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厂房扩建-《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过完年,初三的时候,赵国强大伯 家,幺爸家,还有三个舅舅家 ,三个姑姑家全部都聚到了 他家在县城的房子。

  每家都对赵国强非常感激, 因为赵国强的原因,他们每家都最少两个,多的有三个人在厂里上班了。

  今年 厂里还直接分发了新宿舍,每一个人可是有一套宿舍的。

  这样算下来, 他们每家最少也分到了两套宿舍楼 ,这想想,简直像做梦一样。

  东北地广人稀 ,赵国强修建的宿舍楼不算大, 但是也不小 ,都是两室一厅, 一厨一卫一阳台的格局。

  能够住进这样的新房子 ,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是赵国强的亲人,才沾了赵国强的光。

  宿舍楼还未完工,赵国强就找到建筑队的负责人老张。

  “张师傅,宿舍楼的工程完成了,请你再帮我们两个厂修一栋三层的办公大楼,这样工人施工的工具就不用来回搬了。”

  老张抹了把额角的汗,粗声粗气地应承:“成!等这边收尾,我带弟兄们立马转场。”

  回到厂里,赵国强让秘书李学文召集两个厂的干部们开会。

  会议室里,他铺开一张新画的草图,铅笔在图纸上敲出脆响:“宿舍盖好了,咱也得有个像样的办公场地。

  我打算在两个厂中间修栋三层办公楼,左右分属竹编厂和家具厂,中间留着开联合会议。”

  王长贵凑上前,手指点着图纸上的水塔标记:“连水塔都想到了?这楼上也能用上自来水?”赵国强笑着点头:“不光有水,每层都带几个卫生间,跟宿舍楼那边一样方便。”众人交头接耳,眼里满是期待。

  宿舍楼完工那天,老张带着建筑队的人马就过来了。

  赵国强站在两个厂中间的空地上,用石灰划出一个长方形区域:“就这儿,三层小楼,青砖黛瓦,顶上加个水塔。”

  他转身对老张说:“门窗依旧直接用我们家具厂现成的,省得来回折腾。”

  这次新修的办公楼,同样跟以往其他企业的办公大楼大不一样。

  最让大伙新奇的是会议室。

  赵国强让人做了个圆形平台,平台上放着一个个的带盖竹水杯,后面摆着旋转木椅,墙面预留挂黑板的位置。

  李学文摸着光滑的木椅扶手,眼里满是欢喜:“以后开大会,大家就坐这些旋转椅了。外商来考察,也能在这儿谈生意。”

  水塔建好那天,赵国强亲自拧开顶楼阀门。清水顺着管道流进每层卫生间,有人试着按下抽水按钮,水流“哗啦”一声冲走污物,众人直叹:“比城里还方便!”

  秋收前,办公楼终于落成。

  三层青砖小楼立在两个厂中间,水塔顶着红漆顶盖,在阳光下格外惹眼。

  搬家那天,干部们抱着文件盒往新办公室走,楼道里脚步声、说笑声混在一起。

  王长贵站在二楼窗口,望着远处的宿舍区,转头对赵国强说:“以前想都不敢想,咱工人也能坐在这样的楼里办公。”

  赵国强望着楼前空地上嬉笑的孩子,手里摩挲着刚收到的扩音器——这是准备放在会议室用的。

  他知道,这栋楼不只是办公的地方,更是两个厂扎下根来的记号,是大伙心里那股奔头的新起点。

  办公楼刚启用,赵国强又盯上了厂房。

  当初建厂时,厂房都是边修边用,当时修的仓促 ,再加上赶工,厂房修的真的不咋样。

  他带着王长贵巡视厂区,“现在咱们厂已经步入正轨,这些老厂房该重修了。”

  王长贵点头:“是该扩扩了,现在咱们两个厂生意这么红火,订单这么多,这生产车间跟宿舍楼楼还有办公楼 太不搭了。”

  赵国强召集两个厂的干部们开会,在图纸上画了个圈:“家具厂和竹编厂边上各外扩一倍面积。”

  他顿了顿,“新厂房就按修建一层楼的标准来,要能遮风挡雨,还要亮堂宽敞。”

  建筑队的老张听说后,带着人马直接一分为二,同时在两个厂旁边开工。

  为了不影响生产,赵国强让建筑队工人们先修建新厂房,新厂房竣工之后,工人们搬到新厂房去,再拆旧的厂房。

  自从修建了天工折叠家具厂,天工创意竹编厂的新宿舍区之后,老张的队伍如今名声大噪,附近厂子都抢着请他们盖楼,连县城的建筑队都派人来取经。

  赵国强设计的这种新式房子和以往的老房子相比, 漂亮多了也更加实用美观,不过涉及到的东西也很多, 能不能通自来水, 如果不通自来水的话,修建 宿舍厨房的这些水流到哪里去, 这些生活污水该怎么处理, 这些都需要考虑到的。

  赵国强站在新厂房的地基上,看着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打桩。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厂房的扩建,更是两个厂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当第一根钢梁架起时,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模样——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宽敞明亮的车间里忙碌,产品远销海内外。

  夜幕降临,赵国强站在办公楼的阳台上,望着两个厂的灯火次第亮起。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他,但只要有这股子拼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