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还是得靠奴隶制-《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518章 还是得靠奴隶制

  特诺克应该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这位阿兹特克的开国君主如今已经步入晚年,人一上了年纪,就更喜欢一些虚名和热闹,得知汪大渊等人是来自西海对面的国度,特诺克表现的十分兴奋。

  两边虽然语言不通,但这位国王还是热情的招待了他们,邀请他们一起观看羽蛇神庙的祭祀。

  见这群人居然还拿活人搞祭祀,汪大渊和陈友谅等人看的都是皱眉不已。

  “想不到此处竟然如此野蛮,居然还搞人牲祭祀这一套。”陈友谅虽然也杀人无数,但看到如此诡异的场景,还是感到有些噁心,嗯,主要是生理上的不適。

  汪大渊则是说道,“几千年前,我们跟他们一样,殷商也如这样一般,姬周就是在周原替商王抓捕羌人,送到朝歌当作人牲献祭的,而这阿兹特克也和殷商一样迷信,万事都要先占卜一下才能决定,直到武王伐紂,周公辅国,制定礼制,才终於废除了这一套人牲制度。”

  陈友谅闻言点点头,“看来这什么阿兹国比咱们还差的远呢,先生说他们若真来自神州的九黎后裔,就算过来两三千年了吧,怎么还如此愚昧落后”

  “这谁知道呢,不过看他们祭祀的这个神像,人首蛇身,倒真的很像记载中的女媧大神,咱们准备的那两件织锦的礼物呢,一会送给他们。”汪大渊看著眼前的祭祀当即说道。

  陈友谅一指身后士卒手中带的礼物,“早就准备著呢。”

  汪大渊点了点头,然后又说道,“这里凡事都要占卜,那个国师(大祭司)在这阿兹国的朝堂说话分量很重,等今日祭祀结束,有时间还要私下拜访他一下,给他多送点贿赂,打点一下,省的这廝说咱们坏话,这样咱们也好在这阿兹国活动。”

  “嗯,此乃应有之义,不过我可不擅长这个,到时候还要劳烦汪先生来做了。”陈友谅也赞同道。

  “没问题,反正这些日子咱们都在一起,谁去都一样。”

  两人说话间,那边的仪式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几十个玛雅战俘人牲都被杀了祭神,场面异常血腥,特诺克还笑眯眯的专门朝著汪大渊等人看了一眼,发现这群大明国的人个个都面不改色的模样,不禁心中又对这个大明国高看了一眼。

  就在这时,汪大渊也拍了拍手,从士卒那里拿来两幅云锦织品,上前献给特诺克,只见这两幅云锦,上面全是用彩色蚕丝和金线织成的图画,一幅是女媧造人图,一副女媧补天图,上面的女媧形象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蛇,身上还穿著汉服,上面还有些羽毛饰品,周身祥云环绕,当真是精美异常。

  特诺克和大祭司,还有一眾贵族,见到这两幅织品后顿时瞪大了眼睛,特诺克更是亲自走上前去,轻轻抚摸著两幅珍贵的织品,这上面的『羽蛇神』虽然跟他们的羽蛇神不太一样,但也相差不远,反而因为中国这边的文化发展深厚,创作出来的形象更加精美,远不是他们自己的石雕和木雕能比的。

  特诺克顿时大为高兴,当即让人收下了两幅织品,然后又让人给汪大渊准备赏赐,然后又邀请他们看当地人的『蹴鞠』。

  宴会之上,有火鸡还有口嚼酒,羊驼肉等食物,还有十分邪门的掺了辣椒的热巧克力,陈友谅试著喝了一口,差点没当场喷出来,然后就放下再也没碰一次.

  稍后又有当地土人表演『蹴鞠』,球场是一个斜坡,斜坡上面装有一个石头雕刻的圆环,参赛者不能用手脚触碰那个球,只能用身体顶撞皮球,然后把球撞到那个石环里便算是得分。

  一开始汪大渊和陈友谅看的还颇有兴致,討论著这玩意和中国的蹴鞠之间的区別,汪大渊还对陈友谅小声说道,“你看到他们那个蹴鞠没,落到地上还能再次弹起,想来这应该就是用橡胶製成,也是陛下点名要的东西,等之后可得向他们打听一下这橡胶树在哪里。”

  陈友谅闻言当即点了点头,正想再说什么,谁知这时场上突生变故,只见一名刚刚將橡胶球顶入石环的球员高举双手大声欢呼,周围眾人也大声叫好,可隨即,那名將球顶进石环的球员,就被拉下去砍了脑袋,周围的观眾和剩余球员还都是一副叫好的模样

  汪大渊和陈友谅还有一眾士卒见到这场面,顿时面面相覷,这什么情况怎么贏了球还要被杀呢为什么其他人还都在叫好

  隨即比赛继续进行,没过一会,当有人再次將球顶入石环后,又被拉下去杀了,而且被杀之人还十分虔诚的祭拜了羽蛇神,就像是主动献祭一般。

  汪大渊等人顿时看的头皮发麻,这些人竟然以献祭给羽蛇神为荣,甘愿进球赴死.

  等这场『別开生面』的祭祀和宴饮结束之后,眾人当即决定儘快完成任务,早点离开这个变態的地方,这地方的人简直太愚昧了,都什么年代了还玩人祭这一套,而且还能把人祭玩出来。

  之后他们又拿著大量礼物私下里拜访了国师(大祭司),拿到许多精美瓷器和丝绸锦缎的祭司顿时十分高兴,热情的招待汪大渊等人,还邀请他们一起吸菸。

  汪大渊和陈友谅尝试了一下后,顿时被呛得咳嗽不止,引得那祭司一阵大笑。

  然后汪大渊又蹙眉对陈友谅说道,“陛下点名要带回去的菸草,应该就是这东西,只是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

  陈友谅咳嗽完了又学著那祭司的模样用菸斗抽了一口,渐入佳境,仔细品味之后,才有了一种晕乎乎的状態,於是他当即说道,“此物吸食能使人醉,或许是跟吃茶一样的消遣之物,真要说有什么用的话,吃茶不是也没什么大用吗不吃不也一样活著,你说茶叶有什么用”

  汪大渊皱了皱眉,然后才点点头,“好像是这个意思,那咱们就问问他”

  “嗯,管它有什么用,反正来都来了,陛下又点名要,咱们只管带回去就是。”陈友谅当即道。

  “是这个道理。”

  汪大渊点了点头,当即掏出了那本鲁锦给的黎洲方物图志,翻开菸草那一页,向祭司展示,问他此物是不是就是他们抽的那东西

  祭司见到那精美逼真的图画,当即点了点头,汪大渊大喜,又向祭司询问哪里可以弄到这东西,自己愿意用商品交换一些。

  这祭司虽然和他们语言不通,但也能看出汪大渊等人想要什么的样子,看在他们送了这么多礼物的份上,当即叫手下给他们找了一个商贾,让那商贾听从他们的安排,汪大渊想要什么,就让这商贾帮他们找什么。

  如此一来,接下来收集种子的任务就方便了许多。

  那商贾给他们找来了许多汪大渊想要之物,比如干辣椒种子,红薯和土豆更是收集了数十个品种,向日葵和生种子也被他们找到,他们还顺利的找到了当地的橡胶树。

  远望號船上带的就有几名割漆匠人,他们按照鲁锦在图志上教的割胶方法,在当地的橡胶树上试验了一下,果然只用一天就收集了不少乳胶,等这乳胶自然凝固之后,將里面的水分挤出去,就得到了一个白色的如同泡沫般的乳胶糰子。

  陈友谅不禁疑惑道,“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

  “此物列在陛下点名必带之物的前四,和玉米、土豆、红薯一样都是必带之物,听说有大用,不仅可以製作车轮,让马车跑的更快,还能用来做別的东西,总之妙用无穷,是必须带回去的东西。

  “但是当地土人又不种这种橡胶树,我们想要收集种子,只能等到这些橡胶树结果了,这样一来,恐怕咱们今年就回不去了。”汪大渊当即道。

  陈友谅闻言顿时一滯,当即问道,“今年十月份之前收集不齐吗,还要等到明年”

  “当然,这才哪到哪啊,还有这里的没找到呢,陛下说黎洲陆地是长绒,还是什么草,咱们国內现在种的都是天竺的树,其实並不適合推广种植。

  “也就是说,咱们一日不把这黎洲的陆地长绒带回去,国內就一日不能推广种植,这事可关係到北方百姓御寒和漠北用兵,还有咱们能不能在辽东和漠南漠北站稳脚跟的问题,非得找到这里的种子不可。”

  陈友谅闻言顿时嘆了口气,“那就找吧,反正来都来了,也不差这几个月。”

  於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汪大渊便多次贿赂那个祭司,不仅从阿兹特克获得了香蕈港周边的土地,允许他们在那里居住建港,还获得了在当地经商的权利,以及买卖当地奴隶的权利,条件就是汪大渊他们每年得给阿兹特克带一些礼物过来,汪大渊当然答应。

  接著汪大渊等人就先买了数百奴隶,带回香蕈港,让那三百个流放来的汉人教他们使用工具,开始在香蕈港的河流旁边开垦土地,而这些买回来的奴隶则负责耕种玉米和红薯土豆,还有远望號船上带来的一些中国的种子,比如大豆之类的东西,至於水稻和麦子,那玩意只能慢慢改造农田,等明年再进行试种了,今年已经过了农时,不一定来得及。

  得知不用自己耕田,只用在这里做管事,那三百个流放来的死刑犯顿时兴奋不已,虽然他们肯定也要干活,但显然比那些买来的当地奴隶轻鬆多了,他们只负责技术指导,教会当地土人怎么干就行,剩下的重活累活全都交给那些奴隶。

  之后汪大渊又以商业贸易的名义,从当地又买了几批奴隶,不仅给那三百囚犯每人买了两个当地土著女人做妻妾,还买了上千奴隶当劳动力,有负责种田的,也有负责帮忙干活烧砖盖房子的。

  如此一来,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香蕈港的建设速度也快了起来,港口附近很快就有了大村落的模样,河流旁的农田也开垦了起来,玉米和红薯、土豆全都种到了地里,见到田里有了收穫,那些流放犯们也总算踏实了下来,有了女人有了田,这便算是安家了。

  香蕈港的基地目前大致分为三块,围绕港口建设的营地是核心区域,只供那三百汉人,还有买来的妻妾居住,相当於內城,防卫严密,还派人轮流看守,另外还有负责干活的当地土著奴隶,住在外城,主要负责干活,但他们在这里也有房子,只不过城墙和房子大多都是用木头寨墙充当,看起来更像是个军营。

  第三块就是几里外,河流旁边的农田,这里同样有几百奴隶负责耕种田地,其实就是个负责提供农作物的村庄,这里同样留了一队汉人士卒看守。

  杨惠深知这些奴隶的重要性,他们现在太缺劳动力,就指望这些奴隶干活呢,所以也要求那三百汉人不要欺负他们,同时还在奴隶中选拔积极分子,只要学会说汉话,或者学会一门工匠技艺,就能把他们转为自由民,发放香蕈港的户口,不仅给他们分房子,还能帮他们买来女人结亲,从此和其他汉人不分彼此。

  这种融入肯定是需要时间的,但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其他办法了。

  殖民的初期,肯定只有奴隶制这一条能快速满足劳动力需求。

  之后汪大渊让陈友谅留在港口,然后带著王纵、杨惠、纳哈出等人去了一趟墨西哥城,一来让他们见识一下当地土著,熟悉一下当地环境,二来也是介绍一下这段时间结交的当地贵族和祭司,还有一些土人商贾给他们认识,这样就算汪大渊和远望號走了之后,杨惠和纳哈出也不至於在当地两眼一抹黑。

  等带著杨惠和纳哈出熟悉了当地环境后,他们又带著当地的商贾去了香蕈港的村子,告诉他们地点,以后可以来这里安家定居,作为自由民存在,同时也方便他们来这里贸易。

  杨惠他们手里可是有许多瓷器和铁器这种硬通货的,土著商人只要带回去,根本就不愁卖不掉,那些商贾当然十分高兴,纷纷表示愿意来这里贸易,这样就为香蕈港建立集市打下了基础。

  之后汪大渊又和祭司谈成了一桩生意,他们先將割橡胶的法子交给当地的土人,然后再让祭司找商贾负责收割橡胶,运到香蕈港售卖,就可以从杨惠手中换取布匹、铁器、瓷器、茶叶、丝绸等物。

  祭司得知消息大喜,这可是一门好买卖,今后有了这条渠道,將来他还会缺钱

  而且此举直接把祭司和香蕈港绑在了一起,结成利益共同体,有了这样的『大人物』做保护伞,今后就没人敢打香蕈港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