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狗尾不长-《逆转因果倒寻因》

  在金墉城我想了很久,大义该是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吧。

  守着这个傻皇帝,怎么看都像是萤火之光,不像是昭昭之明。

  若是我回到朝堂,仍旧可以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事,要是他司马伦真能治理好国家,我也认了。

  想通之后我终于接纳了司马伦给我的封赏,向太上皇司马衷表明心意后回到了洛阳。

  司马伦本身就太过平庸,而孙秀的猖狂让所有人都讨厌,所以这新皇帝算是没半点威望。

  像王莽、曹丕、司马召这些人一样,司马伦开始了疯狂的封赏。

  不对,王莽、司马召的封赏在司马伦眼前还是差太远了。

  司马伦把能封的全封了,几个儿子除了封王外,侍中、大司农、大将军一个劲地兼。甚至连他家看大门的都被封了爵位,这算是破天荒了,司马伦就是封条狗我都不会意外了。

  府库里的钱财铸不及,有些赏银还要先欠着,新官服也造不及,很多人都还穿着旧时的。

  任上的郡守、县令都封了侯,侯印根本不够,只能给个白板。

  封到最后,各种的官职层出不穷,有些高官封无可封,他们就深入古籍找出曾出现过的所有官职。

  于是,官帽上的貂尾不够分了,那就用狗尾来替代,百姓中传出‘貂不足,狗尾续’的笑话。

  人们一见面就是互相贺喜升迁,一副喜庆的样子,太多人只顾着热闹了。

  只有心怀国家百姓的人,个个像是丢了魂一样,似乎从没想过朝堂可以如此儿戏,人可以如此无耻……

  孙秀获得了先前张华的待遇,侍中加中书监,不对,他还兼着将军……

  有一些人拒不受赏,有人宁死也要辞官,百姓也觉得司马伦这么做不会长久。

  而我,升任了侍中。

  侍中本是侍奉皇帝的近臣,但汉末皇帝为了绕开权臣束缚而逐渐使之有了议政之能。后来皇帝索性在内宫执政,作为近臣的侍中就变成政令中枢,有了丞相职能。

  侍中常设四位,轮值服务陛下,到司马伦这里就变成了六位。其中三位是他儿子,一位是孙秀,还有一位是司马威。

  可以说,我的新同事都很恶心。我依然什么事都做不成,除非投靠他们……

  朝堂上也出现了一些十几岁的孩子,稚嫩的脸庞上充满了欣喜和自豪,仿佛在等着做出什么英雄事迹。

  他们或许还不懂福祸相依的道理,但愿他们永远都不懂吧。

  看着他们闹哄哄的样子,我甚至觉得自己站在这里都是荒唐可笑的。环顾一圈,我原来也算有威望的老臣了,真是讽刺啊。

  虽然百姓们都不喜欢司马伦,虽然藩王都在指责司马伦,但最起码还没人起兵反抗。司马伦最不该做,也最可笑的是,他竟派人杀了年仅四岁的皇太孙司马臧。

  他可能也觉得辈分有点乱吧……

  我早已从愤怒又变回无力,想做什么却又无从下手。

  从杨骏开始,这一个个接替登台的草包,他们以为在玩丑戏吗?犯的错千奇百怪,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事发生后,齐王司马冏终于忍不住了,率先起兵,然后立刻传檄天下,召天下人共伐孙秀和赵王。

  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新野公司马歆纷纷响应,大战迫在眉睫。

  先前司马炎下旨裁撤地方武装,如今战事一起,各地又有了招募军队的借口了。

  再看看孙秀做了什么,他伪造司马冏的血书,说司马冏被部下胁迫,于是孙秀大方地派几万禁军前去‘救援’。

  随着孙秀政令一出,洛阳城的血腥终于飘到了城外。

  而后孙秀深入嵩山,谎称遇到了仙人王乔,借王乔的口说司马伦皇位稳固。

  再然后……他就整天跟司马伦求司马懿这个神明保佑,还像模像样地做着一些巫蛊神术,祈求胜利。

  孙秀这种行为只表明一件事,他只有这种小聪明罢了。

  他们到底是怎么敢称帝的?恐怕袁术在地下都要笑掉大牙。或许禁军让他们冲昏了头脑,也或许,是鬼神?

  话说回来,禁军到底是禁军,若是给曹操,这十几万禁军能横扫当下的全国了。

  几天后传来消息,孙秀派出的一支禁军打赢了司马冏的前锋,正在乘胜追击。而后的几天又传来捷报,几万禁军硬是把司马冏的大军挡在了颖水河畔。

  孙秀此时宣说司马冏已经被俘,要求百官往太极殿庆贺。可有人却抓住了叛逃的士兵,说有一支禁军还未接战就发生了营啸,士兵跑了一大半。这让人们心底七上八下,洛阳城里很多人开始惊慌逃窜。

  能让禁军发生营啸,这还用打吗?只怕外部敌人还没到,他们自己就完蛋了。

  在司马冏西进后不久,司马颖在邺城起兵,联合各部向南杀来,孙秀派自己儿子孙会领兵去挡。

  没想到孙会竟然打赢了,还杀了司马颖一万多人。可正当孙秀高兴地给百官鼓气时,就接到了孙会被杀回马,战败溃逃的消息。

  西边的河间王司马颙本来是来支援司马伦的,看到东部司马冏和北部司马颖联合各地发兵二十多万,禁军又节节败溃,于是他半路截住手下张方,转头变成叛军从西面进攻洛阳。

  如今洛阳只有南部没有战火了,三路藩王拥兵数十万,再加上中央十万禁军,这一仗总兵力超过了灭吴之战。

  中枢里司马伦几个儿子只会放狠话,孙秀忙着求神,但很快他们就找不到人了。

  从起事开始,城里就有人传言要刺杀司马伦、孙秀等人,起初他们都没在意,现在战事不利人心浮躁,他们倒全躲太极殿不出来了。

  我们几个官员都在忙着筹钱粮,司马伦封赏掏空了国库,现在战事吃紧,他们又拍屁股让别人想办法。

  下发任务摊派到地方吧,可地方刺史郡守早就不听命令了。

  城里乱了套,先逃的松了口气,还没逃的后悔也没用。城门紧闭不让出城,各家的余粮也不多了,兵士还在挨家挨户征粮。

  此时大家虽然都在抱怨,可局势还能稳住。这时孙秀为了征兵把主意打到了所有四品以下官员家中,要强征他们府里所有十五岁以上男子,愤怒的情绪瞬间就压不下去了。

  那些禁军将领要为司马伦、孙秀战死就已经很憋屈了,还要征召他们的孩子,这一下很多将领当场就翻脸了。

  当时孙秀还在商量着往哪逃,他们商量的有点多余,因为很快一帮将领就闯进太极殿直接送他们去了地府。

  而后没用多长时间,司马伦也被抓了。

  司马伦当众反省后主动退位,昭告要迎太上皇临朝,而后派人带着白虎幡前去止兵,做完这些他就被押去了金墉城。

  司马伦的皇帝梦啊,做了还不到三个月……

  各路王爷们收到消息怕是要笑掉大牙……

  太上皇司马衷终于被禁军迎了回来,沿途百姓见到司马衷的车辇纷纷下跪,山呼万岁。

  虽然这皇帝是傻的,但毕竟是正统,人心所向祈求的无非就是个稳定。而且,这皇帝虽然傻,却从没这么折腾过百姓。

  司马衷复位后,改年号永宁,希望永远不会再有战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