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镇剑洛阳-《逆转因果倒寻因》

  司马肜这老家伙又抢在所有人之前上表了,他请求处死司马伦父子,看的人一阵恶心,做这种事他还真是不落人后啊。

  司马伦死的很难看,死前一直在喊着‘孙秀误我’,哆哆嗦嗦喝下了毒酒,便拿着绢帕盖住自己的脸面。

  哼,贾南风喝毒酒时可没这么磨叽。

  他怕什么?怕死后无法面对司马懿吗?

  菜市场又又又热闹了起来,不知道杀人的刀会不会卷,杀人的手会不会累,反正看客们还是那群人,不多也不少。

  司马伦一党清除后,被司马伦任命的官员全都被罢免,整个大殿各个官署此刻都是空荡荡的。跟司马伦一样,他们也就兴奋了三个月。

  说来我也是司马伦提拔的侍中,但一直没人理我。既然没人理我,那我就只能履行职责,六个侍中如今就剩我一个了,我也终于能处理一些事了。

  陛下回来后精神好多了,看来他终于走出了贾南风死的阴影。

  他还不止是精神好多了,连脾气都见长,刚回来就指着司马威道:“就是他抢了我的玉玺!还差点掰断我的指头,必须杀了他!”

  司马威当然死的不能再死了,大臣们看到陛下能开口杀人,内心突然多了一分希望。

  做完公务后,我亲自去向陛下请罪,可这傻皇帝不止没怪罪我,竟然还在关心我。我一时无语,他只是笨,不是没有感觉……

  这一年官员的升迁超过了往日的十年,当然死亡的速度也一样,很多有功的人正在盼着下一波的福利,可惜没人敢提封赏的事,他们都在等一个人。

  齐王司马冏,这个全洛阳人眼中的英雄,带着数十万大军终于浩浩荡荡地进入了洛阳。

  陛下亲率众臣在宫门口相迎,那日的齐王意气风发,那日的齐王是众望所归。

  废除贾南风他冲在最前,推翻司马伦他更是首倡首攻,虽然打仗不怎么样,但那股锐气就像一把剑高悬在洛阳城头,暂时镇住了暗中觊觎的眼睛。

  我也很高兴,因为司马冏有其父风范,从小就乐善好施,也能听得进劝,容得下人。

  这一天,普天同庆,这一天,又开始大肆封赏……

  陛下见到司马冏非常高兴,先是拜大司马,紧接着又非要给他加九锡。

  而后司马冏上表论功行赏,封王的封王、封侯的封侯,然后又用自己人填补了官职的空缺,他倒没司马伦那么夸张。

  司马肜又升官了,领了太宰兼司徒,高兴地合不拢嘴。

  河间王司马颙半路倒戈举义,司马冏没有怪他,也给他加了官,让他继续镇守长安。

  接下来,就是成都王司马颖,他比司马冏先到的洛阳,也是他打败了禁军,司马冏从头到尾一直被人挡在颖水。

  司马冏想要留司马颖在京辅政,没想到司马颖找了借口跑回邺城了,于是朝廷只能派人跑到邺城去封赏。

  司马颖被封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录尚书事,加九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这封赏看呆了所有人。

  督中外诸军事,这是最高的军事大权。

  中书省中书令、监起草诏令,门下省侍中审核,而具体执行的就是尚书省,录尚书事其实就是总揽行政大权。

  加九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这可是权臣三件套……

  我不明白,齐王到底想干什么。

  他是真心想让司马颖回来辅政,并让他执掌大权,还是,单纯想用高官骗司马颖回来控制呢?

  司马颖没有接受九锡,而后上表为自己的将士请功,并且,除了赈灾他还打造了八千口棺材。

  直到这时,新上任的各位大人们才想起,战场上还晾着近十万将士的尸体。

  司马颖的这些举措让百姓觉得他是个仁德的王爷,一夜之间成都王司马颖的威望就压住了齐王。不过只有见过司马颖的人才知道他到底有多平庸,这些举措怕都是出自手下幕僚。

  赏罚过后就是为司马伦杀死的人平反,孙秀他们杀了太多有威望的大臣,这就导致每次政变都是藩王之间的事,大臣们完全没有话语权。

  其他人我都没意见,唯独这个张华,我实在没法原谅他。

  我记得孙秀死的那天,我儿子给我送饭时突然问我。

  “父亲,洛阳城里都在议论,现在这局面到底该怪谁呢?”

  我拉着他到没人的地方,给他说了个故事。

  “郊外有一羊圈,由牧羊人管理,羊圈外有很多野狼。

  牧羊人乙因为私利拆了大门,打算换上新的,没成想一只野狼冲进来咬死了他。

  这只野狼很快就占领了羊圈,牧羊人甲本来能阻止,可他就这么看着,直到自己也被赶了出去。

  后来其他牧羊人受不了这只野狼的残暴,便联合起来杀死了它。

  这时大家想要堵上大门,可新的门太小,再也没法挡住外面野狼的窥视了。

  你想想,到底谁该承担责任呢?”

  “都有责任吧,牧羊人甲眼看恶狼行凶一声不吭,牧羊人乙因私利拆了大门,而恶狼本性凶恶最该死。”

  “那你告诉我,谁才是罪魁祸首?”

  “这个……羊是被狼吃的,可若不是牧羊人乙拆了大门它也进不来,我不知道。”

  “唉,狼永远无法被消灭尽,但只要有大门狼就进不来,根源是狼,但罪魁祸首却是牧羊人乙。何况,牧羊人也未必不是狼。”

  “父亲,您说什么呢……”

  “我再问你,若是牧羊人丙平时看护羊群很卖力,并没什么差错,但他看到牧羊人乙想要拆掉大门时,却态度暧昧没能阻止。

  那他到底有功还是有过呢?”

  “这个,我……管他呢,那父亲您是什么?”

  “哼,我是那群羊里的一头。”

  “哦,哈哈,父亲是肥羊啊,还一头……”

  “滚。”

  我那蠢材儿子也老大不小了,早就成了亲生了子,到现在还是嘻嘻哈哈的,像个傻子一样。说起傻子我就烦闷,陛下可能是这天下最不幸的傻子吧。

  我越想越气,在朝堂上站出来反对恢复张华爵位。

  他本来是做的不错,可他身负重任却不作为,导致祸乱发生,顶多算无罪,怎么能说有功呢!

  陛下回来后不想管事,都推给齐王,而齐王天天沉醉在虚荣中不可自拔,正享受着酒色与恭维。

  更要命的是齐王他封了司马颖为大将军并录尚书事,于是所有大事都必须先派人去邺城问司马颖的意见,路途遥远不说,司马颖还经常压着不办,这一来二去事情都耽搁了。

  在司马伦的败坏下,朝堂早就没钱了,司马伦封赏的赏钱到现在都还欠着,将士的抚恤金都发不下去。到目前为止,也只办了司马颖为自己部下请功和司马冏亲信升迁的事。

  不仅钱,粮食也没了,战乱地区灾民的赈济这两天让我们很是头疼。

  现在这些事又都要不断地被耽搁……

  我生气地扔下笔杆,这工作没法干了!

  这样下去还是要完蛋。

  于是我直接上疏道:“臣闻改前辙者则车不倾,革往弊者则政不爽。大一统于元首,百司役于多士,故周文兴于上,成康穆于下也。存不忘亡,易之善义。愿陛下无忘金墉,大司马无忘颖上,大将军无忘黄桥,则祻乱之祸无由兆矣。”

  呼,这话说的真过瘾。

  陛下、大司马司马冏和大将军司马颖几人在灾祸之后现了原形,忘了忧患,于是我提醒他们不要忘了陛下被囚禁在金墉城,司马冏被打败在颖水而司马颖大败于黄桥。

  我这种不合时宜的做法多少让司马冏难堪,可他却很谦恭地向我请教,我跟他说了难处,他只说马上就办。

  当然了,陛下没什么感觉,他没觉得我在骂他。

  很快,齐王就开始整理政务。

  他把自己几个幕僚提拔起来,让他们在齐王府中办公,然后紧急抽调自己封地钱粮过来,也对南方富裕州郡下派任务。

  而后给司马颖写信,招司马颖来京处理朝政。可司马颖还是不敢来,只说急事在京处理,不用报与他。

  齐王收束了权利后,我这下又清闲了,只要到他齐王府协助就可以。

  齐王硬是把自己的小朝廷变成了中枢,如果他那几个幕僚贤明也就算了,可他们就知道拉帮结派走歪门邪道。

  好好办个公,怎么这么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