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
知府衙门里,同知匆匆跑到书房,找到了吴惟城。
“大人,外面都在传,说我登州的官员跟山东的读书人合不来。”
吴惟城只是挑了挑眉毛,笑着说:“就这点事?”
“咦?大人,这还不算大事吗?”
同知一脸疑惑地问。
“这种小把戏。”
吴惟城摇头道:“我们这些朝廷命官,什么时候和山东的学子是一伙的?”
“可……”
同知话还没说完,吴惟城就摆了摆手说:“之前裴巡抚先是去了石总兵那里,然后才请我们吃饭,你别忘了。”
“嗯?”
同知皱着眉头,沉默下来。
“不可能吧?”
他不敢相信地摇摇头:“一个小小的
难道真要动刀动枪?”
“你也知道那只是小小的
”
吴惟城冷笑道:“读书人没本事,孔家没脑子,还真以为天下读书人都靠山东了吗?”
“可是那是衍圣公啊!”同知问。
“那也是皇帝给的,要是皇帝想收回去,还能怎么样?”
吴惟城拿起桌上的茶杯,掀开盖子吹了吹,喝了一口,接着说:“要是明着来还说得过去,但像这样,就像小媳妇撒娇似的,其实是在掏空山东自己的根基。”
朝廷里有人结党营私,无非是老乡、同学罢了。
山东在京城的官员少了,说话的分量自然也轻了,可蛋糕就那么大,你少拿一分,别人就多拿一分。
说不定现在各地读书人正乐呵呵地看着朝廷怎么应对呢。
文人就是这样,一盘散沙。
“可我们还得在登州当官,怎么说这也是山东啊!”
同知叹了口气说。
“算了,难不成你还敢去惹裴巡抚?就算真动手了,那石总兵也得死?那和那些人有什么区别?”
吴惟城说得简单,现在朝廷里应该没人会为山东说话,说不定山东的京官还会主动弹劾孔家,把他们和学生分开。
果然如吴惟城所说,春耕过后,京营轮到山东驻防,朱祁钰就开始收到弹劾孔家的奏章。
“孔彦缙不学无术,
受贿,违反规矩,管教不严……”
朱祁钰看着奏折,嘴里低声念着,好像是对兴安说的。
“这分得还挺细,衍圣公是衍圣公,孔彦缙是孔彦缙,那些学生都是被带坏的,啧啧啧。”
他摇头,这些手段让他觉得似曾相识,难道千百年都没变过?
学生这个群体,永远热血,永远激动,还不是因为太年轻,太容易被利用。
东华门那次,山东这次,都是如此。
但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一些学生才会走在时代的前面。
朱祁钰当然不会搞什么天子之怒,血流成河。
不过既然分得这么清楚,那这个衍圣公,也就不要也罢。
第二天早上,奉天殿内,朱祁钰望着满朝文武,让兴安把关于孔家的弹劾奏章读出来。
这是弹劾孔家,但百官却一声不响。
“陛下,孔彦缙曾在国子监学习过,却不修德行……不配担任衍圣公的爵位,请陛下做主。”
陈镒站出来,列举了孔彦缙成为孔家家主后的种种劣迹,然后大声喊道:“请陛下圣裁。”
说完后,都察院的御史们齐刷刷地跪下,异口同声地说:“请陛下圣裁。”
“陛下,西安府知府王懋上奏,说孔彦缙贪婪
暴虐无道,无视法纪,曲阜一带百姓苦不堪言,应当依法惩处,请陛下革去他的爵位,捉拿主犯,严加惩治,以正视听。”
王直站出来,拿出一份奏折大声念道。
朱祁钰坐在龙椅上,看着
他想要的,不只是一个孔彦缙。
君子的恩惠,最多传五代就会断绝。
孔家已经享了太多代的优待,衍圣公这个官职,早就该取消了!
县里。
一百个人太多了,不好管,太少又显得没气势。
巡抚衙门外,聚集了一大群人。
他们大声喊着:
“告了巡抚,免除所有赋税,我们这些人的田租全部免掉,催粮收税不能再像对百姓一样一概逼迫!”
“十年苦读有什么用,朝政不正一定有奸臣!”
各种口号接连不断,人群不断往衙门那边挤。
厂卫差役拿着武器,按照队长的命令,没有拔刀,而是拿着棍棒守在衙门周围。
“这里是衙门重地,闲人不得靠近!”
缉事厂的队长站在人群中间,冷冷地看着这些人。
“我们要见裴巡抚!请裴巡抚给我们一个说法!”
带头的书生指着天大声叫喊。
“好,稍等,我去通报。”
还没等书生说完第二句话,队长点头答应。
瞬间,那书生就像被掐住脖子的鸡一样,想说的话卡在喉咙里,发不出来。
过了一会,队长出来,示意两边让开,说:“巡抚大人有请。”
这一下让书生们顿时有了底气。
巡抚衙门借用了当地的县衙,百名书生被带进内堂,裴纶站在门口迎接。
为首的书生范瑚看到巡抚竟然不在堂上接见,而是请他们到内堂,心里有些惊讶。
“田领队,屋里椅子不够,去街上铺子借些板凳来。”
裴纶笑着说道。
田领队皱了皱眉,不知道裴纶到底想干什么,但也没多问,反正出了事也是事后算账。
书生们还没坐稳,范瑚就开始高谈阔论,而裴纶一直陪着笑脸。
不过,这事裴纶一个人也做不了主。
但在裴纶眼里,范瑚是个不错的蠢货。
以前,两京和十三省为了科举名额,朝廷官员们争得你死我活。现在有人
谁看了不竖大拇指,夸他是聪明人。
在范瑚看来,裴纶也就那样,不过是爱惜名声的大官,果然朝廷官员都是这副德行。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保证,但这些书生进了巡抚衙门,受到了礼遇,顿时胆子更大了,气焰也更嚣张了。
走出衙门时,他们的步子都迈得更大了,头也抬得更高了。
看着这些书生,裴纶送到衙门口,叹了口气,摇摇头,转身回去了。
第二天,一群穿青衫的读书人冲进
县的县学,把那些没参加他们活动的学子的书都撕了。
书本来就很贵,没
的人本来就懒得管闲事,可当麻烦找上门时,他们只觉得这是无端的灾祸。
有几个不服气的,稍微反抗了一下,双方立刻打了起来。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昨天裴纶的礼遇,让
这些人胆子大了不少。
这几个软弱的学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结果被打得满地找牙。
可不管他们怎么闹,县衙始终没有出面处理。
在被纵容的情况下,又有一群人开始上街,走到哪儿就闹到哪儿。
“大人,外面的事不处理吗?”
在衙门里,田头领皱着眉头问裴纶。
“只要不闹出人命,先等等。”
裴纶喝了口茶,事情才刚开始,现在
了,怎么还激起了民愤?
一旦人们不再敬畏法纪,就会开始胡作非为。
原本只是喊喊口号,但从掀翻商人的摊子开始,一切都变了。
短短四天,百人队伍变成了上千人。
每天什么都不干,只管上街,趁书生
的时候,从翻倒的摊子里拿点东西,不用花一分钱。
裴纶收到缉事厂的情报,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
当天晚上,巡抚衙门着火了,幸好邻居和县里的水龙队及时赶来扑救,没造成伤亡。
裴纶满脸灰土,一脸怒气地说:“老夫已经这么退让了,竟然敢袭击朝廷命官,老夫一定要上报朝廷!”
在一处府邸里,范瑚脸色阴沉地看着众人,问道:“这衙门,是不是你们放的火?”
“范公子,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烧衙门啊!”
一个人赶紧说道。
“最近的人手已经控制不住了,天天闹,我说过,早晚要出事!”
另一个人脸色也不好看。
“那怎么办?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势头,还能散了吗?”
范瑚一拍桌子,一脸无奈。
“现在怎么办?听说那裴巡抚站在衙门前大声说要上报朝廷。”
有人心里开始打退堂鼓,现在的皇帝可不是好欺负的,说不定还不知道这里的事,一旦裴纶上报,皇帝肯定会出手。
“怕什么,裴纶前几天对咱们这么客气,不过是想保全自己罢了,别慌,就算来再多的京官也一样。”
范瑚想了想,才继续说道:“我们是圣人的学生,为的是天下百姓,道理在我们这边。”
当天,裴纶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到了京城。
朱祁钰眯着眼看奏折。
“兴安,火是不是缉事厂放的?”
他回头问兴安,觉得现在的读书人,应该没那么大胆子。
但事情确实发生了,难道会是裴纶自己放的火?
兴安摇摇头说:“陛下,您只是让厂卫保护裴巡抚的安全而已,而且臣也没收到手下任何消息。”
“查一查,别让裴纶知道。”
朱祁钰皱着眉头说:“外面的事虽然要果断处理,但必须上报,朕可不想再出一个王振。”
兴安一听,浑身一颤,立刻跪下道:“缉事厂绝无二心,这件事,臣一定会查清楚。”
朱祁钰并不是不给地方官员权力,但这次的情况不一样,朝廷想撇清干系,让事情自己发展下去,而不是由朝廷出面干预。
这两者之间差别很大,这是个
的问题。
山东的势力盘根错节,虽然大家整体利益差不多,但各自心思不同,出事只是时间问题。
朱祁钰对此很了解,后世很多新闻都是这样,人一多就难管,各种要求都会走样,最后搞得一团糟。
知府衙门里,同知匆匆跑到书房,找到了吴惟城。
“大人,外面都在传,说我登州的官员跟山东的读书人合不来。”
吴惟城只是挑了挑眉毛,笑着说:“就这点事?”
“咦?大人,这还不算大事吗?”
同知一脸疑惑地问。
“这种小把戏。”
吴惟城摇头道:“我们这些朝廷命官,什么时候和山东的学子是一伙的?”
“可……”
同知话还没说完,吴惟城就摆了摆手说:“之前裴巡抚先是去了石总兵那里,然后才请我们吃饭,你别忘了。”
“嗯?”
同知皱着眉头,沉默下来。
“不可能吧?”
他不敢相信地摇摇头:“一个小小的
难道真要动刀动枪?”
“你也知道那只是小小的
”
吴惟城冷笑道:“读书人没本事,孔家没脑子,还真以为天下读书人都靠山东了吗?”
“可是那是衍圣公啊!”同知问。
“那也是皇帝给的,要是皇帝想收回去,还能怎么样?”
吴惟城拿起桌上的茶杯,掀开盖子吹了吹,喝了一口,接着说:“要是明着来还说得过去,但像这样,就像小媳妇撒娇似的,其实是在掏空山东自己的根基。”
朝廷里有人结党营私,无非是老乡、同学罢了。
山东在京城的官员少了,说话的分量自然也轻了,可蛋糕就那么大,你少拿一分,别人就多拿一分。
说不定现在各地读书人正乐呵呵地看着朝廷怎么应对呢。
文人就是这样,一盘散沙。
“可我们还得在登州当官,怎么说这也是山东啊!”
同知叹了口气说。
“算了,难不成你还敢去惹裴巡抚?就算真动手了,那石总兵也得死?那和那些人有什么区别?”
吴惟城说得简单,现在朝廷里应该没人会为山东说话,说不定山东的京官还会主动弹劾孔家,把他们和学生分开。
果然如吴惟城所说,春耕过后,京营轮到山东驻防,朱祁钰就开始收到弹劾孔家的奏章。
“孔彦缙不学无术,
受贿,违反规矩,管教不严……”
朱祁钰看着奏折,嘴里低声念着,好像是对兴安说的。
“这分得还挺细,衍圣公是衍圣公,孔彦缙是孔彦缙,那些学生都是被带坏的,啧啧啧。”
他摇头,这些手段让他觉得似曾相识,难道千百年都没变过?
学生这个群体,永远热血,永远激动,还不是因为太年轻,太容易被利用。
东华门那次,山东这次,都是如此。
但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一些学生才会走在时代的前面。
朱祁钰当然不会搞什么天子之怒,血流成河。
不过既然分得这么清楚,那这个衍圣公,也就不要也罢。
第二天早上,奉天殿内,朱祁钰望着满朝文武,让兴安把关于孔家的弹劾奏章读出来。
这是弹劾孔家,但百官却一声不响。
“陛下,孔彦缙曾在国子监学习过,却不修德行……不配担任衍圣公的爵位,请陛下做主。”
陈镒站出来,列举了孔彦缙成为孔家家主后的种种劣迹,然后大声喊道:“请陛下圣裁。”
说完后,都察院的御史们齐刷刷地跪下,异口同声地说:“请陛下圣裁。”
“陛下,西安府知府王懋上奏,说孔彦缙贪婪
暴虐无道,无视法纪,曲阜一带百姓苦不堪言,应当依法惩处,请陛下革去他的爵位,捉拿主犯,严加惩治,以正视听。”
王直站出来,拿出一份奏折大声念道。
朱祁钰坐在龙椅上,看着
他想要的,不只是一个孔彦缙。
君子的恩惠,最多传五代就会断绝。
孔家已经享了太多代的优待,衍圣公这个官职,早就该取消了!
县里。
一百个人太多了,不好管,太少又显得没气势。
巡抚衙门外,聚集了一大群人。
他们大声喊着:
“告了巡抚,免除所有赋税,我们这些人的田租全部免掉,催粮收税不能再像对百姓一样一概逼迫!”
“十年苦读有什么用,朝政不正一定有奸臣!”
各种口号接连不断,人群不断往衙门那边挤。
厂卫差役拿着武器,按照队长的命令,没有拔刀,而是拿着棍棒守在衙门周围。
“这里是衙门重地,闲人不得靠近!”
缉事厂的队长站在人群中间,冷冷地看着这些人。
“我们要见裴巡抚!请裴巡抚给我们一个说法!”
带头的书生指着天大声叫喊。
“好,稍等,我去通报。”
还没等书生说完第二句话,队长点头答应。
瞬间,那书生就像被掐住脖子的鸡一样,想说的话卡在喉咙里,发不出来。
过了一会,队长出来,示意两边让开,说:“巡抚大人有请。”
这一下让书生们顿时有了底气。
巡抚衙门借用了当地的县衙,百名书生被带进内堂,裴纶站在门口迎接。
为首的书生范瑚看到巡抚竟然不在堂上接见,而是请他们到内堂,心里有些惊讶。
“田领队,屋里椅子不够,去街上铺子借些板凳来。”
裴纶笑着说道。
田领队皱了皱眉,不知道裴纶到底想干什么,但也没多问,反正出了事也是事后算账。
书生们还没坐稳,范瑚就开始高谈阔论,而裴纶一直陪着笑脸。
不过,这事裴纶一个人也做不了主。
但在裴纶眼里,范瑚是个不错的蠢货。
以前,两京和十三省为了科举名额,朝廷官员们争得你死我活。现在有人
谁看了不竖大拇指,夸他是聪明人。
在范瑚看来,裴纶也就那样,不过是爱惜名声的大官,果然朝廷官员都是这副德行。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保证,但这些书生进了巡抚衙门,受到了礼遇,顿时胆子更大了,气焰也更嚣张了。
走出衙门时,他们的步子都迈得更大了,头也抬得更高了。
看着这些书生,裴纶送到衙门口,叹了口气,摇摇头,转身回去了。
第二天,一群穿青衫的读书人冲进
县的县学,把那些没参加他们活动的学子的书都撕了。
书本来就很贵,没
的人本来就懒得管闲事,可当麻烦找上门时,他们只觉得这是无端的灾祸。
有几个不服气的,稍微反抗了一下,双方立刻打了起来。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昨天裴纶的礼遇,让
这些人胆子大了不少。
这几个软弱的学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结果被打得满地找牙。
可不管他们怎么闹,县衙始终没有出面处理。
在被纵容的情况下,又有一群人开始上街,走到哪儿就闹到哪儿。
“大人,外面的事不处理吗?”
在衙门里,田头领皱着眉头问裴纶。
“只要不闹出人命,先等等。”
裴纶喝了口茶,事情才刚开始,现在
了,怎么还激起了民愤?
一旦人们不再敬畏法纪,就会开始胡作非为。
原本只是喊喊口号,但从掀翻商人的摊子开始,一切都变了。
短短四天,百人队伍变成了上千人。
每天什么都不干,只管上街,趁书生
的时候,从翻倒的摊子里拿点东西,不用花一分钱。
裴纶收到缉事厂的情报,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
当天晚上,巡抚衙门着火了,幸好邻居和县里的水龙队及时赶来扑救,没造成伤亡。
裴纶满脸灰土,一脸怒气地说:“老夫已经这么退让了,竟然敢袭击朝廷命官,老夫一定要上报朝廷!”
在一处府邸里,范瑚脸色阴沉地看着众人,问道:“这衙门,是不是你们放的火?”
“范公子,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烧衙门啊!”
一个人赶紧说道。
“最近的人手已经控制不住了,天天闹,我说过,早晚要出事!”
另一个人脸色也不好看。
“那怎么办?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势头,还能散了吗?”
范瑚一拍桌子,一脸无奈。
“现在怎么办?听说那裴巡抚站在衙门前大声说要上报朝廷。”
有人心里开始打退堂鼓,现在的皇帝可不是好欺负的,说不定还不知道这里的事,一旦裴纶上报,皇帝肯定会出手。
“怕什么,裴纶前几天对咱们这么客气,不过是想保全自己罢了,别慌,就算来再多的京官也一样。”
范瑚想了想,才继续说道:“我们是圣人的学生,为的是天下百姓,道理在我们这边。”
当天,裴纶立刻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到了京城。
朱祁钰眯着眼看奏折。
“兴安,火是不是缉事厂放的?”
他回头问兴安,觉得现在的读书人,应该没那么大胆子。
但事情确实发生了,难道会是裴纶自己放的火?
兴安摇摇头说:“陛下,您只是让厂卫保护裴巡抚的安全而已,而且臣也没收到手下任何消息。”
“查一查,别让裴纶知道。”
朱祁钰皱着眉头说:“外面的事虽然要果断处理,但必须上报,朕可不想再出一个王振。”
兴安一听,浑身一颤,立刻跪下道:“缉事厂绝无二心,这件事,臣一定会查清楚。”
朱祁钰并不是不给地方官员权力,但这次的情况不一样,朝廷想撇清干系,让事情自己发展下去,而不是由朝廷出面干预。
这两者之间差别很大,这是个
的问题。
山东的势力盘根错节,虽然大家整体利益差不多,但各自心思不同,出事只是时间问题。
朱祁钰对此很了解,后世很多新闻都是这样,人一多就难管,各种要求都会走样,最后搞得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