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话稚语定风波,君心暂安
皇帝驾临的风波看似有惊无险地度过,但楚怀山心中的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景和帝离去时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和那句“为君分忧”,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提醒着他此刻的荣耀之下是何等如履薄冰的境地。
他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宴请和拜访,除了必要的上朝和衙署公务,大多时间都留在府中,或是教导楚珩政务军务,或是抱着女儿享受天伦之乐,刻意保持着低调。
楚云晞似乎也感受到了府中气氛的不同往日,连玩耍都安静了许多。这一日,楚怀山在书房处理公文,她便坐在铺了厚厚地毯的角落里,摆弄着皇帝赏赐的那对玉如意,自得其乐。
【亮晶晶,滑溜溜,真好玩。皇帝伯伯人好像还不错,就是心思太重啦,比爹爹的书还重。要是大家都简单一点,像我和玉如意一样,亮堂堂的,该多好呀。】
女儿充满童稚却又一针见血的心声,让正在批阅一份关于边关互市争议奏章而眉头紧锁的楚怀山,不由得失笑。是啊,朝堂之上,诸多算计,诸多权衡,有时反倒不如孩童看得通透。这份互市争议,表面是利益分配,背后又何尝不是新帝登基后,各方势力在试探、在角力?
他放下笔,将女儿抱到膝上,指着奏章上密密麻麻的字,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问道:“晞儿,你看,这些大臣们为了边关做生意的事情吵个不停,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楚云晞哪里看得懂字,只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墨团,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看不懂!黑乎乎的,像蚂蚁打架!不好看!”
楚怀山被她逗乐,耐心引导:“就是说,有的人想多卖点我们的丝绸瓷器过去,换他们的马匹皮毛;有的人又怕他们学了我们的手艺,或者换走了好东西。吵来吵去,定不下规矩。”
楚云晞咬着手指头,眨巴着大眼睛,似乎在努力理解这复杂的问题。她想了想,忽然举起手中的玉如意,一本正经地说:
【这有什么好吵的?就像我的玉如意,我想给爹爹玩,就给爹爹玩。不想给,就自己拿着。边关做生意也一样嘛,我们的好东西,想换就换,不想换就不换。定个规矩,大家都按规矩来,谁不听话就不跟他玩呗!爹爹是帮皇帝伯伯管事的,定个最公平的规矩,让大家都有的玩,不就不吵了?】
这番稚气十足的话,听在楚怀山耳中,却如同醍醐灌顶!是啊,互市之利,在于互通有无,关键在于制定一个清晰、公平、且能得到双方遵守的规则!以往争执不休,往往是各方都想在规则制定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私利,反而忽略了互市本身的目的。而作为主持此事的兵部(或相关衙门),要做的不是陷入具体的利益争夺,而是超脱出来,制定一个能被陛下认可、能平衡各方利益、能保障国家利益的规则框架!
“定个规矩,让大家都有的玩……”楚怀山喃喃重复着女儿的话,眼中精光闪烁。他心中原本纷乱的思绪瞬间变得清晰起来。之前的方案之所以难产,就是太过纠缠细节,失了格局。如今,他找到了破题的关键——站在更高的层面,为互市立规!
他激动地亲了女儿一口:“晞儿真是爹爹的福星!一语惊醒梦中人!”
小云晞被爹爹的胡子扎得咯咯直笑,虽然不明白爹爹为什么突然这么高兴,但能被夸奖总是开心的。
翌日朝会,当互市之争再次被提起,各方代表依旧争论不休时,楚怀山出列表奏。他没有支持任何一方的具体方案,而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请陛下下旨,由户部、兵部、理藩院(或类似机构)共同组建一个“互市章程拟定小组”,深入边关调研,广泛听取商贾、边民乃至对方部落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详尽的、公平的《边关互市管理条例》,对交易物品、税收、纠纷处理、安全保障等做出明确规定,上报陛下钦定后,颁行各方,一体遵守。
他特别强调,此条例需“重在公平守信,利于长远”,而非一时一地的得失。
这个提议,跳出了具体利益的争夺,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显得格局宏大,且完全是从朝廷利益出发,立刻得到了不少中立大臣的赞同,连原本争执的几方,也觉得此法或许能打破僵局,至少能保证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
景和帝高坐龙椅,看着侃侃而谈、目光清正的楚怀山,再想起昨日在靖公府见到的那一派谨慎谦和、连幼女都天真烂漫的景象,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若楚怀山真有异心,此刻正该结党营私,为自己派系争取最大利益,怎会提出如此顾全大局、不偏不倚的方案?
“靖公所言,老成谋国,甚合朕意。”景和帝当即准奏,命楚怀山主导此事,“此事便由爱卿牵头,务必制定出一个公允稳妥的章程来。”
“臣,领旨谢恩!”楚怀山躬身下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这一次,他不仅妥善处理了政务,更再次巩固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下朝回府,楚怀山心情舒畅,特意给女儿带回了街上新出的、造型可爱的糖人。楚云晞举着糖人,吃得满嘴甜蜜。
【爹爹今天好开心呀!是因为我昨天说的话吗?其实我就是随便说说的……不过爹爹开心就好!糖人真甜!】
听着女儿懵懂却暖心的话语,楚怀山脸上的笑意更深。他将女儿抱在怀里,看着窗外渐渐西沉的落日,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力量。
有女如此,夫复何求?只要坚守本心,恪尽职守,凭着晞儿这盏“福星”明灯指引,他相信,靖公府定能在这新朝的波澜中,稳稳前行。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楚怀山以为可以暂时安稳度日时,一封来自西北边关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再次打破了京城的平静,也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推到了他的面前。
皇帝驾临的风波看似有惊无险地度过,但楚怀山心中的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景和帝离去时那意味深长的笑容和那句“为君分忧”,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提醒着他此刻的荣耀之下是何等如履薄冰的境地。
他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宴请和拜访,除了必要的上朝和衙署公务,大多时间都留在府中,或是教导楚珩政务军务,或是抱着女儿享受天伦之乐,刻意保持着低调。
楚云晞似乎也感受到了府中气氛的不同往日,连玩耍都安静了许多。这一日,楚怀山在书房处理公文,她便坐在铺了厚厚地毯的角落里,摆弄着皇帝赏赐的那对玉如意,自得其乐。
【亮晶晶,滑溜溜,真好玩。皇帝伯伯人好像还不错,就是心思太重啦,比爹爹的书还重。要是大家都简单一点,像我和玉如意一样,亮堂堂的,该多好呀。】
女儿充满童稚却又一针见血的心声,让正在批阅一份关于边关互市争议奏章而眉头紧锁的楚怀山,不由得失笑。是啊,朝堂之上,诸多算计,诸多权衡,有时反倒不如孩童看得通透。这份互市争议,表面是利益分配,背后又何尝不是新帝登基后,各方势力在试探、在角力?
他放下笔,将女儿抱到膝上,指着奏章上密密麻麻的字,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问道:“晞儿,你看,这些大臣们为了边关做生意的事情吵个不停,你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楚云晞哪里看得懂字,只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墨团,小脑袋摇得像拨浪鼓:“看不懂!黑乎乎的,像蚂蚁打架!不好看!”
楚怀山被她逗乐,耐心引导:“就是说,有的人想多卖点我们的丝绸瓷器过去,换他们的马匹皮毛;有的人又怕他们学了我们的手艺,或者换走了好东西。吵来吵去,定不下规矩。”
楚云晞咬着手指头,眨巴着大眼睛,似乎在努力理解这复杂的问题。她想了想,忽然举起手中的玉如意,一本正经地说:
【这有什么好吵的?就像我的玉如意,我想给爹爹玩,就给爹爹玩。不想给,就自己拿着。边关做生意也一样嘛,我们的好东西,想换就换,不想换就不换。定个规矩,大家都按规矩来,谁不听话就不跟他玩呗!爹爹是帮皇帝伯伯管事的,定个最公平的规矩,让大家都有的玩,不就不吵了?】
这番稚气十足的话,听在楚怀山耳中,却如同醍醐灌顶!是啊,互市之利,在于互通有无,关键在于制定一个清晰、公平、且能得到双方遵守的规则!以往争执不休,往往是各方都想在规则制定中为自己谋取最大私利,反而忽略了互市本身的目的。而作为主持此事的兵部(或相关衙门),要做的不是陷入具体的利益争夺,而是超脱出来,制定一个能被陛下认可、能平衡各方利益、能保障国家利益的规则框架!
“定个规矩,让大家都有的玩……”楚怀山喃喃重复着女儿的话,眼中精光闪烁。他心中原本纷乱的思绪瞬间变得清晰起来。之前的方案之所以难产,就是太过纠缠细节,失了格局。如今,他找到了破题的关键——站在更高的层面,为互市立规!
他激动地亲了女儿一口:“晞儿真是爹爹的福星!一语惊醒梦中人!”
小云晞被爹爹的胡子扎得咯咯直笑,虽然不明白爹爹为什么突然这么高兴,但能被夸奖总是开心的。
翌日朝会,当互市之争再次被提起,各方代表依旧争论不休时,楚怀山出列表奏。他没有支持任何一方的具体方案,而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请陛下下旨,由户部、兵部、理藩院(或类似机构)共同组建一个“互市章程拟定小组”,深入边关调研,广泛听取商贾、边民乃至对方部落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详尽的、公平的《边关互市管理条例》,对交易物品、税收、纠纷处理、安全保障等做出明确规定,上报陛下钦定后,颁行各方,一体遵守。
他特别强调,此条例需“重在公平守信,利于长远”,而非一时一地的得失。
这个提议,跳出了具体利益的争夺,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显得格局宏大,且完全是从朝廷利益出发,立刻得到了不少中立大臣的赞同,连原本争执的几方,也觉得此法或许能打破僵局,至少能保证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
景和帝高坐龙椅,看着侃侃而谈、目光清正的楚怀山,再想起昨日在靖公府见到的那一派谨慎谦和、连幼女都天真烂漫的景象,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若楚怀山真有异心,此刻正该结党营私,为自己派系争取最大利益,怎会提出如此顾全大局、不偏不倚的方案?
“靖公所言,老成谋国,甚合朕意。”景和帝当即准奏,命楚怀山主导此事,“此事便由爱卿牵头,务必制定出一个公允稳妥的章程来。”
“臣,领旨谢恩!”楚怀山躬身下拜,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他知道,这一次,他不仅妥善处理了政务,更再次巩固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下朝回府,楚怀山心情舒畅,特意给女儿带回了街上新出的、造型可爱的糖人。楚云晞举着糖人,吃得满嘴甜蜜。
【爹爹今天好开心呀!是因为我昨天说的话吗?其实我就是随便说说的……不过爹爹开心就好!糖人真甜!】
听着女儿懵懂却暖心的话语,楚怀山脸上的笑意更深。他将女儿抱在怀里,看着窗外渐渐西沉的落日,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力量。
有女如此,夫复何求?只要坚守本心,恪尽职守,凭着晞儿这盏“福星”明灯指引,他相信,靖公府定能在这新朝的波澜中,稳稳前行。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楚怀山以为可以暂时安稳度日时,一封来自西北边关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再次打破了京城的平静,也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推到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