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5章 内帑贴补一部分-《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听到来宗道报出来的数字,殿内众人皆是倒吸一口冷气。

  户部的三人确依旧是面色平静。

  毕竟,礼部递给户部的预算明细中,早就说过这些事。

  郭允厚靠在椅子的靠背上,语气平静道:“各地设学的建立,并非是一朝一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且,各地都有设学学堂,绝大部分只需要简单的修缮,甚至不用修缮,就可以直接投入使用,这笔款子,完全可以由各地官府承担。”

  “至于说学童们的笔墨纸砚、一日三餐,也无需朝廷全部承担,同样可以由地方府衙和礼部一起分担。”

  郭允厚话音一落,来宗道当即出言反驳道:“就算是地方府衙承担一部分,礼部需要支应的钱款,也不是小数,最低一千五百万。”

  “现如今,从江南、交趾、南洋等地运进来的糙米,价格也就在一枚银元一石,一个学童一年顶多也就消耗一石半的糙米(去壳),也就是一块半银元。”

  “一人是一块半银元,一千万人是多少?”

  “三位都是精于筹算,这点账就不用本官说了吧。”

  “荒谬!”

  郭允厚听来宗道这么算账,也是急眼了:“按你所说,户部就算将家底都交给你们礼部都不够。”

  “一千万适龄学童?就算是洪武时期,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占比。”

  “按照历代先帝时期的统计,这个占比顶多有七成,再有地方府衙承担一半,礼部只需要支应三百多万就可以。”

  “五百万银元,合银两百五十万两,如果礼部同意的话,过了年户部就将这笔款子通过银行,划拨到礼部的账号。”

  “不可能!都说你们礼部是属貔貅的,我看是一点没错,你们户部留着那些银子是能够下崽儿吗?”

  孔贞运听郭允厚这么砍价,当即不干了。

  不只是他,就是来宗道和右侍郎何如宠,也是须发皆张,双方就在乾清宫直接吵了起来。

  “当当当!”

  主持会议的内阁首辅温体仁,重重的敲了敲面前的桌案,沉声道:“好了,每年都要来这么一次,难道你们就不累吗?”

  “户部,如果是以往,五百万银元着实是不少,但礼部要重建设学,要负担学童们的一日三餐和笔墨纸砚,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温体仁的话点到即止,并没有要求户部直接增加预算。

  本来嘛,内阁和各部就没有直接统辖关系,他温体仁又不是张居正,不会僭越皇权。

  郭允厚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王承恩。

  没错,王承恩并未和朱由检一起呆在旁边的暖阁,而是以司礼监掌印的身份,出席这场财政会议。

  “王公公,设学的这笔钱款,内府……?”

  王承恩双手抱着一个黄铜做的暖婆子,闻言竟是没有任何的迟疑,直接点头应道:“内帑可以支应两百万银元。”

  “唰!”

  所有人的目光尽皆落在了他的身上。

  王承恩环顾一眼众人:“诸位,皇爷说了,事关百姓的教化,内帑可以出一笔钱款,但其他的,外朝就莫要再惦记了。”

  说完这话,王承恩又看向五军都督府的那些武勋们:“诸位公侯,朝廷虽然在逐步取消各地的军户,但时间尚短,各地还有大量卫所,这些卫所的卫学,所需钱款也暂时由内帑支应,一直到各地卫所全部取消。”

  “臣等谢陛下!”

  温体仁也松了口气,转头对来宗道三人问道:“现在如何?户部的五百万加上三百万内帑银,足足八百万银元,当是足够了吧?”

  来宗道三人原本也没指望两千万的预算能够通过,如今能有八百万已经让他们很是满意,当即点头道:“足够。”

  “好,下一个,兵部。”

  ……

  一场简陋的御前财政会议,足足持续了一整天,到了亥时一刻,会议结束的时候,精神饱满的朱由检才从西暖阁来到了正殿。

  “臣等参见陛下。”

  “诸卿免礼。”

  “首辅,各部衙和各布政使司、行都司的财政预算,是否已经有了初步的章程?”

  温体仁用明显有些疲惫的声音回道:“回陛下,臣和诸位同僚,已经就崇祯八年全年的财政预算,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好,三日后,户部给朕上一道详细的奏本,朕要御览。”

  郭允厚忙道:“臣遵旨。”

  “好了,诸卿今日也都辛苦了,都先回去吧,明日就是腊月二十七,内阁和各部留下值守之人,其余人都休沐吧。”

  “臣等谢陛下!”

  群臣这下愈发的开心了。

  天可怜见,大明的官员和后来的满清比,每年的休沐日,是要少许多的。

  按照大明的制度,官员除了每月的休沐外,过年的时候,只有三天的假期,也就是从除夕当天到正月初三。

  现在皇帝开口,让自己等人从腊月二十七就开始休沐,这可是又给增加了三天。

  等群臣离开乾清宫后,王承恩上前道:“皇爷,货殖学院那边……?”

  “等年后,让他们对户部和银行到账目,进行突击审核。”

  “臣遵旨!”

  仅仅只是用了两天的功夫,郭允厚就将崇祯八年全年的财政预算,整理成了一份厚厚的簿子送到了乾清宫。

  朱由检只是简单的翻了翻,就觉一阵头疼。

  没办法,后世的自己,就对数字极为的不敏感,更黄论证这些比后世阿拉伯数字更加晦涩的记账方式。

  将簿子合上,朱由检用手指轻轻敲击簿子封面,缓缓开口道:“郭卿,货殖学院那边,研究出了新的记账方式,借用了前元时期传入的泰西算码(阿拉伯数字),计算的时候,更加的方便,户部何不效仿之?”

  郭允厚拱手道:“回陛下,货殖学院那边的新式记账法,臣也看过,确实是有独到之处,但所用的泰西算码却极易被篡改,用来计算倒是可以,但用来记账却是弊端很大。”

  朱由检笑道:“完全可以两条腿走路嘛,使用泰西算码的同时,再在一旁用汉字标注,这不就可以防止被人篡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