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何雨水-《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雨水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窗棂,院里积起了小水洼,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

  这天气,像极了何雨水最后一次从95号院搬出去时的心情,阴沉,湿冷,看不到放晴的指望。

  何雨水,傻柱的亲妹妹,高中毕业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间有几分她哥哥年轻时的清秀,但眼神里却多了太多傻柱没有的清醒和无奈。

  这三年,她看着哥哥像个被无形线牵着的木偶,一次次地被秦淮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辛苦挣来的那点钱和粮票,源源不断地填进了贾家那个无底洞。

  她劝过,不止一次。

  起初是小心翼翼地劝:“哥,秦姐家是不容易,可咱也得量力而行啊。

  你总这么帮,自己还过不过了?将来还得娶媳妇呢?”

  傻柱眼睛一瞪:“雨水!你小孩子家懂什么?

  东旭哥没了,秦姐带着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婆婆,多难啊!咱是邻居,能看着不管吗?

  这叫阶级感情!再说,秦姐不是那样人,她会记着咱的好!”

  后来是焦急地劝:“哥!你看院里谁像你这样?许大茂躲得远远的,三大爷算盘打得精着呢!就你傻实在!她今天借钱,明天借粮,哪回还过?她那婆婆贾张氏逢人就说你傻,说你乐意倒贴!”

  傻柱脸一沉,不耐烦了:“行了行了!别听外人瞎嚼舌根子!秦姐私下跟我道谢多少回了?她是真心感激我!你们就是嫉妒,就是看不惯我好!”

  再后来,是绝望地劝。那次傻柱甚至把厂里刚发下来、准备给雨水攒学费的几张工业券都偷偷给了秦淮茹,就因为槐花吵着要个新书包。

  何雨水气得浑身发抖,跟他大吵一架。

  傻柱却振振有词:“雨水!你都高中毕业了,够有文化了!槐花还小,正是上学的时候,买个新书包怎么啦?

  你怎么变得这么自私?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我自私?”何雨水看着哥哥那张被“善良”和“虚荣”蒙蔽的脸,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哥,你醒醒吧!她就是在利用你!你看不出来吗?”

  可傻柱早已深陷在自己用付出构建起的“英雄梦”里,根本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

  他甚至觉得是这个妹妹变了,变得冷漠,变得不近人情,被城里那些浮夸的东西迷花了眼。

  心,彻底凉了。

  何雨水擦干眼泪,看着这间充满了哥哥糊涂和贾家算计气息的老屋,做出了决定。

  她以厂里宿舍离纺织厂近、上班方便为由,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收拾了自己简单的行李,毅然决然地搬出了95号院,住进了纺织厂那拥挤但清静的集体宿舍。

  眼不见,心不烦。

  这个哥哥,她管不了,也不想管了。

  离开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四合院,何雨水仿佛鱼儿入了水。她年轻,有文化,在厂里表现积极,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

  她甚至悄悄谈了个对象,是派出所的一个片儿警,为人踏实,家境也相当。

  但她严严实实地瞒着,半点风声都没让95号院的人知道,尤其是她那个胳膊肘彻底往外拐的哥哥。

  她怕,怕哥哥知道了,又会被秦淮茹套出话去,怕那一家子又生出什么事端,来打扰她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平静生活。

  偶尔,在厂里遇到从轧钢厂来办事的人,闲聊间也会问起她哥哥的情况。

  她只是淡淡一笑,说:“挺好的。”便不再多言。

  那场夏雨渐渐停歇,院里的水洼映出一角湛蓝的天空。

  95号院里,傻柱或许还在盘算着下次发工资该怎么省出钱来接济他的“秦姐”,全然不知唯一的亲妹妹已经对他关闭了心门,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上默默前行,并且决心,再也不让那院里的糟心事,沾染自己分毫。

  一个院里,两种人生。

  有的人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有的人则奋力挣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清醒而真实的日子。

  雨过天晴,四合院里的青砖地湿漉漉的,反射着午后的阳光,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槐花的混合气息。

  暑气被这场急雨浇熄了不少,各家各户又都开了门,搬着小凳坐在廊下乘凉、唠嗑。

  95号院里,却似乎总有那么一块地方,气氛与众不同。

  傻柱刚替秦淮茹“加固”完窗户,虽然没从二位大爷那儿借到工业券,显得有些没面子,但听着贾家屋里传来孩子们吃西瓜时欢快的笑声,以及秦淮茹那软软的“多谢柱子兄弟了”,他又觉得这雨淋得值,心里那点憋屈也散了不少。

  他甩了甩头发上的水珠,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回屋换衣服去了。

  这一切,都被中院西厢房门口坐着的易中海一大爷看在眼里。

  他端着个大搪瓷缸子,里面泡着劣质的茉莉花茶末,眉头拧成了个疙瘩。

  作为院里的壹大爷,又是轧钢厂的八级钳工,他一向自诩为人正直,关心邻里,尤其“关照”没了男人的贾家和“实在过头”的傻柱。

  他呷了一口苦涩的茶末,摇了摇头,对着旁边正在纳鞋底的壹大妈低声说:“这柱子,真是没救了。

  秦淮茹也是……

  唉,孤儿寡母是不易,可总这么拖着柱子,算怎么回事?”

  壹大妈飞针走线,头也没抬:“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雨水那丫头多明白个人,都劝不住搬走了,你能有啥办法?”

  “话不能这么说!”易中海放下茶缸,声音严肃了几分,“我是院里的壹大爷,不能眼看着柱子这么耽误下去!

  贾家的困难,院里大家伙可以适当帮衬,但不能可着柱子一个人坑!

  这传出去,像什么话!”

  他越说越觉得自个儿责任重大,站起身,背着手在原地踱了两步:“不行,我得找秦淮茹谈谈!

  也得再好好点点柱子!

  不能让他再这么糊涂下去了!”

  壹大妈抬眼瞥了他一下,没吭声,继续纳她的鞋底。

  她知道,老伴儿这“正义感”一上来,谁也拦不住,但这事儿,谈何容易?

  易中海说干就干。他瞅着傻柱换好衣服又溜达出来的功夫,把他叫到了一边,板着脸:“柱子,你过来,我跟你说点事。”

  傻柱一愣:“一大爷,啥事?”他还沉浸在刚才“助人为乐”的余韵里。

  “啥事?你说啥事!”易中海压低声音,却带着训斥的意味,“你又给贾家送东西了?我说你能不能长点心眼?你帮得了一时,帮得了一世吗?

  你自个儿多大年纪了心里没数?

  钱啊粮票啊都填了别人家窟窿,你将来拿什么娶媳妇过日子?”

  傻柱最不爱听这个,尤其是刚从“秦姐”那得了好脸,立马反驳:“一大爷,您这话我就不爱听了!秦姐家多困难啊!我能看着不管吗?那还是人吗?娶媳妇的事不急,咱工人阶级,讲的是奉献!”

  “你……”易中海被他这套歪理噎得够呛,“你奉献?你奉献得自己裤兜比脸还干净!人家秦淮茹精着呢!你看她怎么不朝别人借?就盯着你傻!”

  “那是秦姐信得过我!觉得我何雨柱是好人!”傻柱梗着脖子,一脸“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倔强。

  易中海见他油盐不进,气得跺脚:“你就蠢吧你!早晚有你后悔的那天!”说完,甩手走了。

  他决定去找秦淮茹谈谈。

  走到贾家门口,贾张氏正坐在门槛里边刮土豆皮,一双三角眼警惕地打量着外面。

  易中海清了清嗓子:“老嫂子,淮茹在家吗?”

  秦淮茹闻声出来,手上还沾着面,似乎正在和面,脸上带着惯有的、恰到好处的愁苦和谦卑:“一大爷,您找我?快进屋坐。”

  易中海摆摆手,就在门口说了,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淮茹啊,柱子的情况你也知道,年纪不小了,也得攒钱成个家。

  院里大家伙都知道你家困难,能帮衬的都会帮衬,但有些事……

  也得适可而止,总指着柱子一个人,影响不好,你说是不是?”

  秦淮茹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眼圈就有点红了,声音也带上了哽咽:“一大爷,您说的对……

  都是我不好,是我没用……

  拖累了柱子兄弟……

  可我实在是没办法了啊……

  棒梗他们要吃饭,要上学,婆婆身体也不好……

  我……”

  说着就用袖子去擦眼角。

  贾张氏在一旁立刻帮腔,声音尖利起来:“易中海!你这话什么意思?合着我们孤儿寡母就该饿死?

  傻柱乐意帮,那是他心善!你看不惯?你看不惯你多帮点啊!站着说话不腰疼!”

  易中海被这母女俩一唱一和堵得一句话也说不出,脸憋得通红,最后只能摆下一句:“你们……你们好自为之!”

  狼狈地转身回去了。得,谈崩了。

  回到自家门口,壹大妈看他那脸色就知道结果,哼了一声:“碰钉子了吧?早跟你说过,那娘俩,一个是水,一个是泥,和在一起,糊弄柱子那样的傻小子容易,你想去说清?门都没有!”

  易中海闷头喝了一大口凉茶,心里堵得慌。

  这一切插曲,都隐隐约约传到了隔壁93号院。

  陈小满和安雨琪正在教儿子认新的字卡,听得不甚分明,但猜也猜得到大概。

  安雨琪摇摇头:“壹大爷心是好的,就是……这糊涂官司,怎么理得清?”

  陈小满笑了笑,放下手里的字卡:“清官难断家务事。

  更何况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壹大爷那是瞎操心。

  倒是雨水那丫头,走了是明智的。”

  夕阳西下,给四合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

  傻柱或许还在为自己“仗义疏财”而自我感动,秦淮茹或许在计算着下一笔开销该如何开口,易中海则在生着闷气。

  而何雨水,在纺织厂的下工铃声里,或许正和她对象,沿着厂区外的林荫道散步,享受着远离95号院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轻松时光。

  院墙隔开的,不仅是空间,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与悲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