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阿兹特克-《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第517章 阿兹特克

  “原来这就是玉米啊,果然如珠玉玛瑙一般,晶莹剔透,这生吃起来竟然还有丝丝甜味,就是里面水分太多,吃起来跟果子一样,不当饱啊,应是还没到成熟的时候。”杨惠捧着手中的玉米,一边啃着一边感慨道。

  跟着下船的其他人也每人拿着一个玉米啃起来,众人都十分兴奋,陈友谅闻言也说道,“生的不怕,只要能找到就行,大不了咱们在这里等到它成熟就是。

  “这下有了粮食,咱们也不用担心补给的事了,真等船上的粮食吃完的那天,咱们大不了在这里开荒种地,怎么也不至于饿死,还能凑够回去的粮食。”

  张潮也听的连连点头道,“现在既然真的找到了玉米,就说明陛下给的那黎洲方物图志准确无误,能找到玉米就肯定能找到其他物事,咱们安下心来慢慢收集就是。”

  二副王纵则是有些不忿道,“这玉米倒是不赖,就是这里的土人,没想到也不是啥好东西,这的佃户还没咱大明百姓过的好,刚才要不是咱们用一只瓷碗给那主人家赔不是,那伙计险些被这地的主人家给活活打死。”

  王纵说的是方才众人刚发现玉米,一时激动之下,情不自禁从人家的田里掰了不少没熟的棒子下来,而看管这一片玉米田的,正好是一个农奴。

  然后这片地的地主发现之后不干了,汪大渊他们乘坐那么大的船只,穿着打扮也非这里的常人,身上还配有金属刀剑,那地主不敢轻易招惹,于是就拿那农奴撒气,险些把那奴隶打死。

  而这农奴就是最开始回答汪大渊问题的人,见自己这群人的冒失给人家造成了损失,累得那‘佃户’遭主人家毒打,再加上汪大渊他们初来乍到,还要寻找其他种子,免不了要继续与这些人打交道,也不想给当地人留下坏印象,于是就提出用一只青瓷碗赔偿给地主。

  当地的阿兹特克土人哪里见过如此精美的瓷器,见到那瓷碗之后顿时两眼放光,当即答应了汪大渊等人的要求,放了那奴隶,还将半亩田的玉米全都给了他们,这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汪大渊听到王纵对那挨打的奴隶打抱不平,这才放下吃了一半的玉米对众人说道。

  “陛下曾经跟我说过,这阿兹特克国类似于咱们中国殷商那个时代,最上面有国王和祭祀国师做主,往下就是拥有大量土地的权贵人物,也就是公侯将相那些,同时也是这里的大地主。

  “再往下还有士兵,不过这里的兵制有些特殊,有点像蒙元的军户,但又不太一样,他们只是世代为兵,这点像军户,但同时他们又不用交税,种出来的粮食都归士兵所得。

  “士兵之下便是平民百姓和商贾,也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经商,但都需要交税。

  “平民之下还有奴隶,便是蒙元所说的驱口,多数是从敌国抓来的战俘,也有国内因欠债还不上,最后卖身为奴的人。

  “因此刚才挨打的那个,并非你们所知的佃户,而应该是这家地主的驱口奴隶,是人家的私产,这样的奴隶,生杀予夺都在主人家一人之手,他非要把那厮打杀了,咱们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总之,你们都注意点,今后切不可如今天这般冒失。”

  “原来如此。”杨惠顿时恍然大悟,接着又吐槽道,“想不到此处还如此原始,当权者都是世代公卿,连查举制和科举都没有,这如何选拔人才难道就全靠权贵世袭”

  杨惠便是科举进士出身,若是没有科举,他哪里有机会能在朝廷当上大官,作为科举制度的受益者,当然也是要维护科举制度的,因此一想到这里落后的世袭制度,就免不了一阵吐槽。

  陈友谅的角度也不相同,闻言当即反问道,“这么说,这个什么阿兹国还有不少世袭的常备军户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军队,如果军队很多的话,咱们只在这里留三百人,能守得住港口吗”

  此言一出,纳哈出也面色凝重了起来,汪大渊和陈友谅他们等任务完成就要拍拍屁股走人了,但他和杨惠却是要留在这里好几年的,肯定要经常和这里的土人打交道,真要是起了什么冲突,到时候挨揍的也是他们,不由得他不重视起来。

  汪大渊这才说道,“所以这个事还是得从这阿兹特克国的朝堂入手,最好是在两国的外交层面打好基础,才能避免双方发生冲突。

  “二来,这阿兹特克允许贩卖驱口奴隶,在这黎洲,对咱们来说倒不是一件坏事,咱们带的货物不少,你们要是觉得咱们带来的人口不多,可以从当地用货物换来一些驱口,挑些青壮土人训练成士卒,以此来增加据点的防御兵力,还能买些驱口当佃户,让他们帮忙耕种土地,这样你们就不用自己干重活了。

  “第三,若这阿兹特克国真要打你们,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刚才就说,他们这里的驱口奴隶有一些是敌国战俘,既然有敌国,那你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搞平衡嘛.”

  汪大渊当即把附近这一片,阿兹特克国和玛雅国的争端介绍了一遍,两国互相攻击,互相抓对方的人作为奴隶,他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搞互相制衡。

  历史上的西班牙人是如何怎么轻易覆灭阿兹特克和玛雅的就是因为当地人的政治体制太过简单,全部的命令都出自国王和祭祀等少数的几人,而且国内的自由民和奴隶比例相差不多,本国自由民对奴隶的人口数量没有达到压制级的效果。

  这就导致了一旦国王和祭祀等少数核心,被杀或者被抓之后,国家立刻变成一片散沙,失去运转能力,再加上各地的奴隶暴动,一个看起来很庞大的帝国,轻易就被西班牙人瓦解了,阿兹特克,玛雅,印加,中美洲三帝国全都不外如是。

  相比之下,什么火枪,马匹,天还都在其次,只能说中美洲的这三个文明还太过初级,扛风险能力太低。

  反观大洋彼岸的中国,无论是汉高祖被围白登山,唐太宗被逼城下之盟,这些事且不提,哪怕是靖康耻,国都沦陷,皇帝被俘,或者明朝的英宗土木堡被俘这种极端情况,只要朝廷还能继续运转,就能立刻从宗室中重新挑个藩王继承皇位,还能从残余国土之内继续征兵征粮,补上损失的缺口,虽免不了让国家元气大伤,但至少还能弄个南宋什么的苟延残喘一阵。

  而中美洲的三个国家就不行了,只要国王被抓,国家立刻就会崩溃,西班牙总共就那点人,也没能力往美洲派大部队,可他们就靠着用小部队斩首国王这一招,就把三个文明都灭了。

  杨惠听完此地介绍,当即捋着胡子琢磨道,“这么说,将此处比作殷商还真没错,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也是奴隶暴动,反戈一击,才致殷商覆灭。

  “按汪使君的意思,只要能抓住他们的国王,国内那些大量的驱口奴隶,他们自己就压不住了,就得暴动起来。

  “不过咱们只是来收集种子的,没必要灭人家的国吧”

  纳哈出闻言当即道,“双方相安无事自然好,可他们要是对咱们图谋不轨,说不得咱们也只能被迫反击了。”

  汪大渊当即点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能相安无事当然最好,但如果他们攻击你们,你们或可向北逃跑,也可向南投奔玛雅或者印加,暂时等待一年,一年之后陛下肯定会再派人来。

  “今后咱们可不止搜集种子那么简单,这阿兹特克和玛雅也有不少金银,咱们肯定要长期贸易,将他们手中的金银都赚回来再说,到时候再看情况,决定黎洲的去留。”

  杨惠和纳哈出闻言全都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陈友谅则是再次问道,“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这什么阿兹特克国,那我们还要往南去找那什么香蕈港吗”

  汪大渊看了看海边的情况,当即道,“还是去看看吧,这里没有港口,就这么把船停在海边,万一来一场大风,船就找不到了,而且装卸货物也不方便,此处也不适合给你们建造据点,咱们一边走一边找,总要找个适合的地点建城的。”

  众人全都点了点头,于是再次登船朝着南边航行过去。

  过了科利马州之后没多久,众人很快就找到了一处非常适合建城的地点,这里在后世被称作‘拉萨罗卡德纳斯’,是一处略微突出海岸的海角,之所以说这里适合建城,是因为此处是一条淡水河的入海口。

  有淡水河就意味着可以生存,可以沿着河流两岸开垦农田,还可以制造内河船,沿着河流向内陆发展,交通方便,入海口旁边还有一处口小腹大的天然的港湾,可以停泊船只,唯一的缺点就是湾内的面积不算特别大,像是远望号这样船,最多只能停十几艘,只能算个小港。

  汪大渊在这里测量了一次当地纬度,发现这里并不是鲁锦标注的香蕈港,于是并没有立刻决定在这里扎营,而是先将此地标记在海图上,然后远望号继续南下,先去鲁锦说的香蕈港(阿卡普尔科)看看再说,若是那里的情况不如这边,到时候他们再回来也不迟。

  几天之后,远望号终于来到了阿卡普尔科,仔细在附近侦察了一下,才发现这里的情况与之前那个‘拉萨罗卡’相比,好坏参半。

  好处是这里的天然港湾,果然如鲁锦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口小腹大,形如蘑菇的伞盖形状,港内的面积足够大,像是远望号这样的大船,起码也能停个几十上百艘。

  而且港湾两侧还有弧形的小山,将内港遮蔽在里面,这种地形非常适合抵挡台风,小山和内港之间还有一圈平地,可以建造房屋仓库,供人居住,两边的小山上还能建造灯塔、瞭望台、炮台等军事设施。

  而且港湾两侧的小山,犹如一只大碗,将整个海港保护在内,但在朝向内陆的一面还有一个缺口,直通内陆的平地,换言之,只要他们能堵住这个通向内陆的山口,就能阻挡土人攻入港区,地形的防御价值拉满。

  只按建立海港的条件来说,这里的地形简直绝佳,唯一的缺点就是缺少淡水,不适合种地,如果人都住在这里,怎么补给饮水和粮食是个问题,这可是关系到能不能生存的大事。

  好在附近就有两条淡水河从这里入海,缺点就是离着香蕈港稍微有点远,有一条水量大的大河,距离香蕈港有四十多里,另一条水量小的小河距离港口也有八到十里的距离,而且还在港口山脉的外面,取水十分不便,除非挖一条几里长的人工河,把这条小河引到港内来。

  众人商量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在香蕈港这里下营,无他,因为这地方的港口条件实在太好了,不仅可以避风,港内面积又大,四周还方便防御,至于缺少淡水和粮食的问题,大不了可以城市功能分区,港内建造城池和集市,山外的河流附近开辟农田,反正只有几里的距离,弄成城区和乡下也没什么问题,至于开渠引水的事,可以等以后人口多了慢慢来。

  而且香蕈港还是分内港和外港,内港是被群山环绕的大港,外港是在山外的小港,虽然没有山脉遮挡避风,但好处是外面这个小港离着淡水河更近,他们可以先在小港这里扎营,等以后有能力了再开发里面的大港。

  拿定了主意,众人当即开始下船在小港旁边扎营,船上的三百名死囚也终于被放了下来,众人看到这里就是他们以后的家园,也不免一阵唉声叹气,没想到这辈子居然还会被流放到几万里之外,不过心大的已经开始主动适应新环境了,把船上的生活物资搬下来之后,众人就开始商量着怎么经营这里。

  那二十多只哈士奇和阿拉斯加犬也被放到了岸上,开始撒欢似的到处跑。

  杨惠看着那些狗子哀愁道,“早知道带些猪羊之类的家畜,不然以后总不能就一直吃狗肉吧,也不知道这里的土人有没有家畜之类的,能不能买来一些,这样好歹像个家的样子。”

  汪大渊当即道,“猪羊牛马驴骡这些牲畜,这里还真没有,不过我听陛下说,黎洲这里有一种叫羊驼的畜生,似羊又似驼,当地土人养来代替牛马,商贾行走贩卖商货,皆赖此物驮运,这次倒是要买一些带回去,到时候我会给你们留下一些。”

  “有牲畜便好,总比什么都没有强,不过使君若是明年再来的话,还是别忘了带些牲畜崽子来。”杨惠松了口气说道。

  汪大渊点了点头,“我会禀告陛下的,不过什么时候回去,下次什么时候再来还不好说,总之你们先在此处扎营,我先想办法联系一下当地土人,看看能不能以使者的身份见到他们国王再说。”

  “嗯。”

  经过几天忙碌,众人总算在香蕈港扎下一个临时营寨,按军营的样式打造,外面有木头做成的寨墙,里面暂时搭了些帐篷和茅草屋,等之后有时间了再慢慢升级成木头房子和土坯房子,另外也看看这附近有没有石灰,想办法烧些灰土和砖块出来。

  纳哈出和杨惠暂时被留在了港内建设营地,张潮和王纵仍然负责看守远望号船只,汪大渊和陈友谅则是划着远望号上自带的三条小艇,沿着香蕈港旁边的内陆河向上游划去,想看看河流附近有没有什么土人的村落,然后联系到当地的权贵,继而找到他们的国王。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让他们找到了附近的一个土人地主,送了见面礼之后,那地主才表示愿意将他们的事介绍给附近的一个贵族。

  几经波折之后,汪大渊他们总算是联系上了阿兹特克的大贵族,愿意带他们去国都找国王。

  当代的阿兹特克国王名叫特诺克,据说还是位开国之主,而最早的墨西哥城是在1325年才刚开始建设的,现在是西历1354年,也就是说阿兹特克建都还不到三十年,那位初代国王也还活着。

  特诺克得知有海外人前来探访,表现的非常高兴,当即派人热情的招待汪大渊等人。

  主要是汪大渊他们送来的礼物太精美了,丝绸锦缎做成的衣服,看起来华丽无比,钢铁打造的刀剑更是不凡,精美的瓷器和铁锅,比当地的粗陶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光是这些没见过的海外奢侈礼品,就容不得他不重视汪大渊等人。

  汪大渊他们也特意准备了一番,他和陈友谅换上华丽的锦衣,士卒也换上干净衣服,穿戴甲胄和头盔,带着刀剑和火枪,后面跟着一群奴隶携带其他礼品,众人就这么一路在当地土人惊异的目光之中,来到了还在持续建设中的墨西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