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你们户部自己处置吧-《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朱由检微微颔首道:“朕记得,去岁的时候,大明银行储银才有五千多万吧,短短一年竟是翻了一番,看来这一年来,银行做得还不错。”

  毕自严苦笑道:“陛下,这还真不是银行做得有多好,而是民间从事商贸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买卖上的方便,他们才将自己银库里的银子,存到了银行。”

  “银行每年需要支出的利钱,就高达一千万,若是再这般下去,银行恐怕就要不堪重负了。”

  朱由检皱眉道:“固安和松江的借贷有多少?”

  “两地加起来的借贷金额,大约在五百万银元。”

  心里默默盘算一番,朱由检有些狐疑道:“那不对吧,银行光是借贷出去的银钱,利息就完全可以覆盖每年的利钱支出,且还有大量的盈余,怎么会不堪重负呢?”

  这回轮到毕自严有些尴尬了,他忙是解释道:“回陛下,随着民间越来越多的百姓、商贾和士绅开始接受大明银行,银行开设的分行和分司也是越来越多,雇佣的人手也与日俱增。”

  “光是建设这些分行、分司,以及雇佣人手的支出,去年一年银行就掏了两百多万银元。”

  “且,据臣等估算,我大明全国的白银存量,大约在三万万到四万万之间,如果这些白银有七成存进大明银行,在借贷数额不变的情况下,银行就会收不抵支。”

  朱由检一脸狐疑的看向毕自严:“毕卿,你是不是担心朕会用银行的银子?”

  “存银数量增加也好,借贷数量不变也罢,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的银行,绝对是盈利的。”

  “而且盈利的数额不是小数,光是铸造一枚银元,银行就……”

  说到这里,朱由检忽然停了下来。

  他忽的想起来,银元好像是内府铸造的,一枚银元一成的盈利,都被自己赚了。

  “咳咳,你就告诉朕,大明银行现在有多少盈利就行了,朕绝对不会用银行的银子。”

  目光落在郭允厚身上,朱由检又补充道:“户部的银钱,朕也不会动用,但凡是外朝的,就归外朝。”

  “当然,内府的银子,你们也不要惦记。”

  听朱由检这么说,两人也都放下心来。

  毕自严想了想,郑重道:“回陛下,大明银行从建立以来,减除去所有的开支,至崇祯七年冬月,尚结余一千多万银元。”

  朱由检这回满意了,笑着点头道:“这么多银子,户部打算怎么花出去?”

  郭允厚面色严肃道:“陛下,户部这边的钱粮结余看起来是很多,但现在大明花钱的地方也多,朝廷各部、地方各府衙,哪哪都是要银子的,户部还是得勒紧裤腰带。”

  忽的,朱由检又想起一件事来:“郭卿,你刚才给朕报的账,似是没有包含之前扶桑的缴获吧?”

  郭允厚一愣,旋即忙道:“请陛下恕罪,是臣疏忽了。”

  “但这笔银子并非是运到太仓,而是送到了宫里的乙字库,臣这边就并未将之算入总账。”(宫里也有户部的库房,出入皆受户部辖制)

  朱由检没好气道:“行了,行了,你们就瞒吧,这里藏一点,那里藏一点,就像是要过冬的松鼠。”

  “明日的御前财政会议,各部、各地方报上来的预算,你们户部自己看着处置吧。”

  说完这话,朱由检也不留他们,直接让二人赶紧滚蛋。

  等出了乾清宫,毕自严有些担心道:“部堂,陛下那里……?”

  郭允厚苦笑道:“刚才确实是将扶桑那笔银子给漏了,老夫也没想到陛下竟还记得。”

  毕自严哭笑不得道:“哎呦,我的部堂来,那可是数千万两白银,陛下怎么可能记不得?”

  郭允厚不在意道:“无妨,稍后,老夫会上书请罪,反正这些银子没有一分一毫进了老夫的腰包,陛下那里也不会太过怪罪的。”

  对此,毕自严也不好再说什么。

  另一边的朱由检,也是被气的不轻,两人离开没有多久,朱由检就对王承恩吩咐道:“记得提醒朕,等明日的会议结束,就让科学院货殖学院的人,替朕去查查户部和银行的帐,朕要知道户部和银行,这些年究竟存了多少家底。”

  “是,皇爷,臣记下了。”

  翌日。

  乾清宫,正殿。

  京城各部院司堂上官、佐官,五军都督府各都督,各自按品级分坐左右。

  和历年御前会议不一样的是,这次朱由检并未出席,而是就在西暖阁等着。

  他也不想听这些人争吵,实在是听烦了。

  果然,在温体仁宣布会议开始后,礼部就率先对户部开火了。

  “郭部堂,礼部崇祯八年的预算,下官和来部堂,以及礼部诸位同僚已经核算过了,共需银元两千万,这是……”

  “噗嗤!”

  正在喝茶的毕自严闻言,直接将嘴里的茶水喷了出来。

  郭允厚看向礼部左侍郎孔贞运,伸手道:“两千万银元?可以,将预算明细拿来,户部这边核算后,如果确实是必要的支出,户部可以拨付这笔款子。”

  孔贞运先是瞪了眼毕自严,然后才将手里的预算明细交给郭允厚。

  对孔贞运的怒视,毕自严没有丝毫道歉的意思。

  在他看来,你礼部开口就是两千万银元,老子喷你一脸茶水怎么了?

  郭允厚接过预算明细后,也没细看,转手就递给了毕自严。

  接着就是兵部的李邦华。

  同样也是递上了一份账目明细。

  另一边的毕自严,简单的翻看完礼部的预算明细后,低声对郭允厚道:“部堂,礼部这份预算明细,和之前交给户部的一模一样。”

  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被对面的礼部三名官员听到。

  一直没有说话的来宗道,终于开口了:“郭部堂,二位侍郎,这份预算明细,就是礼部最后的方案,两千万银元,确实不能削减了。”

  “今岁,陛下曾下旨,命各地恢复洪武旧制,于各地设立设学,还要负担学童的一日三餐,据户部的统计,我大明现在有人口一万万又八千余万,这里面适龄学童的占比大约在一成,一万万又八千万的一成是多少,三位应该比本官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