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竽臣谄友-《逆转因果倒寻因》

  他反对的虚无浪荡之风我也很讨厌,现在确实有很多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他说贵贱秩序被虚无之风破坏,人们没有礼数懒散无赖,我也觉得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官。

  但他强调崇有,却没说清楚什么是无。道是有,万有也是有,那么无这个概念就只成了未拥有,根本无法与万有成对来讨论。

  这时候正好有人问他,他也只说无是非有,非有这个概念除了和有相对也没什么可讨论的,无关道之本质的有无之论。

  我记得向秀叔叔就说过无的几种可能,不过我已不记得内容了。

  看的出来他很努力地想改变朝堂的风气,可好像没从根上解释清楚。

  他面对其他人的疑问时滔滔不绝,可当王衍一点点从根源问他的时候,他开始抿嘴了……

  王衍虽然不认同崇有,但还是对裴頠大加赞赏,众人此时也在两两交谈,似乎裴頠这一番话让他们突然有了攻击的对象。

  王衍看向王戎,问起他的想法,没想到王戎叔叔反倒让我说说。

  也罢,反正我确实有话说。

  我致礼后开口道:“承蒙抬爱,让我在这班门弄斧。

  我听过很多人谈道,直到现在我都不确定是否有那个能生有的无。但这探索的过程让我体会到世界或许有更多的可能,有更高的追求,有让我们一直抬头仰望而不得的东西,不至于让我陷于小我无法自拔,也给了我坚守道德礼义的力量。

  这么些年听人讲道更让我渐觉人生的不自由,也试图找到那颗真正自由的心,虽然智慧有限,但总归有了方向。

  总之,我只知道谈无本身并不是无,他给了我力量和方向,这或许就是人说的无用之用吧。

  逸民兄所说无不能作用于有,若心念也是有,那无似乎确实无法影响到有,谈无本身也是有,那么我的感受也是有影响了有。

  所以我们追求无也是有的一种形式。

  暂且不去管无到底是什么,谈无这种形式的有到底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呢?

  像老庄一般只为闻道传道,那么我觉得这便该是人生第一大事。可世人愚昧,天下有几人能像今天在坐的诸位君子这样开明呢?只怕是为了附庸权利而做出的违心之举,那这样的论道真的不是浪费时间吗?

  不止浪费时间,更是带坏了社会风气,让本该坚守职责的大臣们不务实事,这一点我认同逸民兄。

  我记得兄长曾说过,那时人以谈无为入仕的切口,把人生至高之理当做做官的门径,那这道理难道不会变样吗?

  我认为,若是为了闻道,可以效仿老庄避祸于江湖专任于道学。若是为官,则必须把生民百姓放在心上,先把自己的职责做好,即使是因闻道而懈怠于职务,那也是不对的。

  或有得道高人,能够不治已病治未病,也能像老子所说无为而治,可这样的人天下除了在座的各位还有谁呢?

  诸葛孔明博闻多智,他对道的感悟比我强多了,可他仍为了国家鞠躬尽瘁耗干心血,连他都无法做到无为而治,我就更做不到了。

  我比不得诸公,像我一样的人可以在闲暇时听听玄妙的道理,但不能以此为务,更不能为懒散和逃避找理由。

  综上所述,我认为逸民兄崇有之论正当其时,确实该倡导实用之风,树立道德规范。谈无是为了让有更加坚定,不该是放任,该给我这样的人敲响警钟,为天下百姓做好表率。”

  我说的时候王衍脸上似乎飞过一丝红晕,而其他人在听到我说在座君子时竟是一脸得意,然后用安抚的眼神看看我,似乎在安慰我说不要妄自菲薄……

  说完我环顾一周,大家都在等王衍的神貌,不敢随意先赞同或者不赞同,怕等会跟王衍意见不一样而丢人……

  王衍看着我轻轻点了点头,率先拍起麈尾,其余人纷纷拍起折扇,这时很多人开始夸赞,但他们都似乎在安慰我,让我不要看轻自己。

  说实话,我很失落。

  恐怕在座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以自己为例本就是在说在座的各位,可竟然把在座的各位说的飘飘然了。

  那些明白我意思的人在低着头咳嗽,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向我投来善意且欣赏的目光。

  这么多人滥竽充数,让我对朝堂更加失望了,这些大爷除了尸位素餐更是没半点才能。

  我强笑了一会,实在忍不住就告退了,我可能又要喝几杯才能放松些了。

  未来太过迷离,我似乎很难融入。

  王戎叔叔果然在往后的日子里不再说什么话,看见熟人都躲着走,平日里连处理公务都不自己去了。

  王衍继续大谈特谈,更是表露出不爱钱财不爱权力的样子,可他却还是做官了。

  这段时间贾谧和太子的关系更差了,他跟太子下棋时竟然敢辱骂太子,被一旁的成都王司马颖喝止,贾谧很是生气。

  这贾谧又犯浑了,可贾后却不觉得有什么,很多人都上门去劝,可惜贾南风与贾谧都是浑人,不听。

  那二十四友团体都以贾谧马首是瞻,那些所谓文人极尽谄媚,经常把贾谧比作贾谊。贾谧或许真把自己当贾谊了吧,那一声声马屁怕是拍坏了他的脑子,让他在飘飘然中认不清自己了。

  朝中有精明的大臣开始辞职回家了,他们看到了危险,感到了无力。

  裴頠前几天跟我说,他又拉着张华和贾模想要废贾后立太子生母,可张华和贾模却不同意,他们怕贾后倒了诸王无法管制,而且皇帝根本没有废后的想法。

  而我,此刻正拿着这些天收集的笔记打算觐见陛下。

  司马炎喜欢自比文帝,可若从朝堂矛盾来说,那时更像是光武帝时。

  如今外戚、藩王、世家大族隐隐威胁皇权,而地方官员和豪强都在盘剥百姓,这盛世其实岌岌可危。想来想去,此时陛下面对的朝局似乎有些像汉明帝刘庄那时。

  若是陛下能学会汉明帝的治国之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