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地和巫地的情况也是一样,姬伯安带走了鱼地和巫地所有他能征召和调集的部队,哪怕鱼绾和巫臧再不情愿,但是架不住各自领地上有一批忠实的巴国贵族。
姬伯安如今的总兵力不得而知,但是粗略估算,估计有三万有余。
也就是说,他又恢复了安康军的元气,虽然只是表面上的恢复。
“平都,鱼地和巫地都没有发现姬伯安的行踪,那么朐忍方面呢?”姬长伯想到巴中还有一个朐忍。
平都使者摇了摇头,“如今朐忍早就已经是我巴氏族人控制,姬伯安无论如何是进不去朐忍的。”
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姬长伯走到地图前,在整个巴中的地图上寻找起来。
三万人的兵马,不可能无声无息,为何各方都找不到姬伯安的去向?
商议无果之后,三名使者退出了大帐,帐中只剩姬长伯和雷勇。
“大王,若是找不到姬伯安的主力,无法与之决战,那处的补给是难以维系这数万大军的,我们恐怕将不得不向西返回宕渠了。”雷勇的话有些无奈,也有些自责。
毕竟当初是他一意孤行,改变行军路线,攻占那处的,虽然上庸依旧被姬长伯拿下,但是那处的处境依旧孤立。
从上庸和宕渠出发,想要援助那处,最快也需要数日的急行军。
而数日,已经可以发生很多事了,不提西部巴中的姬伯安,单单是东部与那处隔江相望的楚国都城郢都城,东南方云梦泽盘龙城的庸国余孽,这些对那处这个孤城,都是重要威胁!
要么打,要么撤。
可是找不到姬伯安主力,打是打不起来的,不消灭姬伯安主力,鱼地、巫地和平都巴氏也不可能真心归附到汉国麾下,毕竟他们当初背叛自己,不就是因为姬伯越和宗正比起自己更名正言顺么?
如今自己势大,他们墙头草一般的转头投靠自己,也是畏惧自己的武力,只要有机会,他们还会再叛出去。
只有彻底消灭姬伯安为代表的宗正势力,或者说,彻底消灭巴国势力,自己才能彻底完成巴蜀的统一。
“报!盘龙城锦衣卫探子来报,庸国军在盘龙城南部遭遇一支不明武装力量的攻击,疑似姬伯安的斥候部队!”
姬长伯大惊失色,猛地站了起来,“什么?!”
连忙打开奏报,里面的暗号确实是对的,说明这份情报是真的。
盘龙城如今是庸国最后的领地,集中了庸国最后的主力部队,包括溃败的糜豹部,领兵投奔的王族,还有被姬伯安裹挟的公卿贵族。
这地方现在虽然很乱,但是兵力不下五万,而且都是背水一战的亡国之兵,自己在那处都害怕对方会攻击自己,姬伯安竟然敢主动打过去?
但是……姬长伯看向地图,从鱼地南下,绕过那处直取盘龙城,从战略上考量并不是不可能。
因为盘龙城地处云梦泽,那地方常年洪涝,可以说是一片泽国,想在这里安身立命,就要有随时会被江水泡的准备。
“盘龙城教会有没有消息传回来?”姬长伯询问身边如花和如意。
两人皆是摇头,教会作为宗教势力,在民间蔓延极快,很多地方渗透进去的教会,情报能力比锦衣卫的谍探还要强。
“雷勇!你率骑兵南下,先行一步前往盘龙城,探听虚实,我率步卒紧随你后。”姬长伯对雷勇说道。
雷勇拱拱手,骑兵本来就是其看家本领,而且那处城中也不需要骑兵防守,自己领骑兵前出,是最好的战术安排。
很快,整个那处城中兵力调动,马匹开始安装马具,军士们检查佩刀,穿戴皮甲、外甲。
当各部骑兵准备妥当之后,两千骑兵浩浩荡荡开出城,向东南方向盘龙城急行而去。
两千骑兵在雷勇的率领下自南门而出,出城之后迅速散开,各部之间相距一定距离,一路探查盘龙城方向情况。
雷勇率领的两千精锐骑兵,沿着江岸疾驰南下。马蹄声如雷,卷起漫天尘土,消失在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就在那处的姬长伯也在紧锣密鼓地调集步卒,准备随后跟进。
当雷勇的骑兵先行一日,即将抵达盘龙城时,却是恰好收到了盘龙城教会传来的最新情报。
“盘龙城姬伯安部为偏师,其主力未曾南下!”
雷勇领兵多年,军旅经验丰富,看到这个情报当即心中一惊。
姬伯安不可能无故骚扰盘龙城,诱骗自己骑兵离开那处城,其目标也不可能是主力镇守的那处城,毕竟那处驻军足有四万多人,其中还有姬长伯精锐的锦衣卫和枪炮兵!
此时雷勇的骑兵部队也已经部分抵达盘龙城外围,远远望去,只见盘龙城外庸国军的散兵游勇正在打扫战场,看战场规模大概只有千余人不到的战斗。
“我们中了调虎离山之计!”雷勇深知自己麾下这两千余汉军精锐骑兵的含金量,有这支部队在,即便敌军有着绝对的优势兵力,自己也敢骚扰尾随,甚至冲锋追击!
而自己的离开,意味着那处城没有了机动力量,大王手上只有步卒和枪炮兵。
如此一来,那处城只会采取守城策略,轻易不会出城,所以姬伯安也不会主动攻击重兵固守的那处城。
雷勇仿佛抓住了一丝灵感,他快要猜出姬伯安的目标了!
可惜,已经迟了。
“报!”远远的,一支三翎骑兵飞快赶来,“姬伯安率军攻击那处和宕渠!宕渠告急!君上坚守那处,无力支援,要求将军立即北上!速救宕渠!”
雷勇呆立当场,宕渠?宕渠?宕渠……
雷勇猛然醒悟,心中暗道不好。
他立刻召集众将,展开地图,手指重重戳在宕渠的位置:“姬伯安这是要断我军后路!若宕渠失守,那处与汉国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粮道断绝,那处城便成孤城!即便上庸分兵来救,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副将急问:“将军,我们是否立即回援?”
雷勇沉思片刻,摇头道,“来不及了!”
与此同时,那处城内。
姬长伯站在城楼上,远眺北方。如花匆匆赶来:“大王,锦衣卫急报!姬伯安主力出现在宕渠以北三十里的山谷中,兵力约两万!宕渠军已经与姬伯安交战!宕渠送往那处的粮道已经断绝,补给困难!”
姬长伯抖擞精神,长叹了口气:“真不愧是我兄长,当真是用兵如神。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但不得出城。”
如意不解:“大王,我们不救援宕渠吗?姬伯安分兵进攻宕渠和那处两地,宕渠兵力薄弱,那处兵力雄厚,我们何不集中兵力北上宕渠救援?”
姬长伯指向地图。
“那处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需少量兵力,便可牵制我军。我部皆为步卒,没有骑兵,不足以追击敌军,一旦出城应战,需要分兵维持那处补给线,不得远行,一旦半途宕渠沦陷,那处补给线岌岌可危,我部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姬长伯指着地图上,一马平川的那处解释道。
那处城,从邓国被灭之后,此城多次易主,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孤城。
现在,只有让雷勇辛苦一下,北上宕渠支援了。
同一时间,命令上庸方向,从安康往西南行动,援救宕渠的军令也已经在路上了。
姬长伯对宕渠大夫方尚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只记得他是自己那位宗正堂兄姬无患的岳丈。
其子方艾是个人才,曾领兵参与了江州保卫战,并随自己入蜀,攻灭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就驻扎在江州。
若是宕渠危急,方尚必然会向江州方向求援,以方艾的心思,必然会急行军救父!
姬长伯抽丝剥茧的思考着,巴中如今虽然貌合神离,但是名义上,还是拥护巴国宗正,若是姬伯安能立下不世之功,挣得足够的利益,笼络巴中各方势力,他依旧能坐稳巴君的位置。
想到巴君这茬,姬长伯脑海中灵光一闪,连忙命人召来如花和如意。
“巴中最近有没有什么情报传回来?最好是关于大夫人的。”姬长伯的话听的如花如意两人一愣。
已经很久没有听姬长伯提起这位曾经想谋害大王和芈夫人的大夫人了。
尤其是庸国覆灭,大夫人最大的倚仗没有了,紧跟着自己的嫡长子姬伯越被姬伯安篡位谋害。
大夫人一介女流,无权无势,在巴中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自然也就没什么人关注她了。
“得知姬伯越死后,大夫人便移居鱼地,深居简出,与次子一起生活。”如花记得一点大夫人的消息。
“哦,我也记起来了,大夫人的两个嫡女,也都已经嫁人,一位嫁给了巴氏族长嫡长子,一位嫁给了鱼地大夫嫡长子!”如意也想起了曾经的锦衣卫奏报。
当时只认为是姬伯越为了笼络自己麾下的大夫,采取的联姻策略。
如今看来,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全为姬伯安做了嫁衣。
得知此中关键,姬长伯沉思起来,目光盯着鱼地久久难以移开。
“鱼地情况如何?锦衣卫、教会、商会对鱼地的渗透如何?”姬长伯再次发问。
如花和如意各自拿出本子,那上面定期记录了锦衣卫的所有情报和姬长伯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记录。
很快,找到了鱼地情报,当即开始汇报。
鱼地和巫地紧邻,两地自古便是姻亲关系,所以各种行动也都如影随形。
其中鱼地大夫鱼绾,巴国三朝元老,历经巴国三代君王。
如今已经六十多岁,在这个时代,六十岁已经是高寿了。
了解了鱼地的情况,姬长伯计上心来,自己麾下的步卒虽然野战缺少机动兵力,但是有炮兵加持,攻城不在话下。
固守那处,一旦宕渠丢失,或者楚国、庸国对那处产生兴趣,趁着姬伯安偷袭宕渠,率军来攻那处,自己的局面就会非常被动。
最好的方法,是孤注一掷,集结全军,猛攻鱼地,若是猛依托枪炮之利,迅速拿下鱼地,再东进攻下巫地,兼具鱼、巫两地的地理位置,即便宕渠丢失,那处危急,自己也能利用鱼巫两地的地利和资源,固守待援。
哪怕半路遭遇姬伯安的万余骚扰兵力,自己有枪炮和盾弓步卒,足以抵御他们的骑兵骚扰。
“派人联络大夫人!以为姬伯越报仇为名,诱骗其协助我们打开鱼地城门!”姬长伯下定决心,开始了准备工作。
“命令城中部队,清点物资,征召民夫和畜力,准备脱离那处城,全军西进,前往鱼地!”姬长伯在鱼地的位置轻轻一点。
如花和如意领命而去,召集城中将官,安排撤退任务。
姬长伯同时召开了鱼地联络官,之前鱼地大夫沟通自己,准备背叛姬伯安,当时自己还不以为意,现在却是希望对方是真的有背叛之意。
“大王!”使臣很快就来了。
姬长伯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嗯。”
“君上召臣下来,可是有事问询?”
姬长伯沉吟片刻,决定出言试探,看看鱼地是不是真心归顺。
“想必你也知道了,姬伯安这厮已经北上偷袭宕渠,拿下宕渠之后,向西南便是垫江和江州,向西北便是阆中和苍溪!”姬长伯目不转睛的盯着使臣,一字一句的说道。
“孤有意西进,顺势占据鱼地和巫地,随后西进,拿下平都三镇和朐忍四地,彻底断绝姬伯安的退路。公以为如何?”
那使臣闻言竟然不动声色,片刻之后才恭敬行礼,“我家大夫却有投诚之意,大王兵马若至,我家大夫必定大开城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言语真切,姬长伯却是笑了笑,“那感情好,既然如此,那我便书信一封,送于鱼地大夫!”
说罢,姬长伯当即写信,随后折叠好,准备寄给鱼地。
鱼地使臣心中暗喜,刚准备顺势接过姬长伯的书信,随后赶紧返回鱼地,将此间之事说与鱼地大夫听。
谁知,姬长伯手中的信件一个拐弯,递到了一旁的如意手中。
“送信这种小事,就不劳使臣了,我部不日即将动身前往鱼地,使臣便与我部同行吧,我身边恰好也需要几个知晓鱼地情况的向导。”
闻言,使臣脸色瞬间煞白,他不懂,自己在哪里露出了马脚,竟然让姬长伯起了疑心。
而姬长伯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根本就不相信鱼地会大开城门,无论这个使臣说什么,姬长伯都不会相信,只要自己率军兵临鱼地城下,若是鱼地大夫直接大开城门,那自己就直接进城。
若是不开城门,那自己便直接炮击土城墙,速攻鱼地。
此番试探,只是想试探鱼地大夫的真心与否,这使臣的言行,显然鱼地大夫是存了墙头草的心思。
既然如此,那便不冒这个险了。
直接开打吧!
姬伯安如今的总兵力不得而知,但是粗略估算,估计有三万有余。
也就是说,他又恢复了安康军的元气,虽然只是表面上的恢复。
“平都,鱼地和巫地都没有发现姬伯安的行踪,那么朐忍方面呢?”姬长伯想到巴中还有一个朐忍。
平都使者摇了摇头,“如今朐忍早就已经是我巴氏族人控制,姬伯安无论如何是进不去朐忍的。”
所有人都沉默了下来,姬长伯走到地图前,在整个巴中的地图上寻找起来。
三万人的兵马,不可能无声无息,为何各方都找不到姬伯安的去向?
商议无果之后,三名使者退出了大帐,帐中只剩姬长伯和雷勇。
“大王,若是找不到姬伯安的主力,无法与之决战,那处的补给是难以维系这数万大军的,我们恐怕将不得不向西返回宕渠了。”雷勇的话有些无奈,也有些自责。
毕竟当初是他一意孤行,改变行军路线,攻占那处的,虽然上庸依旧被姬长伯拿下,但是那处的处境依旧孤立。
从上庸和宕渠出发,想要援助那处,最快也需要数日的急行军。
而数日,已经可以发生很多事了,不提西部巴中的姬伯安,单单是东部与那处隔江相望的楚国都城郢都城,东南方云梦泽盘龙城的庸国余孽,这些对那处这个孤城,都是重要威胁!
要么打,要么撤。
可是找不到姬伯安主力,打是打不起来的,不消灭姬伯安主力,鱼地、巫地和平都巴氏也不可能真心归附到汉国麾下,毕竟他们当初背叛自己,不就是因为姬伯越和宗正比起自己更名正言顺么?
如今自己势大,他们墙头草一般的转头投靠自己,也是畏惧自己的武力,只要有机会,他们还会再叛出去。
只有彻底消灭姬伯安为代表的宗正势力,或者说,彻底消灭巴国势力,自己才能彻底完成巴蜀的统一。
“报!盘龙城锦衣卫探子来报,庸国军在盘龙城南部遭遇一支不明武装力量的攻击,疑似姬伯安的斥候部队!”
姬长伯大惊失色,猛地站了起来,“什么?!”
连忙打开奏报,里面的暗号确实是对的,说明这份情报是真的。
盘龙城如今是庸国最后的领地,集中了庸国最后的主力部队,包括溃败的糜豹部,领兵投奔的王族,还有被姬伯安裹挟的公卿贵族。
这地方现在虽然很乱,但是兵力不下五万,而且都是背水一战的亡国之兵,自己在那处都害怕对方会攻击自己,姬伯安竟然敢主动打过去?
但是……姬长伯看向地图,从鱼地南下,绕过那处直取盘龙城,从战略上考量并不是不可能。
因为盘龙城地处云梦泽,那地方常年洪涝,可以说是一片泽国,想在这里安身立命,就要有随时会被江水泡的准备。
“盘龙城教会有没有消息传回来?”姬长伯询问身边如花和如意。
两人皆是摇头,教会作为宗教势力,在民间蔓延极快,很多地方渗透进去的教会,情报能力比锦衣卫的谍探还要强。
“雷勇!你率骑兵南下,先行一步前往盘龙城,探听虚实,我率步卒紧随你后。”姬长伯对雷勇说道。
雷勇拱拱手,骑兵本来就是其看家本领,而且那处城中也不需要骑兵防守,自己领骑兵前出,是最好的战术安排。
很快,整个那处城中兵力调动,马匹开始安装马具,军士们检查佩刀,穿戴皮甲、外甲。
当各部骑兵准备妥当之后,两千骑兵浩浩荡荡开出城,向东南方向盘龙城急行而去。
两千骑兵在雷勇的率领下自南门而出,出城之后迅速散开,各部之间相距一定距离,一路探查盘龙城方向情况。
雷勇率领的两千精锐骑兵,沿着江岸疾驰南下。马蹄声如雷,卷起漫天尘土,消失在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就在那处的姬长伯也在紧锣密鼓地调集步卒,准备随后跟进。
当雷勇的骑兵先行一日,即将抵达盘龙城时,却是恰好收到了盘龙城教会传来的最新情报。
“盘龙城姬伯安部为偏师,其主力未曾南下!”
雷勇领兵多年,军旅经验丰富,看到这个情报当即心中一惊。
姬伯安不可能无故骚扰盘龙城,诱骗自己骑兵离开那处城,其目标也不可能是主力镇守的那处城,毕竟那处驻军足有四万多人,其中还有姬长伯精锐的锦衣卫和枪炮兵!
此时雷勇的骑兵部队也已经部分抵达盘龙城外围,远远望去,只见盘龙城外庸国军的散兵游勇正在打扫战场,看战场规模大概只有千余人不到的战斗。
“我们中了调虎离山之计!”雷勇深知自己麾下这两千余汉军精锐骑兵的含金量,有这支部队在,即便敌军有着绝对的优势兵力,自己也敢骚扰尾随,甚至冲锋追击!
而自己的离开,意味着那处城没有了机动力量,大王手上只有步卒和枪炮兵。
如此一来,那处城只会采取守城策略,轻易不会出城,所以姬伯安也不会主动攻击重兵固守的那处城。
雷勇仿佛抓住了一丝灵感,他快要猜出姬伯安的目标了!
可惜,已经迟了。
“报!”远远的,一支三翎骑兵飞快赶来,“姬伯安率军攻击那处和宕渠!宕渠告急!君上坚守那处,无力支援,要求将军立即北上!速救宕渠!”
雷勇呆立当场,宕渠?宕渠?宕渠……
雷勇猛然醒悟,心中暗道不好。
他立刻召集众将,展开地图,手指重重戳在宕渠的位置:“姬伯安这是要断我军后路!若宕渠失守,那处与汉国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粮道断绝,那处城便成孤城!即便上庸分兵来救,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副将急问:“将军,我们是否立即回援?”
雷勇沉思片刻,摇头道,“来不及了!”
与此同时,那处城内。
姬长伯站在城楼上,远眺北方。如花匆匆赶来:“大王,锦衣卫急报!姬伯安主力出现在宕渠以北三十里的山谷中,兵力约两万!宕渠军已经与姬伯安交战!宕渠送往那处的粮道已经断绝,补给困难!”
姬长伯抖擞精神,长叹了口气:“真不愧是我兄长,当真是用兵如神。传令下去,全军备战,但不得出城。”
如意不解:“大王,我们不救援宕渠吗?姬伯安分兵进攻宕渠和那处两地,宕渠兵力薄弱,那处兵力雄厚,我们何不集中兵力北上宕渠救援?”
姬长伯指向地图。
“那处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需少量兵力,便可牵制我军。我部皆为步卒,没有骑兵,不足以追击敌军,一旦出城应战,需要分兵维持那处补给线,不得远行,一旦半途宕渠沦陷,那处补给线岌岌可危,我部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姬长伯指着地图上,一马平川的那处解释道。
那处城,从邓国被灭之后,此城多次易主,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无险可守的平原孤城。
现在,只有让雷勇辛苦一下,北上宕渠支援了。
同一时间,命令上庸方向,从安康往西南行动,援救宕渠的军令也已经在路上了。
姬长伯对宕渠大夫方尚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只记得他是自己那位宗正堂兄姬无患的岳丈。
其子方艾是个人才,曾领兵参与了江州保卫战,并随自己入蜀,攻灭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就驻扎在江州。
若是宕渠危急,方尚必然会向江州方向求援,以方艾的心思,必然会急行军救父!
姬长伯抽丝剥茧的思考着,巴中如今虽然貌合神离,但是名义上,还是拥护巴国宗正,若是姬伯安能立下不世之功,挣得足够的利益,笼络巴中各方势力,他依旧能坐稳巴君的位置。
想到巴君这茬,姬长伯脑海中灵光一闪,连忙命人召来如花和如意。
“巴中最近有没有什么情报传回来?最好是关于大夫人的。”姬长伯的话听的如花如意两人一愣。
已经很久没有听姬长伯提起这位曾经想谋害大王和芈夫人的大夫人了。
尤其是庸国覆灭,大夫人最大的倚仗没有了,紧跟着自己的嫡长子姬伯越被姬伯安篡位谋害。
大夫人一介女流,无权无势,在巴中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花,自然也就没什么人关注她了。
“得知姬伯越死后,大夫人便移居鱼地,深居简出,与次子一起生活。”如花记得一点大夫人的消息。
“哦,我也记起来了,大夫人的两个嫡女,也都已经嫁人,一位嫁给了巴氏族长嫡长子,一位嫁给了鱼地大夫嫡长子!”如意也想起了曾经的锦衣卫奏报。
当时只认为是姬伯越为了笼络自己麾下的大夫,采取的联姻策略。
如今看来,只怕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全为姬伯安做了嫁衣。
得知此中关键,姬长伯沉思起来,目光盯着鱼地久久难以移开。
“鱼地情况如何?锦衣卫、教会、商会对鱼地的渗透如何?”姬长伯再次发问。
如花和如意各自拿出本子,那上面定期记录了锦衣卫的所有情报和姬长伯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记录。
很快,找到了鱼地情报,当即开始汇报。
鱼地和巫地紧邻,两地自古便是姻亲关系,所以各种行动也都如影随形。
其中鱼地大夫鱼绾,巴国三朝元老,历经巴国三代君王。
如今已经六十多岁,在这个时代,六十岁已经是高寿了。
了解了鱼地的情况,姬长伯计上心来,自己麾下的步卒虽然野战缺少机动兵力,但是有炮兵加持,攻城不在话下。
固守那处,一旦宕渠丢失,或者楚国、庸国对那处产生兴趣,趁着姬伯安偷袭宕渠,率军来攻那处,自己的局面就会非常被动。
最好的方法,是孤注一掷,集结全军,猛攻鱼地,若是猛依托枪炮之利,迅速拿下鱼地,再东进攻下巫地,兼具鱼、巫两地的地理位置,即便宕渠丢失,那处危急,自己也能利用鱼巫两地的地利和资源,固守待援。
哪怕半路遭遇姬伯安的万余骚扰兵力,自己有枪炮和盾弓步卒,足以抵御他们的骑兵骚扰。
“派人联络大夫人!以为姬伯越报仇为名,诱骗其协助我们打开鱼地城门!”姬长伯下定决心,开始了准备工作。
“命令城中部队,清点物资,征召民夫和畜力,准备脱离那处城,全军西进,前往鱼地!”姬长伯在鱼地的位置轻轻一点。
如花和如意领命而去,召集城中将官,安排撤退任务。
姬长伯同时召开了鱼地联络官,之前鱼地大夫沟通自己,准备背叛姬伯安,当时自己还不以为意,现在却是希望对方是真的有背叛之意。
“大王!”使臣很快就来了。
姬长伯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嗯。”
“君上召臣下来,可是有事问询?”
姬长伯沉吟片刻,决定出言试探,看看鱼地是不是真心归顺。
“想必你也知道了,姬伯安这厮已经北上偷袭宕渠,拿下宕渠之后,向西南便是垫江和江州,向西北便是阆中和苍溪!”姬长伯目不转睛的盯着使臣,一字一句的说道。
“孤有意西进,顺势占据鱼地和巫地,随后西进,拿下平都三镇和朐忍四地,彻底断绝姬伯安的退路。公以为如何?”
那使臣闻言竟然不动声色,片刻之后才恭敬行礼,“我家大夫却有投诚之意,大王兵马若至,我家大夫必定大开城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言语真切,姬长伯却是笑了笑,“那感情好,既然如此,那我便书信一封,送于鱼地大夫!”
说罢,姬长伯当即写信,随后折叠好,准备寄给鱼地。
鱼地使臣心中暗喜,刚准备顺势接过姬长伯的书信,随后赶紧返回鱼地,将此间之事说与鱼地大夫听。
谁知,姬长伯手中的信件一个拐弯,递到了一旁的如意手中。
“送信这种小事,就不劳使臣了,我部不日即将动身前往鱼地,使臣便与我部同行吧,我身边恰好也需要几个知晓鱼地情况的向导。”
闻言,使臣脸色瞬间煞白,他不懂,自己在哪里露出了马脚,竟然让姬长伯起了疑心。
而姬长伯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根本就不相信鱼地会大开城门,无论这个使臣说什么,姬长伯都不会相信,只要自己率军兵临鱼地城下,若是鱼地大夫直接大开城门,那自己就直接进城。
若是不开城门,那自己便直接炮击土城墙,速攻鱼地。
此番试探,只是想试探鱼地大夫的真心与否,这使臣的言行,显然鱼地大夫是存了墙头草的心思。
既然如此,那便不冒这个险了。
直接开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