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谋娶金枝》

  “九弟,爱卿,你现在是朕唯一能够信任之人了。如今你是三军统帅,又是亲王,朕已想不到你还缺什么了,你自己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北堂磊说这句话时,颇为动情。

  北堂黎却在心中冷嗤。

  褚帝望着他的脸色,想从他脸上读出一点东西来。

  却是难有所获。

  他想拉拢晔王。

  那个定王,北堂卓音,他跟他那老实的老子不一样,他有反心。

  而如今,京都城外就守着三万明嵬军,谁拉拢了北堂黎,谁就更有底气。

  褚帝心知,定王和晔王一向不对付,他们之间还横亘着老定王之死。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晔王不会帮北堂卓音,那就只能帮他。

  简王如今是出了事,而他那几个成年的儿子中,也难有能当大任者。

  可他身子还行,过去的事总会过去,说不定,再过两年,简王的威望便会一如从前。

  总之,先冷落下放,再叫他重新谋划,重新从跌倒的地方赶上来。

  看那定王,不也只用了短短时日就摆脱了“荒唐风流”的民间印象了吗?

  再不济,就从年幼的儿子中找两个,好好培养。

  总之,他北堂磊的天下,定要他自己的血脉来传承才行。

  他不明白,自己看中的儿子,为何会背叛自己即将纳入囊中的东西!

  这大褚的天下,还有父亲的意思,难道他还看不懂吗?

  褚帝处处透露,定王的反心,极力试图笼络晔王和那三万明嵬军。

  北堂黎沉默不语,对于褚帝说的每一句话,他都未曾反驳。

  褚帝说到最后,一再暗示,可最终却越发地看不懂了。

  北堂黎脸色平平,似乎一点儿也不意外。

  他伸出结茧的指节,上头还残留着边疆苦战的细微伤口。

  他轻轻摩挲了一下手边的茶盏,正居殿中地龙烧得正暖,这茶放了好一会儿了,不再是初时的温热。

  北堂黎只是轻轻地转动着茶盏杯身,却不曾端起来尝一口。

  入宫之前,他就叮嘱过白鹿茗,不要用宫里的东西。

  把她寄放在皇后娘娘那儿,实在亦是因为皇后的宫中,地龙亦如这般烧得旺热。

  茶就快凉了,想来也差不多是时候了,他缓缓拨动着茶盖。

  沉静道:“此次定王押运粮食有功,明嵬军上下,皆感其德。另外,简王教唆振威校尉谢泽连同外人私吞军饷,勾结燕国边境军,泄露我军情报,通敌叛国,致使我军损失惨重。这件事,听闻,还未有所处罚,想来是陛下还未知晓此事?”

  北堂黎斜眼一乜,将了褚帝一军。

  褚帝闻言大震。

  这前半话简简单单称赞了定王,却是轻轻巧巧地就把他这个皇帝排外了。

  粮食是朝廷出的,押运的队伍是朝廷的,北堂卓音充其量只是个领队,何以?

  这押运粮草的功劳就全数归到他身上了?

  这是站边了?!

  定王和晔王?

  呵!

  褚帝嘴角浮起一丝冷笑,从一开始的温言拉拢,到如今北堂黎的无动于衷,对立而站。

  难道,北堂黎和北堂黎卓音两人……

  从一开始就是在演戏给他看的吗?

  可他明明还记得他的二哥老定王刚死的时候,北堂卓音眼里的恨意。

  北堂黎举起茶盏,靠近唇边,用碗盖捋了捋茶汤上漂浮的枝叶。

  却在开口的那一瞬,突然停下,又将茶盏落于案上。

  “噢,军需一事,既然陛下仍未对简王问罪。那么,回陛下方才的话,臣所要的奖赏,只是给明嵬军一个清楚的交代。”

  这一次,明嵬军虽能打败燕国边境军,可战场厮杀,能够领功封爵、回归家乡的,只有二分之一。

  谢泽和北堂云迟的罪孽,难道不该被惩治吗?

  那些没有死在敌人的长矛刀箭之下,却死在了自己人手中、永远无法同亲人团聚的将士,

  要如何,才能对他们有一个交代?

  难道不该追责吗!

  一个原本安然在京都城中,享受着边疆战士拼死换来的安定的皇子王爷,即将继承大褚天下之人,就是这样爱他的战士和子民的?

  北堂黎面如寒霜。

  一只手持绘兰薄胎杯从褚帝手中摔了出去,砸在龙案上,发出一声脆响。

  北堂磊愤怒了。

  他愤怒的不光光是北堂黎的嚣张。

  还有自己儿子的作为!

  如今明嵬军打了胜仗,结束了长达十二年的褚燕之战,这份功劳,这份民心,已不是他一个皇帝于短期内所能控制的。

  晔王风头正盛,而京都之中的流言,再一次疯狂地涌向了简王。

  现在,北堂黎要追究,他虽为大褚皇帝,已是拦也拦不住了。

  北堂黎稳坐不动,静候着褚帝的下一步指令。

  “陛下,可别伤着龙体。”齐光上前,收拾了断成两截的绘兰薄胎杯,拿锦帕抑干了龙案上的茶渍。

  “叫简王过来。”褚帝怒道。

  齐光一时没辨清这风向,顿了一瞬。

  “还不快去!”褚帝要在手边抓起什么,而茶杯已是摔出,便随手操起一支象牙杆雕龙笔,朝齐光掷了过去。

  “是,是。”齐光扑地而跪,磕了几个头,又连忙提袍一路快跑了出去。

  才过了一炷香时间,齐光便亲自领着简王来了。

  原来今日,简王知晓晔王进宫面圣,故而带着简王妃,借口给皇后娘娘请安,进宫来探一探消息。

  他也怕,这把火,终究会压不住。

  不过他没想到,刚到皇后娘娘的寝宫,便见到了传唤的内监。

  急急忙忙来到正居殿门前,只见齐光面色晦暗,朝他使了使眼色。

  简王心里一“哐当”,恭恭敬敬地迈步而进,跪地磕头,“儿臣给父皇请安。”

  按照大褚的规制,亲王入殿,并无需行此大礼。

  他这一拜,透露着心虚。

  “请安?简王,你可真会给朕添堵啊。你只看得到朕,可有看到你身旁的明嵬军主帅,晔王?”

  北堂云迟心里一慌,明嵬军主帅,莫非,那件事当真要追责到他身上?

  北堂云迟刚要起身,向晔王行礼,褚帝却喝道:“跪着!”

  简王膝盖头一软,又落在了地上,转身朝向北堂黎,“九叔安好。”

  “不敢当。”

  北堂黎冷冷地说着这句话,语气神态疏离。

  这哪里是不敢当,分明是不屑、不受。

  “你九叔说,此次定王押运粮食有功,明嵬军上下,皆感其德。”褚帝眉目一掠,像是掷了一团火球到简王身上,“那你呢?你为明嵬军做过什么?”

  “儿臣……儿臣有罪。”北堂云迟低垂着头。

  褚帝看着他的模样只觉胸中来气,越来越不顺眼,“那就说说,你犯了什么罪。”

  他气他敢做却不懂得善后,在敌人面前竟又那么容易承认罪责。

  这样的儿子,真的能接起褚国的重任吗?

  褚帝心中哀痛,他忌惮所有人,包括他的兄弟和子嗣,可当他发现自己的血脉无一能够为他分担,反而事事受他钳制,要他善后之时,心中又是说不出的憋闷。

  “说!”

  “是!儿臣,儿臣……户部为儿臣所掌管,战争期间,儿臣没有尽够全力为明嵬军拨款筹粮,无功便是过,儿臣知罪,甘愿领罚,也求九叔宽宥,委实是当时户部赤字有缺,才一时没能……”

  这套说辞,他早已在北堂黎回来之前,就草拟、修改完善过几遍。

  “呵!”北堂黎却是冷笑,打断了北堂云迟的解释,“简王未免也太避重就轻了,单是这点,并不以为罪。”

  “九叔可是听信了什么谗言?侄儿实在是冤枉啊!”

  九叔……侄儿……

  呵!

  两位亲王之间,可从未如此亲切地以叔侄关系称呼过。

  北堂黎也不看简王,而是抬起凌厉且质问的双眸,直面高高踞于帝位的北堂磊。

  这就是你的儿子!

  “简王方才问本帅究竟是听信了什么谗言,定王归京时,带回了此事的重要人证程然,不知他的证词,陛下和简王看过没有?若还不够,本帅这里倒是有一份详细的记载,可以加以辅证,到底是不是谗言,还请陛下过目。”

  北堂黎从袖中抽出一薄卷文书,在手中微微展开。

  此时,他的自称,不再是“本王”,而是“本帅”。

  他要为明嵬军做主。

  这时候,办事从来分毫不差的齐光,却有了一瞬的恍惚。

  腊月隆冬,他那粉而薄的双颊竟觉得辣辣的,有些刺痛,一时忘了上前呈递。

  “齐大监?”

  “是,是,奴才真是年纪大了,反应有些不灵光,还请晔王恕罪。”

  北堂黎浅浅一笑,没说什么,齐光毕恭毕敬地接过他手中的文书,弓着背,交递给了龙案上的褚帝。

  还未接到文书,褚帝便已皱眉。

  仍在殿中跪着的简王,垂头看着自己膝前的一片衣角,兀自思索:会是什么呢?

  褚帝一边盯着龙案下的简王,一边拨开被齐光呈在案上的书卷。

  褚帝两眼轻扫,只看了一半,便已面色转阴。

  他用力抿紧了唇,眼前一阵接着一阵地发晕,地龙烧得正旺的正居殿,竟令他感到脊背一阵阵发寒。

  这份文书上头详细记载了,那一万五千两如何从谢泽手上开始运输,雇了哪家镖行,送到京都周边哪个地方,又如何转移至简王北堂云迟为外头的姬妾购置的外宅中。

  这整整一条线,一点连接着一点,上头记录了时间及证人的详细信息,十分完整而详实。

  晔王既能呈上这份文书,想必早就做好了准备,已是掌握住了人证物证。

  这上头出现的人,只要一开始走三司会审的流程,定然是一抓一个准。

  有了这份证据,简王……他的好儿子。

  就为了区区一万五千两,连自己的江山都要背弃!

  真是孬种!

  敢偷吃就要把嘴擦干净!若是连这点能耐都没有,还当什么储君!

  褚帝嘴角松弛的肌肉不受控制地拉扯着,龙案上顺手的东西已不多了,最近手的是一枚长条雕龙墨玉纸镇。

  简王想不懂,晔王呈上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竟使得这殿内半晌宁静。

  他刚一抬眸,就受到迎面而来一方纸镇。

  那冰冷的墨玉擦过他左脸的颧骨,一阵火辣辣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