达长子,在军中盘根错节,门生故旧遍布各军。
他们二人联手,足以将任何杂音与非议都压制下去。
而如张辅、朱能这些由陛下一手提拔的新贵,虽战功赫赫,忠心耿耿,但终究资历尚浅,根基不稳,此刻更适合的角色,是作为蓝玉和徐辉祖的副手,确保命令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蓝玉与徐辉祖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二人齐齐出列,声如洪钟:“臣,领旨!”
顾盼君微微颔首,随即环视殿内所有大臣,又宣布了另一项决定:“从此刻起,至陛下平安归来之日,为稳定朝局,及时应对天下变局,本宫与在场诸位,将同住于这勤政殿之内!”
“所有政务、军务,在此汇集,在此处置!”
“奏章即到即批,电文即来即复!”
“诸位爱卿各司其职,一如往常。”
“若遇需集体商议之事,便当场议定,当场表决!”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决绝而凛冽:
“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擅离此地半步!”
“膳食由御膳房统一供给,寝具卧榻,可遣宫中内卫回府邸取来。”
“诸位,都听明白了么?”
这番话,无异于将整个朝廷中枢,都置于了她的直接掌控之下,也宣告了她与诸臣共赴国难的决心。
众政务大臣,军务大臣,随即齐刷刷地回复:“臣等,遵旨!”
这一次,顾盼君甚至没有给予商议的余地,便直接下达了这道近似于“软禁”的旨意。
然而,殿内众臣皆表赞同,无一人出言反对。
所有人都心如明镜,圣驾有难,国朝动荡,他们这些位极人臣的中枢大臣,集体留宿宫中,共赴国难,本就是情理之中的应有之义。
此刻谁敢跳出来说一个“不”字,无异于自证心虚,昭示自己有不可告人之阴谋。
将这些手握帝国权柄的大臣们,全部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不让任何一人脱离掌控,这,才是顾盼君今日坐镇于此的最大的目的。
此刻,眼看大局已定,她紧绷的心弦,才终于稍稍松弛了一分。
这时,杨士奇再次出列,躬身道:“娘娘,臣等留宫值守,乃是分内之责,朝局动荡之际,臣等理应守着大明的江山社稷,万死不辞。”
“但娘娘凤体矜贵,更何况还身怀龙裔,万万不可过于劳累。”
“臣恳请娘娘移驾后殿歇息,朝中若有任何军情政务,臣等必当第一时间启奏。”
顾盼君抬手,制止了他的话,道:“杨大人的心意,本宫领了。但不必如此。”
“陛下早就在这勤政殿的偏殿设下了寝室,一应所需,与坤宁宫并无二致。”
她语气透着一丝疲倦与忧心,道:“再者,陛下如今身陷囹圄,安危未卜,本宫又岂能独自安寝?”
“守在这里,与诸位爱卿一同等着前线的消息,本宫这心里,反而更能踏实一些。”
见她意志如此坚决,杨士奇与众臣便不再劝谏,心中反而生出几分敬佩。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再次响起。
王佐排众而出,谨拱手道:“娘娘令我等留值勤政殿,臣自当遵从。”
“只是,臣所监管的几处要害衙门,事务繁杂,恐还需臣亲自到场监督,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尤其是眼下这等非常时期,若我等皆在宫中,无人在外巡查,只怕会有些不法之徒趁机作乱,酿成祸端。”
“此中关节,还请娘娘明鉴。”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滴水不漏。
顾盼君的目光却骤然变冷,她盯着王佐,一字一顿地反问道:“怎么?你们政务大臣不亲临,大明的官署衙门,难道就都瘫痪了不成?”
“我大明疆域万里,你们这些政务大臣,平日里不也一样端坐金陵,遥控四方?”
“难道各地的政务就都停摆了吗?”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隐含雷霆之威:“王大人,除非你心中有鬼,另有图谋,否则,根本无需离开这勤政殿半步!”
“要见什么人,大可直接传召入宫问话。”
“要下什么令,也可以派人传达。”
“且电报机房都在政务处和军务处,随时可以下令。”
“此事,就这么定了!不必再议!”
这一次,她连表决的过场都省了,直接以皇后的身份,乾纲独断。
王佐被这番话噎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只能喏喏而退,再不敢多言半句。
殿内其他大臣更是噤若寒蝉,彻底断了所有侥幸的念头。
很快,内侍们流水般地搬来数十张桌案,分列于大殿两侧。
转瞬之间,庄严肃穆的勤政殿,便化作了帝国最核心的指挥所。
一道道命令,经由大臣们的手,被拟成清晰的电文,有条不紊地发往帝国各处。
众人各司其职,一边高效地处理着雪片般飞来的军务政务,一边都在沉默中,静静等待着那份来自曲阜、足以决定帝国命运的电报。
……
曲阜,文庙。
沉重的庙门发出一声呻吟,缓缓洞开。
铁铉一身绯色官袍,在晴天之下,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昂首阔步而入。
甫一踏入,数名手持火枪的甲士便交叉兵刃,将他拦下。
为首的将领声色俱厉:“站住!陛下正在祭祀圣人,任何人不得擅闯!”
铁铉心中冷笑,果然不出所料,王守廉虽把守门重任交给了他,却根本不放心,在内里又安插了另一批心腹人马。
他根本不正眼看那拦路的兵刃,只是用冷峻的目光扫过那将领的面庞,沉声质问道:“这是谁的命令?本官乃山东参政,奉旨护卫文庙。”
“陛下何时下过这等旨意,本官为何不知?”
那将领被他官威所慑,一时语塞,只能强撑着道:“无论如何,你不得入内!”
话音未落,他便听见一片整齐划一的机括声。
铁铉身后,数十名亲兵同时举枪,黑洞洞的枪口瞬间锁定了那名守将。
死亡的阴影扑面而来,守将的脸色刹那间变得惨白。
“你们想干什么?想造反吗?!”他声厉内荏地嘶吼道。
铁铉发出一声冷哼,不退反进,一步步逼近那守将,直到两人官袍几乎相贴。
铁铉抬手,用指节重重地敲了敲自己胸前的补子,那只色泽鲜亮的云雁在阳光下栩栩如生。
“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
“这是正四品文官的补子!”
“本官现在有急事,必须立刻觐见陛下!”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砸在对方心头,“你区区一个低品武官,也敢阻拦朝廷大员?这,才是谋逆!”
“让开!前面带路!”
那守将脸上的凶横瞬间融化,换上了一副谄媚的笑容,连腰都塌下去了几分:“大人息怒,非是小的不愿,实在是职责所系。”
“您看……您带着这许多持火枪的弟兄去面圣,就算借小的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放行啊。”
铁铉声如洪钟,朗声道:“本官只身觐见,他们,都留在门外!”
守将再度一愣,随即眉开眼笑,道:“若只是大人一人,那自然毫无问题!大人请,小人这就为您引路!”
守将虽然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却不愿在此和铁铉的人马交火。
毕竟,在他看来,王守廉等人只是逼谏,并无造反之意。
似铁铉这等强行闯入,在自己手里处理,便是烫手山芋,交给里面的大人,才是明智之选。
说罢,他亲自在前,恭敬地领着铁铉向深处走去。
就这样,铁铉穿过一道道庭院。
期间盘查关卡不断,但守卫见他只是一名手无寸铁的文官,又兼孤身一人,气度威严,倒也无人为难,竟让他一路畅通无阻,直抵内殿前的最后一重门户。
这其中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王守廉拉拢的“叛逆”其实是分别各自行动,为了保密,除了王守廉本人及少数核心人员之外,其他人彼此并不知情。
故而,他们也不知道,铁铉是不是“自己人”。
前方,便是举行大祭的广场。
两列杀气腾腾的甲士守在此处,将他拦下。
“让开!”铁铉官威更盛:“本官有要事,要面呈王巡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