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处城紧张的开始动员起来,城中兵马和城外两个大营根据姬长伯的规划,分成了留守城中的和前出攻击鱼地的。
姬长伯自己身边最精锐的就是枪炮营和锦衣卫组成的亲军。
雷勇带来的三万步卒中,留一万人守那处,两万跟随姬长伯西进鱼地。
那处毕竟是此战唯一的退路,姬长伯虽然冒险,但是绝对不能孤注一掷。
一万兵力守那处,只要不是庸国残党和楚大军来犯,绝对万无一失。
而且大军西进之后,那处剩余的物资也足够一万守军支撑半年有余。
如此一来,攻城的队伍便决定下来,随军的征召的民夫也都开始整理足够抵达鱼地的物资。
姬长伯对自己的炮兵非常有信心,只要能轰开鱼地城门,鱼巫两地的物资,足够自己大军使用。
“公子,蜀地急报。”如花神色匆匆的走了进来,脸色有些不好看。
姬长伯打开信件,一目十行的看完内容,脸色也有些不自然。
自从雷勇率领蜀地部分兵马离开郫邑东出之后,自己又将锦衣卫的枪炮营带走了,郫邑留下的只有万余锦衣卫和当初征蜀时的两万庸国军整编的两个城外大营,东营和西营,一个防守东北部汉中方向,一个防守西南蛮夷方向。
兵力作为一个数十万人口的都城来说,并不算多。
但是一些有心人的鼓捣下,原来的蜀国贵族和王族又开始勾搭上了。
不过幸亏首辅鲍季平当机立断,调锦衣卫抓捕了主谋,将一次政变扼杀在了摇篮里。
但是首辅鲍季平和次辅黄婴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联名上书姬长伯,劝姬长伯早日返回郫邑。
信里着重说了一件事,姬长伯无后,不宜亲征!
姬长伯又反复细细看了一遍这封盖着内阁所有部门大印的信纸。
姬长伯如今已经是个翩翩少年,在这个时代,十几岁当父亲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姬长伯一直忙于军政,很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虽然名义上的夫人有教会圣女海伦,褒国公主姒好,但是都没有夫妻之实。
这就意味着,一旦姬长伯在外征战,有个万一,汉国将立刻分崩离析。
只是现在姬长伯兵威正盛,汉国国内各方都能压制的住,再加上内阁的高效运行,所以保证了姬长伯在外可以毫无顾忌的征伐。
姬长伯放下信纸,内阁的话并不无道理,若是这次出征,自己真的被困在那处,进退不得,没了自己的汉国立马就会一盘散沙。
“回复内阁,孤已知晓,待巴中战事平定,便班师回郫邑。”
如花颔首应诺,随后便退出了大殿。
此时那处城已经动员的差不多了,随着最后一支枪兵方阵开拔,三万多人的大军,连同随军的民夫,浩浩荡荡的向西开去。
城外游弋的姬伯安的队伍并没有放弃骚扰姬长伯的主力。
只是燧发枪的射程远大于弓弩,姬伯安的偏师根本迟滞不了姬长伯大军的行军速度。
“公子,我们也该出发了。”勇冠恭敬说道。
姬长伯点点头,走出大殿,登上了马车,在勇冠亲卫的护卫下,正式开拔。
当姬长伯的马车碾过那处城西门的青石板时,他忽然掀开车帘,回望这座被朝阳镀上金边的巴中要塞。
城墙上的"汉"字旌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三万大军形成的人流正沿着平坦的巴东官道向西推进,火枪兵锃亮的铳管反射着刺目的光。
"公子在看什么?"如意捧着刚收到的鸽信策马靠近。
姬长伯的目光扫过城头忙碌的守军,淡淡的说了句,“那处的城墙竟然是暗红色的。”
如意闻言也看了过去,果然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那处城的城墙呈现出诡异的暗红色。
这座历经多年战乱的城池,其城墙上不知挥洒了多少人的血泪。
兵家必争之地,又何尝不是平民和奴隶的悲伤地。
姬长伯忽然想到了什么,便对着身旁的如花如意问道,“那处附近最有名的河流山川叫什么?”
“此地距离汉江,长江皆不远,附近还有一条荆水,倒是没什么出名的山川,周围皆是平原。”
姬长伯点了点头,“将那处之名改为荆门吧。荆水门户!”
如花如意等人不解其意,但是依旧躬身应诺。
三日后·鱼地外围
姬长伯的大军抵达鱼地,大军摆开阵势,由于雨季水大,鱼地城中的江水暴涨,迟滞了姬长伯的行军。
而且由于江水湍急,姬长伯不愿分兵两岸,于是大军全都集中在江南一侧。
姬长伯的信很早就已经送进城里了,但是一直没有回音。
不久之后,姬长伯开始向城中下战书了,鱼绾才决定阵前变卦,不愿大开城门,派来使者要求姬长伯在城外扎营。
而且也不提物资的供给问题。
姬长伯当然知道这厮是想拖着,等姬伯安那边的消息。
若是攻下宕渠,自己的数万大军便没了补给,成为了笼中鸟,蹦跶不了多久。
若是没能攻下宕渠,鱼绾便会立即叛变,大开城门以迎王师。
姬长伯可不会惯着他,没有物资供应,大军携带的粮草物资只够月余使用,最后下达了一次劝降信之后。
姬长伯再次等待鱼绾的回复,然而依旧是拒绝,城中大夫人也一直不愿配合行事,姬长伯别无他选,只能强攻鱼地。
姬长伯当即下令,炮轰城门!
随着数门土炮一字摆开,对准了城门,姬长伯的前锋部队已经开始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待城门轰开之后直接进城巷战!
轰轰轰……
姬长伯的土炮几轮齐射之后,鱼地城门直接破碎,化作飞灰,城墙也被轰出了几个缺口。
当先头部队的哨骑带回鱼地城墙破损的情报时,姬长伯正在中军帐内擦拭燧发手枪。
粗铁枪管上的"郫邑监造"铭文,还沾着巴山夜露,在帛布下显出幽光。
"报——!鱼地东门被炸开,南门箭楼坍塌,城头守军皆着赤甲!"
帐中诸将闻言色变。赤甲是庸楚精锐的标记,而根据锦衣卫先前探查,鱼地守军本该是巴人部落的杂牌军,鱼地主力应该已经随姬伯越北上宕渠了。
“看来姬伯安也猜到我会直接攻打鱼巫两地,所以将巴中精锐集中到鱼巫两地,配合防守。此战有些难了。”姬长伯闻言淡淡说道。
就在此时,如花捧着从信鸽腿上解下的铜管匆匆入内时,发现姬长伯正对着沙盘出神。
沙盘上新插的几面赤旗组成钳形,将代表汉军的黑旗阻挡在鱼地城下。
现在是否立即攻城,姬长伯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公子,大夫人的密信。"
姬长伯连忙打开信纸,“子时入城,勿伤鱼氏族人,他日务必诛杀姬伯安!”
姬长伯看罢长出一口气。
果然,这支红甲的庸国精锐,是庸君派给大夫人的庸国精锐,本来应该是要给姬伯越作为翻身资本的,结果没想到姬伯安阵前叛主,还攻灭了上庸,这支庸国红甲军彻底成了一直漂泊在外的孤军。
“传令,子时进城!”
当天,姬长伯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全军待命,至子时深夜,姬长伯安排盾兵在前,火枪兵在后,摸索着从城墙缺口进入了鱼地。
很快,步卒盾斧手在前,火枪兵在后,这支小股部队通过了破碎的东门,进入了鱼地城中。
紧跟着后续部队也纷纷入城,正式占领了这座鱼地之城的南部。
城中一片漆黑,只有零星的灯火在远处闪烁。姬长伯的亲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城内推进。
盾兵在前,火枪兵在后,队伍整齐而肃穆,只有轻微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公子,前方有动静。”勇冠低声提醒道,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
姬长伯微微抬手,示意队伍停下。他眯起眼睛,望向黑暗深处。果然,几个黑影正快速接近,为首的是一名身着红甲的将领,身后跟着数十名精锐士兵。
“来者何人?”勇冠厉声喝问。
“庸国红甲军统领高越,奉大夫人之命,接应汉王大军入城!”对方高声回应,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警惕。
姬长伯心中一动,挥手示意亲军放下武器。他走上前去,沉声道:“大夫人何在?”
红甲统领高越抱拳行礼:“大夫人已在府中设宴,恭候公子多时。请随我来。”
姬长伯点点头,示意队伍跟上。在红甲军的引领下,他们穿过几条狭窄的街巷,很快来到了一座高大的府邸前。府门大开,灯火通明,显然早已准备妥当。
进入府中,大夫人和脸色煞白,明显被控制住的鱼地大夫鱼绾正端坐在主位上,身旁站着几名身着华服的族人。
见到姬长伯,她缓缓起身,神色复杂地行了一礼:“汉王远道而来,予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姬长伯微微一笑,还礼道:“母亲不必客气。此次进城,全仰仗母亲协助。”
大夫人听到母亲两字,眼眶立即便泛红了,良久叹了口气,道:“既然大王还愿意称呼我一声母亲,那之前的约定就不再多言。上庸之事,我已尽知。姬伯安狼子野心,背主弑君,背盟杀我兄长庸君,杀子、弑兄之仇不共戴天。今日愿献城归顺,只求大王日后能为我主持公道。”
姬长伯郑重地点头:“大夫人放心,姬伯安之事,我必会给母亲一个交代。”
然而一旁的鱼绾神色却又紧张起来,大夫人视若无物,挥手示意侍从端上酒菜:“公子远来辛苦,请先用些酒食,稍作休息。明日再议大事。”
看到酒菜上来,姬长伯面露难色,大夫人看出了姬长伯的难处,于是说道,“长伯若是介意,便不用也罢,”
姬长伯苦笑,大夫人曾经对待自己,那是欲除之而后快,现在为了报杀子之仇,也愿意对自己真心以待,当真是讽刺,于是便直奔主题,直接问道:“大夫人,鱼地城中粮草物资可还充足?”
大夫人不语,一旁的鱼绾苦笑一声:“实不相瞒,姬伯安临走时带走了大半粮草和我麾下鱼地主力,如今城中存粮仅够半月之用。若非公子及时赶到,鱼地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姬长伯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道:“无妨。我军携带的粮草尚可支撑月余,加上鱼地存粮,也足够我们等到宕渠方面的消息。”
姬伯安看来也是全力以赴了,几乎抽调了所有能抽调的部队,以至于让红甲军这种根本控制不了的部队来守鱼地。
只不过他肯定想不到,与自己不对付的大夫人,竟然为了复仇,向曾经的死敌妥协交权了。
毕竟姬长伯和芈夫人虽然和大夫人争了很多年,但是毕竟没有血海深仇,姬伯安却是杀了姬伯越,攻陷了上庸,俘虏了自己的亲族。
如今姬长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鱼地,也算是报应不爽。
得知了自己想要的情报和情况,姬长伯又与大夫人商量了红甲军的问题,毕竟这支万余人的庸国精锐,放在鱼地,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大夫人很豪爽的交出了虎符,“如今庸国已经覆灭,你赶走了姬伯安,占了上庸,便算是给我兄长报仇了,这红甲军便交给你,只要你日后能将姬伯安的人头给我送来”
姬长伯以嫡子之礼,向大夫人表示感激。
次日清晨,姬长伯正式接管鱼地城防,并派快马向宕渠方向侦查。
同时,他下令将红甲军和雷勇的两万步卒进行混编,增强城防力量。
同时快速向巫地行军,果然巫地情况也是一样,主力被抽调,只剩数千老弱病残,粮草也所剩无几。
“看来姬伯越攻打宕渠的兵力不止两万,恐怕四万也是有的。”姬长伯对自己这个没什么道德底线的兄长算是真的服了,虚虚实实,自己的锦衣卫也摸不清他的底细。
然而,就在姬长伯以为局势已稳之时,如花匆匆来报:“公子,城外发现巴军旗帜!”
姬长伯心中一凛,快步登上城楼。果然,远处的地平线上,一支万余人的庞大军队正缓缓逼近,旌旗招展,尘土飞扬。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面绣着“巴”字的大旗。
显然这就是之前一直追击骚扰自己的偏师,原本应该是作为后手,协防鱼地的,却是想不到大夫人直接献城。
”不去管他,这支偏师以骑兵为主,我军皆为步卒,出城追击不可取,由他去吧。”姬长伯轻叹一口气,淡淡道。
城头上正在修缮城墙和城门的兵士们重新开始忙碌起来,由着这支偏师北上,绕过鱼地,往宕渠方向而去。
姬长伯自己身边最精锐的就是枪炮营和锦衣卫组成的亲军。
雷勇带来的三万步卒中,留一万人守那处,两万跟随姬长伯西进鱼地。
那处毕竟是此战唯一的退路,姬长伯虽然冒险,但是绝对不能孤注一掷。
一万兵力守那处,只要不是庸国残党和楚大军来犯,绝对万无一失。
而且大军西进之后,那处剩余的物资也足够一万守军支撑半年有余。
如此一来,攻城的队伍便决定下来,随军的征召的民夫也都开始整理足够抵达鱼地的物资。
姬长伯对自己的炮兵非常有信心,只要能轰开鱼地城门,鱼巫两地的物资,足够自己大军使用。
“公子,蜀地急报。”如花神色匆匆的走了进来,脸色有些不好看。
姬长伯打开信件,一目十行的看完内容,脸色也有些不自然。
自从雷勇率领蜀地部分兵马离开郫邑东出之后,自己又将锦衣卫的枪炮营带走了,郫邑留下的只有万余锦衣卫和当初征蜀时的两万庸国军整编的两个城外大营,东营和西营,一个防守东北部汉中方向,一个防守西南蛮夷方向。
兵力作为一个数十万人口的都城来说,并不算多。
但是一些有心人的鼓捣下,原来的蜀国贵族和王族又开始勾搭上了。
不过幸亏首辅鲍季平当机立断,调锦衣卫抓捕了主谋,将一次政变扼杀在了摇篮里。
但是首辅鲍季平和次辅黄婴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联名上书姬长伯,劝姬长伯早日返回郫邑。
信里着重说了一件事,姬长伯无后,不宜亲征!
姬长伯又反复细细看了一遍这封盖着内阁所有部门大印的信纸。
姬长伯如今已经是个翩翩少年,在这个时代,十几岁当父亲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姬长伯一直忙于军政,很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虽然名义上的夫人有教会圣女海伦,褒国公主姒好,但是都没有夫妻之实。
这就意味着,一旦姬长伯在外征战,有个万一,汉国将立刻分崩离析。
只是现在姬长伯兵威正盛,汉国国内各方都能压制的住,再加上内阁的高效运行,所以保证了姬长伯在外可以毫无顾忌的征伐。
姬长伯放下信纸,内阁的话并不无道理,若是这次出征,自己真的被困在那处,进退不得,没了自己的汉国立马就会一盘散沙。
“回复内阁,孤已知晓,待巴中战事平定,便班师回郫邑。”
如花颔首应诺,随后便退出了大殿。
此时那处城已经动员的差不多了,随着最后一支枪兵方阵开拔,三万多人的大军,连同随军的民夫,浩浩荡荡的向西开去。
城外游弋的姬伯安的队伍并没有放弃骚扰姬长伯的主力。
只是燧发枪的射程远大于弓弩,姬伯安的偏师根本迟滞不了姬长伯大军的行军速度。
“公子,我们也该出发了。”勇冠恭敬说道。
姬长伯点点头,走出大殿,登上了马车,在勇冠亲卫的护卫下,正式开拔。
当姬长伯的马车碾过那处城西门的青石板时,他忽然掀开车帘,回望这座被朝阳镀上金边的巴中要塞。
城墙上的"汉"字旌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三万大军形成的人流正沿着平坦的巴东官道向西推进,火枪兵锃亮的铳管反射着刺目的光。
"公子在看什么?"如意捧着刚收到的鸽信策马靠近。
姬长伯的目光扫过城头忙碌的守军,淡淡的说了句,“那处的城墙竟然是暗红色的。”
如意闻言也看了过去,果然在阳光的照射下,整个那处城的城墙呈现出诡异的暗红色。
这座历经多年战乱的城池,其城墙上不知挥洒了多少人的血泪。
兵家必争之地,又何尝不是平民和奴隶的悲伤地。
姬长伯忽然想到了什么,便对着身旁的如花如意问道,“那处附近最有名的河流山川叫什么?”
“此地距离汉江,长江皆不远,附近还有一条荆水,倒是没什么出名的山川,周围皆是平原。”
姬长伯点了点头,“将那处之名改为荆门吧。荆水门户!”
如花如意等人不解其意,但是依旧躬身应诺。
三日后·鱼地外围
姬长伯的大军抵达鱼地,大军摆开阵势,由于雨季水大,鱼地城中的江水暴涨,迟滞了姬长伯的行军。
而且由于江水湍急,姬长伯不愿分兵两岸,于是大军全都集中在江南一侧。
姬长伯的信很早就已经送进城里了,但是一直没有回音。
不久之后,姬长伯开始向城中下战书了,鱼绾才决定阵前变卦,不愿大开城门,派来使者要求姬长伯在城外扎营。
而且也不提物资的供给问题。
姬长伯当然知道这厮是想拖着,等姬伯安那边的消息。
若是攻下宕渠,自己的数万大军便没了补给,成为了笼中鸟,蹦跶不了多久。
若是没能攻下宕渠,鱼绾便会立即叛变,大开城门以迎王师。
姬长伯可不会惯着他,没有物资供应,大军携带的粮草物资只够月余使用,最后下达了一次劝降信之后。
姬长伯再次等待鱼绾的回复,然而依旧是拒绝,城中大夫人也一直不愿配合行事,姬长伯别无他选,只能强攻鱼地。
姬长伯当即下令,炮轰城门!
随着数门土炮一字摆开,对准了城门,姬长伯的前锋部队已经开始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待城门轰开之后直接进城巷战!
轰轰轰……
姬长伯的土炮几轮齐射之后,鱼地城门直接破碎,化作飞灰,城墙也被轰出了几个缺口。
当先头部队的哨骑带回鱼地城墙破损的情报时,姬长伯正在中军帐内擦拭燧发手枪。
粗铁枪管上的"郫邑监造"铭文,还沾着巴山夜露,在帛布下显出幽光。
"报——!鱼地东门被炸开,南门箭楼坍塌,城头守军皆着赤甲!"
帐中诸将闻言色变。赤甲是庸楚精锐的标记,而根据锦衣卫先前探查,鱼地守军本该是巴人部落的杂牌军,鱼地主力应该已经随姬伯越北上宕渠了。
“看来姬伯安也猜到我会直接攻打鱼巫两地,所以将巴中精锐集中到鱼巫两地,配合防守。此战有些难了。”姬长伯闻言淡淡说道。
就在此时,如花捧着从信鸽腿上解下的铜管匆匆入内时,发现姬长伯正对着沙盘出神。
沙盘上新插的几面赤旗组成钳形,将代表汉军的黑旗阻挡在鱼地城下。
现在是否立即攻城,姬长伯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公子,大夫人的密信。"
姬长伯连忙打开信纸,“子时入城,勿伤鱼氏族人,他日务必诛杀姬伯安!”
姬长伯看罢长出一口气。
果然,这支红甲的庸国精锐,是庸君派给大夫人的庸国精锐,本来应该是要给姬伯越作为翻身资本的,结果没想到姬伯安阵前叛主,还攻灭了上庸,这支庸国红甲军彻底成了一直漂泊在外的孤军。
“传令,子时进城!”
当天,姬长伯没有立即攻城,而是全军待命,至子时深夜,姬长伯安排盾兵在前,火枪兵在后,摸索着从城墙缺口进入了鱼地。
很快,步卒盾斧手在前,火枪兵在后,这支小股部队通过了破碎的东门,进入了鱼地城中。
紧跟着后续部队也纷纷入城,正式占领了这座鱼地之城的南部。
城中一片漆黑,只有零星的灯火在远处闪烁。姬长伯的亲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向城内推进。
盾兵在前,火枪兵在后,队伍整齐而肃穆,只有轻微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公子,前方有动静。”勇冠低声提醒道,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
姬长伯微微抬手,示意队伍停下。他眯起眼睛,望向黑暗深处。果然,几个黑影正快速接近,为首的是一名身着红甲的将领,身后跟着数十名精锐士兵。
“来者何人?”勇冠厉声喝问。
“庸国红甲军统领高越,奉大夫人之命,接应汉王大军入城!”对方高声回应,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和警惕。
姬长伯心中一动,挥手示意亲军放下武器。他走上前去,沉声道:“大夫人何在?”
红甲统领高越抱拳行礼:“大夫人已在府中设宴,恭候公子多时。请随我来。”
姬长伯点点头,示意队伍跟上。在红甲军的引领下,他们穿过几条狭窄的街巷,很快来到了一座高大的府邸前。府门大开,灯火通明,显然早已准备妥当。
进入府中,大夫人和脸色煞白,明显被控制住的鱼地大夫鱼绾正端坐在主位上,身旁站着几名身着华服的族人。
见到姬长伯,她缓缓起身,神色复杂地行了一礼:“汉王远道而来,予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姬长伯微微一笑,还礼道:“母亲不必客气。此次进城,全仰仗母亲协助。”
大夫人听到母亲两字,眼眶立即便泛红了,良久叹了口气,道:“既然大王还愿意称呼我一声母亲,那之前的约定就不再多言。上庸之事,我已尽知。姬伯安狼子野心,背主弑君,背盟杀我兄长庸君,杀子、弑兄之仇不共戴天。今日愿献城归顺,只求大王日后能为我主持公道。”
姬长伯郑重地点头:“大夫人放心,姬伯安之事,我必会给母亲一个交代。”
然而一旁的鱼绾神色却又紧张起来,大夫人视若无物,挥手示意侍从端上酒菜:“公子远来辛苦,请先用些酒食,稍作休息。明日再议大事。”
看到酒菜上来,姬长伯面露难色,大夫人看出了姬长伯的难处,于是说道,“长伯若是介意,便不用也罢,”
姬长伯苦笑,大夫人曾经对待自己,那是欲除之而后快,现在为了报杀子之仇,也愿意对自己真心以待,当真是讽刺,于是便直奔主题,直接问道:“大夫人,鱼地城中粮草物资可还充足?”
大夫人不语,一旁的鱼绾苦笑一声:“实不相瞒,姬伯安临走时带走了大半粮草和我麾下鱼地主力,如今城中存粮仅够半月之用。若非公子及时赶到,鱼地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姬长伯眉头微皱,沉吟片刻后道:“无妨。我军携带的粮草尚可支撑月余,加上鱼地存粮,也足够我们等到宕渠方面的消息。”
姬伯安看来也是全力以赴了,几乎抽调了所有能抽调的部队,以至于让红甲军这种根本控制不了的部队来守鱼地。
只不过他肯定想不到,与自己不对付的大夫人,竟然为了复仇,向曾经的死敌妥协交权了。
毕竟姬长伯和芈夫人虽然和大夫人争了很多年,但是毕竟没有血海深仇,姬伯安却是杀了姬伯越,攻陷了上庸,俘虏了自己的亲族。
如今姬长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鱼地,也算是报应不爽。
得知了自己想要的情报和情况,姬长伯又与大夫人商量了红甲军的问题,毕竟这支万余人的庸国精锐,放在鱼地,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大夫人很豪爽的交出了虎符,“如今庸国已经覆灭,你赶走了姬伯安,占了上庸,便算是给我兄长报仇了,这红甲军便交给你,只要你日后能将姬伯安的人头给我送来”
姬长伯以嫡子之礼,向大夫人表示感激。
次日清晨,姬长伯正式接管鱼地城防,并派快马向宕渠方向侦查。
同时,他下令将红甲军和雷勇的两万步卒进行混编,增强城防力量。
同时快速向巫地行军,果然巫地情况也是一样,主力被抽调,只剩数千老弱病残,粮草也所剩无几。
“看来姬伯越攻打宕渠的兵力不止两万,恐怕四万也是有的。”姬长伯对自己这个没什么道德底线的兄长算是真的服了,虚虚实实,自己的锦衣卫也摸不清他的底细。
然而,就在姬长伯以为局势已稳之时,如花匆匆来报:“公子,城外发现巴军旗帜!”
姬长伯心中一凛,快步登上城楼。果然,远处的地平线上,一支万余人的庞大军队正缓缓逼近,旌旗招展,尘土飞扬。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面绣着“巴”字的大旗。
显然这就是之前一直追击骚扰自己的偏师,原本应该是作为后手,协防鱼地的,却是想不到大夫人直接献城。
”不去管他,这支偏师以骑兵为主,我军皆为步卒,出城追击不可取,由他去吧。”姬长伯轻叹一口气,淡淡道。
城头上正在修缮城墙和城门的兵士们重新开始忙碌起来,由着这支偏师北上,绕过鱼地,往宕渠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