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悬在回车键上方,沈逸的手指没有落下。他盯着屏幕上的训练安排文档,光标在“明日七点集合”那一行闪烁。几秒后,他关掉了文档,打开了另一个程序。
林悦还在翻看粉丝留下的信件,小舟把最后一张纸归档完毕。房间里安静了几分钟,谁都没有说话。
沈逸点了下鼠标,系统界面弹了出来。【赛事分析模块】启动,一串串数据开始滚动。最近五场比赛的录像被自动调取,画面快速拆解成帧,每一处走位、技能释放间隔、团队站位都被标记出来。
“下一轮对手不一样了。”他说。
林悦抬起头:“怎么了?”
“三个战队,打法完全不同。”沈逸把屏幕转向他们,“一个主打快攻,开局三分钟内必须建立优势;第二个擅长控场,靠技能衔接拖节奏;第三个是游击型,专打消耗战。”
小舟凑近看了看:“我们现在的战术……确实应付不了这三种人。”
“不能再用老办法硬推。”沈逸说,“每支队伍都要有对应的应对方式。”
林悦皱眉:“可我们现在刚调整完状态,又要重新改打法,时间够吗?”
“不够也得改。”沈逸打开【策略模拟空间】,虚拟战场展开。三组红蓝对阵模型出现在屏幕上,系统开始推演。
第一组,快攻队冲锋,前排直接压进。沈逸调整己方站位,压缩阵型,让后排提前开启护盾。“看到没有?如果前排撑不住,后排会被瞬间切掉。”
第二组,控场流释放大范围减速技能。沈逸在地图上标出几个关键节点。“这些位置一旦被封,我们就动不了。必须有人提前去干扰。”
第三组,游击型分散行动,不断骚扰补给线。沈逸拉出一条预警路径。“他们不会正面打,只会偷袭。我们需要布防,还要留一支机动队随时支援。”
模拟结束,胜率数据显示:原战术对这三支队伍的平均胜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七。新方案推演后,提升到百分之六十八。
“不能只靠一套打法赢到底。”沈逸说,“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对手换战术。”
林悦看着屏幕上的变化,慢慢点头:“你是说,像拼积木一样,把不同的打法组合起来?”
“对。”沈逸说,“核心不变,指挥链还是我来控,但执行层可以换。比如打快攻时用防守包,打控场用反制包,打游击就上追踪包。”
小舟问:“那训练怎么办?总不能每天学一套新东西吧?”
“不是全学。”沈逸调出一份结构图,“每个‘战术包’都分成三个部分:基础指令、执行动作、应急反应。你们只需要熟悉自己位置的部分。”
他指着其中一块:“比如林悦,你在控场战里的任务是第一时间打断对方核心技能。这个动作练熟了,其他细节由系统辅助提示。”
林悦想了想:“听起来比从头学一套轻松。”
“关键是效率。”沈逸说,“我们没时间慢慢磨合。必须在最短时间里,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小舟还是有点担心:“强度会不会太大?万一累垮了呢?”
“所以要分阶段。”沈逸打开【潜力挖掘预警】的历史记录,“过去七场,系统提前标出了三次危险。一次是主力走位异常,一次是技能冷却异常,还有一次是对手能量波动不对劲。”
他翻到第826场的画面:“那时候我们还没注意这些细节,靠的是临场反应。现在有了数据支持,可以提前准备。”
林悦轻声说:“也就是说,我们不是被动接招,而是能预判?”
“没错。”沈逸关闭记录页面,“接下来两周,训练重点改成‘情境预演’。每天一场模拟赛,对手随机抽取,风格不重复。打完立刻复盘,找出问题。”
房间里安静下来。两人看着屏幕上的新计划,神情逐渐认真。
“我可以负责士气调度。”林悦说,“每次模拟前给大家做个简短动员,保持状态。”
小舟也表态:“资料库我来整理。把每个对手的特点做成卡片,贴在训练室墙上,随时参考。”
沈逸点头,开始修改训练日程表。新的安排一条条列出来:早晨八点热身,九点进入模拟空间,中午复盘,下午专项练习,晚上总结。
他把文档保存,命名为“新版训练计划V1.0”,然后发送到三人共享目录。
“今晚先休息。”他说,“明天早上八点,正式开始。”
林悦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小舟去打印清单,回来后把它钉在公告栏中央。上面写着:
【今日任务】
- 8:00 热身训练
- 9:00 模拟赛(对手类型:快攻)
- 12:00 复盘会议
- 14:00 技能协同练习
- 17:00 数据反馈提交
沈逸坐在主控台前,检查系统运行状态。【策略模拟空间】处于待机模式,【赛事分析模块】持续更新对手数据,【碎片收集兑换】界面显示还有少量材料未转化。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又戴上。窗外夜色很深,城市灯光映在玻璃上,像一片散落的星点。
林悦靠在椅背上,看了眼时间:“这次和以前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小舟问。
“以前我们是想着怎么赢。”她说,“现在是要想清楚,为什么能赢。”
小舟笑了笑:“反正跟着队长走就对了。”
沈逸没回头,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条提示:
【系统提醒:明日第一场模拟赛将在08:00准时开启,请确保所有成员完成状态检测。】
他点了确认。
房间里的灯还亮着,终端屏幕上的进度条缓缓前进。三个人都没离开,各自处理着手头的事。
沈逸重新打开对手数据面板,放大了一支战队的行动轨迹。他们的移动路线很奇怪,不是直线推进,也不是标准扇形展开,而是一种不规则的跳跃式前进。
他盯着看了几秒,调出历史交手记录。这支队伍在过去三个月里换了三次指挥官,每次换人都会调整打法,但从没被人彻底研究透。
系统给出的初步评估是:高适应性,低稳定性,弱点在于团队协作延迟0.3秒以上。
沈逸记下这个数值,新建了一个标签:“特殊行为模式观察”。
他正准备继续分析,耳机里传来林悦的声音:“队长,你还不睡?”
“再看一会儿。”他说。
“别熬太晚。”她说完,收拾东西准备回休息区。
小舟打了哈欠:“我也走了,明早叫我。”
门关上后,房间里只剩下沈逸一个人。他把刚才的数据截图保存,放进加密文件夹。
然后他点开私聊窗口,输入一行字:
“系统,启动深度推演模式,目标:跳跃式移动战术反制方案。预计耗时六小时,完成后自动保存并提醒。”
点击发送。
屏幕变暗,接着浮现出进度条。数字从0%开始缓慢上升。
沈逸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十分钟后,他又睁开,拿起水杯喝了一口。
终端发出轻微提示音,一条新消息跳出来:
【推演已开始,预计完成时间:凌晨三点二十七分。】
        林悦还在翻看粉丝留下的信件,小舟把最后一张纸归档完毕。房间里安静了几分钟,谁都没有说话。
沈逸点了下鼠标,系统界面弹了出来。【赛事分析模块】启动,一串串数据开始滚动。最近五场比赛的录像被自动调取,画面快速拆解成帧,每一处走位、技能释放间隔、团队站位都被标记出来。
“下一轮对手不一样了。”他说。
林悦抬起头:“怎么了?”
“三个战队,打法完全不同。”沈逸把屏幕转向他们,“一个主打快攻,开局三分钟内必须建立优势;第二个擅长控场,靠技能衔接拖节奏;第三个是游击型,专打消耗战。”
小舟凑近看了看:“我们现在的战术……确实应付不了这三种人。”
“不能再用老办法硬推。”沈逸说,“每支队伍都要有对应的应对方式。”
林悦皱眉:“可我们现在刚调整完状态,又要重新改打法,时间够吗?”
“不够也得改。”沈逸打开【策略模拟空间】,虚拟战场展开。三组红蓝对阵模型出现在屏幕上,系统开始推演。
第一组,快攻队冲锋,前排直接压进。沈逸调整己方站位,压缩阵型,让后排提前开启护盾。“看到没有?如果前排撑不住,后排会被瞬间切掉。”
第二组,控场流释放大范围减速技能。沈逸在地图上标出几个关键节点。“这些位置一旦被封,我们就动不了。必须有人提前去干扰。”
第三组,游击型分散行动,不断骚扰补给线。沈逸拉出一条预警路径。“他们不会正面打,只会偷袭。我们需要布防,还要留一支机动队随时支援。”
模拟结束,胜率数据显示:原战术对这三支队伍的平均胜率只有百分之四十七。新方案推演后,提升到百分之六十八。
“不能只靠一套打法赢到底。”沈逸说,“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对手换战术。”
林悦看着屏幕上的变化,慢慢点头:“你是说,像拼积木一样,把不同的打法组合起来?”
“对。”沈逸说,“核心不变,指挥链还是我来控,但执行层可以换。比如打快攻时用防守包,打控场用反制包,打游击就上追踪包。”
小舟问:“那训练怎么办?总不能每天学一套新东西吧?”
“不是全学。”沈逸调出一份结构图,“每个‘战术包’都分成三个部分:基础指令、执行动作、应急反应。你们只需要熟悉自己位置的部分。”
他指着其中一块:“比如林悦,你在控场战里的任务是第一时间打断对方核心技能。这个动作练熟了,其他细节由系统辅助提示。”
林悦想了想:“听起来比从头学一套轻松。”
“关键是效率。”沈逸说,“我们没时间慢慢磨合。必须在最短时间里,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小舟还是有点担心:“强度会不会太大?万一累垮了呢?”
“所以要分阶段。”沈逸打开【潜力挖掘预警】的历史记录,“过去七场,系统提前标出了三次危险。一次是主力走位异常,一次是技能冷却异常,还有一次是对手能量波动不对劲。”
他翻到第826场的画面:“那时候我们还没注意这些细节,靠的是临场反应。现在有了数据支持,可以提前准备。”
林悦轻声说:“也就是说,我们不是被动接招,而是能预判?”
“没错。”沈逸关闭记录页面,“接下来两周,训练重点改成‘情境预演’。每天一场模拟赛,对手随机抽取,风格不重复。打完立刻复盘,找出问题。”
房间里安静下来。两人看着屏幕上的新计划,神情逐渐认真。
“我可以负责士气调度。”林悦说,“每次模拟前给大家做个简短动员,保持状态。”
小舟也表态:“资料库我来整理。把每个对手的特点做成卡片,贴在训练室墙上,随时参考。”
沈逸点头,开始修改训练日程表。新的安排一条条列出来:早晨八点热身,九点进入模拟空间,中午复盘,下午专项练习,晚上总结。
他把文档保存,命名为“新版训练计划V1.0”,然后发送到三人共享目录。
“今晚先休息。”他说,“明天早上八点,正式开始。”
林悦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小舟去打印清单,回来后把它钉在公告栏中央。上面写着:
【今日任务】
- 8:00 热身训练
- 9:00 模拟赛(对手类型:快攻)
- 12:00 复盘会议
- 14:00 技能协同练习
- 17:00 数据反馈提交
沈逸坐在主控台前,检查系统运行状态。【策略模拟空间】处于待机模式,【赛事分析模块】持续更新对手数据,【碎片收集兑换】界面显示还有少量材料未转化。
他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又戴上。窗外夜色很深,城市灯光映在玻璃上,像一片散落的星点。
林悦靠在椅背上,看了眼时间:“这次和以前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小舟问。
“以前我们是想着怎么赢。”她说,“现在是要想清楚,为什么能赢。”
小舟笑了笑:“反正跟着队长走就对了。”
沈逸没回头,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条提示:
【系统提醒:明日第一场模拟赛将在08:00准时开启,请确保所有成员完成状态检测。】
他点了确认。
房间里的灯还亮着,终端屏幕上的进度条缓缓前进。三个人都没离开,各自处理着手头的事。
沈逸重新打开对手数据面板,放大了一支战队的行动轨迹。他们的移动路线很奇怪,不是直线推进,也不是标准扇形展开,而是一种不规则的跳跃式前进。
他盯着看了几秒,调出历史交手记录。这支队伍在过去三个月里换了三次指挥官,每次换人都会调整打法,但从没被人彻底研究透。
系统给出的初步评估是:高适应性,低稳定性,弱点在于团队协作延迟0.3秒以上。
沈逸记下这个数值,新建了一个标签:“特殊行为模式观察”。
他正准备继续分析,耳机里传来林悦的声音:“队长,你还不睡?”
“再看一会儿。”他说。
“别熬太晚。”她说完,收拾东西准备回休息区。
小舟打了哈欠:“我也走了,明早叫我。”
门关上后,房间里只剩下沈逸一个人。他把刚才的数据截图保存,放进加密文件夹。
然后他点开私聊窗口,输入一行字:
“系统,启动深度推演模式,目标:跳跃式移动战术反制方案。预计耗时六小时,完成后自动保存并提醒。”
点击发送。
屏幕变暗,接着浮现出进度条。数字从0%开始缓慢上升。
沈逸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十分钟后,他又睁开,拿起水杯喝了一口。
终端发出轻微提示音,一条新消息跳出来:
【推演已开始,预计完成时间:凌晨三点二十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